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单胎GDM孕妇(GDM组)152例和单胎正常孕妇(对照组)152例。152例GDM孕妇中,阴道分娩组69例,剖宫产组83例;非胰岛素治疗组141例,胰岛素治疗组11例。比较2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结局,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和治疗方式对GDM新生儿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GDM组脐静脉血碱剩余(BE)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07)。不同分娩方式GDM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静脉血pH值、脐动脉血BE值、脐静脉血BE值、脐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的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正常妊娠者类似,分娩方式及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均不影响GDM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临产后羊水过少的单胎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2015年4月—2018年3月临产后诊断为羊水过少的358例单胎初孕妇,分为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的治疗组(166例)和未行羊膜腔灌注的对照组(192例),比较2组的分娩结局(顺产率、产钳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结局[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动脉血乳酸值、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发生率、入住新生儿科率]。结果:治疗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产后出血率和产褥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MAS发生率和入住新生儿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羊膜腔灌注治疗单胎初产妇临产后羊水过少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显著改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MD)与正常妊娠孕中、晚期及子代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胎儿脐血流的差异。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检、分娩的70例GDM产妇及其子代为GDM组,同期产检、分娩的70例健康母子配对样本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孕24~28周OGTT筛查时行胰岛素释放试验、孕33~34周、孕37~38周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比较两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超测定孕晚期胎儿脐血流;分娩时检测脐血血糖、胰岛素及C肽值并获取胎儿出生体重、胎龄等资料;比较两组母子配对样本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GDM组OGTT时胰岛素峰值较对照组延迟1h;GDM组孕33~34周母血空腹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8周母血空腹胰岛素、C肽虽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中、晚期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新生儿脐血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孕晚期胎儿脐动脉S/D值、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孕中、晚期胰岛素抵抗较正常孕妇增加,并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其胎儿在宫内已发生糖代谢异常,但脐血流未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脐带挤压与立即断脐对产时胎心率异常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产科分娩的单胎足月且发生产时胎心率异常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脐带挤压,选择脐带挤压组和立即断脐组各50例,再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选择阴道分娩(各10例)、剖宫产(各30例)及阴道助产(各10例)。分析比较两组在同一分娩方式下的新生儿结局。结果:(1)在同一分娩方式下,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脐血pH值均大于立即断脐组;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窒息率(4.0%)低于立即断脐组(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一分娩方式下脐带挤压组新生儿出生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均高于立即断脐组;脐带挤压组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8.0%)低于立即断脐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同一分娩方式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经皮胆红素(TCB)峰值、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发生产时胎心率异常者,脐带挤压比立即断脐可以有效改善新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择期剖宫产前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是否会影响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45例GDM孕妇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未采用羊膜腔穿刺注射地塞米松的GDM孕妇1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龄准确、血糖控制理想的GDM孕妇妊娠37周后,在择期剖宫产前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所以不需常规行羊膜腔穿刺术注射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评估血气分析对于缺氧相关的足月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住院的274例有围生期缺氧窘迫史的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脐动脉血及生后1 h桡动脉血血气,观察住院期间有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并在生后7 d内行头颅MRI或CT检查,判断有无ICH的发生。结果 ICH病例共61例,从ROC曲线分析得出,对足月儿缺氧后ICH有预测价值的血气指标有脐血pH值、BE值及脐血与生后1 h动脉血PaCO2差值。按脐血和生后1 h动脉pH值分组,各组间ICH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64和5.314,P分别 < 0.001和 = 0.023)。按脐血联合生后1 h血气pH值分组,ICH的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948,P < 0.001)。剔除71例钳产儿后(剩余203例)进行分析,按脐血pH值分组,组间IC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844,P = 0.003)。按生后1h动脉血pH值分组,组间I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904,P = 0.43)。按脐血联合生后1 h血气分组,组间IC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58,P = 0.003)。结论 脐血联合生后1 h动脉血血气分析有助于预测足月儿缺氧后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下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产妇第二产程时长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新产程标准在我院实行2年以来(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第二产程持续时间≥3h的单胎、足月、头先露、无合并症初产妇且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病例,去除死胎引产、胎儿畸形、前置胎盘、中转剖宫产病例,满足条件共91例为研究组(A组),根据第二产程持续时间长短将其分为3组:3~3.5h,共51例设为A1组;3.5~4h,共25例为A2组;≥4h,共15例为A3组。随机抽取同期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下阴道分娩且第二产程3h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共160例作为对照组(B组)。回顾并收集4组产妇的病历资料,将A1组、A2组、A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B组进行比较。结果:A1组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发生率高于B组(P0.05),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转科治疗情况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2组低1分钟Apgar评分(16%)、低5分钟Apgar评分(4%)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4.4%,0.6%)(P0.05);A2组脐动脉血气分析[pH 7.185±0.11,BE值(-5.81±3.1)mmol/L,乳酸(5.23±1.9)mmol/L]与B组[pH 7.275±0.08,BE值(-3.51±3.3)mmol/L,乳酸(2.95±3.1)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转科率高于A1组及B组;A3组低1分钟Apgar评分(46.7%)及低5分钟Apgar评分(26.7%)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及A1、A2组(P0.01);脐动脉血气分析[pH 7.135±0.08,BE值(-8.55±0.9)mmol/L,乳酸(7.85±1.5)mmol/L)]与B组及A1、A2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新生儿转科及NICU率明显增加。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3h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发生率升高;新生儿脐动脉血p H值下降,BE负值增大,乳酸含量增加,尤其第二产程≥3.5h后变化明显;新生儿短期不良结局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预防性使用葡萄糖酸钙对单胎初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单胎孕足月临产后进入第二产程的孕妇分为治疗组(282例)和对照组(274例),治疗组在第二产程预防性给予静脉滴注1 g葡萄糖酸钙,对照组孕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治疗组第二、三产程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的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 h、6 h、12 h、24 h出血总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脐动脉血钙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二产程预防性使用葡萄糖酸钙可降低单胎初产妇产时及产后24 h内出血总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和健康孕妇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并发症的特点。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的单胎、足月新生儿107例,分为GDM新生儿组(GDM孕妇所产)38例,巨大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4例和健康新生儿组(健康孕妇所产)35例。检测3组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的水平,同时记录3组窒息、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均明显比健康新生儿低,而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比健康新生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在GDM新生儿和巨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在GDM新生儿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GDM新生儿和巨大儿的血糖、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存在异常的比率高,GDM新生儿要注意低血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分娩时脐动脉血气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产妇810例,临床诊断胎儿窘迫401例,无胎儿窘迫409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追踪新生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胎儿窘迫组中脐血pH值〈7.2者49例,占12.2%,而无胎儿窘迫组pH值〈7.2者26例,占6.4%。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胎儿窘迫组脐血pH均值(7.25±0.24),无胎儿窘迫组脐血pH均值(7.28±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②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7分者中脐血pH值〈7.2占8.3%,而Apgar评分≤7分者中高达34.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本研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共18例,Apgar评分≤7分对HIE诊断的敏感性为38.9%,特异性为97.2%,阳性预测值24.1%,阴性预测值98.6%;脐血pH值〈7.2对HIE诊断的敏感性55.6%,特异性91.8%,阳性预测值13.3%,阴性预测值98.9%;Apgar评分≤7分和pH值〈7.2联合预测HIE的发生,特异性能增加至99.4%,阳性预测值增加至50%,阴性预测值98.4%。结论临床诊断胎儿窘迫者大多数出生时脐血气正常,可能存在过度诊断和治疗现象;血气分析是Apgar评分的补充,二者结合能增加对HIE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应结合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来共同评价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EOPE)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脂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动脉血气、乳酸(LAC)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方法:110例EOPE患者根据IADPSG标准被分为EOPE合并GDM组(EOPE+GDM组)49例和糖代谢正常的EOPE组(单纯EOPE组)61例。测定并比较两组孕母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血脂、FFA、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及血液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LAC、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EOPE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对新生儿LAC、CK-MB水平的影响,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EOPE患者新生儿CK-MB水平的独立性相关因子。结果:1EOPE+GDM组孕妇具有较高的BMI、Hb A1c、血脂(TC、TG、LDL、VLDL)、FFA、Fbg、HCT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OPE+GDM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较低、新生儿外周动脉血p H值降低、碱剩余(BE)增加,LAC水平、心肌酶(CK、CK-MB、LDH)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示:EOPE患者新生儿CK-MB水平与LAC呈正相关(P0.05),LAC、CK-MB均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动脉血p H值呈负相关(P0.05),而与孕妇Hb A1c、FFA、TC、TG水平呈正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显示:EOPE患者的Hb A1c、FFA及胎龄、新生儿LAC水平是新生儿心肌酶CK-MB水平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EOPE合并GDM患者常存在更为显著的糖脂代谢异常,可进一步干扰围生儿物质代谢,引起新生儿体内LAC水平升高和潜在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脐动静脉血气及其差值与脐带绕颈新生儿缺氧的关系.方法对40例脐带绕颈新生儿和40例正常新生儿的脐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pH、PCO2、PO2、HCO3-、BE、HCT和脐动静脉血气差值[△(A-V)],并对两组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脐带绕颈组的脐动脉pH低于对照组,而PC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脐静脉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脐带绕颈组的脐动静脉差值△pH、△PCO2均大于对照组(P<0.05),而△PO2、△HCO3-、△BE、△HC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脐带绕颈加重分娩时胎儿的缺氧状态,脐动静脉血气差值可反映脐带绕颈新生儿的缺氧程度,未发现脐带绕颈导致胎儿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种生物学因素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建立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连续纳入国内6家协作医院分娩的1 min Apgar评分≥8分且无畸形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规范化的采集脐带和脐动脉血的方法及统一的血气分析仪检测脐动脉血pH、PO2、PCO2和碱剩余(base excess,BE).采用方差分析(LSD两两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产次、胎别、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娩方式等生物学因素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排除生物学影响因素后的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值. 结果 研究期间6家协作医院共分娩活产婴儿20605例,符合纳入标准者20191例.除性别外,其余生物学因素对脐动脉血气均有影响.第1产新生儿脐动脉血pH(7.19±0.10)和BE值[(-7.75±3.03)mmol/L]较其他产次组低,第2产新生儿BE值[(-7.60±3.02) mmol/L]又分别较第3、4及以上产次组低.单胎儿组的PO2[(3.16±1.24) kPa]高于,而PCO2[(7.01±1.65) kPa]和BE[(-7.65±3.11)mmol/L]低于双胎儿组[分别为(2.91±1.21) kPa、(7.18±1.43) kPa和( 6.84±3.26) mmol/L](t=3.612、2.092和2.930,P均<0.05).不同胎龄组中pH、BE和PO2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降低,而PCO2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升高.低出生体重儿pH、BE较正常体重儿和巨大儿高.小于胎龄儿的pH、BE、PO2低于而PCO2高于适于胎龄儿和大于胎龄儿.剖宫产组与自然分娩组、臀位和产钳助产组相比,其pH、PO2和BE稍高,而PCO2稍低;产钳助产组与自然分娩组相比,其PO2和BE较低而PCO2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有影响的生物学因素后,10645例单胎、足月、自然分娩、正常出生体重、适于胎龄、1 minApgar评分≥8分且无畸形的正常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参考值范围((x)±1.96s)如下:pH为7.20±0.20,PO2为(3.15±1.23) kPa,PCO2为(7.02±1.62) kPa,BE为(-7.64±6.36)mmol/L.结论 多种生物学因素对新生儿脐动脉血气有影响,建立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参考值范围应排除这些影响因素;临床上应用脐动脉血pH和BE阈值作为评估窒息的综合指标之一时,适当考虑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可能有助于改进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产时胎心监护不良图形及新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229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产妇根据产时胎心宫缩图(cardiotocography,CTG)分为两组,观察组:轻度变异减速(variable deceleration,VD)68例、不良CTG包括中、重度VD、不典型VD、胎心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延长减速、重度晚期减速及心动过缓84例。对照组:产时CTG无VD及不良图形、新生儿脐动脉血pH≥7.20的产妇77例,检测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浓度及生后20项行为神经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dogioal as-sessment,NBNA)。结果:对照组脐动脉血乳酸99%参考值范围为1.31~4.05mmol/L,不良CTG脐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H、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轻度VD组(P<0.01,P<0.05),脐血乳酸水平与pH、BE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对照组x-±2.58s为界值,观察组脐血乳酸超过界值者不良CTG占73.33%,其中不良结局儿占68.18%。结论:脐动脉乳酸水平与pH、BE值有较好的相关性。产时重度VD或VD并存其它异常CTG,胎心基线变异减弱,尤其伴发羊水粪染、脐带异常时与围生儿脐血高乳酸水平、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单胎阴道分娩孕妇444例,分为早断脐组(215例)和延迟断脐组(229例)。早断脐组在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断脐;延迟断脐组在新生儿娩出后1min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d的结局。结果延迟断脐组新生儿血红蛋白(Hb)值[(178.75±30.21)g/L]高于早断脐组[(149.96±23.79)g/L],延迟断脐组胆红素峰值[(11.21±2.13)μmol/L]高于早断脐组[(10.15±2.2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3.49%,8/229)低于早断脐组(9.77%,2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1min断脐,可以减少新生儿贫血,未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7.
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D值介于2.5~3.0间的围产儿结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 S/ D值介于 2 .5~ 3.0间的围产儿结局。 方法 将2 77例足月妊娠妇女根据分娩前脐动脉血流 S/ D值分成两组 ,即 S/ D值介于 2 .5~ 3.0的 35例为研究组 ,S/ D值 <2 .5的 2 42例为对照组 ,分别跟踪分娩结局 :出生时采集脐血进行血气分析 ,记录新生儿 Apgar评分 ,羊水粪染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 5 7.14% (2 0 / 35 )的新生儿脐血 p H值异常 ,而对照组仅 10 .74% (2 6 / 2 42 )的脐血气异常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7.5 3,P<0 .0 0 5 ) ,其它不良结局 (羊水 度以上 ,Apgar评分低于 7分 ,低出生体重 )发生率 ,研究组 6 5 .7% (2 3/ 35 ) ,对照组 2 7.2 7% (6 6 / 2 4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0 .72 ,P<0 .0 0 5 ) ;研究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 (310 5± 5 78) g显著低于对照组 (3 35 0± 475 ) ,(t=2 .84,P<0 .0 0 5 )。 结论 对于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S/ D值介于 2 .5~ 3.0的胎儿 ,要加强监护 ,避免严重的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胎儿总胆酸水平与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的关系及其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单胎ICP孕妇为ICP组,同期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正常单胎孕妇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胰高糖素水平;循环酶法测定总胆酸水平;氧化酶-过氧化物法测定血糖水平.并测量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计算肥胖指数(PI).结果 (1)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水平为(9.0±3.3)mU/L、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为0.048±0.02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1±3.7)mU/L及0.05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总胆酸水平为(10.3±3.8)μmol/L、胰高糖素水平为(235±57)ns/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1±1.3)μmol/L及(205±3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血糖水平为(3.4±1.1)mmol/L,对照组为(3.6±1.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P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分别为(3163±478)g及(46.5±2.3)cm,对照组分别为(3498±393)g及(49.3±1.9)c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新生儿PI(3.13±0.23)明显高于对照组(2.9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CP组新生儿总胆酸水平分别与胰岛素、胰高糖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呈直线关系,且随着总胆酸水平的升高,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均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升高(P<0.01);ICP组新生儿脐动脉血中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分别与出生体重、身长呈正相关,与PI呈负相关(P均<0.01);而胰高糖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身长呈负相关,与PI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ICP孕妇的胎儿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糖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胰高糖素比值下降的情况,其变化与脐动脉血总胆酸水平密切相关;胎儿胰腺内分泌功能变化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正常孕妇的胰岛素释放试验(IRT)与血脂的相关性,探讨妊娠期脂代谢异常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孕妇453例,分为GDM组98例,IRT异常组144例,对照组211例。比较3组孕晚期空腹甘油三酯(F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餐后甘油三酯(PTG)以及空腹胰岛素、1小时胰岛素、2小时胰岛素水平,分析FTG、PTG与胰岛素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相关性,比较各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GDM组的FTG、PTG及FTG/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RT异常组,IRT异常组的FTG、P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IRT异常组(P0.05);3组的FF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空腹胰岛素、2小时胰岛素高于对照组和IRT异常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T异常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G、PTG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正相关性(r0,P0.05);GDM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RT异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G、PTG均是巨大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IRT异常孕妇与GDM孕妇均存在脂代谢异常,而其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937例GDM孕妇,计算OGTT时间-血糖对应的AUC。根据AUC分为16.80mmol/(L·h)组和≥16.80mmol/(L·h)组,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胰岛素使用的差异,并对AUC≥16.80mmol/(L·h)组的AUC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37例GDM孕妇中,AUC16.80mmol/(L·h)组603例(64.35%)、AUC≥16.80mmol/(L·h)组334例(35.65%)。AUC≥16.80mmol/(L·h)组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胰岛素使用率明显高于AUC16.80mmol/(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产、甲状腺机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16.80mmol/(L·h)的GDM孕妇中,AU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r=0.120,P=0.033)。结论:GDM孕妇的OGTT时间-血糖的AUC作为评价血糖水平的指标,AUC≥16.80mmol/(L·h)时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并且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临床上可根据OGTT时间-血糖AUC的不同对孕妇进行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