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病例组)、10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IL-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中,TNF-α、IL-1β、IL-6、MCP-1、CRP的表达明显上升,IL-2的表达明显下降,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上升,相关指标与盆腔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搜风通胶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自制搜风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通胶囊能够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昆明安宁温泉对高黏血症疗养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17名军队高黏血症疗养员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温泉浴组和温泉游泳组),分别于疗养前后观察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疗养4周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泉浴组疗养4周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显著低于疗养前(P<0.05),其他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泉游泳组疗养4周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下降(P<0.05),其他项目无显著变化(P>0.05);且温泉游泳组相比温泉浴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明安宁温泉浴及游泳锻炼对疗养员有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能显著改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高黏血症疗养员的有效疗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对颈椎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颈椎病患者112例,分为西医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各56例。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综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助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ESR、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PCV)、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周ESR、Fib、CRP、PCV水平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2周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和血小板电泳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西医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50%、94.64%,西医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7.86%、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方加减联合针灸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鼓浪屿疗养休息对高原脱适应官兵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高原脱适应官兵组分别于入院的第2、11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细胞比容,观察疗养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并设立了对照组。结果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疗养前及疗养后与平原对照组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中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脱适应官兵组经过10d的疗养,血液流变学各项参数较疗养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海滨疗养对高原脱适应官兵组血液流变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活性指标[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P-140、PAF、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调节血小板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07-409
目的探究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对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血液流变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血塞通治疗能显著减轻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治愈率、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脑部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脑血管特性阻抗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辅助治疗脑梗塞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疼痛评分、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以及血清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素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血浆比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能够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血液微循环指标,缓解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尤瑞克林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平顶山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ACI患者,根据门诊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ACI患者,效果更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106例无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EPO、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指标与两组患者血清EPO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EPO、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47、0.431,P0.05),观察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与血清EPO呈负相关(r=-0.218、-0.543、-0.546,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多个血常规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EPO水平存在相关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血清EPO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关性对患者临床特点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69-1570
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3月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养血清脑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认知功能(MoCA、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0%高于参照组的7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恢复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62例,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治疗6周。对比两组术后第1天、治疗6周时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和炎症指标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术后连续治疗6周,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较术后第1天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术后第1d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手术治疗对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还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王倩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049-3051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可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频次和发作持续时间)和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及性别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5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而血浆黏度逐渐升高;20~<30岁与60岁及其以上人群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年龄和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对正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天津市黄河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98例超时间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20%(5/49),对照组为6.12%(3/...  相似文献   

18.
郝天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1860-1862,1866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实验室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VAS评分、DAS28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VAS评分、DAS28评分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补肾祛湿通络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患者痛苦,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178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90例)和B组(88例),B组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而A组则在尼莫地平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降低,且A组各指标值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