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究外周血液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4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28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 d内是否感染进行分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象合计纳入287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其中发生感染病例78例,占比28%。感染组NLR值(5.90±3.81)明显高于非感染组(3.19±2.02)。NL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明显高于其他传统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A^(2)DS^(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缺血性脑卒中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97,95%CI:1.254~1.557,P<0.01)。结论:NLR可用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感染,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早期感染的分层并指导临床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诊断价值及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就诊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4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553例)和非冠心病组(195例)两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NLR、脉压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LR、脉压和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冠心病发生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组男性和有吸烟史、大量饮酒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所占比例,以及年龄、收缩压、脉压、心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空腹血糖、尿酸和Gensini评分高于非冠心病组,有血脂异常史所占比例、淋巴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NLR与脉压、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脉压与NLR、中性粒细胞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淋巴细胞呈负相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对冠心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NLR联合脉压大于NLR和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 NLR联合脉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有吸烟史、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和脉压≥55 mmHg、白细胞≥10×10~9/L、NLR≥3.39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该院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并在该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后胎盘诊断是否存在炎症分为观察组(胎盘存在炎症)和对照组(胎盘无炎症),其中观察组孕妇26例,对照组孕妇34例。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等、C反应蛋白(CRP)在胎盘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有预测价值的炎症指标的临界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孕周、淋巴细胞数、白细胞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中性粒细胞数和NLR分别为(10.52±4.51)×10^9/L和7.81±6.52,均高于对照组的(7.93±3.15)×10^9/L和4.72±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CRP、NLR对胎盘炎症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2.41%、61.31%、45.52%、65.23%、73.81%,特异度分别为75.82%、73.63%、30.35%、73.32%、79.1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15 mg/L(OR值:2.137;95%CI:1.412~8.236)及NLR>7(OR值:3.268;95%CI:2.071~6.920)均为产生胎盘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升高可作为预测孕晚期胎盘炎症发生风险的一项有效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住院患者90 d病死率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连续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AECOPD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90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PLR、NLR与其他可疑因素的组间差异,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患者90 d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和NLR预测患者90 d病死率的准确度和敏感度。结果 18例(9.3%)患者在出院后90 d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COPD综合分级、PaCO2、NLR和PLR与90 d内死亡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只有PLR是出院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LR预测90 d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敏感度为63.0%,特异度为74.0%;NLR预测90 d内死亡的AUC为0.7...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钠(Na)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的271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组(228例)和复杂性阑尾炎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各项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复杂性阑尾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血清TBIL和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的预测价值。结果复杂性阑尾炎组的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Na水平均低于单纯性阑尾炎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NLR、血清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5、0.487、1.29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急性阑尾炎患者NLR、血清TBIL水平均与血清Na呈负相关(r=-0.255、-0.207,P<0.05),NLR与血清TBIL无相关性(r=0.07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高于TBIL、Na、NLR单独检测的0.777、0.789、0.799(P<0.05);NLR+TBIL+Na联合检测预测复杂性阑尾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2.50%和95.30%。结论NLR、TBIL和Na是复杂性阑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复杂性阑尾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利津县中心医院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15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2例)和非HT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IB、NLR联合SII对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至溶栓时间、FIB、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T、SI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IB、NLR、PLT、SII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B、NLR、SII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某医院150例RA患者、101例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151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细胞分类计数检查,并比较NLR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收集R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统计分析NLR与其他炎性指标的联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NLR对RA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 RA患者NLR水平显著高于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LR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C)诊断RA的敏感性相当(NLR:62.4%;NC:67.5%);但NLR的诊断特异性更高(NLR:85.5%;NC:68.7%)。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ESR(r=0.210,P=0.043)、CRP(r=0.149,P=0.043)均呈较弱但具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结论 NLR比CRP、NC及淋巴细胞计数等传统的炎症指标更具有预测价值,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能独立预测RA患者体内炎症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DVT患者180例,其中男88例,女92例;健康对照组为216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24例,女92例。分析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NLR、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两者在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5.6%和95.6%,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6.7%和96%,NL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小为0.871,D-二聚体的为0.963。结论 NLR和D-二聚体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断指标,NLR的阳性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血小板计数(PLT)对子痫前期(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医院正规建卡并于孕晚期确诊为PE的137例孕妇(实验组)以及同期正规建卡的13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孕妇的PLR、NLR及PLT。结果实验组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L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PE组PLT及PLR水平低于轻度PE组,NLR水平高于轻度P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及NLR是P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 0. 001); NLR与发现血压升高至终止妊娠时间呈负相关(r=-0. 173,P=0. 043),PLT与发现血压升高至终止妊娠时间呈正相关(r=0. 241,P=0. 005)。结论监测孕期NLR、PLR及PLT水平变化可预测PE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心医院60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369例,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CAS组)23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MHR对CAS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AS组中男性、高脂血症、吸烟史、老年患者比例及白细胞计数(WB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NLR、PLR、MHR均高于非CAS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R、MHR及NLR联合PLR预测CAS的AUC分别为0.792、0.704、0.631和0.803(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1.98、PLR>105.8、MHR>0.31、LDL-C>3.10 mmol/L、FPG>10.13 mmol/L...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预后不良组(n=40)两组。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相关性,统计分析两组不同NLR、PLR患者的病死情况。结果 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5分、高血压患者比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良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RL、PLR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与NLR、PLR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2、0.654,P<0.05),mRS评分与PLR、PLR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511、-0.490,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病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6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对照组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非冠心病患者。检测各组的白细胞计数(WBC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计算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水平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另对行PCI术的48例AMI患者按NLR大小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记录或计算各组的死亡率、死亡原因、再住院率及左心室重构率。结果 (1)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WBCC、NC、hs-CRP、NLR水平逐渐升高(P<0.05或P<0.01),AMI组的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0.7)×109/Lvs.(1.2±0.4)×109/L,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WBCC(OR5.960,95%CI5.278~6.729,P<0.01),hs-CRP(OR10.827,95%CI7.498~15.632,P<0.001)、NLR(OR9.915,95%CI7.958~12.351,P<0.001)均为ACS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与hs-CRP预测ACS的价值相当。(3)随访结果:NLR较高组的PCI术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率(25.0%vs.4.2%,P<0.05)、左心室重构率(37.5%vs.12.5%,P<0.05)较低NLR组明显偏高。结论 NLR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较WBCC高,与hs-CRP相当。NLR与PCI术患者术后一年全因死亡率、左心室重构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评判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的200例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至少2年的生存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按照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记录各组入院24 h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 count,NEU)及淋巴细胞计数(ly mphoc y te count,LYM)并计算两者间比值(NLR)]、肌酐、尿素氮、胆红素、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并以Kaplan-Meier法绘制观察指标不同水平下的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各指标提示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CRP,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尿素氮、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生存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生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0(P0.01),高于肌酐(AUC=0.716)、中性粒细胞计数(AUC=0.655)、肺动脉收缩压(AUC=0.652)及CRP(AUC=0.643)。当NLR截断值为4.7时,其灵敏度为74.2%,特异度为72.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NLR值水平较高组预后明显差于水平较低组(P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NLR是提示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P0.05)。结论:NLR水平与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预后呈明显相关;NLR水平越高则提示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该院确诊的9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相关病理指标(如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与NLR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的临界值,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索NL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不同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级、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L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是NLR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浸润度为T3和T4、高度分化的肿瘤患者NLR更高。结论 NLR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浸润程度和组织分化程度间有显著相关性,以NLR作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350例在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依据肌电图检测结果将其分为198例单纯在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152例在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DPN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NLR、CysC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DM组相比,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及CysC、淋巴细胞计数(LYM)、NL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NLR、CysC、FPG是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NLR和CysC诊断DP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9和0.614。结论 NLR、CysC对DPN诊断有一定价值,NLR和CysC升高是DPN的危险因素,对DPN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D-二聚体水平在预测其短期生存状况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1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院后120d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8例),调查两组患者的住院基本信息及生存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血液中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PLR、NLR及D-二聚体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这些指标对AECOPD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NLR、PLR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仅PLR和年龄与患者出院后120d内死亡显著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对PLR的预后价值进一步分析,PLR最佳截断值为232.5,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70.3%,表明PLR≥232.5的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PLR可作为独立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当PLR≥232.5与AECOPD患者120d内病死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恶化(END)和不良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分为END组(n=58)和非END组(n=146),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出院后3个月改良Rankin (mRS)量表评分,以3~6分划分为不良预后组(n=60),mRS评分≤2分划分为良好预后组(n=144),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END和不良预后的因素,采用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对END或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中性粒细胞计数(优势比7.261,95%CI=1.818~28.994;P=0.005)、淋巴细胞计数(优势比0.034,95%CI=0.002~0.502;P=0.014)、纤维蛋白原(优势比2.127,95%CI=1.046~4.326;P=0.037)为EN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NLR (优势比2.829,95%CI=1.244~6.4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术期外周血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间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D-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值(LMR)预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术后3年内随访结果将156例患者分为复发组92例和无复发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指标,采用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参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其对于预后的检测性能,应用Youden指数计算最佳界限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淋巴细胞计数、术前NLR、D-NLR、LMR及术后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术前NLR、D-NLR以及术后D-NLR、PLR的AUC较高。Youden指数所示诊断界限值:术前NLR3.19、D-NLR1.91和术后D-NLR3.17、PLR174.4可能是预后的诊断参考标准之一。以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方程为分析,预测准确率为96.2%。结论结肠癌患者免疫状态的差异可引起机体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肠癌根治术前NLR、术后PLR、术前及术后的D-NLR指标可能是预测结肠癌复发的外周血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检测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时中性粒细胞和NLR,均于溶栓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评估预后,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6分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剩余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NLR与溶栓治疗预后的关系及对溶栓治疗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行溶栓治疗的ACI 120例中,27例预后不良。溶栓前,预后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溶栓前和溶栓1 d、溶栓5 d,预后不良组中性粒细胞和N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和中性粒细胞、NLR水平与溶栓治疗预后有关(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溶栓前中性粒细胞和NLR单独及联合对溶栓治疗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以联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缺血性脑梗塞(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60例AIS病患者和61例健康个体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检测结果。用Spearman法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出院时的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之间的关系。结果:A IS患者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均较健康个体增高(P均小于0.01),淋巴细胞计数则降低(P0.01)。这些指标均与患者出院时的m RS评分相关,其中以NLR的相关系数最大。结论:NLR是预测AIS患者预后的有益指标,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较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