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PCI术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58例和预后良好组1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分析预后不良患者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分析血清BNP、hs-CRP、CK-MB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影响PCI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BNP、hs-CRP、CK-M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BNP与hs-CRP、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27,P 0.05; r=0.541,P 0.05),CK-MB与hs-CRP呈正相关(r=0.511,P 0.05)。血清BNP、hs-CRP、CK-MB及3者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0.763、0.921、0.949,特异性分别为87.9%、82.3%、94.4%、93.5%,敏感度分别为74.1%、63.8%、81.0%、87.9%。BNP、CK-MB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血清BNP、hs-CRP、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急性心梗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8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血清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分析NT-proBNP、cTnI、CK-MB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33例患者预后不良,65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cTnI、CK-MB三者联合检查的AUC更高,为0.931(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cTnI及CK-MB在急性心梗患者中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91例ACS患者(心肌梗死41例,心绞痛50例)分别于胸痛发作后3、6、12 h采集静脉血检测H-FAB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分析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的H-FABP、cTnI及CK-MB水平对ACS的诊断价值.结果 ACS患者H-FABP水平于胸痛发作后3 h明显升高.cTnI、CK-MB在胸痛发作后6 h明显增高.在胸痛发作后3 h,H-FABP、cTnI、CK-MB的阳性率分别为70.3%(64/91)、35.2%(32/91)、23.1%(21/91),H-FAB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患者H-FABP水平升高较心绞痛患者更为明显(P<0.05).结论 H-FABP适合作为ACS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蒋佩军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256-1257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急性胸痛(1~5h)可疑NSTEMI入院的患者测定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肌酶同功酶(CK-MB)质量,并同时对血清中H-FABP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将122例患者分为NSTE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60例及非心源性胸痛组10例,比较这3项指标在NSTE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NSTEMI组H-FABP阳性率为80.77%,高于UA组和非心源性胸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FABP测定的敏感度(80.77%)、阴性预测值(87.18%)较cTnI敏感度(42.31%)、阴性预测值(69.39%)及CK-MB敏感度(38.46%)、阴性预测值(67.68%)增高(P均<0.01),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cTnI、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较cTnI和CK-MB对早期NSTEMI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42例AMI患者(观察组)入院时血清hs-CRP含量,与同期46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血清hs-CRP含量进行对照。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且将血清hs-CRP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2(CK-M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入院时cTnI、CK-MB呈显著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心肌梗死病灶越大,血清hs-CRP水平越高,心肌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结论血清hs-CRP水平是评价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远期预后中的预测作用。方法 ACS患者10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6例,正常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浓度。对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组患者随访心血管终点事件6个月。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患者的血清PAPP-A、hs—CRP、CK-MB、cTnI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1),但PAPP-A水平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CK-MB和cTnI均在正常范围的UAP患者随访6个月,发现血清PAPP—A水平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CS患者的血清PAPP-A浓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无关,但可作为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判断指标,用于ACS患者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H-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0-3h内和0-6h内AMI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H-FABP与多项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与常规的检测项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效果,探究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便为AMI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好的检测指标.方法 本院38例AMI确诊患者作为观察组,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血cTnI、CK-MB质量的测定.对血清中的H-FABP进行定性分析,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H-FABP、CK-MB和cTnI对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4.21%、79.07%、76.32%,特异度分别为:100%、76.74%、76.74%;AMI患者胸痛发作6 h内H-FABP的诊断敏感度最高,达到78.26%,其次是CK-MB(73.91%)和cTnI(69.57%).结论 在AMI的早期诊断中,H-FABP检测比CK-MB、cTnI检测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临床上AMI早期诊断中有效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IMI危险评分联合血清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收入院且随访资料齐全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按TIMI危险评分的多个临床资料分析记分,将患者分成不同的危险层次,分析患者cTnI水平及TIMI危险评分对患者6个月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患者cTnI浓度为(27.25±5.62)ng/ml,无心血管事件组cTnI浓度为(8.31±3.7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5),cTnI≥11.93ng/ml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5.56%,高于cTnI<11.93pg/ml组1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TIMI危险评分值高(≥6分)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2.50%)高于TIMI危险评分值低者(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1,P<0.05)。结论 TIMI危险评分和肌钙蛋白I水平越高,临床预后越差,联合评测可以提高预测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肺栓塞(APE)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2例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血浆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生化标志物与APE预后的关系.结果 APE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APE组中H-FABP阳性组30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H-FABP阴性组(66.7% vs 3.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为AP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FABP阳性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是H-FABP阴性者的50.44倍(95%CI 7.40~342.38,P<0.001).结论 H-FABP阳性APE者预后较差,H-FABP可用于APE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丁柳美  唐钧  倪培华 《检验医学》2011,26(6):383-386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8例AMI、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7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质量(CK-MB mass)并作比较.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缺血修饰清蛋白(Ischemia modifies albumin,IMA)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STEMI患者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变血管数,将126例STEMI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44例)和多支病变组(82例);同时根据126例STEMI患者预后情况,将46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患者设为MACE组,将80例未发生MACE患者设为非MACE组。检测各组血清H-FABP、IMA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FABP、IMA水平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支病变组血清H-FABP、IM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内皮功能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钙卫蛋白(S100AB)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H-FABP、S100AB水平变化情况、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展末期内径(LVDs)、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d)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内皮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MD、NMD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FABP、S100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FABP、S100AB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41%、13.46%(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给予乌司他汀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皮功能及H-FABP、S100AB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与A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接诊AMI患者86例,经造影检查结果,33例为单支病变,31例为双支病变,22例为多支病变;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结果,26例为轻度狭窄,25例为中度狭窄,35例为重度狭窄;另选取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对象血液进行采集,行心肌标记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及H-FABP检测。结果 AMI组患者CK-MB、CK、cTnI、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程度方面显示:CK-MB、CK、cTnI、H-FABP水平为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组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高于轻度狭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6h内,H-FABP灵敏度高于CK-MB、CK、cTnI灵敏度,发病6h后,H-FABP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K、cTnI灵敏度、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诊断中,H-FAB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且表现为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狭窄程度明显增长,可用于AMI早期病变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miR-1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148例,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心梗组(82例)和非心梗组(66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miR-1、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析心梗组中miR-1水平与cTnI、CK-MB水平的相关性,以及miR-1、cTnI、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心梗组血清miR-1、cTnI、CK-MB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梗组和健康对照组,而非心梗组血清miR-1、cTnI、CK-M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中,miR-1水平与cTnI、CK-MB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3、0.779,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miR-1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7%和97.53%。结论 miR-1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和评估其严重程度的新指标,且灵敏度较cTnI和CK-MB高。  相似文献   

16.
仇颖  何淼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7):2517-2520,2524
目的 分析血清钙卫蛋白(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7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78例和体检健康者45例分别纳入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分析三者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效能.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对照组,而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增加,而出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明显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MACE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3%,特异度为95.1%,AUC为0.981,AUC明显高于单项指标S100A4(Z=3.094,P<0.05)、S100B(Z=3.850,P<0.05)和S100P(Z=3.692,P<0.05),而3项指标单独检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100A4、S100B和S100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AMI患者纳入AMI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2例纳入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Logistics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MI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对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AMI组患者外周血H-FABP、Gal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患者外周血Gal3、H-FAB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51、0.458,P<0.05)。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5%(2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脉病变数目、发病至入院时间、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Gensini积分、H-F...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c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MI患者(AMI组),采用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将患者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三个亚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82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AMI组不同心功能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及超声心动图参数LVEF、LVEDD;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H-FABP、cTnI及CK-MB检测诊断AMI的价值。结果 AMI组H-FABP、cTnI、CK-MB水平及LVEDD均明显高于健康组,LVEF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根据心功能Killip分级评估分为Ⅰ级27例、Ⅱ级46例、Ⅲ级21例。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H-FABP、cTnI、CK-MB水平及LVEDD比较:Ⅰ级<Ⅱ级<Ⅲ级;LVEF比较:Ⅰ级>Ⅱ级>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脑钠肽前体(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因急性胸痛发作6h内入院的患者186例,其中AMI确诊患者100例(AMI组),非AMI患者86例(非AMI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以及各指标对AMI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与非AMI组proBNP、H-FABP、cTnI、MYO、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AMI组各指标在单独检测阳性率高于非AMI组和对照组,且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P0.05)。5项指标中,H-FABP诊断AMI的灵敏度最高,cTnI特异度最高;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 proBNP、H-FABP、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各指标各有优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蛋白125(CA125)水平变化及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EPO、VEGF、CA125水平变化,根据患者30 d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101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两组的血清EPO、VEGF、CA125水平变化及一般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30 d内发生MACE的有22例,发生率为17.89%(22/1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结果显示,非单支病变,Killip分级>Ⅱ级及EPO、VEGF、CA125水平升高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100、3.435、1.906、2.077、3.747,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预后不良患者血清EPO、VEGF、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临床诊治的靶因子,而非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