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痔疮发病率约为46.3%[1],既往对于III度、IV度痔,手术治疗以外剥内扎术为主,但术后疼痛时间长,且术后肛门失禁及肛管狭窄等并发症较多,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的现代概念[2],即痔病的肛垫下移成因学说.肛垫位于直肠下端由黏膜下层的血管、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形成.当肛垫的支持组织parks韧带和Treitz肌发生变性断裂时,肛垫下移,形成痔脱垂.  相似文献   

2.
痔是发生于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多发病,俗称“痔疮”。它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静脉丛瘀血曲张、扩大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近年来“肛垫学说”指明肛垫是人体正常的解剖,痔是肛垫下移的结果。据数据统计,成人患痔病的发病率达60~73%。故有“十人九痔”的说法。近年来我院利用局部注射法治疗各种痔疮3500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Ⅲ期混合痔的病理改变,仅仅只是肛垫下移是不够的,同时还涉及到肛管结缔组织、直肠周围脂肪、肛提肌的肌索韧带以及内外括约肌等等方面,对肛管直肠的固定、支撑作用减退,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笔者用消痔灵五步注射法治疗Ⅲ期混合痔85例,显效6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四步注射法.  相似文献   

4.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成为脓肿.多数脓肿在穿破或切开后形成肛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大多起源于肛管直肠壁内感染如肛窦炎等,也可经淋巴传播或肛周毛囊皮脂腺发生感染形成脓肿.粪便内尖锐异物刺破肛管直肠壁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感染,也可形成肛周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被肛提肌和盆筋膜分为若干间隙,脓肿也常位于这些间隙内,如坐骨直肠窝脓肿、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窝脓肿和皮下脓肿.肛管直肠周围被丰富的血管、淋巴、脂肪等疏松组织包绕,而这些组织被肛提肌、筋膜及肌束分隔成不同的间隙:骨盆直肠周围间隙、直肠后间隙、直肠黏膜下间隙、坐骨肛管周围间隙、肛管后间隙、肛门皮下间隙.而在一般情况下,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上间隙和肛提肌下间隙.2007-2009年我们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 高位脓肿配合中医挂线疗法,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手术治疗6l例,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认为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直肠末端黏膜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旨在阻断部分痔核血供,修复损伤的黏膜组织以止血;或是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黏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达到防止脱垂的目的。痔病非手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中医药治疗和西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包括:内服,熏洗坐浴,外敷,肛塞,注射等,为Ⅰ、Ⅱ期内痔首选;西药治疗包括:内服药、外用药。器械疗法包括:套扎法、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激光、红外线凝固、冷冻等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6.
<正>俗语说"十人九痔"。在肛肠疾病中,痔疮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其中的70%~80%。其实,痔和痔疮不是一回事。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结构,它位于直肠下端黏膜及肛管皮肤下,主要由静脉血管及一些结缔组织组成。痔属于人体一种勃起性组织,一般情况下静脉血管保持一定程度的充血、起垫性作用,增加肛门关闭时的密封性能,不使粪便流出。而痔疮则是由于痔组织下移及静脉血管过度曲张而产生的一种病理状态。痔疮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一般而言,凡能导致  相似文献   

7.
佟艳春  王小红 《中外医疗》2007,26(24):40-40
PPH治疗是一种利用痔疮切割吻合器的特殊构造环形切除松弛粘膜,击发钛钉作粘膜下断层吻合,使脱垂的肛垫上提而不再脱出,保留具有精细辨别能力的肛垫组织,恢复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术后患者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吻合器下痔上粘膜环切及肛垫悬吊术(Procedur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它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种治疗重度痔疮的新手术方法。手术原理为:利用痔疮切割吻合器的特殊构造环形切除松弛的痔上粘膜,击发钛钉作粘膜下断层吻合,使脱垂的肛垫上提而不再脱出,保留具有精细辨别能力的肛垫组织。与传统手术相比,PPH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问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赵元恂  周家镇  任明扬  张军 《西部医学》2009,21(9):1572-1573
目的探讨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保留全直肠肌鞘的意义与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方法分析23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襞一肛管吻合术治疗的效果,并探讨旋转剥离直肠粘膜的技巧。结果23例FPC患者均完整剥离直肠粘膜,直肠肌鞘内不遗留残膜,无手术失败病例,无近期感染病例,无息肉复发,近期与远期疗效均满意。结论对FPC患者手术中实施旋转剥离直肠粘膜方法,可完整剥离直肠粘膜,保留全直肠肌鞘,从而就保存了储便排便的肌性器官及附着的骶神经丛,使患者术后大便正常,小便及性功能亦未受损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痔疮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对痔的认识已有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痔疮被认为是直肠下端或肛管存在丰富的静脉丛,如果在一处或多处发生扩张或曲张,即成为痔,亦是突出的静脉团,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病变。1痔疮的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资料,多数病人在门诊就能做出明确的诊断。1.1痔疮的分类(1)内痔: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发生在齿线上方。肛垫移位及病理性肥大,包括血管丛扩张、纤维支持结构组织松弛、断裂,常有便血。(2)外痔:由痔外静脉壁形成,发生在齿线下方,即肛周皮下血管丛扩张,表现为隆起的软团块。不常出血,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性外痔,炎症…  相似文献   

11.
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肛管和肛门缘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或肛门缘皱襞皮肤发炎、肥大、结缔组织增生;或肛门静脉破裂、血液瘀滞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脱出性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观察PPH手术切下的病理性肛垫组织.结果 肛垫上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主要以发达肠腺为主,下段的固有膜结缔组织中肠腺稀少退化.肛垫的粘膜下层特别厚,富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也含有大量的神经丛和血管,肛垫的动静脉吻合血管的静脉端管壁呈现特殊的二种结构.结论 脱出性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结构和血管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聂磊  王宇  吕宝东 《中外医疗》2008,27(36):23-23
现代医学认为,肛管周围间隙内,或肛管皮下与粘膜下发生的急慢性化脓性感染而形成脓肿者,叫做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按发病部位的深浅,以肛提肌为界,分为高位脓肿和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为高位脓肿,包括直肠粘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  相似文献   

14.
痔疮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是由直肠下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痔静脉)扩张和曲张后形成静脉团所致.我院外科从1991年5月~1995年12月,使用电子痔疮治疗机治疗内痔、混合痔包括环状混合痔(内痔部分)614例,共1312个痔核.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肛门直肠区解剖组织的新认识,肛瘘手术时除应保护肛管直肠环外,还需保护肛周结缔组织。为此,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对复杂性马蹄形肛瘘和单纯性外口距肛门较远的直瘘,采用切开感染肛窦(内口)及部分瘘管并将大部分管道旷置的方法,借以保护肛周结缔组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310-131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是1998年发明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痔疮发病机制中的肛垫下移学说。其原理是: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进行瞬间吻合,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  相似文献   

17.
痔病是一个古老的常见病,一直以来,有关痔的学说层出不穷.1975年Thomp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在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称肛垫,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为痔."即:"肛垫学说".1994年Lorder等进一步提出内痔发生的肛垫下移学说:认为痔的发生是由于固定肛垫的悬韧带Treitz肌和Park韧带发生损伤或断裂,导致肛垫的脱垂和下移,这就是痔病发生的病因学现代概念[1],我国制定的《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定义"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流淤滞形成的局部团块".  相似文献   

18.
董平 《中国医刊》1999,34(9):43-45
肛管直肠动力学是使肛肠疾病具有本身特殊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肛门直肠和盆底的动力紊乱或解剖结构异常 ,可以引起便秘及大便失禁 ,并可继发各种肛肠疾病。因此 ,肛门直肠和盆底的动力学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1 肛管直肠动力学的一般概念肛管直肠是人体消化道的末端 ,解剖结构独特 ,因其处于盆腔底部位置并具有肛窦、肛腺及众多的周围间隙 ,所以使肛肠疾病具有特殊性。肛管直肠周围的平滑肌 (简称IAS)和横纹肌 (简称EAS) ,如耻骨直肠肌、内外括约肌、肛提肌及尾骨肌共同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 ,IAS和EAS共同保持肛管的关闭作用和维…  相似文献   

19.
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和肛管及肛缘皮下的静脉丛瘀血曲张、扩大形成柔软的血管瘤样病变 ,或肛门皮肤因炎症刺激增生所致。痔疮按发病部位不同分为内痔、外痔、内外混合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便秘、坠胀、疼痛。一般Ⅱ、Ⅲ期内痔及外痔痔核较大者易手术治疗 ,而对痔核较小或伴出血、感染者 ,药物治疗效果较好。我国成年人痔疮患病率达到 6 0~ 70 % 〔1〕,以男性多见。对于痔疮病人来说 ,生活调理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学认为 :内痔的发生是由于静脉壁薄弱 ,失去了正常的弹性 ,加上大肠湿热 ,瘀血内阻而致 ;外痔是由于肠热便结 ,或剧…  相似文献   

20.
痔疮是一种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约占全部肛肠疾病的87%。此病是由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痔疮,但年龄越大的人患痔疮的几率越大。西医在治疗此病时多采用手术、局部注射硬化剂等方法,但复发率很高。中医认为,痔疮的病因多为脏腑虚弱。《丹溪心法》指出:"痔者皆因脏腑本虚,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