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输血治疗在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鉴定ABO血型是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临床上血液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会导致患者ABO抗原减弱或ABO抗体效价降低,造成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一致,给临床  相似文献   

2.
正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ABO血型是人类血型系统中抗原免疫性最强的一个血型系统,正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成功有效的基础。疾病或生理因素导致的ABO抗原减弱,对ABO血型的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常常需要检验者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并结合患者病史做出正确判定。本文对2015-2016年在我院发现的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进行了血清学分析并对患者ABO抗原减弱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3.
及时准确的报告出ABO血型,是对临床挽救患者生命的安全保证。而在日常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异常血型鉴定结果,现将其原因分析综述如下。1 ABO血型鉴定方法的优劣1.1玻片法在ABO血型鉴定错误率玻片法ABO血型鉴定是一项操作简单的测定方法,目前很多基层医院仍在使用。为减少错误,需制订简化、实用、规范化ABO血型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4.
<正>ABO血型系统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进行ABO血型定型,是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保障。多凝集红细胞临床比较罕见,由细菌污染或遗传因素引起多凝集是造成ABO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之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1例感染性休克引起ABO血型鉴定正反不符,进一步鉴定患者红  相似文献   

5.
由于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受者ABO血型系统抗原的变化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所以它直接反映了移植后骨髓成活与否及造血功能的恢复状态,也可为患者正确选择输注血液成分治疗提供依据。国内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转变多有报道,但微柱凝胶技术在观察血型转变过程的情况又怎样呢?近年来本院采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为了探讨微柱凝胶技术能否用于骨髓移植后血型转变的观察,笔者对1例ABO血型次要不合患者骨髓移植后的血型、抗体滴度、Coombs试验的转变进行了跟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及对策,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伯乐IH-10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对ABO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采用试管法复检。参考ABO疑难血型三步分析法并结合临床病历资料做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血型物质测定试验,改变试验温度和时间等确定患者血型。结果在7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中,由生理因素引起55例,占70.5%,由疾病因素引起10例,占12.8%;由特异性抗体引起7例,占9.0%;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6例,占7.7%。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试验,7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均鉴定出准确的ABO血型。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通过相关处理方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准确鉴定出患者ABO血型并找到适合各自的输血对策。  相似文献   

7.
血型是人类血液的1种遗传性状,而且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迄今人们已发现了30个血型系统[1],其中ABO、Rh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工作中作为常规开展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是相容性输血的依据.严格地说,人的血型受遗传的控制,一生中血型不会改变,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血型会暂时减弱或消失.有文献[2-3]报道某些肿瘤、骨髓移植或严重肠道疾病的患者会发生血型改变,但大多数都表现为ABO血型系统的改变,Rh血型系统的改变则鲜见报道[4].现就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9):7077-7077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血型鉴定是最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对患者的血型进行ABO血型系统以及Rh血型系统鉴定。其中,ABO血型系统须作正反定型以对照鉴定,当患者正反定型试验结果相符时才能判定患  相似文献   

9.
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ABO抗原不依赖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 antigen,HLA)基因复合体而遗传,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骨髓移植,但是异基因骨髓移植在供受者双方ABO血型不合时有发生溶血反应的可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血型转变过程中,应加强输血前检测,根据受者血型改变的情况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现对1例ABO血型不合的异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后血清凝集素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对供受者双方要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不合可以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期间及移植后患者血型的变化,不仅是红细胞血型标志发生了改变,而且在输血疗法中也应引起注意.笔者对28名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血型转变情况作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输血中,输注ABO不相合的红细胞(RBC )会导致严重的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因此,临床上主要采用 ABO同型RBC输注;ABO 非同型 RBC和血浆输注在临床很少采用。紧急情况下可以供者RBC与患者血浆血型相合或大量血浆输注时与患者RBC血型相合,而不管患者体内抗A或抗B的存在。血小板输注时 ABO相合的重要性一直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1]。我国要求按照血小板ABO同型输注,对于单采血小板,可不考虑血型,优先考虑是否与受血者RBC血型相合[2]。美国等国家血小板常规输注无需考虑ABO血型,这具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是可供性,ABO同型血小板并不是总能常规保障充足供应,或在紧急情况下患者 ABO血型未知;第二是避免血小板浪费,因为血小板仅5d保存期,常无法满足ABO同型发放方式。但另一方面,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可能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急性溶血、发热、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炎症和降低有效性[1]。本文综述ABO血型对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例ABw19亚型的血型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对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患者的血型通过基因测序等方法研究其分子机制。结果该患者血型鉴定为比较少见的ABw19亚型,该亚型是由于ABO血型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646T/A杂合,导致F216I氨基酸改变所致。结论 ABO血型基因646TA突变可能是导致ABw19亚型的分子遗传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建立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的操作规程.方法:对4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方法.结果: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22例抗体减弱,13例冷凝集,2例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2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由于血液中可溶性血型物质过多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血型抗原改变.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试验,正确鉴定ABO血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在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中清除血型抗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54例行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行血浆置换治疗后血型抗体效价变化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2/54例患者血型抗体(包括IgG和IgM)效价成功降至术前...  相似文献   

15.
Ax亚型一例     
ABO亚型是指在常见的人类A、B、AB、O4种血型之下进一步细分的ABO血型,这些亚型必须有遗传基础,并有明确的血清学特点.因年龄、疾病、妊娠等不可遗传的因素造成的血型改变不能认为是亚型.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经进一步鉴定,发现是一例A亚型血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422例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随机使用GRIFOLS ERYTRA、BIO-RAD IH-1000全自动血型仪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ABO血型26 923例,检出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422例。联合分析实验技术原因、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针对性辅助实验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 422例检出ABO正反定型不符,其中325例为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除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正反定型不符的患者有97例,正定型减弱或缺失患者40例,其中恶性血液病患者24例,在正定型减弱或缺失中占60%(24/40);反定型减弱或缺失者9例,正定型额外反应者6例,反定型额外反应者36例,正定型、反定型同时额外反应者6例;检出自身抗体患者21例,在正反定型额外反应中占43.8%(21/48)。结论本研究病例中引起ABO正反定型不符的主要原因有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以及自身抗体(假阳性)。根据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实验室技术原因、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针对性辅助实验可以正确鉴定血型,明确患者的ABO血型,从而指导临床输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ABO血型系统是最具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常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等。ABO血型除了常见的A型、B型、O型和AB型外,还会有一些抗原性较弱的亚型被发现,这些亚型通常表现为正反定型不一致或凝集强度的改变。ABO亚型的出现给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临床输血带来极大困难,严重影响输血的安全性[1-2]。2016年,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输血科在血型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8.
1.ABO亚型概况 1.1 ABO亚型的定义 ABO亚型是指在常见的人类A、B、AB、O4种血型之下进一步细分的ABO血型,这些亚型必须具有遗传基础,并且有明确的血清学特点.因年龄、疾病、妊娠等不可遗传的因素造成的血型改变不能认为是亚型;同样,那些虽然有基因改变,但并不影响血清学特点的ABO血型也不能称为亚型.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奥地利生物学家发现了人类 ABO血型系统以来,其已经成为临床输血中最重要的临床指导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实验检测方法也随着医学检验技术而发展,血型鉴定成为临床科学性和责任性较强的工作,检查结果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输血安全,是一项重要的血液检查项目。输血作为一项特殊的治疗手段,可以在紧急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准确的血型检查十分重要。本文对 ABO血型实验检测方法现状及发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类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强度在正常情况下终身保持不变,但在特定条件下却会发生抗原减弱、血型改变.如骨髓移植会因为基因型的改变而导致血型表现型的改变,而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可由于ABO抗原的减弱,出现暂时性的血型改变.现就我院两例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引起ABO血型改变的病例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