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二期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POSPVE)后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HCC)二期切除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门静脉分支穿刺栓塞法对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HCC病人行POSPVE,栓塞剂由无水乙醇、碘油按1:2比例配制,以0.4ml/kg为标准,平均用量26.5ml。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改变、各肝叶体积及肝切除率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POSPVE成功24例(92.3%),右侧门静脉支栓塞的21例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小,栓塞前、栓塞后1,2,3周体积分别为683.7,657.4,621.3,604.1cm^3,左肝体积逐步增大,栓塞前、栓塞后1,2,3周体积分别为332.2,343.7,375.1,392.8cm^3。肝切除率逐步下降,栓塞前、栓塞后1,2,3周分别为66.3%、65.4%、62.7%、59.2%。POSPVE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恶心呕吐、低热和以肝酶、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减退。POSPVE后2—3周,12例(46.2%)完成了肝切除术。结论 POSPVE扩大肝癌肝切除手术的适应证,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确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 16 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 ,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 6 8min ,最短 7min ,平均 2 4 .5min ;输血量最多为5 2 0 0ml,5 4例未输血 ;肿瘤切除 12 3例 (74 .1% ) ,规则性肝叶切除 4 3例 (2 5 .9% ) ;术后并发症 9例(5 .4 % ) ,手术死亡 2例 (1.2 % )。结论 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 ,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冷冻综合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 L SC- 2 0 0 0型冷冻机对 5 3例肝癌分别采取冷冻加手术切除 ;冷冻加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化疗 ;冷冻加手术切除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化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 ;冷冻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73.6 %、6 2 .5 %、5 2 .8% ,其中 12例≤ 5 mm的小肝癌分别为 91.7%、83.3%、75 %。结论 冷冻综合治疗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途径 :切除肿瘤或 /和行肝动脉、门静脉置管化疗能够降低肝癌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肝癌区域灌注化疗后二步切除的必要性及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8例,均经肝动脉门静脉双途径区域灌注化疗后获二步切除。结果二步切除距末次灌注化疗时间为20-46(34.5±4.6)d,术前接受化疗3-6(4.2±1.6)个疗程。8例二步切除标本均查见癌细胞,并有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切除后肿瘤直径平均(5.6±23)cm,1、2、3年生存率为87.5%、62.5%、50.0%。结论不能切除肝癌的二步切除是提高中晚期肝癌切除率、延长生存期的有效途径。二步切除手术时机一般以3-6个疗程区域化疗后、末次治疗后1个月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mTcECT动态扫描和断层扫描预测肝癌手术切除安全性的价值。方法 采用99mTc 植酸钠胶体肝再摄取和首次通过斜率原理 ,运用自编程序 ,检测 2 0例肝癌和 10例正常健康人的HBF、HAF、PVF。 16例肝癌再行断层扫描。划出手术预切除区 ,计算出功能肝切除率。结果 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HBF分别为 :142 4 9± 431ml/min ,15 0 7 5± 36 4 3ml/min ,(P >0 0 5 ) ;HAF为 :6 4 2 %± 2 3 6 %,35 7%± 6 2 %,(P <0 0 5 ) ;PVF为 :33 8%± 14 5 %,6 4 3%± 8 7%(P <0 0 5 ) )。 16例功能肝切除率 :10 %~ 2 0 %6例 ,2 1%~ 30 %7例 ,31%~ 40 %1例 ,41%~ 5 0 %1例 ,5 0 %以上者 1例 ,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结论 99mTc 植酸钠动态及断层扫描能确定肝血流量和各种不规则肝切除术的功能肝切除率 ,预测切除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肝脏手术后病人白蛋白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和探讨不同肝脏疾病行不同范围肝切除手术后病人白蛋白的应用情况和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132例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和切除范围分为肝血管瘤组、肝癌1组和肝癌2组,就术后补充白蛋白情况及其对手术预后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血管瘤组,补充白蛋白对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变化[(3.17±0.40)g/Lvs(3.15±0.23)g/L,P=0.37〗和其他肝功能指标改变无效果;在肝功能Child-PughA级、行2~3肝段切除肝癌病人中,术后补充白蛋白也未起到明确的效果[(3.17±0.40)g/Lvs(3.15±0.23)g/L,P=0.37];而对术前肝功能异常和(或)行半肝或以上肝切除病人,常规进行白蛋白的补充维持了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对于术前肝功能正常的行中小肝脏手术的病人,可以缩小术后补充白蛋白指征;而对于术前有明确低白蛋白血症者,则提议在围手术期补充白蛋白,这可能对减少并发症、改善手术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波止血分离器在降低肝门板的肝癌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2年70例应用微波止血分离器进行的降低肝门板的肝癌切除手术资料,采用微波止血分离器(HeSetor)进行肝门板解剖及断肝,术中仅阻断切除侧肝门;与同期40例常规手术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该组采用常规Pringle阻断肝门及钳夹断肝。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HeSetor结合降低肝门板组手术时间平均(115.4±42.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0±105.2)ml,术中均无输血;术后肝功能生化检查平均在(6.3±2.7)d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11/70),其中胸腔积液5例(7.1%),腹水6例(8.6%);术后平均住院(6.4±3.5)d。常规手术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169.1±8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60.5±153.1)ml,术中3例输血(7.5%);术后肝功能生化检查平均在(9.1±5.6)d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12/40),其中胸腔积液5例(15.0%),腹水5例(15.0%),胆瘘2例(7.5%);术后平均住院(11.1±6.3)d。两组间以上指标比较,P值均小于0.05。结论应用微波止血分离器进行的降低肝门板的肝癌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肝切除方法,术中出血少,容易掌握,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原发性肝癌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精准肝切除42例(精准组),非规则性肝切除33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术后和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12±435)ml和(1325±55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5);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25±157)ml和(856±3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术后第3天:ALT分别为(385±296)U/L和(442±403)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P0.05),AST分别为(132±115)U/L和(306±352)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5),TBil分别为(28±12)mmol/L和(32±1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9.3±3.5)d和(14.2±5.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7.1%(3/42)和21.2%(7/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4/42)和27.3%(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8.6%(12/42)和42.4%(14/33),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88.1%(37/42)和78.8%(26/33),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在准确的术前评估后采用精准肝切除,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 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肝切除术的2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准肝切除术101例(精准 组),Pringle法肝切除101例(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胆汁漏、 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AFP值,以及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 等指标。结果 精准组与传统组的术中出血量[(505.5±64.1)mL vs (709.9±61.2)mL]、手术时间[(331.4± 42.3)min vs (318.1±52.5)min]、术后胆汁漏(1% vs 4%)、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7% vs 19.1%)、术后住 院时间[(16.1±3.4)d vs (24.5±4.1)d]、术后6个月AFP<10 μg/L率(91.3% vs 78.8%)以及术后1、3年无瘤 生存率(分别为71.7% vs 53.2%、48.9% vs 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传统肝切除术, 精准肝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无瘤生存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 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 ± 154) 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 cm3,较术前(331±68) 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周出现广泛肝内转移失去手术机会,2例失访,3例主动放弃二期肝癌肝切除术,14例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后2~4周行二期肝癌肝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0.9%(14/23).其中扩大右半肝切除2例、右半肝切除8例、不规则右半肝切除4例.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肝衰竭、严重腹腔积液、腹腔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治疗后预留剩余肝脏增生,使部分肝癌患者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二期肝癌肝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