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已往研究证明:三叉神经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网状结构(Vodm-LRF)和由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以及AVM和ADO等两个小核团所构成的“带状区”分别为三叉神经领域本体觉中枢通路的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Parvalbumin(PV)是常见的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的Vodm-LRF和“带状区”内存在许多PV样阳性细胞。但这些PV样阳性神经元究系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方法 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形态学上发现了三叉神经领域本体感觉中枢通路,在此基础上,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通过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观察了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此通路的二级(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三级(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的“带状区”)中继核团以及作为最后驿站的丘脑腹后内侧核等处的单位放电反应;另外又分别刺激或损毁二、三级中继核团,观察了丘脑腹后内侧核的单位放电变化,结果证明电刺激咬肌神经和压下颌,在上述核团都出现对本体觉冲动反应的单位放电,包括兴奋性反应单位、抑制性反应单位和无关单位三种类型,以兴奋性单位为主,占神经元单位放电总数的52.9%~67.7%.分别刺激二和三级神经元的所在核团,在丘脑腹后内侧核处发生相应的单位放电效应;损毁二和三级核团,本体觉传入冲动被阻断。本研究结果从电生理学上确证了形态学上发现的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客观存在,从定性研究方面支持了定位研究的结果,并填补了以往生理学上只证明初级传入核团与丘脑腹后内侧核之间存在着一条多突触联系的本体觉传递通路但未能判断其具体行径和中继部位的空白,本研究并对方法论以及一些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将Ricin注入大鼠咬肌神经,存活2周左右,再将HRP分别定位电泳于作为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三级传入神经元所在地的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和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二级传入神经元所在地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Vodm),初级传入的溃变终末与HRP逆标的树突间形成非对称型突触,确证了Vodm是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的中继核团。突触后树突多为中间树突和近侧树突。此外,在Vodm区还发现来自Vpdm的顺行标记终末与非标记的树突形成突触。本研究证明Vodm区超微结构有以下几个特征:(1)轴-体突触极少见;(2)轴-棘突触少见;(3)突触小球结构少见;(4)大扇贝形终末较少见;(5)这一区域也有小颗粒泡和大颗粒泡终末。这些超微结构特征,可能是Vodm与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其它部位区别之点,也可能是本体感觉中继核团特有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Calbindin D-28k(CB)样和Parvalbumin(PV)样胞体、纤维和终末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Ⅱ层内的公布及它们的突触联系。在光镜下观察到CB样和PV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在II层内侧带(IIi)最为密集,PV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稍大,但数量少于CB样阳性神经元。在电镜下观察到CB样或PV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下列4种突触联系:⑴阳性轴突终末与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查高亲和性的神经营养物质受体(TrkA、TrkB和TrkC)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四级通路上的分布。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抗生物素.生物素一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方法并以二氨基联苯胺(DAB)为呈色剂,检查免疫反应细胞。结果 3种受体在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四级通路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二级和三级核团均有表达。同一核团内3种受体的免疫阳性细胞密度不同。在胞体和突起上均观察到TrkA和TrkB免疫反应染色,但TrkB标记的突起较长,TrkC染色多局限于细胞体部分。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3种神经营养物质受体都可能在维持神经元存活和调节递质释放等方面发挥特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搞清三叉神经中脑核(Vine)向丘脑的投射通路,本文首先用HRP跨节追踪技术在大鼠研究了接受咬肌本体觉传入的Vme神经元中枢突在脑干内的终止情况。结果证明它除终止于三叉运动核及三叉上核外,主要终止于面神经核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LRF)。在电镜观察到Vme神经元中枢突终末在Vodm区主要和该区内的树突形成突触。并观察到这些终末接受另外来源的神经终末的突触前控制。  相似文献   

8.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17(3):248-252,T044
本教研室以往的研究证实 Parvalbum in样免疫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四级通路的各级中继核团 ,其中有 30 %~ 5 0 %为投射神经元。本研究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一步对此通路第二、三级神经元所在地的 Parvalbumin样阳性神经元及其纤维和终末的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Parvalbum in样阳性结构主要形成以下几种突触联系 :( 1)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与 Parvalbumin样阳性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其中以非对称性突触为主 ,对称性突触较少 ;( 2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分别与 Parvalbumin样阴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轴 -体或轴 -树突触 ,这些突触联系以对称性为主 ,非对称性大约占 30 %左右 ;( 3) Parvalbumin样阴性终末与 Parvalbumin样阳性树突形成以对称性为主的轴 -树突触 ,这种突触大约占所有突触联系的 5 0 %。以上结果表明 :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传递的过程中 ,Par-v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可通过突触传导机制而兴奋或抑制二、三级核团内的投射或中间神经元而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Parvalbum in(PV)和Calbindin D 28k(CB)样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的分布状况作了普查。结果表明: 这两种钙结合蛋白在该通路上具有下列的分布特点:(1)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几乎全部为PV 样免疫阳性,胞体和突起染色强或中等强度,胞体大(18~30 μm ),多为假单级神经元,偶见中等大小的多极神经元。(2)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尾侧段水平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邻接的网状结构中可看到由PV 样免疫阳性神经元构成的两团深染区,外侧者大,内侧者小,胞体呈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9~16 μm );在此处CB样免疫阳性细胞亦呈类似分布。(3)“带状区”内PV 样免疫阳性细胞多为具有短突的多极神经元;在三叉上核尾外侧部,PV 样神经元分布稀疏,但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则呈高密度分布;AVM 、ADO 等两个位于“带状区”腹侧部的新发现的小核团亦可观察到阳性细胞和突起。此“带状区”内CB样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少,分布也稀疏,但胞体较大(11~18 μm ),呈三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轴突上可见少量的串珠状膨体。在ADO 中CB样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较P?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在光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中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阳性神经元胞体和纤维终末的生后发育、表达和分布以及与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新生(P0)大鼠所有的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的胞体内均可观察到VGluT1的表达,3d(P3)时,VGluT1的表达最强,之后至P11,VGluT1的表达随着发育逐渐下降。P11后,在Vme神经元的胞体内未检测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但在阴性胞体周围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终末分布;(2)生后0d,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及其邻接的外侧网状结构(Vodm-LRF)、三叉神经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和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内已可观察到VGluT1样阳性纤维终末分布。生后7d,VGluT1样阳性纤维终末开始在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上橄榄核背侧区(ADO)出现;(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于生后12d在Vme、Vodm和Vpdm内和生后21d在Vsup-CL内分别观察到一些VGluT1样阳性终末与PAG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VGluT1可能与生后发育过程中大鼠脑干内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中枢通路的兴奋性联系的建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已探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中枢突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吻侧亚核的背内侧部(Vodm)及邻接的网状结构(LRF)投射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用WGA—HRP顺行标记法追踪了Vodm和其邻接的LRF传出投射的终止部位,以期探索Vme—丘脑通路中第三级神经元的所在。结果发现Vodm及邻接的LRF除投射到一些脑神经运动核、臂旁核、下橄榄主核腹肢内端外,还发现了前人未曾注意到的沿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内缘存在且向腹侧伸延的一个带状区内有浓密的标记终末终止。此标记终末带区在上橄榄核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以及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背内侧部等处增大,而上橄榄核背侧及三叉运动核腹侧的终末区以往并无人注意到在此有与之相应的核团。  相似文献   

12.
既往的研究证明,由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到丘脑腹后内侧核存在着一条由四级神经元组成的传递本体觉信号的中枢通路.此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吻测亚核背内侧部和邻接的小细胞网状核的一部分,第三级神经元存在于沿三又神经感觉主核内缘伸延的“带状区”。本研究将PHA-L注入第二级神经元所在区域,不仅在“带状区”发现有很多标记终末,而且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区域内也发现较密集的PHA-L阳性终末,许多终末与中脑核神经无形成密切接触.对这种材料又向咬肌神经内注入HRP,观察到有一些HRP标记的中脑核神经元与PHA-L标记终末接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通路中,由第二级神经元的核区向初级传入神经元发出有回返投射,并对其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细胞内HRP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生理方法对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进行定位后将微电极插入该核的神经元,进行细胞内HRP注射。对53个标记神经元的形态、突起的行径、投射范围及其终末分支的特点和终止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有单极、假单极、双极和多极神经元等四种类型,这些神经元有大有小,形状也多样;(2)单极和假单极神经元的突起行程长,投射广泛,侧支极其丰富。它们投射到中间神经元核团(三叉上核、三叉间核,桥延网状结构小细胞网状核等),运动核团(三叉运动核、外展神经副核、面神经副核等)和感觉核团(感觉主核背肉侧部、三叉脊束核吻侧亚核背内侧部等)。此外,还有个别突起投射到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和孤束中。(3)本文首次注意到,这些神经元在性质不同的核群其终末特点和终止模式不同,而在同类核群的各核中其终末特点和终止模式相似。(4)本文还观察到中脑核神经元的周围轴突发出侧支分布到三叉运动核。(5)本文首次提供了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向感觉主核背内侧部、外展神经副核和面神经副核投射的资料。此外,本文还就三叉神经本体觉脑内传递通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甘氨酸受体和甘氨酸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结果:甘氨酸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胞体和纤维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尤以浅层密集,甘氨酸阳性胞体在每层均有广泛分布,甘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末密集分布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浅层,深层的阳性纤维及终末呈散在线性分析,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在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甘氨酸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与甘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和孤束核(NTS)的分支投射,用荧光素逆行追踪双标记方法,Fastblue(FB)和Nuclearyelow(NY)分别注射入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后,荧光显微镜(360nm激发波长)下可见三叉神经节内的多种逆行标记神经元。FB显示明亮的蓝色标记胞浆,而NY标记则为黄绿色的圆形胞核。虽大多数神经元为单标记,但部分也呈黄色胞核,蓝色胞浆的双标记细胞。双标记细胞多为直径30μm以下的中、小型,鲜见大型细胞。分支投射神经元可能扩散传递口、舌伤害性痛觉信息并在VC和NTS内与其他来源的内脏、躯体感觉传入信息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