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许丽娃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77-2077,2079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心力衰竭(CHF)程度的关系。方法CHF患者80例,依心功能分为A组(心功能Ⅱ级)42例和B组(心功能Ⅲ、Ⅳ级)38例作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各级的动态血压变化规律。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昼夜血压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比率增大,A组有24例(占56%),B组有35例(占92%),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HF血压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并与CHF的严重程度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来观察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以及血压的变化与肾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方法 对7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及4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结果 肾性高血压组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对于max-minSBP、max-minDBP、d-nSBP、d-nDBP值,在肾性高血压组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压昼夜模式改变的临床意义,将184例受检查分3组,Ⅰ组正常血压组62例,Ⅱ组临界高血压组34例,Ⅲ组高血压组88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结果:血压昼夜模式改变者占130例,平均压增高占77例,负荷增加112例。  相似文献   

4.
5.
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方法将50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与4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24h平均SBP和DBP、白昼平均SBP、DBP及SBP和DBP的夜间下降值与夜间下降百分率。结果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SBP和DBP夜间下降值均<10mm Hg(1mm Hg=0.133kPa),SBP和DBP夜间下降百分率<10%,提示夜间血压不下降,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改变。结论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非勺型”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尽夜节律特征。方法:对50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白昼的平均血压高于夜间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在6-12时,次峰在12-18时,与其它时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相似文献   

7.
林宇 《华夏医学》2007,20(6):1226-122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方法:按有无糖尿病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B组为原发性高血压无糖尿病组,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及夜间心率变化与老年单纯性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较原发高血压患者明显减少,提示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时对患者的昼夜血压调节功能损害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心衰组69例与中年心衰组49例(各组内按心功能Ⅱ、Ⅲ级分为A、B两组),并设老年对照组(老年非心衰组)5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最低、最高、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及心率,计算昼夜节律百分率.结果 (1)老年心衰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91.30%)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71.42%和63.26%,P<0.01和0.005),其中节律消失发生率(39.13%)明显高于中年心衰组(18.36%,P<0.05);节律存在(8.69%)则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及中年心衰组(分别为28.57%与36.73%,P<0.01和0.005).(2)老年心衰A、B组与中年心衰A、B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9.74%和93.33%对66.67%和53.85%,P<0.01和0.05),但老年与中年心衰患者A、B两组内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与年龄增大及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一项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及昼夜规律。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病患者(EH)24小时动态血压(ABPM)记录资料,得到日间6AM~10PM,夜间10PM~6AM两个时间段的平均血压及每小时的血压均值,比较昼夜间的血压差异,了解夜间血压下降水平。并描记24小时动态血压的趋势图,收缩压与舒张压相关图,收缩压与心率的相关图,血压分布直方图等。结果夜间血压明显低于日间。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杓型”,具有昼夜节律性,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模式呈“非杓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压模式的改变及昼夜节律的消失见于重度高血压或心、脑、肾靶器官受损害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波动的规律.方法 采用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血压正常者的血压.结果 两组24h动态血压均值波动规律呈日间上升、夜间下降趋势,高血压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血压昼夜变异曲线呈双峰-谷形状,高血压患者第一峰更为突出,两组比较昼夜节律消失者和昼夜节律正常者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以峰值出现前用药更趋合理,不仅能控制血压水平,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减少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大,而且可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的许多生理活动,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以及躯体活动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循环。如果这种生理规律发生紊乱,往往意味人体生理功能失调或疾病的产生。国内外有关文献已证实,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老年人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特征。方法 使用美国AccutrackerⅡ型无创全自动血压记录仪,对268例老年人(其中高血压160例,正常血压108例)和290例中青年(其中高血压166例,正常血压者124例),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血压昼夜节律改变老年高血压组与老年对照组有差异(P〈0.05);中青组高血压组与中青年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赖成毅  廖琦 《四川医学》2008,29(1):50-51
目的 总结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方法 1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BPM)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结果 所有患者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0.75%(22/106),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9.25%(84/106).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的监测,选用合理的高血压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 与左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构型与非构型组,比较昼夜血压变化与室 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等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模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WHO标准选40例高血压病人,用美国罗京公司产2420-2020型动态血压仪连续观察血压24h,结束后使用该机器配置的计算机回放进行分析,观察24h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标准差,观察血压负荷及血压模式。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 构型组昼夜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血压变异均值昼>夜(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构型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昼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夜间明显高于日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压昼夜变化受交感神经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双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中约10%为继发性高血压,这其中又以肾性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经ABPM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本文采用ABPM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监测对比分析。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1997年9月~1999年12月本院内科住院的原发性轻、中型高血压患者30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22例,女8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51.2岁。肾性高血压患者30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肾性高血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岁~54岁,平均37.4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1例。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变及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特征及相关性。方法 仪器采用美国HP公司和美国太空公司动态心电监测仪及无创性全自动血压记录仪。高血压患者 189例 ,血压正常对照组 16 4例 ,进行 2 4小时动态监测。结果 ①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心肌损害及各种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③有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同时伴有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 ,并以 6 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 ,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明显增加 ,可将此指标作为靶器官受损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无创性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反映昼夜日常活动的血压变异,没有安慰剂反应和白 大衣效应,因此,ABPM的应用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对高血压病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各50例进行了ABPM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春华 《海南医学》2001,12(12):44-45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 (简称ABPM)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诊断新技术。传统的诊所血压读数由于测量次数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 ,不能可靠地反映血压的平均水平、血压波动和日常活动状态下的情况。现在 ,ABPM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防治的工作中。1  监测方法ABPM交通常采用上臂袖带间断自动充气间接测压 ,根据压力波震动法或柯氏音听诊法原理拾取信号并记录贮存。动态血压监测仪一般以数字方式储存信号或数据 ,通过连接微机系统 ,提供每次测量的血压读数和一些初步的参数统计分析。目前已发展了约 5 0种以上不同型号的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