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拔罐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复发率、VAS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较好,能有效减低复发率与VAS评分。  相似文献   

2.
针灸推拿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用针灸推拿配合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30例用药物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2%,对照组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刺血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滑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对5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用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观察组27例用推拿配合滑罐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77.78%。结论:推拿配合滑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刮痧联合刺络拔罐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5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3例予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刮痧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射式冲击波结合蒙医拔罐放血及麦肯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取数字随机分配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在放射式冲击波治疗后进行蒙医拔罐放血治疗,在此基础上配合麦肯基疗法;对照组采用中频、短波治疗。两组都以2周治疗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JOA评分、V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放射式冲击波结合蒙医拔罐放血及麦肯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功能六合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多功能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110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1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88例,占80.00%;显效18例,占16.36%;好转4例,占3.64%。总有效率100%。结论:多功能六合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小针刀结合拔罐治疗,对照1组予以小针刀治疗,对照2组予拔罐治疗。3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当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记录患者的的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以评价3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组分别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拔罐能更快地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与络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65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均采用整脊手法配合络刺疗法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4例,好转3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6.9%。结论:整脊手法配合络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刘丽君 《四川中医》2013,(8):147-148
对62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走罐和刺络拔罐治疗,治愈38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白芥子油走罐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加温针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4星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4星期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星期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星期和4星期后,观察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走罐及针刺加温针均可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腰背肌功能,而针刺加走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12.
李平  郭金波 《针灸临床杂志》2013,(12):34-35,F0003
笔者在传统火罐治疗原理的指导下,通过火罐技术在临床应用工作中的体会,对火罐的外形进行了改良,在保留火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在罐口部位增加了罐唇部分,从而提高了火罐在身体特殊部位吸附的效果,降低了临床上在进行拔火罐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失败率,在火罐技术的临床应用工作中,作了一些新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拔罐疗法的适宜病症,以期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期刊文献系列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不限,检索至2011年12月)的拔罐疗法所有临床研究文献,统计拔罐疗法治疗疾病的文献频次、病例总数,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原则把文献分类分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疾病和关于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把疾病分类,运用临床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对文献进行简要分析。结果:检出有效文献3504篇,共计病例289195例,涉及19大类系统,363个病种。结论:拔罐疗法的适宜病症广,对腰部扭伤、痤疮、腰椎间盘突出症、面神经麻痹、痹病、哮喘、咳嗽、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痛证、感冒、落枕症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走罐的手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病方法,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多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便实用的走罐治疗手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殷文浩  金梦祝  陈峰  张庆江 《新中医》2018,50(12):215-217
目的:观察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纳入研究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照射窄谱中波紫外线并外用哈西奈德乳膏治疗;走罐组给予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常规治疗组63.33%,走罐组56.67%,联合治疗组86.67%,3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及走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组患者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PASI评分较常规治疗组与走罐组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走罐组未见不良反应。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局部走罐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安全有效,配合常规治疗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崔瑞  李迎红  郭义 《河南中医》2015,35(2):229-230
罐斑诊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数据库中检索与罐斑有关的文献,其大多数都是对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从现代医学角度对罐斑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阻碍了罐诊的进一步发展,可从两个角度对罐诊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在中医辨证、已知患者机体证型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证型、微循环血液成分、罐斑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还可以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局部微循环进行监测,观察反复多次拔罐对拔罐局部微循环的影响,为多次拔罐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刺血疗法加拔罐治疗痤疮,清热解毒,化瘀消症,改善局部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炎症,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19.
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归纳总结近十几年关于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报道,进一步探析拔罐疗法的作用机理。方法:检索分析拔罐疗法作用机理的相关文献及报道。结果:目前,医家及科研工作者大多关注拔罐的临床应用研究,机理研究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普遍认同、推广相对不足,关于拔罐作用机理多集中在其对免疫、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并未系统的阐明其作用机制。结论:进一步全面地探索挖掘拔罐作用的机理,不仅对拔罐疗法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应用水平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0.
赵美丹  李钊 《光明中医》2016,(18):2695-2697
介绍一种新型火罐点火器,其基本结构为:在打火机的喷火口上连接万向管,万向管上端的气管连接金属喷嘴,金属喷嘴是球壳体,球壳体上均布气孔。有绝缘皮的点火导线穿出万向管,端部露出短金属点火导线头靠在金属喷嘴外侧。该设计结构简单,在不改变传统拔罐方式的前提下,兼具使用、携带方便、火力可调等特点,且彻底避免了拔罐过程中火焰烧灼罐口的可能,杜绝火罐罐口烫伤病人皮肤,增加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