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将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言语记忆测验(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方面,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但是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3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碳酸锂单独治疗,观察1组行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2组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1、观察2组治疗28d BRMS评分、PANSS评分、CPT评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治疗7d BRMS评分、PANSS评分分别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碳酸锂均能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躁狂症状,疗效明确,能有效促进患者部分认知功能恢复,且富马酸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喹硫平、碳酸锂、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喹硫平、碳酸锂联合rTMS治疗)和药物组(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HAMD-17、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e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HAMD-17评分、BRMS评分和CGI评分逐渐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HAMD-17评分、BRMS评分和CGI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采用喹硫平、碳酸锂药物联合rTMS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126例双相障碍躁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单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口服治疗,疗程8周.采用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4周及8周,观察组BRMS及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与喹硫平单药治疗相比,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联合应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共计纳入80例,纳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予以丙戊酸钠治疗)与观察组(应用丙戊酸钠+喹硫平治疗),各组均40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阳性及阴性症状(PANSS)、躁狂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治疗后,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评定量表(BRMS)、呈不同程度降幅,且观察组降幅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合用丙戊酸钠与喹硫平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托吡酯和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CCMD-3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托吡酯与奎硫平组、丙戊酸钠缓释片与奎硫平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用BRMS躁狂量表评定疗效,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4.4%,丙戊酸纳缓释片组有效率为8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治疗2周时托吡酯组与丙戊酸纳缓释片组减分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吡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丙戊酸钠缓释片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患者70例,均符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开始时及开始后第1、2、4、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共完成33例,对照组共完成32例。两组在治疗开始时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17评分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的第1、2、4、6周末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双相障碍Ⅰ型抑郁发作与单用碳酸锂相比,起效快,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第3版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合并碳酸锂组(研究组)和氟西汀合并碳酸锂组(对照组).疗程8周.临床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4%、78.1%,痊愈率分别为53.1%、46.9%,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0.10,P>0.05;t=0.25,P>0.05);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于第2周末明显改善,而焦虑症状于第1周末即显著好转;治疗8周末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P>0.05).结论: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抑郁疗效明确,使用较为安全,而且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奎硫平单药治疗及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奎硫平单药治疗组(研究组)和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观察4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1、2和4周分别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采用不良事件量表、SimpsonAngus量表、Barnes静坐不能评定量表及不自主运动量表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研究组痊愈率63.89%,有效率94.44%;对照组分别为66.67%和9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YMR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周均有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06,P〈0.05)。结论:奎硫平单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奎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效相同,且单药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PSD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PS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维持卒中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接受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4、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疗效,于治疗8周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8周后,两组HAMD-17和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研究组HAMD-17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0. 01)。治疗4、8周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950,P 0. 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633,P=0. 528)。结论喹硫平联合帕罗西汀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均能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但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MS评分变化、临床效果、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w、4w、6w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05%,和观察组的88.37%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躯体、社会、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高于观察组的4.65%(P0.05)。结论采取碳酸锂+喹硫平与单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总体疗效相当,而后者的不良反应更少,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PANSS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总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失眠、体质量增加、惊厥与低血压等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喹硫平可显著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不良症状,安全性较好,喹硫平优于阿立哌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均早晚2次服用,持续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RM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定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均明显改善,持续注意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错误应答数与持续应答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改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喹硫平应用于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份~2019年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95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7)使用药物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n=48)则使用喹硫平进行治疗。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记录不良反应评价安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可有效改善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可使患者的社会功能逐渐恢复,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喹硫平合并碳酸锂与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2011年广西脑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喹硫平合并碳酸锂组)和对照组(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组)各60例,疗程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HAMD、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显效率为71.7%,对照组显效率为78.3%。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喹硫平合并碳酸锂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效果与喹硫平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7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86.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4、6周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2、4、6周,2组患者BR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5.6%,对照组9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与喹硫平+碳酸锂治疗效果相当,但应用喹硫平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双相混合发作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期双相障碍混合发作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丙戊酸钠注射组(32例)与口服组(30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2周;两组均合并喹硫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1周末、第2周末使用Young氏躁狂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危险性评估量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及自杀风险量表进行病情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末、第2周末,Young氏躁狂量表、危险性评估量表及自杀风险量表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注射组较口服组降低更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注射组冲动行为干预及艾司唑仑肌注治疗次数较口服组使用更少,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双相障碍混合发作急性期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40例(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组)及MECT组40例(碳酸锂合并MECT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同时对4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治疗,喹硫平组共完成36例,MECT组完成31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91,P0.01);治疗后,喹硫平组与MECT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04,-5.80;P均0.01),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18,17.51;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变化水平与HAMD评分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3)。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锂盐合并喹硫平或MECT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血清BDNF水平,且疗效相当;BDNF可能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喹硫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0例抑郁发作患者分为喹硫平组和帕罗西汀组各75例,疗程8周,使用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MADRS、HAMD量表评分相当(P均0.05),喹硫平组有效率为49例(65.3%),帕罗西汀组有效率为48例(65.8%);喹硫平组无转躁患者,而帕罗西汀组转躁4例;喹硫平组头晕、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帕罗西汀组。结论喹硫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相当,无转躁现象,但前者头晕、口干、便秘、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较多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相抑郁与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错误相关负电位(ERN)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给予42例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相组)、41例首发抑郁障碍患者(首发组)相应药物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及错误相关负电位(ERN)检测;ERN波幅及潜伏期与4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比较;分析治HAMD-17、HAMA评分与ERN波幅及潜伏期的关系。结果:基线期3组间ERN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ERN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及首发组(P均0.05);双相组和首发组ERN潜伏期及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双相组治疗前后ERN波幅的差值明显小于首发组(P0.05)。基线期双相组和首发组HAMD-17评分与ERN潜伏期呈正相关,与ERN波幅呈负相关(P均0.05);HAMA评分与ERN波幅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对错误信息监控能力受损,且治疗后难以恢复;伴有中度焦虑的抑郁发作患者错误监控功能增强;ERN指标或可以作为双相抑郁识别及疗效预测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