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社区康复治疗与住院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的影响,为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3月-7月在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随机抽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住院组)60例,在杨浦区的12家社区"阳光心园"纳入进行社区康复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组)60例。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Herth希望量表(HHS)评定两组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结果 FACESⅡ-CV中,社区组"实际适应性"因子评分高于住院组[(45.51±7.27)分vs.(41.68±8.98)分,t=2.358,P=0.021];HHS中,社区组"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因子评分高于住院组[(12.39±1.51)分vs.(11.70±1.79)分,t=2.095,P=0.039];总体希望水平与家庭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与住院康复治疗相比,基于社区和家庭的康复治疗服务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2.
蒋丹  邓红  王雪 《四川精神卫生》2017,30(3):263-266
目的比较长期住院与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6月在成都某医院进行社区康复及长期住院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的共220例。其中社区组120例,住院组100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首发年龄、病程及干预前PANSS、PSP、SQLS及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住院组PANSS总评分及阴性症状量表评分高于社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社区组PSP评分高于住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QLS及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及社会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住院治疗,但两种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的效果可能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区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98例上海市普陀区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由专职精神科医师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对干预组组织社区治疗并进行定期综合心理教育式家庭干预,对照组仅为上门随访.于入组前及第3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精神症状、Morning 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康复状态、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CST)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水平.随访3年.结果 观察前后干预组在PANSS总分[(47.43±12.62)与( 42.38±11.40),t=8.89,P=0.001]、MRSS总分[(48.60±2.99)与( 40.46±3.47), t=7.696,P=0.002]、 MMSE[(19.54±2.99) 与( 23.68±1.42), t=3.684,P=0.005]、WCST总测验数[(87.76±20.54) 与( 80.08±21.33 ), t=3.431,P=0.003]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社区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的综合康复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功能具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门诊随访和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3例,分别纳入门诊组和住院组,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评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门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门诊组患者的PSP总分为(71.17±11.40)分,高于住院组的(50.75±11.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6,P=0.00);门诊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84,-0.57,-0.78,-0.75;P〈0.01);住院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58,-0.53,-0.50;P〈0.01),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3,P=0.32)。结论长期住院不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建立社区康复可能有效延缓精神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程式化技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式化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 120 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训练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对训练组进行 8 周的程式化训练,然后全部随访 24 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 Morningside 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训练组的 PANSS 总分、阴性症状分和一般精神病理分及 ITAQ 分以及 MPSS 各量表分在训练第 20 周末起,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程式化技能训练可使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增进多方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以及亲密度和适应性特点.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对52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结果:患者组在沟通、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以及总的功能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患者组的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支持系统不良,应针对其家庭特点开展家庭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根据完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康复训练。6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NSS、ITAQ与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PANSS阳性量表、阴性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ITAQ与SDS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与同组干预前比较,以上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以上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间康复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参加日间康复站的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 PSP)在康复前和康复后3、6个月,对两组疗效和社会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康复6个月,康复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PSP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时间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F=18.965,F=4.265,F=30.189,F=21.988,F=18.620;P<0.05或P<0.01);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和PSP总分在交互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 F=16.398,F=17.237,F=3.734, F=19.937;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间康复站的系统综合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远期康复疗效。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入选样本84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干预组接受支持性心理干预和社区日间康复干预6个月,对照组按社区常规随访6月。12个月末采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康复量表(MRSS)、自知力与态度问卷调查(ITAQ)、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估两组的康复疗效。结果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入组时PANSS、MRSS以及IT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PANSS总分及阴性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MRSS总分及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较对照组下降,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行为因子分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社区日间康复能更好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自知力,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对促进其康复水平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办法及可行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开办家庭病床,每周进行一次家访,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及家属进行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用药指导.对照组只进行家访,不做任何指导.持续随访一年.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 1、干预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自第2月起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MRSS、SD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干预组复发率(10.0%),再住院率(3.3%),再就业率(43.3%),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63.3%),再住院率(43.3%),再就业率(10.0%),(X2=40.6,13.7,6.7,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社区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舞蹈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疗效。方法将58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舞蹈组和对照组。舞蹈组进行舞蹈训练,共训练12周。采用PANSS和SSPI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舞蹈组训练后PANSS和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值均下降,SSPI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SSPI量表评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舞蹈疗法能协助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后出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和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理想亲密度评分与社交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25,P0.05);实际适应性及实际亲密度评分分别与活动能力缺乏量表、依赖量表、社交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负相关(r=-0.198,-0.078,-0.372,-0.225,P0.01;r=-0.092,-0.043,-0.204,-0.105,P0.01);不满意亲密度评分与依赖量表、活动能力缺乏量表评分及MRSS总评分呈正相关(r=-0.531,-0.401,-0.395,P0.05或0.01);不满意适应性评分与依赖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1)。结论临床中应加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干预,有意识地引导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社交技能训练(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方便抽样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均口服抗精神病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需参加12周团体SST。两组干预前及治疗12周采用康复状态量表(MRS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进行社会功能、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PANSS、GQOLI及MRSS量表上评分明显进步(P均<0.01);协方差分析及Cohen’s d结果显示,在GQOLI的心理功能及PANSS的阴性症状上观察组进步优于对照组,干预前量表评分对各量表减分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联合团体SST对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阴性精神症状康复作用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慢性稳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始动性行为干预、物质奖励强化等功能强化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均干预5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入组前及入组52周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入组52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ANSS量表的阴性症状分,SQLS量表的总分以及心理社会、动力和精力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SSPI量表的总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社会交往情况因子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始动性功能训练能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心城区康复特色的精神分裂症管理模式和其可行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法,对照组则进行传统门诊随访治疗.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用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价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PANSS量表和服药依从性在二年中每半年评定一次.结果 (1)研究组第二年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在各治疗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研究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在基线与治疗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与半年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在基线与治疗半年末、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在治疗各阶段完全依从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借鉴国外的病案管理的模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将各种治疗方法系统整合(包括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全病程康复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生活技能训练对慢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慢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干预组(45例,脱落7例),接受行为干预、物质奖励强化等功能强化训练,另一组为对照组(45例,脱落8例),维持原药物治疗.共3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症状量表(NOSIE)、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训练前后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训练前后SDSS、ADL以及NOSIE量表总分和PANSS量表阴性症状分有显著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NOSIE、SDSS、ADL分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生活技能训练对于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有明显帮助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未治疗精神病期(duration of unmediacted psychsis,DUP)和家庭功能等因素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复发的影响.方法 调查经临床治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UP及其家庭功能,同时随访患者在接受治疗1年间的复发时间及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评定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根据患者1年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进行比较.结果 (1)共入组95例患者,其中87例完成1年随访,有34例在1年中复发.复发组的DUP明显长于未复发组(4.59±3.79)月 vs (3.12±1.78)月,t=2.121,P=0.04;(2)复发组患者随访1年末PANSS阴性量表分与DUP有相关性(r=0.483,P=0.004);(3)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比较,APGAR总分、适应度、亲密度分均有显著差异(APGAR总分:(5.91±1.62) vs (7.13±1.47),t=-3.631,P=0.000;适应度:(1.53± 0.51) vs (1.71±0.34),t=-2.752,P=0.008;亲密度:(1.09±0.29) vs (1.25±0.43),t=-2.028,P=0.046.结论 长DUP和低家庭功能水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年内的复发可能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状态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家庭情感表达、受教育水平等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 2012年1月经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60分出院的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统计半年后参加工作者37例,未参加工作者52例,对其进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PANSS量表、家庭情感表达量表、受教育水平、病程等评定.结果 已工作患者PANSS量表的阳性量表分与未工作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和家庭情感表达分、病程显著低于未工作者(P <0.01,P<0.05),而受教育水平与PSP总分显著高于未工作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性症状、家庭情感表达、病程与受教育水平均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阴性症状及高家庭情感表达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影响较大,高教育水平、短病程对患者恢复工作有利,因此可从这些方面对其进行干预以利于工作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132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和联合治疗组(6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GCBT 12周;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大体评定量表(GAS)、Morisky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与基线比较,两组第4、8、12周末PANSS、SDSS总分均显著下降,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第4、8、12周末两组ITAQ、ADL、GAS及Morisky问卷总分显著提高,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6. 4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3. 13%),复发率(7. 3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9. 69%);每周工作时间明显长于常规治疗组(P均0. 01)。结论:GCBT联合常规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出院的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在日间医院进行康复训练。定期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ERF)[1]、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康复训练后,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显著降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PANSS阴性症状分、SDSS总分研究前后无明显差异;研究组WHOQOL-BERF评分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研究前后WHOQOL-BERF评分则无明显差异。结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并提高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日间医院工作站康复模式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