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素芬  彭子军 《医学综述》2008,14(7):1118-1119
目的探讨鼻分泌物涂片嗜酸粒细胞检查在儿童哮喘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哮喘儿童的8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50例、缓解期33例,分别进行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检查。结果急性发作期鼻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缓解组。结论嗜酸粒细胞为儿童哮喘的主要炎性细胞,鼻黏膜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检查可作为儿童哮喘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变应性鼻炙诊断的重要性。②方法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涂片,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程度和阳性率。同时以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炙患者作正常对照。③结果70倒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例正常人和40例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阳性率也明显强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④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黏膜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变应性鼻炎的一项重要诊断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4.
哮喘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活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杭君  孙滨 《医学争鸣》1996,17(3):203-205
嗜酸性粒细胞是哮喘发病中的重要效应细胞为研究哮喘患者体内EC的激活程度,我们选择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和外周血EC密度作为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低密度嗜酸细胞(36.30±14.80)%较正常人(14.71±8.20)%增多;患者血清ECP浓度(10.74±7.22)mg/L也高于正常人(6.39±4.91)mg/L,哮喘患者血HE百分比与ECP浓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粒细胞凋亡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曙粤  董宗祈 《华夏医学》2000,13(4):558-560
细胞凋亡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细胞接受某种信号后或某些刺激后一种主动的、由一些凋亡相关基因相互作用使细胞消亡的耗能过程。凋亡与坏死不同,其发生具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为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所必需。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疾病。研究发现在哮喘患者的气道以EOS持续聚集为特征,当EOS被激活后,可诱发哮喘时组织的损害。而EOS性炎症的消退与临床哮喘的改善有关。现从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阐述EOS凋亡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1 EOS凋亡…  相似文献   

6.
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研究者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气道炎症 ,涉及多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气道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 ,成为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因此 ,对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粘附、激活、调控等有关的细胞因子 ,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究作一综述。1 白介素 5 (IL 5 )  IL 5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因子。分子量为 18KD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 (TH2 ) ,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变化,分析其数目变化与治疗疗效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按照人组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共57例,其中哮喘患者32例,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将所采集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后,用相应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100 μL外周血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的数目.哮喘组在正规抗哮喘治疗(以吸人型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为主)3个月后再次抽取相同体积的静脉血,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结果 哮喘组治疗前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后(F =5.532 P=0.038;Z=-4.937,P=0.01),哮喘组治疗后与对照组间微粒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18,P=0.102).对哮喘组进行亚组分析,微粒数目在哮喘过敏组和非过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1,P=0.677;t =0.006,P =0.952),在哮喘治疗后良好控制组与未控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46),△微粒与△FEV1、△FEV1%、△Eos count、△FeNO、△ACT呈线性相关(r=-0.558,P=0.01;r=-0.453,P=0.005;r=0.625,P=0.01;r=0.313,P=0.041;r=-0.399,P=0.012).结论 哮喘患者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数目增多,治疗后微粒数目减少,动态监测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微粒有助于哮喘控制评估.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病人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对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别于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30例健康人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免疫细胞组化方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病人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的缓解期和健康人组EOS凋亡百分比分别是(3.50±1.59)%,(5.53±2.22)%和(6.90±3.27)%.三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病人存在着EOS凋亡异常,经激素治疗后可改善EOS凋亡.EOS凋亡是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新梅  郭建红 《农垦医学》2000,22(3):176-177
为探讨血清总IgE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变化 ,我们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变应性鼻炎患者 45例 ,男 2 9例 ,女 1 6例 ,年龄 2 3~ 44岁 ,病程 1~ 1 8年不等。对照组选健康者 45例 ,男 32例 ,女 1 3例 ,年龄 2 0~ 56岁 ,家族与个人均无过敏史。1 2 检测方法血清总IgE测定 :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抗人IgE单抗IRMA双抗夹心试剂盆。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测定 :采集鼻分泌物涂片 ,经瑞氏染色镜检嗜酸性粒细胞。2 结果变应性鼻炎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刘波  梁庆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193-194
目的:通过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观察比较,探讨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血细胞检测,分析其嗜碱性粒细胞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有明显相关性(P〈0.05),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与病情轻重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发病频率有正相关。结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判断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在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病情的判断上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急性期哮喘患儿20例,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p0诊断标准,无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病史.选择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别取健康儿童、急性期哮喘患儿静脉血5mL,立刻置入含EDTA试管中混匀抗凝,静置30min,150r/min离心10min,留置血浆冻存下于-80℃待检.采用SELISA分别测定血浆中IL-8和eotaxin值.试剂盒为美国Pierce公司原装试剂盒.敏感度为0.5ng/L.采用酶标仪(美国Molecular Devices 340PC型)以450nm波长读盘.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IL-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31.6±10.9)ug/L vs(6.3±0.8)ug/L(P〈0.05);eotaxin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豚鼠哮喘模型,比较正常组,诱发哮喘发作后24小时(发作组),未经任何治疗哮喘豚鼠(对照组)以及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HEO)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收治的1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运用本科自制的试剂、瑞氏染色法,医学显微镜对患者鼻腔分泌物中的嗜酸粒细胞进行检测。结果:165例鼻分泌物检到嗜酸性粒细胞,12例检到单个嗜酸性粒细胞者,46检到散在分布嗜酸性粒细胞,107检到以嗜酸性粒细胞为基质的脓球,鼻分泌物检到嗜酸性粒细胞的总检出率是97.1%。结论:涂片检测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协助诊断过敏性鼻炎有很大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EOS)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年龄<14岁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分为儿童组(7~14岁,56例)与幼儿组(年龄3~6岁,79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小内分泌科非哮喘肺感染的年龄<14岁的儿童作为对照组(80例)。比较3组入组时(T0)、入组3个月(T1)和入组6个月(T2)时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总IgE,白介素-6(IL-6)、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水平,分析哮喘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变化与患儿IL-6、血清总IgE及FEV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幼儿组T0、T1、T2时的EOS计数均高于儿童组与对照组(均P<0.05)。幼儿组T0、T1、T2时的IL-6高于儿童组与对照组,FEV1低于儿童组与对照组(均P<0.05)。T0、T1、T2时的哮喘患儿的IL-6、血清总IgE及FEV1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外周血EOS计数及变化趋势检测能够有效评估哮喘患儿的过敏状态及呼吸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非嗜酸性粒细胞哮喘(non-eosinophilic asthma,NE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表型,其气道炎症的特征是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缺乏嗜酸性粒细胞。NEA发病与环境及宿主因素均有关,例如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吸烟、感染和肥胖,上述风险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可以激活特定的细胞和分子途径,导致NEA发生。NEA的临床特征是对标准哮喘治疗的反应不佳,尤其是对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导致疾病更严重和难以控制的哮喘。虽然NEA不是最普遍的哮喘表型,但重度哮喘患者中NEA比例高,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NEA的流行病学现状、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和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测定38例过敏哮喘患者、28例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较非哮喘过敏体质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显著增高(P<0.01).哮喘急性发作患者Eotaxin水平较哮喘稳定组患者明显升高(P<0.001);哮喘急性期血清Eotaxin水平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数正相关(r=0.4196,P<0.001).与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负相关(r=-0.3746,P<0.001).结论Eotaxin可能通过对过敏性炎性细胞的激活和从血中向支气管粘膜浸润过程的调控,与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尤其与哮喘急性发作和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Eotaxin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值差异。方法:选择初次诊断支气管哮喘及CVA的患者,行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选取处于部分控制状态(ACT为20~24分)的患者,每组25例,并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对所有受试者行诱导痰细胞计数,评价各组受试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值(15.2±4.3)%,CVA组比值(9.2±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6±1.2)%,而支气管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较CV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及CVA患者均存在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CVA的气道炎症较支气管哮喘患者轻。  相似文献   

18.
当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cyte,EOS)比例大于0.05或直接计数大于0.5×109/L)时,则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osinophilia)。本症临床上常见,但并非独立疾病,在儿童则较少见。BrigdenM等报道其总发生率占儿科门诊病人的0.1%(225/19530)犤1犦。本文收集我科1970~2000年共30年间收治的18例病人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6例,男∶女=2∶1。发病年龄1个月~12.5岁,平均5.5岁,病程3~6d。1.2诊断与分型凡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0.5×109/L即可诊断。根据黄绍良教授编著的《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对本组病例分型犤2犦,见…  相似文献   

19.
20.
张娟  朱建波  赵铭山 《中外医疗》2011,30(8):179+181-179,181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等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中EOS可能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就EOS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气道浸润机制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