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JAK1选择性抑制剂与泛JAK抑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相比能否获得更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评估不同剂量Tofacitin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VIP、万方数据库、CBM、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有关IBD和JAK抑制剂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筛选出关于泛JAK抑制剂与安慰剂比较或JAK1选择性抑制剂与安慰剂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再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选择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为终点指标,通过间接比较法(ITC)比较泛JAK抑制剂与JAK1选择性抑制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比较分析Tofacitinib不同剂量组治疗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12项RCTs研究,共计活动性IBD患者3 450例,包括试验组2 606例,安慰剂组84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泛JAK抑制剂与JAK1选择性抑制剂治疗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ofacitinib 10 mg bid试验组临床反应率高于5 mg bid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1~1.30,Z=2.07,P=0.004);15 mg bid试验组临床反应率高于10 mg bid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9,95%CI:1.11~1.50,Z=3.23,P=0.001),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率在不同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JAK抑制剂与JAK1选择性抑制剂治疗IB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当;Tofacitinib 15 mg bid组临床反应率优于10 mg bid组,10 mg bid组临床反应率优于5 mg bid组,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率在不同剂量组之间相当。  相似文献   

2.
3.
Janus激酶(JAK)抑制剂作为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通过阻断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传送途径,直接或间接抑制多种细胞因子,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近年来,JAK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病,获得满意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即对JAK抑制剂近年来在风湿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全面评价这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涉及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数量和功能异常。细胞因子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通过共同的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使JAK/STAT通路成为重要的治疗新靶点。JAK抑制剂可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和引发的炎症反应,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及临床试验显示,JAK抑制剂治疗SLE和狼疮性肾炎可能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JAK/STAT通路在SLE发病中的作用、JAK抑制剂治疗SLE和狼疮性肾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传统的治疗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控制和缓解轻中度临床症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等新型生物制剂对传统药物治疗无效和重症IBD患者具有显著疗效。IBD患者发病年龄多在生育期,药物对生育的影响越来越受学界关注。本文就TNF-α抑制剂对IBD患者生育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免疫学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药物已由传统的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发展至静脉或皮下注射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整合素拮抗剂。但由于上述药物的给药方式、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疾病时失效或失应答,寻找具有稳定结构、不良反应小的口服药物已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目前IBD的新型口服药物包括α4整合素拮抗剂AJM300、JAK拮抗剂tofacitinib和反义寡核苷酸mongersen等,本文就新型口服药物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剂被用于IBD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存在争议.本研究收集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这些免疫抑制剂治疗IBD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安全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IB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和全身性炎性疾病,IBD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和急性动脉事件的风险增加。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多次报告了Janus激酶(JAK)抑制剂与血栓栓塞不良事件,表明药物治疗在促进或抗血栓平衡的调节中起着相关作用。本文就IBD治疗药物的血栓栓塞风险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旨在总结每种单一药物治疗对IBD患者动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以及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减少IBD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实现IBD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Janus激酶(JAK)是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在许多参与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中起关键作用。JAK-STATs信号通路是一条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JAK抑制剂是一种小分子药物,可以口服给药,相对便宜,有望成为UC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小分子JAK抑制剂在U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是一条由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能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JAK/STAT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就近年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还没有明确其发病机制,是一类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结肠疾病,其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由于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衍生出多种生物制剂,如JAK抑制剂(托法替尼、非戈替尼、乌帕替尼)、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以及抗a4b7抗体等。JAK抑制剂的机制是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从而有效干预免疫过程和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主要应用于中度至重度UC患者。JAK抑制剂治疗UC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本文对近几年JAK抑制剂治疗UC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炎症性肠病(IBD) 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老年IBD 的治疗是临床上的难点。在老年群体中, 用药后感染及恶性肿瘤风险增高、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均是治疗上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可供临床医师参考的关 于老年IBD 治疗的研究有限。文章通过复习文献,对老年IBD 的药物治疗,如5- 氨基水杨酸、激素、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及手术、预防治疗等做一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SOCS)是一组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转导的蛋白,由CIS(cytokine inducible SH2 containing protein)、SOCS-1~7组成,在体内町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研究显示,SOCS的一些成员作用于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脂酰肌醇3激酶(PDK)、JAK等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及瘦素受体(LR)、JAK2、STAT等瘦素相关信号因子,负性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和瘦素信号的转导,引起胰岛素抵抗和瘦素抵抗,诱发体内葡萄糖代谢失衡,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胃肠道疾病,欧美国家常见,近年我国的IB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针对IBD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免疫治疗相关药物在IBD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综合介绍IBD免疫治疗相关药物的治疗机制和进展,并对其应用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SOCS(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蛋白是通过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途径激活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一个重要的生理抑制剂家族,SOCS-3是该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参与负调控生长激素、白细胞介素(IL)-1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催乳素等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最近研究发现,SOCS-3在胰岛素信号转导中有十分重要的调控功能,本文对其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传统用药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嘌呤类、环孢素等药物.近十多年来,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i-TNF)的应用使IBD患者的临床缓解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仍然存在无反应、无法耐受和停用后复发等问题.近些年来发现,他克莫司,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作为治疗IBD的二线治疗药物被使用.目前,他克莫司的短期诱导缓解作用相对明显,被逐渐应用在传统药物难治或者anti-TNF难治的IBD中.少数研究发现,在适当的监测下,他克莫司可以长期安全地使用.但其长期疗效和长期使用安全性的证据还比较少.本文就他克莫司在IBD中的治疗最新进展及其与anti-TNF的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IBD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等因素参与。易感基因对IBD的发生、发展、临床表型乃至后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证明了遗传因素在IBD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以及新近发现的IBD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是介导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广泛参与细胞的增生、分化、凋亡、免疫调节等病理生理过程。JAK/STAT 信号通路通过介导肺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肺泡上皮细胞的病理性活化及损伤,对肺纤维化进程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此文就 JAK/STAT 信号通路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罗贯虹  王新  吴开春 《胃肠病学》2010,15(11):641-645
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危重病例也逐渐增多。现有的IBD治疗主要着眼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常用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危重及难治性病例疗效有限,且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也是近年来IB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既往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