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齐智勇系湖北省随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随州市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灵活应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设有"痛风论",《丹溪心法·卷四·痛风》有痛风专论和痛风方,对痛风一病有详细阐述。认为痛风发病,因血受热已沸腾,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瘀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  相似文献   

2.
冯宇飞  王春虎 《光明中医》2016,(22):3346-3348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丹溪心法·痛风》,成为朱丹溪治疗湿热痹症的重要法门,当代医家均列为治疗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方法,临床上也不乏验案。已故名老中医朱进忠更是根据其组方配伍的特点,发挥至治疗脑血管病,疗效确切,笔者亦按照其辨证思路,治疗1例脑出血患者,效果尚可,故录于此,希望能拓展医家同道之思路。  相似文献   

3.
丹溪四书"痛风"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朱丹溪的《格致余论》、《丹溪手镜》、《丹溪心法》、《丹溪摘玄》四书中的"痛风"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考证、分析,由此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朱丹溪痛风学说.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立足于中医理论来分析痛风患者的体质特点、痛风的常见诱发因素、痛风的主要症状等,并结合《素问·厥论》对"热厥"病因病机的阐释,来把握痛风急性发作的病因病机,从而指导临床治疗。1痛风患者体质分析在临床上可以观察到,痛风患者的体质有共同点,患者往往体格粗壮,孔武有力,"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甚至略显肥胖;生活习惯上多"能食而肥"。"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玉版》),"四肢皆  相似文献   

5.
<正>《素问》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工治未病……救其萌芽"。朱震亨《丹溪心法》亦曰:"与其就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是故,"老年宜保,济其衰弱;耄年宜延,尽其天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然老者何保,何延?岐伯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马莳《素  相似文献   

6.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出处:明·方广《丹溪心法附余·医指·附古庵方氏赋》。赏析:方广,字约之,号古庵,为明代医家。对朱丹溪最为推崇,将其《丹溪心法》加工删补而成《丹溪心法附余》。此语体现了方氏对东垣脾胃学说,的赞赏。“王道”,本义指儒家以仁义治理天下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萆薢分清饮(散)由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四味药组成(一方多茯苓、甘草).具有温肾利湿、分清化浊的作用,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方剂学》、內科学》、《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均谓本方出自《丹溪心法》.然而据笔者考证,早于《丹溪心法》的不少医籍已收录此方,其  相似文献   

8.
<正>痛风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一类代谢性风湿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痛痹"、"痛风"、"脚气"、"历节病"等范畴。笔者师从文建华教授2年,见其自拟除痹止痛方治疗痛风效果颇佳,现将文师治疗痛风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痛风者,因其痛甚,且发病急骤如风而得名。痛风病名最早见于朱丹溪的《格致余论·痛风》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  相似文献   

9.
玉屏风散是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关于此方的来源,有注为《世医得效方》,也有注为《丹溪心法》。现经作者查阅中医文献,肯定本方出自宋·张松《究原方》,以供研究本方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提出中医病名——消渴痛风中医学尚无"消渴痛风"的病名描述,但关于"痛风"这一疾病中医学早有记载。梁·陶弘景《名医别录·上品》曰:"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这是"痛风"最早的文献记载。元·朱丹溪《格致余论》设痛风专篇,曰:"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  相似文献   

11.
正固经丸之组方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卷五》,但仅有方药,未列方名。明代医家李木延所著《医学入门·妇人门》载有该方之名(固经丸)。前者云该方"治经水过多",后者在《经候》篇中云:"……有月事频数者,四物汤倍芍药,加黄芩;有经行不止者,四物汤加地榆、阿胶、荆芥,热者倍黄芩,或吞固经丸。"在《崩漏》篇又云:"……因膏粱浓味,以致脾湿下注于肾,与相火合为湿热,迫经下漏,其色紫黑腐臭,宜解  相似文献   

12.
朱丹溪首提"痛风"之名,另别于"痹症""历节风"等。《格致余论·痛风》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细析其案,可以发现朱氏基于《内经》,主张痛风乃内有血虚生热,外有风寒湿邪侵袭,内外合邪致病。本文通过浅析《格致余论》中痛风数案可知,丹溪善从阴血入手治疗痛风,以温通立法,化湿散瘀;重视调和气血关系,妙用理气之品;强调扶正祛邪当并举,清热邪以助正安;在痛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以血分期,慎用燥热之品。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对其描述古已有之,中医学将其归为"痹症"、"痿证""不仁"等范畴。《丹溪心法》中详细介绍了DPN的表现,"腿膝枯细,骨节酸疼"。《素问·痹论》介绍了本病的发病机理:"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王旭高医案》也曾多次描述其症状,如:"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证治要诀》载:"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检测方  相似文献   

14.
<正>越鞠丸原方载于《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为治疗郁证之代表方剂,本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桅子6味药组成,是行气解郁的代表方剂。笔者临床运用广泛,现举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1精神分裂症王某,男,39岁,2010年2月14日初诊。3年前患精神分裂症,经住院治疗后病情一直稳定。近2月来,头晕胸痞,心悸失眠,神思恍惚,多疑,困倦乏力,  相似文献   

15.
《格致余论》等文献对痛风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元·朱丹溪著<格致余论>、<丹溪心法>,明·龚廷贤著<万病回春>和明·虞抟著<医学正传>四书中,都有"痛风"专论.对痛风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都有详细的阐述.痛风一名,从广义而论,是各种疼痛性关节痛的总称,从狭义归纳分析,含概了现代医学中由于高尿酸症形成的尿酸盐侵犯了滑囊、软骨、筋膜等形成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的痛风症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痛风一证,早在元朝朱丹溪时就开始使用,《丹溪心法》中描述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病因“大率有痰、风热,风湿、血虚”的不同。《丹溪手镜》说:“痛风,血久化热,感寒冒湿,不得运行,所以作痛,夜间痛甚,行于阴  相似文献   

17.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出自《丹溪心法》,由黄柏、苍术、姜制南星、威灵仙、防己、神曲、桂枝、桃仁、红花、龙胆草、羌活、白芷、川芎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通络散结,祛风止痛之功。笔  相似文献   

18.
正"痛风"一词最早记载于《名医别录》,但直到朱丹溪才对"痛风"做出明确阐述,在不同时期大家对"痛风"的内涵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文论述的是狭义的"痛风",即西医的痛风性关节炎。明·虞抟《医学正传·痛风》曰:"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谓之白  相似文献   

19.
陈宝贵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娲 《河北中医》2010,32(10):1445-1446
<正>眩晕一证为《内经》最早论述,《素问》有"头眩"、"掉眩"之称,《灵枢》称"眩晕"、"目眩"等。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关于病因病机,风、火、痰、虚自古各有所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  相似文献   

20.
《丹溪心法·癫狂》曰:“癫属阴,狂属阳,……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又《丹溪心法·痫》篇又指出痫之发生“非无痰涎壅塞,迷闷孔窍”。现证之临床,确有不少癫狂、癫痫患者,其病因无不因痰而引起。对于这些病人,这时若能相应地采用治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