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与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参加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Ⅳ期研究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0例患者作为尿激酶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的应用注射用阿替普酶的60例患者作为阿替普酶组。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的药费、检查费及住院期间的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两组间冠脉再通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尿激酶原组成本略低于阿替普酶组。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的治疗效果与注射用阿替普酶相似。且尿激酶原总费用略低,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溶因子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2011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ST段回落情况、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水平与出血程度。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1.57%)明显高于对照组(60.53%)(P<0.05);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和无回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PA升高,PAI-1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PA高于对照组(P<0.05)、PAI-1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中度出血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有效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高血管再通率,促进ST段回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肾功能情况分为A组(肾功能不全组)和B组(肾功能健全组).所有患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对治疗后的冠脉再通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ST段回落率A组和B组分别为73.68%和85.71%,再灌注心律失常A组和B组分别为65.79%和71.43%,无显著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10.53%和2.38%.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商丘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次给予负荷量300 mg/次,1次/d,然后7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50 mg/次,先将20 mg加入生理盐水10 mL,并且3 min内静脉推注完毕,然后30 mg加入生理盐水90 mL,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5 d。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和临床症状、炎症和心肌酶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93.0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6.7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0.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hs-CRP、IL-6、CK和CKMB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且心电图也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那曲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那曲肝素治疗,实验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自发性ST段回落情况,血管再通率及再闭塞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自发性ST段完全回落及自发性ST段部分回落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闭塞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那曲肝素三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注射用瑞替普酶( r-PA)与注射用尿激酶( UK)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首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r-PA组(24例)与UK组(26例)。r-PA组患者予以r-PA溶栓治疗,UK组患者予以UK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UK组,出血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U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于UK,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比两组冠脉再通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冠脉再通率、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在并发症方面与普通肝素对比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瑞替普酶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4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瑞替普酶剂量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剂量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血管再通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4.6%,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61.1%,观察组血管再通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发生率和对照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半剂量瑞替普酶能够提高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且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薛斌 《北方药学》2014,(7):57-58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应用尿激酶,比较二者梗死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结果:相应时间段内,观察组临床判定梗死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溶栓治疗4周内,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少,存活率高,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欣维宁与派通欣溶栓应用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ST段抬高型AM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给予尿激酶联合欣维宁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联合派通欣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75.93%(41/54)高于对照组的72.22%(3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联合欣维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优于尿激酶联合派通欣,疗效明确,安全性方面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10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63%、95.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9.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肌酶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心肌功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密云区果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0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对照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40丸/次,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血压指标、血脂指标、血压节律昼夜变化有效率、肱动脉血管内径及扩张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0%、92.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舒张压、24 h收缩压、白昼血压负荷以及夜间血压负荷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C、LDL-C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血压节律昼夜变化有效率分别为30.00%、35.00%,治疗组的分别为80.00%、87.50%,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的血压节律昼夜变化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扩张百分比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个观察指标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具有较好临床症状,能够提高血压节律昼夜变化有效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8 m L/次,稀释于1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500 m L中,1次/d,滴注的速度为100 m L/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I、CO、LVEF均显著升高,LESV、LEDV、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步调整至200mg/次维持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磷脂酶A2(Lp-PLA2)和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8%vs73.08%,P<0.05)。治疗后,两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清NT-proBNP、hs-CRP及Lp-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血清NT-proBNP、hs-CRP和Lp-PLA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慢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床症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数据库,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结果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 03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能显著减少DN的UAER[MD=-15.76,95%CI(-17.44,-14.08),P0.01]、24 h尿蛋白定量[MD=-0.11,95%CI(-0.12,-0.10)]、TC[MD=-0.80,95%CI(-1.42,-0.18),P=0.01]和TG[MD=-0.80,95%CI(-1.42,-0.18),P=0.01]水平。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减少DN的尿蛋白和血脂水平;但本研究纳入的研究数量偏少,且方法学上存在缺陷,证据强度不高,因此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N的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接收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指数(CI)、心排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7月苏州科技城医院门诊收治的11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0.2 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20丸/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面色晦暗、视物昏花的消失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眼底改变指标(微血管瘤和出血灶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相关指标[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面积、血管渗漏(VL)面积]及黄斑水肿相关指标[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体积(TMV)]。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1.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9%(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色晦暗消失率62.07%和视物昏花消失率5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10%、31.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ogMAR、微血管瘤数和出血灶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治疗的1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曲美他嗪片治疗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复方丹参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每组91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分别口服复方丹参颗粒,1袋/次,3次/d;复方丹参胶囊,3粒/次,3次/d;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4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每天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滴丸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颗粒剂组、胶囊剂组及片剂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hs-CRP、IL-6、Lp-PLA2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T-Aoc、MDA、GSH-PX及SOD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滴丸剂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与复方丹参颗粒、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相比较,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更好的疗效,且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炎症情况及机体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