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99例肝胆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62例,慢性肝炎78例,硬化52例,肝癌49例及胆结石58例)及56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5′-NT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及胆结石组5′-N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阳性率分别为51.6%、48.7%、44.2%、75.5%及72.7%。结论血清5′-NT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肝胆疾病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207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5′-NT、AFU、ALP和GGT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项血清酶活性检测在各肝胆疾病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NT在胆汁淤积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FU在肝炎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中有明显增高,ALP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肝胆管结石组、胆汁淤积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中升幅尤为显著。GGT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用不同的联合检测方式所检出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AFU、ALP和GGT是诊断肝胆疾病较为敏感的血清酶指标,为肝胆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通过血清酶活性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5′-核苷酸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在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速率法测定对照组30例和各类疾病组共78例的5′-NT和碱性磷酸酶(ALP)值.结果对照组、胆道梗塞性黄疸、肝硬化、胆结石、肝炎、肝癌、骨病组5′-NT平均值分别为3.27、17.84、9.60、14.10、10.45、21.45、4.47 IU/L,肝胆疾病组的5′-NT值显著高于骨病组及对照组(P<0.05).诊断肝胆疾病100%,敏感性91%,特异性100%,可信度91.67%.结论 5′-NT是诊断肝胆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与ALP联合应用可鉴别诊断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4.
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α—L-岩藻苷酶(AFU)和5'-核苷酸酶(5'-NT)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FU;用酶法检测5'-NT。结果单项AFP、AFU、5'-N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AFU、5LN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5'-N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5.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54.2%(P〈0.01)。结论AFP、AFU、5'-N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对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5'-N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结果在胆结石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5'-NT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NT在肝胆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肝癌和胆道结石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胆结石、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一项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5'-核苷酸酶的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评价5'-N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8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结果在胆结石组、肝癌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中5'-NT活性之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5'-NT在肝胆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肝癌和胆道结石的敏感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胆结石、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一项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单胺氧化酶(MAO)联合检测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2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气温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肿瘤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升高最为严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显;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检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GGT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及MAO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肿瘤患者肝脏分泌、合成及代谢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的联合检测在胆道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道恶性肿瘤74例,慢性胆囊炎70例,胆结石+慢性胆囊炎68例及正常健康人70例血清中5′-核苷酸酶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γ-谷氨酰氨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胆囊癌+胆管癌的血清5′NT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组及正常健康人群(P〈0.05),而胆囊癌+胆管癌(伴梗阻)组与胆囊癌+胆管癌(未梗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良性疾病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恶性疾病中5′NT与ALP、GGT呈高度正相关(r=0.665,r=0.519;F=57.16,F=26.588,P〈0.05)。血清5′NT、ALP、GGT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95.65%和94.59%。结论5′NT与肝功能生化酶类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较为敏感、有效的生化指标,有助于胆道良恶性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AFP-L3)在肝癌诊断及良、恶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于阳山县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80例(PLC组)、肝硬化患者66例(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患者54例(慢性肝炎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国产微量离心柱法试剂分离纯化血清AFP-L3,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和AFP-L3水平,并计算 AFP-L3在总AFP中所占比例(AFP-L3%)。结果PLC组患者血清AFP、AFP-L3%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以AFP>25 ng/mL ,AFP-L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PLC组患者血清AFP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且PLC组患者血清AFP-L3%阳性率亦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但具有不同血清AFP水平的PLC患者之间,血清AFP-L3%水平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离心柱法检测血清AFP-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浓度、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5′-核苷酸酶(5'-NT)活性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5'-NT含量进行检测,并分别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5'-NT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和5'-N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8%、81%、80%。AFP和AFU,AFP和5'-NT,AFP、AFU和5'-NT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8.8%、87.2%、92.0%。治疗前AFP、AFU和5'-N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复发者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未复发者居正常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5'-NT活性变化对肝癌患者诊断和治疗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汁酸(TBA)在诊断肝胆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了140例病人,其中37例急性肝炎患者,45例慢性肝炎患者,20例肝硬化患者,25例肝癌患者,13例胆管阻塞患者。并与6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各类肝胆疾病患者TBA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TBA的阳性率在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均〉80%。结论TBA检测简便实用,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NT)、总胆汁酸(TBA)与单胺氧化酶(MAO)检测运用于诊断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250例为观察组,按疾病类型分为肝肿瘤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再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进行血清5′-NT、TBA、MAO、AST、ALT、GGT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TBA、AST、AL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瘤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瘤组和肝硬化组MA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其他各组MA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组TBA水平高于肝肿瘤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TBA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MAO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ALT水平均高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GGT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与MAO检测在肝肿瘤诊断中对患者的肝脏分泌、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较高敏感性,血清5′-NT、TBA、MAO、AST、ALT和GGT水平可有效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可为肝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清5′-核苷酸酶在几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80例健康对照者、68例肝癌患者、76例肝炎患者、71例胆石症患者、46例肺鳞癌患者、16例肺腺癌患者、76例肺炎患者、64例肺结核患者及53例结肠癌患者的5′-NT酶活性水平。结果肝癌、肝炎、胆石症、肺鳞癌及结肠癌等患者5′-NT酶活性与健康人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肺腺癌、肺炎及肺结核患者的5′-NT酶活性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酶活性对肝癌、肺鳞癌及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和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腺苷脱氨酶(ADA)、清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前清蛋白(PA)、5′-核苷酸酶(5′-N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α-L-岩藻糖苷酶(AFU)共13项生化指标在常见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68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和21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3项生化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m-AST、ADA、ALP、GGT、5′-NT、TBA、TBIL、AFU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ALB、CHE、PA则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对肝脏疾病的诊治及预后判断,应选择具有特异性、互补性的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急性肝炎优先考虑ALT、AST、m-AST、TBA、TBIL。慢性肝炎优先考虑AST、ALT、m-AST、CHE、GGT。肝硬化优先考虑ADA、CHE、TBA、TBIL、ALB。肝癌优先考虑AFU、GGT、5′-NT、ALP、m-AS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和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对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50例HCC患者为HCC组,108例慢性肝炎患者为慢性肝炎组,10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3组血清GP73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AFP水平。结果HCC组血清GP73(212.8(87.0,279.1)μg/L)、AFP(5212.8(1587,22279.1)μg/L)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55.3(27.0,83.2)μg/L和3.5(1.7,15.5)μg/L)和对照组(52.9(17.0,80.4)μg/L和2.9(1.5,14.7)μg/L)(P均〈0.05);HCC组GP73、AFP阳性率分别为69%和70%,二者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敏感性为83%。结论血清GP73在HCC中高表达,可鉴别肝脏的良、恶性疾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5种血清酶联合检测在肝胆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肽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腺苷脱氢酶(ADA)在肝胆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本院313例各种肝胆疾病患者[其中肝胆结石病共122例,梗阻性黄疸20例,胰腺炎25例,肝病变(乙肝、肝硬化)94例,肝原性恶性肿瘤36例,肝内胆管恶性肿瘤16例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5例]进行了ALT、γ-GGT、ALP、5′-NT、ADA5种酶活性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种肝胆疾病组的ALT、γ-GGT活性均值和对照组比较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P活性均值在各肝胆结石病组、梗阻性黄疸病组及两组肝恶性肿瘤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NT活性均值在肝内胆管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两组中明显增高,且高于肝胆结石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结石病组较肝病变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A活性均值增高只见于肝病变、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组(P0.01)。结论 ALT、ADA均是肝损伤的指标,ADA在反映肝炎的残存病变时比γ-GGT更特异地预示肝炎的转归。5′-NT是比γ-GGT更特异、比ALP更灵敏反映肝胆疾病的指标。联合检测ALT、γ-GGT、ALP、5′-NT、ADA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胆疾病及肝原发性恶性肿瘤和肝内胆管恶性肿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PA),以探讨其在临床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共检测161例健康者及198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值。结果A组(肝癌患者)、B组(肝硬化患者)、C组(慢性肝炎患者)和D组(急性肝炎患者)分别与E组(健康者)进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中A组、B组和D组较c组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O.005)。结论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对肝脏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FIGF-Ⅱ)和脂质结合唾液酸(LSA)浓度分析对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不同的定量方法,分别检测了肝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VEGF、TNF-α、FIGF-Ⅱ和LSA浓度,综合比较评价了多项指标对肝癌诊断与鉴别的临床意义。结果肝癌组患者外周血VEGF、FIGF-Ⅱ、LSA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P〈0.01),其阳性率分别为87.8%、75.6%、67.8%和86.7%。然而,未见良性肝病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多指标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VEGF较好,分别为87.8%、87.2%和87.5%;TNF-α次之,分别为86.7%、65.4%和76.8%。结论肝癌发生相关细胞因子浓度分析有助于肝癌诊断及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9.
5′-N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胆系统发生病变时,其释放的5′-NT经胆汁酸处理,去垢后释放入血,使血清中5′-NT活性增高,故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升高比在肝脏疾病中显著。ALP、GGT一般作为传统胆汁郁积标记酶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5′-N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胆系统发生病变时,其释放的5′-NT经胆汁酸处理,去垢后释放入血,使血清中5′-NT活性增高,故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升高比在肝脏疾病中显著.ALP、GGT一般作为传统胆汁郁积标记酶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