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郑州市某地区950名学龄前儿童血样分析,探讨该地区婴幼儿血中铜、锌、钙、镁、铁含量的正常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郑州某地区0~7岁学龄前儿童血液中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铁、锌在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铜、钙、镁在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铁、钙、镁的含量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水平。结论既往儿童普遍存在的钙缺乏现象已得到纠正,各年龄组儿童锌、铁缺乏常见,儿童膳食中锌、铁的补充亦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血清铜、锌、钙、铁、镁元素的含量及变化,指导合理补充及合理饮食。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检测1086例孕妇血清铜、锌、钙、铁、镁5种元素含量。结果1086例孕妇中,铁、钙、锌、镁、铜5种元素单项缺乏分别为460例(42.36%)、412例(37.94%)、327例(30.11%)、119例(10.96%)、4例(0.37%);钙+铁、钙+锌、锌+铁、镁+铁、镁+钙、镁+锌2种元素混合缺乏分别为71例(6.54%)、67例(6.17%)、59例(5.43%)、15例(1.38%)、6例(0.55%)、5例(0.46%);铁+锌+钙、锌+钙+镁、铁+锌+镁3种元素混合缺乏分别为59例(5.43%)、21例(1.94%)、19例(1.75%)。结论贺州市孕妇以缺锌、钙、铁元素为主,加强妊娠期妇女锌、钙、铁的合理补充,保证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2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微量元素(钙、铜、铁、镁、锌)的含量,并与心肌梗死恢复期及正常人比较,发现急性期血清铜、铁含量明显增高(P<0.01),锌、镁含量明显减低(P<0.01),而钙的含量无差异(P>0.05)。提示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清铜、铁、锌。镁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临床上可测定其血清含量来作为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的指标,治疗上适当补充锌、镁对心肌细胞的修复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指血与血清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Cu、Zn、Ca、Mg、Fe)进行比较,以了解二者的差异。方法40例0—14岁儿童同时采集指血和静脉血分离血清用BH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5种微量元素(Cu、Zn、Ca、Mg、Fe)。结果测定指血铜与血清铜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测定指血与血清锌、钙、镁、铁比较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儿童指血与血清5种微量元素除铜外其相关性较差,实验室必须测定大样本正常人群以确立本地区指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各自的正常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5.
初乳中必需营养元素含量与新生儿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乳中必需营养元素含量与新生儿相关因素,我们对528例正常产妇初乳中所含钙、铁、锌、铜、镁等5种元素进行测定,并对新生儿的性别、体重、生产方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生儿性别与母乳中5种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母乳中钙、锌均低于正常体重儿(P<0.01);剖宫产组母乳中钙、锌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  相似文献   

6.
矮身材儿童血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丽敏 《四川医学》2009,30(7):1084-1086
目的探讨血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我院儿保门诊53例矮身材儿童(矮身材组)及5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末梢静脉血中铅、镉、锌、钙、铁、铜、镁水平,并对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矮身材儿童血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锌、钙、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镉、铜、镁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矮身材组血铅男童明显高于女童(P〈0.05)。结论矮身材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高血铅,低血锌、钙、铁密切相关。儿童铅中毒防治和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降低儿童矮身材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徐州市儿童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指导儿童营养以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端末梢血,用含1%HNO3的0.5%曲拉通X-100(TrionX-100)1:200稀释,AA-6300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锌、铜、铁、钙、镁5种微量元素含量。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锌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儿童锌缺乏率低于女性儿童。不同年龄儿童之间锌、铜、铁、钙、镁的平均含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铁、锌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缺铁率、缺锌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徐州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总体缺乏情况并不严重,但易缺乏铁和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妇不同孕期血清铜、锌、钙、镁、铁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1045名孕妇,根据怀孕不同分为3组,早孕组(孕周<16周)453例,中孕组(孕16~28周)546例,晚孕组(孕周>28周)46例;另选80名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血铜、锌、钙、镁、铁元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早、中晚孕组血铜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中孕组钙、锌、镁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而早、中、晚孕组铁含量均缺乏(P<0.01)。结论铜元素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血锌、钙、镁、铁元素则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应加强孕期保健,监测各种元素在体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蔡立标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58-58,63
目的了解少儿智力、发育、营养与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H5100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100例营养不良患儿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患儿末梢全血微量元素铅、镉偏高与智力障碍等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少儿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型营养不良患儿之间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儿智力障碍与微量元素铅、镉关系密切且营养不良儿童与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1 383例儿童锌铁铜镁钙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红梅  赵文利  张雪  何念海  孔祥英 《重庆医学》2006,35(22):2021-2023
目的了解门诊中儿童体内锌、铁,铜、镁、钙的含量,探讨其缺乏或过多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儿科门诊体检的1383例0~10岁儿童为检测对象,用原子光谱仪测量,微机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儿童的血铁、锌、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钙、镁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儿童的铁、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锌与血铜和血铁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315,P〈0.01;r=0.235,P〈0.01),血铁与血铜呈明显正相关(r=0.378,P〈0.01)。1岁以内儿童锌缺乏最为显著,达60.2%,其余依次为缺铁19.6%,缺铜5.4%,缺钙3.2%,无1例镁缺乏。结论婴幼儿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内微量元素(钙、铜、铁、锌)的水平与亚健康的关系。方法: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筛选出亚健康人群380例(亚健康组)和健康体检者220例(正常对照组)。用原子吸收法对600例研究个体进行血清微量元素(钙、铜、铁、锌)测定,并分析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亚健康的关系。结果:亚健康者体内钙、铜、铁、锌水平分别为(73.6±13.2)mg/L、(0.98±0.26)mg/L、(1.89±0.37)mg/L、(0.55±0.15)mg/L,健康体检者钙、铜、铁、锌水平分别为(95.3±18.7)mg/L、(1.07±0.25)mg/L、(1.96±0.32)mg/L、(1.02±0.17)mg/L,亚健康组钙、锌结果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铜、铁结果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健康人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钙、锌缺乏。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注意均衡饮食对预防亚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对尿毒症患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用火焰及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30例尿毒症患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前及透析1月后血清铜、锌、铁的含量及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铁、钙、镁、磷、钾元素的含量,分析腹膜透析前后尿毒症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血清铁及锌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而血清铜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铜、锌、镁、钾、钙、磷含量透析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腹膜透析透出液中铁浓度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CAPD治疗后尿毒症患者铜、锌、铁、磷、钾的异常代谢可得到部分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核性、肝硬化、肿瘤与非结核性炎症浆膜腔积液中的铜、锌、钙、镁、铁的含量。方法利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各患者浆膜腔积液中的铜、锌、钙、镁、铁含量。结果25例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铜14.36±4.08、锌24.69±4.07、钙1 391±210、镁933±60、铁34±20.8μmol/L。31例肝硬化浆膜腔积液中铜14.78±1.79、锌24.49±1.7、钙1 361±90、镁950±50、铁1.5±0.9μmol/L。28例肿瘤病人浆膜腔积液中铜14.12±6.67、锌26.20±7.81、钙1 223±400、镁1045±21、铁7.5±3.5μmol/L。21例非结核炎症性(以下简称炎症性)浆膜腔积液中铜14.25±4.8、锌26.74±10.8、钙1318±220、镁918±80、铁16±5.7μmol/L。各组铜、锌、钙、镁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铁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的铁含量最高,肝硬化浆膜腔积液的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浙江省海岛边缘地区3岁以下儿童缺铁、锌、钙、铜、镁微量元素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在浙江省海岛边缘地区选取健康儿童525例,以不同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量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1~3岁比较,0~1岁的锌、钙缺乏率比较低,铁缺乏率比较高,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婴幼儿的锌、钙、铜的微量元素水平值明显较高,但两组间的锌、钙水平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铁、镁的微量元素水平均明显较低,但是镁的含量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的儿童具有较低水平的铁、锌、钙、铜、镁微量元素含量,所以应该加强营养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指导家长制定营养合理的食谱,以保证婴幼儿所摄入的物质营养合理均衡。  相似文献   

15.
卢银红  倪兰 《实用医技》2007,14(35):4839-484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锌、铜、钙、铁、镁五种元素及血糖进行测定比较。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铜、铜/锌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糖呈正相关;血清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血糖呈负相关,血清钙、铁、镁两组无差异。结论:血清微量元素,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当的补充微量元素对糖尿病患者纠正糖代谢紊乱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栾柏 《中国乡村医生》2007,9(21):142-143
目的:观察肾病患儿血清铜、锌、铁、镁含量。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肾病患儿血清中铜、锌、铁、镁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紫癜性肾病组及肾炎组血清中锌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铁、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组、肾炎性肾病组血清中铜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中铜、锌、铁、镁含量的变化与疾病发生及疾病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液中钙、铁、铜、锌、镁含量变化,为进行科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304例学龄前健康儿童的手指血元素含量.结果 不同年龄组儿童血中铁、锌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镁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1岁组与~7岁组血钙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1岁组与~3岁组、~7岁组血铜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女性别间各元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钙、铁、锌普遍缺乏,应强调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平时膳食中应增加富含钙、铁、锌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18.
小儿高热惊厥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高热惊厥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7月因高热惊厥而于张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29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型热性惊厥236例,复杂型高热惊厥60例,将100例门诊体检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的微量元素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纽相比,高热惊厥纽的血清铁、锌以及钙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铅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镁和铜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与血清铁、铅、锌以及钙含量的变化相关,与血清镁和铜含量的变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大桥社区建册孕妇微量元素水平情况,为孕妇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466例(早孕385例,中孕81例)建册孕妇和135例体检非孕妇女进行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元素早孕组、中孕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0.74、0.82,均 P >0.05);锌、镁和铁元素在中孕组缺乏比例增高( t 分别为7.85、6.50、6.68,均 P <0.01),而钙元素早、中2组均明显缺乏(t分别为3.15、3.08,P<0.01。结论:建册孕妇应加强相关孕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应加强妊娠期妇女铁、钙、锌的合理补充,以保证母体健康和胎儿正常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同时检测儿童指尖血与血清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Cu,Zn,Ca,Mg,Fe)进行比较,以了解二者的差异。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40例O—14岁儿童同时采集指尖血和静脉血分离血清,用BH53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5种微量元素(Cu,Zn,Ca,Mg,Fe)。结果:指尖血铜与血清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血与血清锌、钙、镁、铁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儿童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其锌、钙、镁、铁(Zn,Ca,Mg,Fe)相关性较差,测定全血及血清五种微量元素临床意义各有不同。实验室应该测定大样本正常人群以确立本地区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各自的正常参范围。指导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治疗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