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浅谈中风病舌象的变化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一一一一︶程晓丽辽宁省武警总队四支队卫生队︵一一三一︶徐凤阳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机演变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文章总结了中风病的历代论述、现代认识,并从风、火、痰、瘀等具体方面分析其病因,阐述了中风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寝舌象的演变规律,据舌象的变化特点以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急性心衰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发病3灭、7天、10灭进行临床资料采集。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舌象片。同时由2位中医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对病人进行舌诊。结果急性心袅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第3天时,舌苔黄厚腻或燥出现率明显增加:到发病第7天时。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占70%:发病第10灭时舌苔黄厚腻或燥占35%,舌替薄黄、少苔或无苔占65%。发病第3天时,正是疾病的急性期,舌紫暗或绛紫出现率明显增加占65%,发病第7天时舌红或淡红等出现率明显升高占70%;发病第10灭时舌紫暗或绛紫出现率又明显升高占61%。提示心衰患者痰浊血瘀随病情好转丽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气虚阴伤的出现率增加。结论舌象以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或燥转为舌红或淡红干苔薄黄、少苔或无苔或舌暗苔薄黄为主.多属病情好转,预后好;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燥不退或加重,多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在心衰的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发汗利小便以免伤阴耗气。但临证时还要把舌象与其它情况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全面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急性心衰患者舌象的演变规律,据舌象的变化特点以掌握病情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急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第3、7、10天采集舌象,进行舌诊。结果急性心衰患者舌象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发病第3天时,患者舌苔黄厚腻或燥出现率明显增加;到发病第7天时,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者占67.74%;发病第10天时,舌苔黄厚腻或燥者占35.48%,舌苔薄黄、少苔或无苔者占65.52%。发病第3天,舌紫暗或绛紫者出现率明显增加,占64.52%;发病第7天时舌红或淡红者出现率明显升高,占67.74%;发病第10天时舌紫暗或绛紫者出现率又明显升高,占61.29%。结论急性心衰患者舌象以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或燥转为舌红或淡红干,苔薄黄、少苔或无苔或舌暗苔薄黄为主,多属病情好转,预后好;舌紫暗或绛紫,苔黄厚腻燥不退或加重,多提示病情重、预后差。在心衰的治疗时,要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发汗利小便以免伤阴耗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分布规律。方法对242例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患者的舌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舌质分布为:紫暗舌48.3%,绛红舌27.7%,红舌11.6%,淡红舌11.2%,淡白舌1.2%;舌形分布为:胖大舌或齿痕舌68.6%,瘦小舌13.6%,点刺舌12%,裂纹舌5.8%;舌苔分布为:白厚腻苔49.2%,薄白苔16.1%,薄黄苔16.1%,黄厚腻苔14.9%,白厚苔2.1%,黄厚苔1.7%;舌下脉络分布为:增粗迂曲69%,增粗迂曲伴有舌下瘀点瘀斑15.3%,瘀点瘀斑11.2%,正常4.5%。结论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瘀阻脑络,痰热腑实证为中风病中经络发病早期(7 d内)的常见证候。临床诊治中风病时应注重对于患者舌象的诊查,详察舌质、舌形、舌苔及舌下脉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因多而复杂,但多由患者脏腑功能失调,肝肾亏虚,气血衰少,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引起昏迷,喝僻不遂,发为中风。高校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归纳为: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基本上点明了中风病的病机特点,现就其相互内在联系,略呈浅见。1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从古至今,中风病都认为与“虚”有关。如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至金·刘…  相似文献   

8.
9.
《内经》认为中风的病因与体虚、饮食、情志等有关。中风病的病机因素有风、火、痰、虚、气、血。肝肾阴虚是中风病发病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舌诊是中医学四诊手法之一 ,中医舌诊就是通过观察各具不同特征的舌色 (颜色 )、舌体 (形态 )、舌苔变化 ,从而有助于判别病变的脏腑、经络部位和寒热虚实属性 ,为临床辨证提供准确的依据。中医学通过 2 0 0 0多年的临床实践 ,积累了大量有关舌象和临床病证内在关系的经验 ,并升华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 ,我们遵从中医理论 ,探讨舌象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 ,对揭示SARS恢复期病变的实质具有重要作用[1] 。1 对象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全部病例来自北京地坛医院。选择 2 0 0 3年 5月 2 2日至 6月初在 3病区及 5~ 8病区住院的非…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各期病机变化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风病各期病机变化浅析田立唐可清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61041)关键词:中风病/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病机变化对于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主要以“内虚邪中”主论,侧重于外邪为患,金元时代否认了外风论,提出了“因火”、“因气”、“因痰”...  相似文献   

12.
肺癌晚期病机演变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肺癌晚期病程中病机演变极其复杂多变,虚实相互转化,痰、瘀、热壅阻。肺气肃降无权是其主要病机演变规律,虚实夹杂贯穿于晚期肺癌病变之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发病病机演变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角读中风病发病前中医症状所蕴涵病机信息的生物统计方法,以期加深对中风病复杂的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方法:利用DME病因学1:2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对中风发病前24小时、24至72小时、72小时至1周、1周至1个月、1个月以上5个时点的症状变量,分析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后,进行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风病发病前1个月病机以虚瘀为主;至发病前1周气阴两伤,阴虚阳亢而生热;发病前72小时-1周,虚瘀、痰壅日盛;发病前24-72小时虚瘀、痰结而滋生火热,热盛生风;发病前24小时见风火相煽,胡意攻窜而游荡于血脉、全身,使人卒然舌强,躁扰不宁而卒中。结论:虽然每一个时点呈现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且与时俱变,症状和病机之间亦交互影响,但其总体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轨迹是可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解读中风病发病前中医症状所蕴涵病机信息的生物统计方法,以期加深对中风病复杂的病机演变规律的认识.方法利用DME病因学12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对中风发病前24小时、24至72小时、72小时至1周、1周至1个月、1个月以上5个时点的症状变量,分析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后,进行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风病发病前1个月病机以虚瘀为主;至发病前1周气阴两伤,阴虚阳亢而生热;发病前72小时~1周,虚瘀、痰壅日盛;发病前24~72小时虚瘀、痰结而滋生火热,热盛生风;发病前24小时见风火相煽,肆意攻窜而游荡于血脉、全身,使人卒然舌强,躁扰不宁而卒中.结论虽然每一个时点呈现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且与时俱变,症状和病机之间亦交互影响,但其总体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轨迹是可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影响疾病演变的主证,探寻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的方法,对发病72 h内入院患者进行自入院当天至发病14 d的连续动态采集临床信息,研究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结果]缺血性中风病起病24 h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相关;痰证与风证、火热证相关;至发病48 h时,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主要与痰证和气虚证相关;痰证与火热证、气虚证相关,气虚证与风证、痰证、血瘀证均相关;而至发病72 h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痰证、气虚证和火证均相关.[结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是风、火挟痰上犯清窍,壅滞脉络,气虚血瘀,气不化津则痰凝,痰瘀互结,致气虚益甚,使疾病不断恶化;或痰郁化热,痰热互结,上蔽神明,阻塞脑府脉络,而加重神机受损.  相似文献   

16.
中风病神昏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民 《中医杂志》1999,40(9):521-523
中风病神昏,是指在中风病过程中出现的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危重证。临床表现为昏睡、神识模糊、时昏时醒、昏迷不醒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致意识丧失。同时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近年来对中风神昏临床证候的研究不断深入,气机逆乱、痰热腑实、血瘀脑腑等病机逐渐被认识。以此采取的种种治法也取得了一定疗效。然而对在中风病发展过程中各证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尚缺乏系统阐述。形成这些病证机理的阐述尚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将  相似文献   

17.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7):1427-1428
目的 从脾胃的健康状况来追溯中风的病机,并得出诊治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35例中风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对35例中风患者采用脾胃辨证治疗:健脾化痰法、通腑泻下法和补气活血法后,效果显著,其症状也不再反复.结论 中风的发生与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和气机升降逆乱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关系,脾胃论治是治疗中风的关键,中风预防、救治和预后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采用脾胃论治,对患者同时采用平肝息风、化瘀通络和豁痰开窍等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减轻了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临床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结合生痰、便秘以及气血虚弱这三个病症的治疗方法,对临床资料中35名病人做出对脾胃辨证治疗。得出治疗中风的关键是调理脾胃,为中风病病机的研究和病理分析提供相应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瘀血舌象相关因素分析山东省广饶县中医院(257300)李万水,崔金泉主题词中风(中医)/血液,瘀血/致病力,舌象异常中风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近几年发病率逐渐增高,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中风病的研究日益加深。自1992年以来,我们对中风病瘀血舌象...  相似文献   

20.
胃癌患者舌象与病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胃癌是国内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省是胃癌高发区。为了探求胃癌舌象的表现,探索其规律性,从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我们对168例胃癌患者及200名健康人群的舌象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