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BS丁酮溶液血管铸型方法,研究足内侧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配布规律,并观察了皮纹内微血管的形态学特点。本文对不同皮肤区域内的皮肤乳头层血管网和血管襻具有显著不同特点进行了讨论。并指出,足内侧区皮肤及浅、深筋膜内的5层血管网,是由来自直接皮肤动脉和间接皮肤动脉进入该区的上升支所发出的5级分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国人皮肤微血管的三维构筑及其规律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墨汁灌注、光镜观察和ABS血管铸型、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成人、儿童和6个月人胚胎皮肤微血管三维构筑的形态学特点,阐释了国人皮肤微血管构筑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规律。结果发现,无论是直接皮肤动脉还是间接皮肤动脉在从深筋膜层进入皮肤各层组织的整个过程中,一边逐渐上升,一边在深、浅筋膜层,真皮网状层,乳头下层及乳头层内形成具有鉴别性特征的五级血管网,为皮肤微循环血管树的五级血管分支。而在指纹、趾纹、鱼际、甲床、包皮、阴囊及龟头等一些特殊皮肤区,微血管构筑则具有其各自特殊的规律性。这种特殊规律性主要表现在皮肤血管树的各级分支的配布特点上。  相似文献   

3.
小腿后部皮瓣的微细血管构筑(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继小腿后部皮瓣的血供来源方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又对该皮瓣的血管构筑情况做了组织切片观察。用新鲜尸体下肢,腘动脉注入过滤后的绘图墨汁,将小腿后部皮瓣分上、中、下三部,每部又分内、中、外三区共九个区。取材,组织块经冲洗,固定和石蜡包埋,选垂直切片和水平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微血管测量。根据我们的组织切片观察,小腿后部皮瓣的血管构筑有鲜明的形态学特点,自浅至深可以分为五层,每层血管都有其独有的特点。根据血管网的形态,将这五层分别称为:乳头层血管网、乳头下层血管网,真皮深层血管网、浅筋膜层血管网和深筋膜层血管网。  相似文献   

4.
肘前部皮瓣微血管构筑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研究了一10岁童尸肘部皮瓣血管循环系统的ABS铸型。扫描电镜下,肘前部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共由五层微血管网组成,(1)乳头层血管网,以见到垂直于皮肤表面走行的乳头毛细血管袢为特征,文中叙述了血管袢的五种结构形态。(2)乳头下层血管网:动脉与静脉相伴而行,其分支互相吻合,形成的血管网眼呈多角形。(3)真皮深层血管网:可见到二种形态的毛细血管球。(4)浅筋膜层血管网:以折扇形血管网为其特点。(5)深筋膜层血管网:血管呈干线型并行或交叉行走,水平发出的一些细小分支在干线血管周围吻合成血管网。本文论述了肘前部皮瓣微血管网与皮肤血运循环的关系以及在游离皮瓣移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相似文献   

6.
轴型血管蒂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12侧灌注颜料的新鲜下肢上,解剖观察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及静脉回流,结果显示:①皮动脉穿出深筋膜后随即分成2~6支主要分支各自斜行浅筋膜途中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和混合型三种分支;②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血管树”或“蜘蛛痣”状吻合稠密的血管网;③在制备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时需保留血管蒂周围2.5cm不超薄,其余周边部分超薄至保留皮下脂肪2~3mm;④真皮下静脉也吻合成网,通过皮动脉伴行静脉或股外侧浅静脉回流。文中讨论了皮瓣的血供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桡神经浅支浅段及其营养血管、以及该血管与筋膜皮肤的供血关系.结果:桡神经浅交浅段的血供主要来自桡动脉的肌皮支或皮支,其中以桡动脉显露段的粗大皮支,鼻咽壶段的茎突返支及虎口区的皮动脉较为恒定,起点外径分别为0.8mm、0.7mm及0.6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0.8cm、1.1cm及0.5cm.皮动脉的神经支在神经旁或神经干内相互沟通形成纵向链状血管网,并借吻合支与皮动脉筋膜皮支构成的皮下血管网、筋膜血管网等连接.结论:可设计成带桡神经浅支及其营养血管的顺行或逆行筋膜皮瓣,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2侧成人新鲜尸体上肢,经肱动脉灌注ABS丁酮溶液,制成铸型样品,喷镀金膜。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手鱼际和小鱼际皮肤及浅、深筋膜微细血管的立体构筑。微血管网可分为5层:(1)乳头层网:可见排列整齐的皮纹血管及乳头毛细血管;(2)乳头下层网:血管网眼大、小不均,呈多角形;(3)真皮深层血管网:在纵横交错的微血管网中,有散在或聚集成团的毛细血管球;(4)浅筋膜层网:在粗大的血管干周围,形成小叶状血管网;(5)深筋膜层网;可见并行排列的干线血管。左右侧之间、鱼际和小鱼际之间,微血管网的形态无明显差民。  相似文献   

9.
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应用轴型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ASVNF)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2侧下肢标本进行了解剖学观察。重点解剖观察股前外侧ASVNF和隐血管ASVNF的轴心血管在浅筋膜层的走行、分支、真皮下血管网 (SVN)的构筑和皮瓣超薄范围等情况。结果 肌皮穿支穿出深筋膜层后向周围不同方向发出三种分支 ,其中SVN分支斜穿较少浅筋膜后很快进入真皮下层形成吻合稠密的SVN ,制备股前外侧ASVNF应采用“圆形”超薄法。直接皮肤血管在浅筋膜层纵行途中主要向两侧及浅面发出分支 ,制备隐血管ASVNF应采用“U形”超薄法。SVN分支在真皮下层反复分支形成“血管树”或“蜘蛛痣”状血管网 ,且血管网之间稠密吻合。结论 不同血供类型ASVNF的超薄方法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
扫描电镜下足底皮肤及浅、深筋膜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足底部皮肤及浅、深筋膜内血管网,它们是由从深筋膜走向皮肤表面的皮动脉的5级分支形成。这些血管网在形态上可分5层。1.乳头层网:从乳头下层网发出,有5种类型。(1) 单襻型:呈“发卡”样或螺旋样;(2) 多襻型:为一血管簇,襻间有交通支;(3)塔型:血管襻底大尖小,形似塔状;(4) 指状突起型:系一个血管干上连续发出的几个襻,这些襻或者互相分离,或者互相并拢;(5) 不规则型。2.乳头下层网: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其走行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口径较乳头层网粗。3.真皮深层网:在纵横交叉的血管干间,散在着许多血管球。4.浅筋膜层网:以脂肪小叶为界限形成网。5.深筋膜层网:其血管干较粗大,干间互相吻合形成较大网眼;而由血管干上发出的侧支血管,彼此也互相吻合,形成细而密的小网眼。  相似文献   

11.
轴型血管蒂投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12侧灌注颜料的新鲜下肢上,解剖观察了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真皮下血管网的构筑及静脉回流,结果显示(1)皮动脉穿出深膜后随即分成2-6支主要分支各自霆浅筋膜涂中发出浅筋膜分支,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和混合型三种分支;(2)真皮下血管网分支在真皮下层形成“血管树”蜘蛛痣“状吻合稠密的血管网;(3)在制备股前外侧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时需保留血管蒂周围2.5cm 不超薄,其余周边  相似文献   

12.
腹部皮瓣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成人尸体,墨汁灌注,将腹将皮肤分为6个区.各区取组织块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该部皮瓣血管网进行了观察,该皮瓣血管网分5层,即乳头层、乳头下层、真皮深层、浅筋膜层和深筋膜层。测量了各层血管网的网眼密度及其内径.讨论了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及其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皮瓣的血管构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新鲜尸体上灌注墨汁,制作组织切片及透明标本,观察了皮瓣的血管构筑。皮瓣的血供丰富,或来源于深部的动脉干,或来自动脉干的其他分支。直接皮动脉及混合动脉皮支在肌间隔或筋膜下疏松组织内走行相当距离后才穿过深筋膜进入皮瓣内;而肌皮动脉皮支则自肌肉穿出后便立即垂直穿深筋膜进入皮瓣中,故其行程甚短。皮瓣动脉吻合丰富,各层中都有明显的吻合网。吻合网共有七个:①筋膜下动脉网,②筋膜动脉网,③皮下动脉网,④脂肪小叶血管网,⑤真皮下动脉网,⑥乳头下动脉网,⑦乳头血管网。表皮内没有血管,其营养有赖于乳头血管网提供。  相似文献   

14.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区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侧胸,背阔肌皮瓣联合移植提供微血管资料。方法: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经福尔马林墨汁固定后将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处分8个区,分别切取组织块做连续切片,应用LUZEX-F图像分析仪观察皮瓣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特点,测量各层血管间的网眼密度和网眼面积,结果:皮瓣交界区皮肤内微血管分五层,其中真皮深层,浅筋膜层和深筋膜内的务管网眼密度较密,网眼面积以汪,深筋膜层和真皮深层较小,结论:侧胸,背阔肌皮瓣交界  相似文献   

16.
肢体真皮下血管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肢体真皮下血管网的构成和形态。方法:成人前臂和小腿27例,乳胶或碳素墨水灌注,结合巨微解剖和组织学方法观察真皮下血管网的动脉来源及其在皮肤内的走行、分支、吻合。结果:前臂和小腿的真皮下血管网来源于直接皮动脉、肌皮动脉和隔皮动脉,而以后者为主。动脉在真皮下层的行程较长,走行方向与皮肤表面平行,相互吻合成较粗的血管网。后者进一步逐级分支、吻合,形成完整的真皮下血管网。结论:肢体真皮下血管网位于真皮下层,在皮肤和浅筋膜之间,是皮肤血供的直接来源,也是超薄皮瓣容易成活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腿部筋膜皮瓣形成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6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进行了解剖观察、X线造影、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小腿皮肤的浅筋膜层血管网丰富、粗大,是筋膜皮瓣血管网的主要寓居地。深筋膜本身血运不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情况。结果:臂内侧皮神经的血供为尺侧上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肱动脉肌间隔皮支和尺侧下副动脉肌间隔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0mm、0.6mm和0.7mm,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5cm、1.1cm和1.2c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或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所形成的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成带臂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9.
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具新鲜尸体的胸背动脉内灌注炭素墨汁与10%的福尔马林混合液之后,在背阔肌上缘中点、内侧缘中点各做一互相垂直的线,将背阔肌分成4区,在各区取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做连续及垂直切片,中性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结果表明背阔肌皮瓣的微血管构筑分五层,各层血管网眼的密度不同。  相似文献   

20.
前臂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显微解剖、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对40例成人前臂背侧皮瓣进行了究研.前臂背侧皮瓣的供血动脉为骨间后动脉,外径为1.5mm,主干长15.4cm,在浅筋膜及深筋膜中有丰富的吻合支.该皮瓣的微血管构筑由五层血管网组成。各层血管网间有丰富的吻合支,互相沟通,共同完成整个皮瓣的血供.该皮瓣具有血管口径粗,位置恒定且浅表不损伤主要血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