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评估天津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在2011年天津市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社区居民样本中随机抽取12%填写《精神卫生知识问卷》。按照基础设计权重和事后分层权重调整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分析《精神卫生知识问卷》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1615名社区居民完成了调查。以12分(问卷条目回答正确率60%)作为"知晓"标准时对应的社区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1.19%(95%CI:71.12%~71.26%)。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城市vs.农村)、民族、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年限、家庭成员最高受教育程度等6个因素对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城乡、年龄、受教育年限等3个因素是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天津市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偏低,应在重点人群加强宣教预防精神障碍的知识。  相似文献   

2.
2047名老年人群及其照料者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调查城市老人和看护者的心理健康知识、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以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方法全市19个区县,随机同时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47份.结果平均正确率为54.64%,最大为90%,男性正确率平均为53.5%,女性正确率平均为55.4%,两者无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提示老年人群文化程度与知晓率正确与否成正比.结论本市老年人群及看护者对老年精神疾病及其症状认识不足,关于老年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情况并不十分乐观,精神卫生的宣传和教育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天水市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于2016年3月1日-4月30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水市≥15岁的500名城市和1000名农村普通人为调查对象。采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中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病例测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并比较农村和城市人群的各问卷结果。结果实际完成调查的城市与农村人口分别为485名、968名。城市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农村(88.2%vs.65.4%,χ~2=99.89,P0.01),对精神疾病态度好于农村[(36.74±6.43)分vs.(35.83±7.62)分,t=2.27,P0.05]。城市人群对抑郁症、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及强迫症的知晓率均高于农村人群(35.5%vs.30.2%,40.2%vs.31.1%,65.4%vs.41.9%,77.1%vs.39.1%,χ~2=3.92、11.93、70.88、187.49,P0.05或0.01),对阴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的知晓率城市与农村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vs.14.3%,χ~2=0.59,P0.05)。结论天水市农村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于城市,对抑郁症、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强迫症的知晓率低于城市人群,农村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河北省60 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精神卫生就诊情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 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程度提供参考。方法 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分析60 岁 及以上老年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及精神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利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影响 因素分析。结果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共946 例,其中就诊人数只有83 例,就诊率为8.77%,女性就 诊率(10.29%)高于男性(6.96%);女性、低保户、参加新农合、需要照顾、有健康档案是就诊的保护因素。 结论 河北省老年人的精神卫生就诊率较低,需进一步完善针对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定长沙市公众精神卫生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市辖区随机抽取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的1660户家庭。从15岁及以上的家庭成员中随机抽取1人进行访谈,完成卫生部推荐的精神卫生知晓率标准问卷(20项)调查。结果1563人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其中男性676人,女性887人,平均年龄(标准差)为41.9(15,9)岁。平均(标准差)应答正确率为68.5%(46.4%),城市社区平均(标准差)应答正确率[70.5%(13.6%)]高于农村社区应答正确率[66.2%13.5%)](t=6.18,P〈0.001)。正确应答率与年龄负相关(r=一0.21,P〈0.001),与文化程度正相关(r=0.28,P〈0.001),与职业和婚姻状态的差异呈多样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年龄和职业(农民或工人与其他职业比较)为精神卫生知晓率的独立相关因素。问卷20个条目总体内部一致性及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偏低(alpha=0.27~0.57)。结论长沙市普通居民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相对较高,但有些方面仍需提高,特别是对于精神疾病病因的认识。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能力随人口学特征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不同人群进行特定的精神卫生教育可有效地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今后需修订调查问卷,提高信、效度和内部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常患情感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中患抑郁症者占5~10%。虽然65岁以上者只占美国总人口中的11%,但老年人的自杀率却占总自杀者中的17%。目前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共2400万,到2030年将增至5100万,很明显,情感性疾病和自杀是老年人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卫生问题。Roth早期报导,60岁以上的老年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约50%系患情感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中约有55%第一次起病于60岁以后。其中躁狂症很少,只占情感性精神病的0.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10 026例,进行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为9 529例,对老年期痴呆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45.06%。其中城市与农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收入、不同职业人群知晓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就业状况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 长沙地区55岁及以上人群对老年期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相应的科普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其对精神疾病的态度,为提高后续有针对性的援藏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了林芝108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和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4.03%,年龄越大、有参加过精神/心理方面讲座的人员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得分越高(β=0.261、0.220,P均0.05);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总体得分为(45.11±5.21)分,其中有10个条目持正向态度的人员比例接近或高于50%。结论林芝地区精神卫生工作者对精神疾病的包容度较好,但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了解我国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提供参考。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是反映各类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程度的指标,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减少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我国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常用调查工具进行综述,结果显示我国医务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参差不齐,影响知晓率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调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方法 2017年 12 月—2018 年6 月在重庆市招募选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279 人,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精神 卫生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279 名监护人监护240 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 例患者有2 名监护人 (16.2%)。监护人年龄(54.70±15.2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4 人,占51.6%,初中89 人,占31.9%, 高中及中专33 人,占11.8%,大专及以上13 人,占4.6%;照料时间为(156.29±61.77)个月。(2)监护人精 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6.2%。(3)不同文化程度的监护人在不同条目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存在差异, 部分条目回答正确与否与照料时间不同和监护人年龄有关。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直接监护人呈现 出监护人数量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照料时间较长的特点,其文化程度、年龄、照料时间3 个因 素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开展临床路径式护理教育对躁狂抑郁症患者遵医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并为该病的临床护理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03—2013-02收治的57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选取我院于2013-03—2014-02收治的60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记录2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及相关知识掌握度,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相关知识掌握度为96.7%,对照组为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能提高躁狂抑郁症患者疾病知晓率及遵医行为,利于病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1783名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现阶段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前一次的调查有针对性的开展下一步精神卫生宣传.方法全市各区县定点随机调查过路行人,共调查有效问卷1783份.结果基本知晓率为17.7%;部分知晓率为51.2%;31.1%为较少知晓,并且知晓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较上次调查知晓率总体情况有所上升.结论通过努力本市市民对普通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正在逐步提高,但对精神疾病及其症状的认识仍显不足,提示精神卫生的宣传和健康促进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正>老年人群存在许多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和促发其自杀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报道显示,老年抑郁症发病率可高达0.16%~6.40%。老年抑郁症在广义上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的和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老年抑郁症在狭义上特指≥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无论是《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tenth edition,ICD-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畲族人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福建省福安市穆云乡畲族聚居区638例畲族老年人作为老年期抑郁症患病率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对全部调查对象进行筛查,筛查阳性者再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畲族60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7.5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P=0.01)、不同经济状态(P<0.01)及不同婚姻状况(P<0.05)的老年人之间的抑郁症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人际关系紧张的抑郁症患病率高于无相关危险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紧张(P=0.000)、心脑血管疾病(P=0.000)、其他躯体疾病(P=0.008)、增龄(P=0.01)为畲族老年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畲族老年抑郁症患病率(7.52%)稍高于中国其他民族的平均患病率。增龄、人际关系紧张、心脑血管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是影响畲族老年抑郁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内蒙古包头蒙古族和汉族轻度认知障碍(MCI)者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对照分析,了解其民族差异性。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式,结合集中和入户调查,对内蒙古包头的11个旗县区65岁以上的人群进行MCI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蒙古族老年人MCI组患病率10.98%,标化患病率11.00%较汉族老年人MCI组患病率9.90%,标化患病率10.6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民族均呈现出随年龄增加MCI患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同民族不同性别间比较、同性别不同民族间比较,MCI患病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民族均呈现出教育水平越低,MCI患病率越高(P0.05)。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包头地区蒙古族和汉族的MCI患病率均无明显性别差异,均随年龄增长及教育水平降低而增高,两民族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关系. 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人员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270例进行研究.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270例研究对象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139)及认知功能障碍组(n=131).荧光分析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GEs含量,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AGEs含量与MoCA评分的关系. 结果 2组研究对象血清AGE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之间MoCA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研究对象间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年龄与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存在一定影响:血清AGEs水平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无关,不能作为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抑郁症转归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SD组,n=64),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选择同期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n=60)。于基线期和24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颅脑CT检查和尿液中AD7c-NTP的含量检测,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抑郁等精神症状。结果24个月时,SD组HAMD评分低于基线水平,但仍高于NC组(P0.01);SD组MMSE评分低于基线水平及NC组(P0.01);24个月时,SD组患者尿中AD7c-NTP含量较基线期和NC组水平高(P0.05或0.01);基线期SD组、NC组MMSE评分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5),24个月后,SD组MMSE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1),NC组MMSE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症状可能影响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河北省保定市不同工作年限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 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 以2016 年3 月10 日至4 月10 日保定市25 个县区进行集中培训的 社区医务人员2 541 人为调查样本,实际完成问卷调查2 433 份。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 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病例测验》及 《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调查,以工作年限20 年为界,分为< 20 年组1 246 人及≥ 20 年组1 187 人,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20 年组与≥ 20 年组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的比较(98.1% 比 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 < 0.001)。病例测验中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知晓率在< 20 年组与≥ 20 年组比较(52.9% 比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P < 0.001)。< 20 年组及≥ 20 年组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总分比较[(34.90±6.42)分比(35.59±6.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60,P=0.009)。结论 保定市不同工作年限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不同,应加强对高 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精神卫生培训力度,提高对低工作年限医务人员精神疾病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老年抑郁症(late-life depression,LLD)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早期抑郁发作持续至年龄大于60岁或60岁以后抑郁复发)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首次抑郁发作年龄大于60岁)~[1]。LLD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迟滞、情感低落、焦虑、自知力差、躯体疾病共患率高、行为能力差等~[2],并伴有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3]和高自杀率~[4],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  相似文献   

20.
独居老人抑郁症状和抑郁症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城市独居老人的抑郁症状和抑郁症情况。方法抽查上海市虹口区一个街道、两个居委的12岁以上常住人口共5512名,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并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对于CES—D评分在16分及以上者使用定式临床检查(SCID)进行诊断,分析60岁以上独居者的人口学、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情况。结果60岁以上独居老人占调查对象的1.19%,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4.20%,独居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和一般情况与非独居老人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上老人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8.26%(118/1428),高于60岁以下者的抑郁症状检出率(4.2%);60岁以上老人中抑郁症状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20.00%vs7.74%,χ^2=2.57,P〈0.01),抑郁症检出率独居者高于非独居者(5.0%vs0.58%,χ^2=14.66,P〈0.01)。结论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尤其独居者的抑郁症状及抑郁症检出率较高,应该重视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