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OX-2及c-met蛋白在疣状胃炎与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经内镜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疣状胃炎(8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0例)、胃癌(50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黏膜COX-2和c-me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OX-2阳性着色分布于细胞质内或核膜上,呈棕黄(褐)色染色;c-met蛋白阳性着色分布于细胞膜,呈棕黄色。疣状胃炎组COX-2及c-me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而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及c-met可能参与疣状胃炎的癌变过程,应积极治疗、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正>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又称痘疹样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为一种特殊的胃炎。我科15年来经内镜诊断疣状胃炎19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告82例疣状胃炎的胃镜所见,病理变化,HP检测及治疗结果,并对其病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1980~1986车间我院收治的220例经胃镜确诊的疣状胃炎患者。胃镜检出率为2.52%(220/8701),220例中痘疹型占64%;节段膨大型占20.9%;息肉样型占15.1%。文中还就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变、伴发病及治疗进行了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6.
疣状胃炎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冀荣 《广西医学》2000,22(1):108-109
疣状胃炎(VG)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胃炎,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此病已被众多的消化科医师所认识和重视。我院1991~1998年胃镜检查15000人次,发现VG167例,现将有完整资料的57例VG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和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改变的胃粘膜病变.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诊治100例,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并就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胃镜,钡餐透视,病理,细菌学检测资料,结果:认为疣状胃炎由幽门螺杆菌而致病,同时与胃酸分泌增高有关,结论:该病是一种良性病变,经正规治疗,病变可消退。  相似文献   

9.
疣状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 ,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我们自 1992年以来共检出疣状胃炎 60例 ,占上消化道内镜受检总数的 0 97%。现将 60例进行分析并分型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 60例 ,男 4 9例 ,女 11例。年龄 11~ 60岁 ,平均 3 1 4岁。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隐痛、嗳气、腹胀、食欲减退 ,少数有呕血、黑便 ,多数无明显阳性体征。1 2镜下特征  60例均为疣状胃炎 ,胃粘膜呈圆形隆起 ,中央呈脐样凹陷 ,直径 2~ 6mm ,凹陷表面多呈红色或有血痂覆盖 ,酷似痘疹 ,其轮廓清楚 ,隆起高度为 1~ 5mm ,隆起部位表面光滑。疣…  相似文献   

10.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78例疣状胃炎病理资料,并与同期86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疣状胃炎中HP阳性率为82%,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45.1%)和慢性萎缩性胃炎(56.4%)(P〈0.01)。成熟型疣状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12.7%和14.1%,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熟型疣状胃炎具有高度癌变的可能,是一种胃癌癌前疾病,应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单克隆抗体Hb_3在胃良恶性组织和正常胃粘膜间接免疫荧光组化反应的观察,结果发现Hb_3在胃癌性组织阳性率为72.2%,高分化腺癌阳性率高于低分化腺癌,其荧光染色也较强,提示高分化腺癌可能含有较多的Hb_3对应抗原。胃粘膜重度非典型增生阳性率为60%,与癌性组织比较差别没有显著意义(P>0.05)。良性病变和正常胃粘膜阳性率为20.7%,与癌性组织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意义(P<0.005)。实验结果说明Hb_3在免疫病理中结合细胞形态对鉴别胃良恶性疾病组织和胃癌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对胃粘膜非典型增生的鉴别诊断、追踪病情变化,早期发现癌变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人大肠癌单克隆抗体(MAb)SC3A相关抗原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29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bSC3A相关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了比较。结果:在三种组织SC3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54/66),51.7%(15/29)和12.9%(4/31)。表明MAbSC3A相关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其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病变和正常子宫内膜,比较显示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提示用MAbSC3A相关抗原检测子宫内膜癌对其有关研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组织表达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抗卵巢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AT4对人卵巢肿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观察AT4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在人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发生率和意义。所用材料为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包埋的活检标本。切片经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染色。结果发现:原发性卵巢癌的McAbAT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阳性率为5/6,转移性卵巢癌为3/6,良性卵巢肿瘤为3/21。本研究结果表明,人源性McAbAT4识别的肿瘤相关抗原CAT4是卵巢癌的免疫组化标记  相似文献   

14.
改良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趋阴极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建立的Dot-ELIS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显示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少交叉反应。68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8.5%,216份慢性血吸虫病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3.3%。225份正常人血清仅1份阳性。48例血吸虫病治愈者的阴转率为97.9%。实验性血吸虫病家兔治疗后8周,16只治愈的家兔中12只阴转。  相似文献   

15.
16.
碘化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放射免疫显象对胃癌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本院消化病研究室研制的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进行胃癌放射免疫显象1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胃癌中,7例显象结果与手术或胃镜所见符合,1例胃癌合并肝转移灶患者,同时见到胃内病灶及肝转移灶出现放射性浓集区。12例患者静脉注射~(121)碘标记胃癌McAb-MG_7均未见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肝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基因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免疫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 对20例肝癌手术标本包括癌巢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了解三种组织TfR mRNA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了解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膜上TfR表达情况。结果  TfR mRNA表达癌组织最高,癌旁组织次之,周围正常组织最低,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肝癌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荧光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两者有显著差异。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中19例强阳性染色,1例阴性。结论 转铁蛋白受体的基因表达在肝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其单克隆抗体有希望成为肝癌免疫诊断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8.
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及其抗体诊断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癌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基因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免疫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肝癌手术标本包括癌巢组织、癌旁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了解三种组织TfR mRNA表达情况;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了解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膜上TfR的表达情况。结果TfRmRNA表达癌组织最高,癌旁组织次之,周围正常组织最低,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肝癌细胞膜转铁蛋  相似文献   

19.
胃癌单克隆抗体MG7相应抗原在不同型肠化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及ABC免疫酶标技术,检测了胃癌相关抗原在110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及343例胃粘膜活检肠化标本的表达。应用粘液组化方法将肠化分为Ⅰ、Ⅱ和Ⅲ型。110例胃癌中,有92例(83.6%)MG7染色阳性。在不同类型肠化中,Ⅲ型肠化中MG7相应抗原的阳性率(46.7%)显著高于Ⅱ型(25.6%)和Ⅰ型肠化(18.6%)(P<0.01)。结果表明,Ⅲ型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应作为癌前病变对待;单克隆抗体MG7对筛选肠化患者中胃癌高危病例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鼠抗人胃癌单克降抗体MG 7.MG 9,MGd1相应抗原在不同胎龄胎儿(10~40周)多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消长过程。胎儿组织用10%缓冲福尔马林或1.33mol/L多聚甲醛或0.0087 mol/L苦味酸混合固定液固定,石蜡包埋,部分胎儿组织同时作冰冻切片染色。结果发现:MG7,MG9,MGd1均与14~36周胎儿食管上皮表层细胞、15~32周胎儿结肠上皮表面上皮细胞及部分胎胃上皮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抗原表达随胎龄变化:第14周见于食管上皮,第15周见于结肠上皮,表达较弱,第20~24周表达最强,第28周以后表达逐渐减弱,足月胎儿抗原表达完全消失。这组抗体相应抗原在任何时期的胎儿肝、胆囊、胰腺、小肠、心肌、肺、气管、肾、肾上腺、骨骼肌、皮肤等组织均无表达,仅与2例接近成熟的胎儿胸腺小体呈强阳性反应。由于本组抗体相应抗原仅在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及其相应胎儿组织中表达,而在正常人胃、食管、结肠等组织表达阴性,推测它们是一组与胃癌相关的消化道癌胚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