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最难矫治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有1/4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所致[1],部分病人同时存在下颌发育过度.前牵引上颌并刺激其生长,同时抑制下颌向前生长,是临床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方法.我们对15例因上颌发育不足(其中6例伴有轻度下颌发育过度)造成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进行上颌前牵引矫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使用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拔 4⊥4 牙矫正的疗效,对21例年龄在14~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上颌前突、下颌轻度后缩病例,采用上颌拔除4⊥4牙、下颌不拔牙.依据方丝弓技术矫治原则和矫治顺序进行矫治.结果 ,21例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6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正为完全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ANB角由(5.2°±2.5°)矫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5.6°±5.0°).临床应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拔 4⊥4 牙,矫正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3例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患者上颌前向生长明显受抑制,上牙弓远中移动;刺激下颌向前向下生长。结论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Ⅱ类错(牙合)的发病率仅次于Ⅰ类错牙台,居第二位。对于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双期矫治,即Ⅰ期应用功能矫治器施以矫形力促进下颌发育,改善上下颌间关系和侧貌,Ⅱ期为常规性治疗,双期矫治后达到矫治目的。本研究以Andresen肌激动器为Ⅰ期功能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矫治技术进行常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11例.患者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磨牙近中咬合,下颌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采取前方牵引矫治器联合上颌全牙列(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非扩弓前方牵引治疗可以刺激上颌生长,限制下颌的过度生长,通过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改善颜面美观,纠正前牙反(牙合),矫治后SNA、ANB增大,A点前移,SN-MP增加.同时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非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是治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型与牙颌补偿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86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骨性Ⅱ类错合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程度同上下颌中切牙倾斜程度与(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倾斜角度做相关性分析.选择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夹角(ANB角)与前颅底平面与上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FRⅡ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1名经FRⅡ型矫治器矫治的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满意病例,以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FRⅡ型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FRⅡ型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3例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患者上颌前向生长明显受抑制,上牙弓远中移动;刺激下颌向前向下生长。结论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运用Twin-block矫治器通过上下(牙合)垫接触面间的导斜面来转移咬合力,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结果:应用合适的上下颌垫间的导斜面斜度可产生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12例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正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6例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采取选择正畸拔除下颌切牙,结合应用固定矫正器进行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改变了原来的牙弓形态,矫治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选择拔除下牙合切牙对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双期矫治,观察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方法用肌激动器(Activator)和固定矫治器对16例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双期矫治,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结果用肌激动器对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主要是下颌向前生长及位置变化所致.上切牙舌倾和下切牙唇倾对减小覆盖也有一定作用.结论对于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I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应在早期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第一期治疗,主要纠正骨骼的矢状关系不调.第二期用固定矫正器对牙位及咬(牙合)关系作精细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错(牙合)的方法和原理.方法:选择2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0~12岁,后牙均为远中关系,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9~12个月.结果: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严重深覆盖错(牙合)进行第一期矫治后,颌骨和磨牙关系的Ⅱ类关系得到改善,前牙覆盖减小,改善了安氏Ⅱ1牙弓间的不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用于早期以下颌功能性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功能性矫治,可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周文功 《海南医学》2008,19(12):50-51
目的 探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在矫治替牙期假性Ⅲ类错(牙合)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2×4矫治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对30例处于替牙期的假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 选择的30例患者全部矫治成功,前牙反(牙合)纠正,覆(牙合)覆盖恢复正常.结论 应用2×4技术结合下颌磨牙(牙合)垫矫治替牙期的假性Ⅲ类错(牙合),缩短疗程,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恒牙列初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颅颌结构变化,确立该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方法:随机抽取临床40例恒牙列初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近1年时间的观察.对观察前、后患者的侧位定位x线头影片做Downs法测量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处于恒牙列初期的女性患者,上下颌骨关系已无明显变化,但上颌切牙表现的更加前突,下颌切牙更加舌倾;男性患者的下颌骨表现为向前、向上方向旋转生长,其变化数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需及早施以矫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前后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选择处于生长高峰期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0~13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20例患者经过6~12个月(平均8个月)的治疗,面形改善明显,并获得Ⅰ类磨牙关系,并牙覆盖由6.8mm变为2.0mm,覆(牙合)由6.0mm变为1.2mm.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下颌骨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矫治的总变化中,骨性改变占覆盖总变化的47.9%,占磨牙关系总变化的48.9%;上下颌平面角无显著变化,但上下(牙合)平面角发生顺时针的旋转,下面高的增加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对于生长期的安氏Ⅱ1错(牙合)可以产生显著的生长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于较大年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新型双期矫治方法并评价其对硬组织改变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10~15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将治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给予上颌前方牵引配合快速扩弓进行治疗,约半年之后开始第二阶段多曲方丝弓技术直至咬合关系达理想状态,给予保持.结果:所有患者经两个阶段治疗后,上颌及上切牙前移,下颌向后下旋转,伴下切牙后移,均显著改善了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合关系.结论:前方牵引可使骨改建,多曲方丝弓技术可产生牙性代偿及部分牙槽骨改建,将前方牵引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相结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疗效好,疗程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恒牙(牙合)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病人应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 13例病人戴用Jasper Jumper矫治器5~7个月后,下颌均明显前移,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SNB角增大了1.9°;前牙覆盖减小了4.6 mm,其中骨性变化占43.5%;牙性变化占56.5%;磨牙关系改善了4.4 mm,其中骨性占45.5%,牙性变化占54.5%.治疗后Olp-Pg、Ii-OLp、Mi-OLp、覆盖、磨牙关系及SNB角、ANB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sper Jumper矫治器能有效的治疗骨性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20.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