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畅达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医从教50余年,学识渊博,临床经验颇丰,通过对《伤寒论》深入研究,倡导以汤方辨证的思辨方法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
汤方辨证是学习研究《伤寒论》的重要成果,汤方辨证是方证对应的进一步升华。汤方辨证强调方证内在的病机,注重分析疾病的主要矛盾,从整体上把握疾病的全过程,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汤方辨证不仅适用于经方,也可推广应用于后世方药,对于临床准确辨证、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方辨证在《伤寒论》研究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畅达 《中医杂志》1999,40(6):328-330
汤方辨证是以汤方的适应证及其病机为基本模式来辨识疾病的方法。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虽确立“六经”为纲进行辨证,然在“六经”的提纲下,却处处充满着汤方辨证的内容。一部《伤寒论》如果撇开具体的方证辨识,则不能自成体系,也不会具备现今的学术价值。笔者愿就此僭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4.
赵厚睿 《吉林中医药》2009,29(3):231-232
《伤寒杂病论》精神实质即方证辨证,或称为汤方辨证、方剂辨证等,其具体辨证方法早已为人所熟知,即“有是证,用是方”,或简称“辨方证”。如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云:“方证辨证虽是辨证的尖端”,但从思辨的步骤上来看,最好还是遵循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的原则,从此角度来运用经方,则会发现“方证辨证”便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便捷性。笔者现将临床中运用方证辨证的几则验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畅达 《山西中医》2011,27(9):1-4
汤方辨证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但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却未引起重视的临床思辨方法。汤方辨证是以方剂的适应病证范围、病机、治法、禁忌症等相关内容为框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辨析的辨证方法。辨证结果不仅包含了患者病证与方证在症状舌脉上的统一,而且还包含着病证的病因、病位和病机等方面的内容。汤方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对应,而不是方药与症状的对应。与日本汉方医学的方证对应更是形似而质不同,不可以相提并论。汤方辨证既是可以独立运用于临床的一种辨证方法,又是融合于各种辨证方法中的一种思辨过程。汤方辨证有别于其他辨证方法,除其特殊的辨证框架外,其临床思维方法亦独具特色,不仅和其他辨证方法一样具有层次分析的思维形式,而且还具有直觉思维和专病(证)专方(药)等特殊的临床思维方法,这也正是汤方辨证的研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 芍药甘草汤方出《伤寒论》,功擅养阴柔筋,缓急止痛。能弛缓骨骼肌,消除其挛急,以及因挛急引起的疼痛。笔者以之辨证加味,  相似文献   

7.
目的论述"六经方证辨证"在肺病中的应用。方法阅读《伤寒论》及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相关经典著作,深入研究其学术思想理论,归纳总结"六经方证辨证"在肺病中的应用。结果阐述胡希恕的学术观点,归纳"六经病"辨证要点,论述"六经方证辨证"在外感发热、咽痛、鼻炎、哮病、肺痈、悬饮及咳嗽等肺病中的应用。结论运用胡希恕先生的"六经方证辨证"理论于肺病临床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部分药物本草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引据考证了《伤寒论》汤方中的人参应为党参,桂枝应为肉桂,枳实应为枳壳;柴胡入药部位应取其根,地上部份亦可入药,但不是《伤寒论》汤方所用;连翘与连轺,桑白皮与梓白皮,其来源与临床性效迥别,不可互为代用。建议在继承和研究《伤寒论》汤方和药物,以及“全国统编教材”再版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历史性和药物名称的翻释,以利后学者研读,得到较为真实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清以前大多研究《伤寒论》的学者都谈到了运气学说,把运气学说的"三阴三阳"精神贯穿其中。阎钧天先生《伤寒论纵横》一书贯穿两个中心思想,其一,《伤寒论》是疾病总论,是方法论,是对一切疾病进行辨证论治的纲领性全书;其二,《伤寒论》本身倡导的是"六气辨证",而不是"六经辨证"。在此,阎钧天先生用"六气辨证"阐释《伤寒论》,用五运六气学说否定"六经辨证",而倡导"六气辨证"之说,来还原《伤寒论》的本来面目。给研究《伤寒论》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希恕先生通过毕生对仲景之学的深入研究,总结出自己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提出《伤寒论》是继承发扬了《伊尹汤液经》与《神农本草经》的经验理论.认为伤寒六经辨证是病位与病情的辨证统一,其实质为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辨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是辨证的最尖端.胡先生医案体现了其六经辨证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方剂辨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辨证,也称汤方辨证。其源于《伤寒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辨证方法,与其他辨证方法比较起来,方剂辨证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实用性更强。由于方剂辨证大多是选择针对性强,久经考验,力专效宏的历代名方,故方剂辨证所产生的疗效必定高于其他辨证方法;方剂辨证侧重于从证效关系来判别辨证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证的存在可由药物验证而确认,因此比较客观,再结合方证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临床上运用方剂辨证时,要善于抓主症,同时应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及方剂教材上所选历代名方的药物组成、剂量大小、各药之间的配伍比例、方剂的加减进退,都要烂熟于胸,这就要求必须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  相似文献   

12.
<正>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长期辨证用药经验的总结,它与医疗实践的关系十分密切。炮制对医疗的作用,历代医药学家都相当重视,例如:宋·陈师文等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炮制失其体性,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是以医者,务必殷切注意。”清·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也提到:“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这些论述是对炮制与药性,炮制与医疗关系的深刻描绘。它所涉及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之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最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东汉医家张仲景的著作,该书创立了六经辨证的先河,对后世及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书中有关手足的条文多达71处,占据《伤寒论》全文18%左右,可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手足辨证极为重视.文章通过对《伤寒论》诸篇有关手足条文的分析,揭示了手足辨证可反映中焦运化功能、气机的畅达、疾病愈后转归等诸多问题,为今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对于宋本《伤寒论》第99条传统认为其病机是三阳并(合)病或表里同病,宋本原文以小柴胡汤和解之,以使枢机运转,上下宣通,内外畅达。但笔者在翻阅《外台秘要》时发现,同一条文《外台秘要》所记方剂却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孰是孰非?从宋本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分析,第99条病证应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从第99条病机分析实为太少合病、水饮内结,亦当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是推之,对《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张仲景学说"的研究,学界不应仅局限于"宋本",而应在整个汉唐经方传承的大背景之下去考虑,才可能离经文更近。  相似文献   

16.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也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石。广东医学院王伯章先生,历时十载,究源溯源,著有《六经辨证与方技新析》(以下简称《新析》)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知其专为探求六经辨证源流和本义,且涉及仲景方剂之配伍活用诸事。展读之下,余体会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1寻六经辩证之源,明其本义六经这一名词,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经为川.肠胃为海",《素问·气交变大论》:"六经波荡,五气推移",《灵枢·刺节真邪》:"六经调者,谓之不病"等等,其含义不尽相同,有指三…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7):584-585
探讨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14条条文黄芪建中汤方后加减中"补气者加半夏三两"的原因和合理性。针对半夏的药性归经和黄芪建中汤的病因病机,从补的涵义、是否为历代传抄错误以及半夏如何为补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补气者加半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提示临床应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基础上综合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8.
曹生海  张广梅 《陕西中医》2006,27(7):839-840
刘星元主任医师,集毕生精力著成《刘星元临证集》[1],较为系统总结了从医50余年临床治验。披览此书,但见内容翔实,说理透彻。兹将先生辨治心血管病的经验做一分析总结。1病证结合,衷中参西先生在临证中,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其精选心血管病16案中,始终贯穿着辨病与辨证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伤寒杂病论》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此患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这个病人用五苓散……"因熟悉了用经络脏腑辨证,感到胡老治病奇特,贸然问之:"老师,您怎么不辨证啊?"已显疲惫的胡老微微一笑:"慢慢给您讲吧!"  相似文献   

20.
论《伤寒论》的汤方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的汤方辨证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方剂的典型适应证等作为依据,对疾病的临床表现、体征进行辨证的方法。这一辨证方法着重辨主症,兼症,禁忌症、病机以及汤证的转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