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联合糖皮质激素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非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40例(40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眼内光凝及C3F8填充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卵磷脂络合碘,第2组仅应用糖皮质激素。分别于术后2、3、4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患眼玻璃体混浊的等级。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2、3、4周,第1组与第2组之间玻璃体混浊的等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低于第2组。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地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玻璃体混浊的吸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与复方血栓通胶囊在治疗不同病程玻璃体混浊时的疗效及其对比。方法:发病时间不等的玻璃体混浊患者随机分配接受卵磷脂络合碘或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0,60d后分别行裂隙灯、眼底镜等检查,观察玻璃体混浊情况和视力变化,并评定混浊等级。结果:治疗30d后,新发组和短期组血栓通胶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低于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P<0.05);治疗60d后,陈旧组经血栓通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P<0.05),且各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治疗30d的有效率(P<0.05)。长期组、陈旧组与新发组相比,经两种药物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卵磷脂络合碘对发病时间较短的玻璃体混浊治疗效果优于复方血栓通胶囊,而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慢性陈旧性玻璃体混浊效果理想。对玻璃体混浊一经诊断尽早施治,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兔眼单纯玻璃体切割术(平衡盐溶液填充)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方法 选用30只日本大耳白兔,左眼为术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为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组;C组玻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D组:随机抽取10只对侧未手术眼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术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各组兔眼压变化及晶状体混浊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7d时眼压明显升高为(16.49±2.67) 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3d时眼压升高至(15.45±2.29)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在术后7d有3眼出现晶状体混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有7眼出现晶状体混浊;B组在术后3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术后7d时为7眼,术后30d后有3眼混浊的晶状体逐渐转为透明;C组在术后15 d和30d时有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正常对照组未发现晶状体混浊.A组和B组与其他两组术后晶状体混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兔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后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玻璃体腔填充物及眼压的改变导致眼内微环境的改变,造成晶状体混浊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25G+与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3/2022-04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89例89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45例45眼,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和B组(44例44眼,行27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分析两组患者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和手术完成时间、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情况及术后主观舒适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中玻璃体切割时间无差异(P>0.05),但B组手术完成时间短于A组(35.50±14.27min vs 41.73±14.25min,P=0.042)。两组术后BCVA均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术后1、7d A组眼压略低于B组(P<0.05)。术后1d, A组主观舒适度评分高于B组(6.13±1.20分vs 3.45±1.17分,P<0.001);术后7d,两组主观舒适度评分无差异(2.18±1.01分vs 1.93±0.87分,...  相似文献   

5.
背景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为玻璃体切割术,但中国对其手术疗效的分析少有报道. 目的 观察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患者6例1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6个月、2年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眼底表现,以及术后1周、6个月术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表现.患眼玻璃体切割标本行刚果红染色,观察其病理学表现.结果 术前5眼视力为数指/30 cm,6眼视力为手动/30 cm,眼压为(13.09±2.12)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玻璃体内固定的白色絮状混浊物,晶状体后囊有白色膜状物附着.术后1周、6个月及2年,7眼BCVA为1.0,4眼为0.8.术后1周、6个月及2年术眼眼压分别为(13.32±2.07)、(14.09±2.47)和(12.32±1.87) mmHg.术后1周11眼FFA可见周边视网膜血管局部荧光素渗漏,术后6个月FF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例4眼术后2年可见周边视网膜表面白色淀粉样物质增多,BCVA无明显下降.术眼玻璃体切割标本经刚果红染色证实为淀粉样变性.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眼视力.术后远期周边部视网膜可出现复发病灶,但不影响患眼视力.  相似文献   

6.
卵磷脂络合碘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片剂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2例32眼眼部病变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分两组:治疗组16例患者常规止血、活血、扩血管治疗并接受卵磷脂络合碘片剂口服1.5mg(含碘量100μg),3次/d,共60d。对照组16例患者常规止血、活血、扩血管治疗。观察期3mo,于治疗后2,4,8,12wk复诊。观察视力、裂隙灯检查、前置镜眼底检查并记录玻璃体积血等级。结果:治疗组在服药后4wk患者玻璃体积血的等级比同对照组在第8wk时玻璃体积血的等级比。观察期末治疗组视力0.15~0.3者3例,>0.3者13例。对照组视力光感~0.1者2例,0.15~0.3者7例,>0.3者7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磷脂络合碘片剂可以促进出血、渗出的吸收,用于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疾病,可以缩短玻璃体积血恢复时间,恢复较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混浊患者行玻璃体激光消融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6-07到2017-02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玻璃体轻中度混浊30例30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作眼压、视力、眼部黑白B超及眼底照相并且放瞳眼底检查,排除活动性视网膜病变.选择混浊物在晶体后2-3mm及视网膜前3-4mm并且混浊物偏离视神经及黄斑的患者.采用Uhra Q∶YAG激光仪治疗,2.0-5.0mj的能量单脉冲准确聚焦在混浊物上进行激射,每次不超过500点.结果 每次术后1月复查视力、眼压、黑白B超及眼底.疗效显著的术后第1个月有15眼(占50%),2月有18眼(占60.0%),好转的术后第1月12眼(占40%),术后2个月11眼(占36.6%),无效的术后第1个月3眼(其中1例为Weiss环,2例为膜状混浊)(占10%),2个月1眼(占3.4%为膜状混浊).术后第1个月总有效率占90%,无效率占10%.术后2月总有效率占96.6%,无效率占3.4%.无视网膜脱离及损伤,外伤性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治疗玻璃体混浊,疗效较好、简单、经济、安全,能够消除或减轻玻璃体混浊带来的视觉不适,同时由于本次治疗病例样本较少,观察时间较短,还需要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25-gauge(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与20-G手术术后眼屈光稳定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21例(121眼)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眼底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A、B两组.A组61眼采用常规20-G玻璃体切割手术,B组60眼采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1周、4周和12周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改变.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周和4周,B组视力优于A组(x2=8.81、6.65,P均<0.05).A组术后屈光度向远视漂移,在术后12周回归至接近术前水平.B组术后屈光度向近视漂移.A组术后1周、4周、12周较术前改变的平均球镜度为(+1.93±0.07)D、(+1.06±0.04)D、(+0.15±0.03)D,较术前改变的平均散光度为(1.62±0.07)D、(1.05±0.05)D、(0.41±0.03)D.B组术后1周、4周、12周较术前改变的平均球镜度为(-0.06±0.02)D、(-0.04±0.03)D、(-0.03±0.02)D,较术前改变的平均散光度为(0.05±0.01)D、(0.03±0.01)D、(0.03±0.02)D.术后1周、4周、12周球镜度改变在两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0.6、159.3、26.0,P均<0.01).术后各时间段散光度改变在两组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73.4、156.3、82.3,P均<0.01).A组角膜散光屈光率(SimK1-K2)、表面不对称指数(SAI)、表面规则指数(SRI)在各个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44、3.28,P<0.05),而B组患者各角膜地形参数在术前、术后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在术后短期内角膜SimK1-K2、SAI、SRI的改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5、45.5、47.0,P<0.05).结论 与20-G常规玻璃体切割手术相比,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屈光稳定性更好,可获得更完善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前、术中辅助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PDR患者42例(42眼)的资料,其中22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前1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A组);另外20例在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完毕时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 mL(B组).观察两组患眼手术时间,术后玻璃体内出血情况,术中、术后其他指标及最佳矫正视力等的差异.结果 A组手术完成时间、电凝止血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及术中出血率均低于B组.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术后视力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术后早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有4眼(18.2%),B组有3眼(15.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晚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A组6眼(27.3%),B组未发现玻璃体内出血,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有3眼因术后玻璃体再出血,需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率13.6%;B组有2眼术后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率10.0%.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A组需(2.3±1.0)次,B组需(1.4±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中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有效预防术后早晚期出血,为术后激光补充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减少激光补充治疗次数;而术前联合康柏西普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并发症发生,降低术后早期出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玻璃体切割术前视网膜光凝治疗的结果。方法:2004-08/2007-08,观察44例(66眼)伴有广泛视网膜水肿和黄斑水肿的增殖前期和增殖期DR患者,均在我院做过玻璃体切割术,根据术前1mo是否行过视网膜光凝将其分为A组(术前视网膜光凝组)36眼,B组(术前无视网膜光凝组)30眼。年龄45~70岁,治疗后随诊6~26(平均12.3)mo。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中见视网膜水肿消退30眼,视网膜出血5眼,医源性裂孔2眼,视网膜切开2眼,硅油填充3眼。B组:术中见视网膜水肿消退0眼,视网膜出血15眼,医源性裂孔8眼,视网膜切开8眼,硅油填充9眼。两组术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改善,A组视力改善30眼,B组视力改善19眼,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近期行视网膜光凝对合并广泛视网膜水肿的DR,手术预后明显好于无视网膜光凝组,建议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尽可能使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缓释系统(AmB—DDS)玻璃体腔植入对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的疗效、AmB-DDS的药物释放规律及最佳释药量。方法选取40只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动物。(1)Amb-DDS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疗效学观察:动物玻璃体腔内注入烟曲霉菌悬液,48h后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6只眼),B组为空白DDS组(6只眼),C组为两性霉素B玻璃体腔内注射组(6只眼),D组为AmB—DDS250μg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组(8只眼),E组为AmB—DDS500μg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组(8只眼)。术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前房闪辉、细胞及玻璃体混浊程度,取玻璃体腔内容物行涂片检查和真菌培养,2个月时取眼球标本行病理学检查;(2)AmB—DDS玻璃体腔内药物浓度检测:H组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500μg AmB—DDS1个(6只眼),术后第1、3、7天及2、4、6、8周取玻璃体液,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药物浓度。结果A、B组全部发生严重眼内炎,伴眶内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炎性反应较A、B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E组玻璃体混浊程度较C组轻,7~14d前房反应较C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D组5只眼、E组8只眼治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94,P=0.003)。不同时间点取玻璃体腔内容物涂片,所有标本6周内均见菌丝,真菌培养仅A、B组为阳性。病理学检查示治愈眼结构正常,感染未控制眼均萎缩,球壁结构被破坏。H组术后第1天即有释药,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超出有效抑菌浓度,观察期内释药较平稳。结论AmB—DDS玻璃体腔内植入治疗烟曲霉菌性眼内炎安全有效,释药恒定,速率得当;以含药量为500μg的AmB—DDS治疗效果最佳。(中华腰科杂志,2007,43:546-553)  相似文献   

12.
挫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时机与效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挫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时机与效果。方法 对 116例 (116只眼 )挫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 46例 (46只眼 )和玻璃体手术治疗 70例 (70只眼 )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性研究和随诊观察。结果 玻璃体手术组患者术后 1个月 ,视力≥ 0 1者为 71 4 %;而非手术组患者药物治疗后 1个月 ,视力≥ 0 1者仅为 2 1 7%,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非手术组患者治疗后视力 >0 1者 10只眼 ,其中 7只眼是于受伤后 2周内恢复视力。手术组患者中 ,仅有 2 7 1%的患眼做单纯玻璃体切除术 ,70 9%的患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其他术式 ;术后有 3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经再手术治愈。非手术组患者治疗过程中 ,有 14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11只眼接受手术治疗 ,8只眼治愈。结论 挫伤性玻璃体积血药物治疗观察的时间为伤后 2~ 3周 ,若无明显好转应及时选择玻璃体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Polylactic acid for visualizing the vitreous body during vitrectom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polylactic acid (PLA) as a surgical adjuvant for visualizing the vitreous body during vitrectomy. METHODS: After a core vitrectomy, 1 mL of PLA suspens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rabbit vitreous in two groups: group A, 2.5% PLA (n = 5), and group B, 1% PLA (n = 9). Vehicle injection instead of PLA was used as a control (group C, n = 5). The clinical signs and electroretinogram (ERG) were evaluated for 28 days, and histologic findings were evaluated on day 28. Next,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fter intracameral injection of a PLA suspension was evaluated in the rabbits (n = 6). Last,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vitreous body by PLA suspension was evaluated during vitrectomy in monkey eyes (n = 4). RESULTS: The white granules of PLA disappeared from the vitreous cavity in 10 eyes within 3 weeks; however, a small amount of PLA remained in four eyes for 4 weeks. Mild inflammation of the anterior chamber was observed in one eye in group B and 1 eye in group C. No cataract or retinal hemorrhage was found in any eyes. The amplitude of ERG on each time point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groups. IOP remained within normal range except for the initial spike. Retinal structure was well preserved histologically. During vitrectomy in monkey eyes, the vitreous body was well visualized, and the posterior vitreous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easily and safely. CONCLUSIONS: PLA can be a new surgical adjuvant to visualize the vitreous body during vitrectomy.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处理措施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DRⅣ期患者122只眼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后发生玻璃体积血25只眼的临床资料。 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占本组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的20.5%。积血发生在手术后1周内者8只眼,1周至1个月者6只眼,1个月以上者11只眼。25只眼中C3 F8填充眼占31.1%,硅油填充眼占6.1%;空气填充眼占33.3%;灌注液填充眼占26.3%。视网膜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9只眼。3只硅油填充眼中2只眼积血自行吸收,1只眼局部形成视网膜前膜,在硅油取出同时行前膜剥除;22只非硅油填充眼中6只眼积血自行吸收;2只眼积血加重,但未及时处理,1只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生脱离,视力无光感;14只眼观察2周积血无吸收后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12只眼1次手术处理后未再积血。随访结束时,视力无光感者3只眼,手动者2只眼,数指~0.1者10只眼,0.3及以下者4只眼,0.3以上者6只眼。 结论 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多数有周边部新生血管增生,经过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241-24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验证激肽原1是否可以作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血清分子标志物.方法 收集PVR患者A、B、C、D级玻璃体(n=8)和相应的PVR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血清样本(n=20),正常捐献眼玻璃体样本(n=8)和健康体检者血清(n=20)做正常对照,PVR术后不同状态的血清样本,包括环扎术后未愈者(n=8)和硅油眼(n=8).对玻璃体和相应的血清样本分别进行激肽原1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 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激肽原1在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均可检测到,而在正常捐献眼和正常人的血清中未检测到,且在PVR C、D级中明显高于PVR B级.激肽原1可以在所有的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样本中检测到(24/24,100%).EUSA显示严重PVR(C、D级合并)患者激肽原1浓度玻璃体中为(281.0±63.0)μg·L-1,血清中为(499.8±153.8)μg·L-1,明显高于轻度PVR(A、B级合并)患者[玻璃体:(237.5±32.1)μg·L-1,血清:(402.8±85.5)μg·L-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R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中激肽原1明显下降至(81.9±18.6)μg·L-1(P<0.05),仍高于正常对照组(57.9±8.9)μg·L-1(P<0.05).但环扎术后未愈者血清中激肽原1浓度(116.8±45.1)μg·L-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硅油眼(51.6±14.1)μg·L-1(P<0.01),亦高于玻璃体切割术后6个月PVR患者(P<0.05).结论 激肽原1是PV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的特异蛋白质,且与PVR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相关,显示了作为PVR血清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技术在巩膜破裂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28眼)巩膜裂伤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器,边暴露边切除边缝合巩膜伤口,伤后2周内再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重建眼后段结构。结果28眼巩膜裂伤中出现牵拉性网脱16眼、单纯性玻璃体浑浊12眼。术后视网膜复位14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眼。视功能提高者18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2眼。视网膜复位与巩膜裂伤的位置、长短及手术时间有关。结论前段玻璃体切除在巩膜裂伤修补中,有效地防止了视网膜或脉络膜的嵌顿,为进一步重建眼后段结构创造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Meng ZJ  Zhu L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1):760-76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中气体灌注对兔眼视网膜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影响,以期明确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受损的机制。方法将24只灰兔随机分成3组行玻璃体切除术,A、B两组分别在25和40mmHg(1mmHg=0.133kpa)的气体灌注压下行气液交换,对照组不做气液交换。术后行临床观察及视网膜电图检查,6周后摘除眼球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临床观察各组兔眼未见明显异常体征。术后1d,A、B两组视网膜电图bA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术后6周B组bA比值仍显著降低。光镜下可见B组兔眼灌注后对侧视网膜结构紊乱伴部分组织缺失,视网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中外层视网膜厚度降低更加明显。电镜下可见B组兔眼灌注后对侧视网膜有较明显的神经纤维及光感受器细胞损伤,A组兔眼损伤表现轻微。各组兔眼灌注侧视网膜未见异常。结论玻璃体切除术中气体灌注可造成兔眼视网膜的不可逆损伤,气体灌注可能是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华眼科杂志,2004,40:760—764)  相似文献   

18.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眼科研究》2014,32(11):1021-1024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9.
环孢素A缓释系统眼内植入治疗葡萄膜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孢素A缓释系统(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治疗实验性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3只新西兰白兔中,其中30只建立葡萄膜炎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A)6只、空白DDS植入组(B)6只、CsA口服治疗组(C)6只及CsA DDS植入组(D)12只,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兔眼前房闪辉、房水细胞、前房渗出、玻璃体细胞以及玻璃体混浊度并进行分级,并进行视网膜电图(ERG)、眼和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余13只新西兰兔右眼植入CsA DDS,检测玻璃体腔CsA药物浓度。结果(1)30只实验兔均成功诱发葡萄膜炎模型。各时间点A、B、C组各项炎性指标分级均高于D组,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G检查显示A、B两组b波波幅降低幅度均较D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睫状体和视网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明显破坏,而C、D组则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结构基本完整。(2)CsA DDS植入术后玻璃体腔药物浓度在1个月时达到(491.0±481.6)ng/ml,2个月时为(575.2±373.2)ng/ml,3个月时缓慢下降至(301.5±128.5)ng/ml。光镜检查未见眼内毒性反应。结论CsA DDS玻璃体腔植入能够在眼内维持安全有效的药物浓度,明显减轻兔眼葡萄膜炎性反应,为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