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9例眼内容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眼内容炎的治疗方法和时间以及影响愈后的因素,对本院从96年1月到97年6月间收治的69例眼内容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对眼内容炎的有效率达72.91%,玻璃体注药术的有效率为36.36%,玻切时间在发病后7天内治疗,9例全有效,玻切时间超过20天后治疗,15例中6例有效。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容炎的最佳方法,玻切时间应尽早。关键词:眼内容炎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注药术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眼内炎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化脓性眼内炎的最佳治疗措施及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化脓性眼内炎41例41眼,其中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23眼,眼球摘除6眼,单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12眼。结果 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23眼中,术后视力0.1~0.7者9眼。单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的12眼中,视力0.4、0.7各1眼。结论 眼内炎一旦确诊,即全身及局部应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一旦角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切除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8例真菌性眼内炎中,外源性感染3例、内源性感染5例,症状及体征不甚典型,初诊确诊率仅25%(2/8),易误诊为细菌性眼内炎或葡萄膜炎。治疗效果差,有效率仅25%(2/8),眼球摘除率达37、5%(3/8).疗效与是否及时手术有关。结论 细菌性眼内炎、葡萄膜炎经正规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者,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早行玻璃优柚溶涂片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外伤性眼内炎6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68眼)3~7岁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眼内感染最终全部得到控制,56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3眼矫正视力在0.1以上,其中ll眼在0.5以上,经弱视治疗和视功能训练,有20例获立体视觉。结论 学龄前儿童眼内炎预后较差,早期进行玻璃体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弱视治疗有利于视力进一步提高,建立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至2005年于本中心收治的8例(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眼行房水和(或)玻璃体病原学检查,6眼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86%,3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全身及局部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或联合早期玻璃体切割可有效控制感染,7眼眼内炎症得到控制,5眼视力达0.12~0.5,2眼眼球萎缩。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菌,早期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入适量广谱抗生素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单纯行玻璃体切除术对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外因性细菌性眼内炎21例(21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只眼,眼球穿通伤后20只眼。均作睫状体平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混浊者一并切除,若有球内异物一并取出,伴视网膜脱离者,重水或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后行眼内炎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以及巩膜环扎,术中灌注液内不加入庆大霉素,术毕不作玻璃体腔注药,术后联合抗生索和激素静脉用药。结果 炎症控制20只眼,术后矫正视力提高20只眼,有效率为80.9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对严重细菌性眼内炎而言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眼内炎不同时期玻璃体切除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对外伤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 40例40眼外伤性眼内炎于发病后 1天~ 1 5月行玻璃体切除术 ,早期手术 (≤ 1周 ) 10例 ,15天以后手术2 1例。其中进行了第二次玻璃体切除术的 10例中 ,7例是因为术后出现了视网膜脱离 ,3例因为炎症未控制。结果 术前视力 <0 0 5的 3 5眼占 87 5 %。术后观察 1月~ 3 3月 ,获得有效视力 (矫正视力≥ 0 0 5 )的 2 7眼占 67 5 %。在术后视力≥ 0 3的 15眼占 3 7 5 % ,其中有 7眼为早期手术者。术后炎症控制但眼压长期低于正常者 6眼。结论 对于控制外伤性眼内炎及其可能造成的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 ,早期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敏感抗生素的应用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容炎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发眼内容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选择及效果。方法 对 2 0例(2 0只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并发眼内容炎患者行房水、玻璃体液微生物检查 ,根据病情选择玻璃体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或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决定人工晶状体是否取出 ,同时全身、局部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 ,分析治疗前后的眼部变化。结果  10例有阳性菌种培养结果。2例经玻璃体腔注药病情控制 ;1例行眼球摘除术 ;17例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同时行 IOL取出术 12例 ,1例手术治疗无效行眼内容物剜出术。术后 6月~ 2 4月间共随访到 17例 ,其治疗前视力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P <0 .0 5 ) ,治疗后视力与是否获得细菌阳性培养有关 (P<0 .0 5 )。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腔广谱抗生素注射及适时的玻璃体切除术仍可保存部分较理想的视功能 ,视力预后与细菌培养结果及治疗前视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9年6月~2003年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14例(14只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除眼内异物外,其余患者临床诊断化脓性眼内炎后均先采用保守治疗,密切观察1~2天无好转而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眼内炎的原因:眼球穿通伤13只眼,青光眼术后晚期滤过泡感染1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先抽取前房及玻璃体腔内液体涂片及培养。采用标准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7只眼因前房积脓及晶状体前大量渗出和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影响手术而同时切除晶状体,8只联合巩膜环扎。缝合巩膜切口后玻璃体腔内注射罗氏芬2.5mg及地塞米松0.4mg。术后全身继续使用抗生素及激素1周。术后平均随访14.8个月(2~24个月).结果 14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85.7%),眼球保留13只眼(92.6%)。5只眼培养阳性。术后玻璃体腔内少量出血2只眼,无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注射抗生素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疗效可靠。只要手术时机选择适当,大多数患者能保住眼球,恢复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球穿孔伤所致化脓性眼内炎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小儿因眼球穿孔伤致化脓性眼内炎23例,伤后经5—17天药物治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术前视力光感—数指,前房渗出、积脓及玻璃体积脓。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继续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3—8周。结果 手术中见所有病例在锯齿缘处有厚密的奶油样脓液,因粘连紧密无法完全切除。3例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采用硅油填充术。20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8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4例玻璃体培养为阴性结果。术后眼内炎控制,但因视网膜脱离最终全部术眼眼球萎缩。结论 眼球穿孔伤所致化脓性眼内炎,一旦锯齿缘出现难以清除的奶油样脓液,治疗极为困难且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2.
外因性眼内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外因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26眼由眼球穿孔伤及白内障手术所致外因性眼内炎的治疗结果。治疗方法有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随访4—32月,平均7月,26眼中25眼(96.2%)炎症得到控制,22眼(84.6%)视网膜在位。视力提高20眼(76.9%),不变3眼(11.5%),下降3眼(11.5%)。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7眼,4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因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根据病情变化的需要,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的效果。方法:眼内异物合并眼内炎18例(18例)。行玻璃体切除术和眼内异物摘出术,联合角巩膜缝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凝,C2F6或硅油填充术,术后给予足量的抗生素,随访3-6月。结果:术中眼内异物均摘出成功。16例感染控制,1例真菌性眼内炎和1例铜绿假单胞菌眼内炎因感染术后未能控制而摘除眼球,术后视力光感-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出血,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黄斑前膜形成。结论:采用玻璃体手术摘出眼内异物结合术后足量抗生素的应用,可有效地控制眼内炎,但视功能恢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探讨其在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取标准三切口闭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手术中特别注意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标准。结果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38眼。Ⅰ级眼内炎5眼。Ⅱ级眼内炎8眼。Ⅲ级眼内炎24眼。Ⅳ级眼内炎1眼。手术治疗眼内炎38眼,一次手术成功率84.2%,其中Ⅰ、Ⅱ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92.3%,Ⅲ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83.3%。最终眼球保留者占89.5%。结论根据玻璃体切除术中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是客观、直接、可行的方法,眼内炎的分级标准对手术治疗眼内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内源性白色念珠菌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易感因素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11例经玻璃体标本培养确诊的内源性白色念珠菌性眼内炎患者18只眼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及效果。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其中7例患者双眼患病。年龄19至72岁,平均年龄(41.61±9.76)岁;人工流产后2例,接受静脉输液3例,结肠癌手术后1例,结肠淋巴瘤手术后复发,化疗中1例,肾移植手术后1例,急性坏死胰腺炎手术后1例,糖尿病1例,无明确过去病史者1。但均无眼部外伤和内眼手术史。18只眼中,11只眼接受玻璃体手术,7只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10例患者接受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 患者均以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或眼前漂浮物为主要就诊原因;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3~38 d,平均时间(15.23±8.70)d。视网膜面或视网膜下白色团块渗出合并玻璃体炎性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除1例外,炎症均通过玻璃体手术或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得以控制。大部病例视力提高。 结论 视网膜面或视网膜下白色团块渗出合并玻璃体炎性改变为内源性白色念珠菌眼内炎的特征性眼底表现;不规范静脉输液、人工流产及患恶性肿瘤为本组患者致病的高危因素;玻璃体手术或注抗真菌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应用玻璃体腔填充物硅油或全氟丙烷(C_3F_8),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8年3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外源性眼内炎66例66只眼,术中应用硅油(52只眼)或全氟丙烷(C_3F_8)(14只眼)作为玻璃体腔填充物.结果 硅油填充组52只眼中,48只眼视力提高(92.3%),34只眼(65.4%)术后视力≥0.05.C_3F_8填充组14只眼中,10只眼视力提高(71.4%),5只眼(35.7%)术后视力≥0.05.硅油填充组术后视力优于C_3F_8组(X~2=4.017,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外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硅油优于C_3F_8.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除及眼内注药联合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1例(11眼)确诊化脓性眼内炎患者予以玻璃体腔内注药再行玻璃体切除的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中有8例治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眼治疗元效.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目前治疗眼内炎最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Endogenous endophthalmitis (EE) is a sight-threatening emergency and the aetiology is often multifactorial. Delayed diagnosis may exacerbate the poor visual prognosis. We describe the management and visual outcomes of EE presenting to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re.

Patients and methods

A prospective consecutive case series of 64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presumed EE from 1997 to 2007 to the Royal Victorian Eye and Ea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All data were collected in a standardized manner.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visual acuity, microbial profiles, and vitrectomy rate.

Results

In total, 64 cases of EE were identifi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with a mean age of 57.5 years, and 53.5% were male. Presenting acuities ranged from Snellen 6/6 to no perception of light (NPL). Identifiable risk factors were present in 78.1%, with the majority related to intravenous drug abuse. A 64.1% culture positivity rate was recorded. A vitrectomy rate of 57, 56, and 21% was recorded in documented bacterial, fungal, and no growth cases, respectively. Final Snellen acuities ranged from 6/6 to NPL. A total of 5 out of 64 eyes were enucleated, of which 3 identified Klebsiellaspecies. Better visual outcome was documented in fungal cases.

Conclusion

EE is a serious ocular condition and has a varied aetiology. Visual outcomes are often poor, irrespective of the method of management. Fungal aetiology often confers a better prognosis, and vitrectomy is advocated for bacterial proven c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重症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重症眼内炎的66例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伤性重症眼内炎44例44只眼,内眼手术后重症眼内炎22例2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治疗.66只患眼中,手术中摘除球内异物者19只眼,摘除晶状体者25只眼,摘除人工晶状体者6只眼,巩膜环扎者16只眼;行硅油填充者52只眼,行C3F8填充者14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2.0~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个月.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炎症均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59.10%.随访期间无眼内炎复发和视网膜脱离发生.66只患眼中,58只眼视力提高,占87.90%;5只眼视力不变,占7.60%;3只眼视力下降,占4.55%.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7,P<0.05).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增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2).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眼内填充是治疗重症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有外伤史或内眼手术史,经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及CT检查确诊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67例67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49例49只眼,女性18例18只眼.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3±13)岁.外伤史60例60只眼,内眼手术后7例7只眼.因仪器拥有与否之原因分为20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0G组)和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组(23G组).前者35例35只眼,后者32例32只眼.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常规抽取脓性玻璃体液作细菌和真菌培养以及药物敏感试验.手术中均行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切除大部分玻璃体,酌情行内界膜剥离和(或)眼内激光光凝、冷冻治疗并联合眼内填充硅油或气体.手术后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及适量糖皮质激素1周,真菌感染者忌用糖皮质激素.随访2~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炎症控制情况、手术后视力、眼压变化,视网膜复位率,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球结膜瘢痕形成率,再次手术及最终眼球保存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手术时间,20G组83~165 min,平均时间(126±12) min,23G组65~125 min,平均时间(89±12)min;两组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手术中主要并发症为锯齿缘离断或其它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共34只眼,其中,20G组30只眼,占85.71%;23G组4只眼,占12.50%(x2=35.85,P<0.05),均为异物取出患眼.67只眼中65只眼眼内炎得到控制,治疗成功率97.01%.其中,20G组34只眼,治疗成功率97.14%;23G组31只眼,治疗成功率96.88%.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P>0.05).硅油填充共14只眼,其中,20G组13只眼,硅油填充率37.14%;23G组1只眼,硅油填充率3.13%.两组硅油填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3,P<0.05).再手术眼共9只眼,均为再次手术行硅油填充,占13.43%.其中,20G组8只眼,再手术率22.86%;23G组1只眼,再手术率3.13%.两组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7,P<0.05).再手术眼中,20G组中感染复发1只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7只眼,23G组中感染复发1只眼.手术后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7,P<0.05).球结膜瘢痕形成共40只眼,其中,20G组35只眼,占100.00%,均为切口处球结膜维痕形成;23G组5只眼,占15.63%,均为原有外伤所致.结论 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均能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但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再手术率、降低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和瘢痕形成发生率等方面,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