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蛋白尿对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中年龄≥60岁、无心脑血管等病史、蛋白尿测定资料完整的20 427例职工为观察对象。采用尿常规试纸法检测晨尿,以蛋白尿水平分3组:蛋白尿阴性组(-)17 740例、微量蛋白尿组(±/+)1607例、大量蛋白尿组(≥2+)1080例,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采用SA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SNK法),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事件发生率。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蛋白尿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621例,其中蛋白尿阴性组1326例,微量蛋白尿组162例,大量蛋白尿组133例;共发生全因死亡事件2824例,3组分别为2239例、293例和292例。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蛋白尿阴性人群相比,微量蛋白尿组与大量蛋白尿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16(95%CI 0.97~1.39)、1.30(95%CI 1.07~1.58),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OR值分别为1.32(95%CI 1.16~1.50)、2.02(95%CI1.77~2.30)。结论大量蛋白尿是老年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60岁)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参加者为101 010名开滦集团的员工,选择其中年龄≥60岁、无心律失常、无心脑血管病史、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18 924例职工为研究对象。按RHR四分位数值分为以下4组:<67次/min、68~71次/min、72~79次/min、≥80次/min。随访期间收集心脑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事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RHR与全因死亡及CVD的风险。结果 (1)中位随访11.18年,4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例数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36(11.32%)、479(12.38%)、686(12.53%)、618(12.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发生全因死亡例数和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 086(22.93%)、940(24.30%)、1 330(24.28%)、1 462(30.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校正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与RHR最低四分位数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HR值分别为1.06(95%CI 0.93~1.20)、1.07(95%CI 0.95~1.20)、1.07(95%CI 0.94~1.21);1.14(95%CI 1.04~1.25)、1.12(95%CI 1.03~1.22)、1.37(95%CI 1.26~1.49)。结论 RHR升高是开滦研究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般人群中尿蛋白水平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参加开滦集团健康体检人群中资料完整者共872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12±12.29岁。采用尿常规试纸法检测晨尿,以尿蛋白水平分为3组:尿蛋白阴性组(-)、微量尿蛋白组(±/+)、大量尿蛋白组(≥2+)。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尿蛋白与MACCE及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6.90±0.72年,随访期间共发生MACCE 3091例,累积发病率为5.25/千人年;全因死亡事件4087例,累积发病率为6.84/千人年。3组MACCE累积发病率分别为4.84/千人年、7.34/千人年、12.06/千人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6.10/千人年、10.28/千人年、19.30/千人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与尿蛋白阴性组相比,微量尿蛋白组、大量尿蛋白组发生MACCE的RR值分别为1.24(95%CI 1.10~1.40)、1.58(95%CI 1.38~1.81),全因死亡的RR值分别为1.41(95%CI 1.27~1.56)、2.15(95%CI 1.93~2.39)。结论尿常规显示的尿蛋白是一般人群MACCE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614例年龄≥65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2组,不良事件组194例,无不良事件组420例,随访4.5~6.7(5.6±0.9)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良事件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14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6%。与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慢性心功能不全比例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95%CI:1.02~1.07,P=0.00)、女性(95%CI:1.07~2.21,P=0.01)、冠心病(95%CI:1.20~2.42,P=0.00)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95%CI:1.17~2.63,P=0.00)以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95%CI:1.02~1.36,P=0.03)与不良事件具有相关性。结论增龄、女性、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是老年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与全因死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重视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管理,关注老年高凝状态,对预防远期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入选MHD患者224例,检测患者血清iPTH、ALP等临床指标,随访2年,采用Cox回归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1.001, 95%CI 1.000~1.004,P=0.048),ALP≥106 IU/L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检测ALP、iPTH与全因死亡相关(HR=1.002, 95%CI 1.000~1.004,P=0.033),若联合检测ALP-iPTH≥37.28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PTH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置入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2011年2月至12月行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3例,分为糖尿病组(n=138),非糖尿病组(n=345)。所有患者至少随访5年,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复合终点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支架内再狭窄和死亡。结果:随访期间,糖尿病组发生心肌梗死6例、靶血管重建16例、支架内再狭窄6例、死亡12例、总MACE事件30例;非糖尿病组发生心肌梗死3例、靶血管重建21例、支架内再狭窄10例、死亡10例、总MACE事件37例。两组之间靶血管重建率及支架内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Kaplan-meier法预测MACE发生率(22.2%对11.1%,P0.05)和全因死亡率(8.9%对3.1%,P0.05)糖尿病组均高于非糖尿病组。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是MACE发生(HR=3.02,95%CI:1.09~8.34,P0.05)及全因死亡(HR=2.06,95%CI:1.12~3.79,P0.05)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置入支架后的远期MACE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影响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胆固醇比值(MHR)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CVE)预测的能力是否优于单核细胞计数(MC)。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阜外医院血脂中心住院治疗的中国汉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798例,电话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6个月,失访168例,选择完成随访的3630例患者,其中发生CVE 347例(事件组),未发生CVE 3283例(无事件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MHR与MC对冠心病患者CVE预测的能力。结果事件组患者的MC和MHR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事件组(P0.01)。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Gensini评分),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C和MHR是冠心病患者发生CVE的危险因素(HR=2.734,95%CI:1.547~4.832;HR=2.031,95%CI:1.268~3.254)。MC和MHR预测CV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4(95%CI:0.542~0.606,P0.01)和0.562(95%CI:0.530~0.594,P0.01),两者均可预测CVE发生,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HR可预测冠心病患者CVE的发生,但并不优于MC。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入院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6例因STEMI入住宣武医院行PCI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并且入院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或入院HbA1c≥7%),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 176例患者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入院血糖、入院HbA1c、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随访24个月,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8.8%比7.8%,P=0.048)、心原性死亡率(18.8%比3.1%,P=0.004)及MACCEs发生率(25.0%比10.9%,P=0.025)明显升高。入院Killip分级≥Ⅱ级(HR=4.302, 95%CI:1.505~12.295,P=0.006)和三酰甘油升高(HR=1.035, 95%CI:1.013~1.057,P=0.002)是24个月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HbA1c升高(HR:1.229, 95%CI:1.003~1.508,P=0.047)、Killip分级≥Ⅱ级(HR=3.505, 95%CI:1.424~8.624,P=0.006)、脑卒中史(HR=3.525, 95%CI:1.361~9.129,P=0.009)及冠心病史(HR=2.886, 95%CI:1.078~7.724,P=0.035)则是24个月内MAC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将有助于降低合并STEMI的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PCI治疗的381例AMI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以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等作为终点事件,并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患者入院时NLR和CRP对全因死亡的诊断阈值,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高NLR(6.30)且高CRP(0.76mg/L)的患者在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和MACCE的风险显著高于NLR正常且(或)CRP正常的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NLR且高CRP是AMI患者在PCI术后24个月内出现全因死亡(HR=23.412,95%CI:9.241~45.214,P0.001)和MACCE(HR=1.936,95%CI:1.366~3.278,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NLR和CRP水平的升高与AMI患者PCI术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终点事件,包括随访期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结果随访4.4~6.7(5.5±0.9)年,20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30.9%。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7%vs 27.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2.10倍(95%CI:1.39~3.17,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1.64倍(95%CI:1.15~2.35,P0.01)。结论贫血是老年患者远期因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住院风险独立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hsCRP)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并于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该人群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有55 169人,进行了平均4.92年的随访,且每年通过开滦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获取死亡信息。将研究对象按cumhsCRP四分位分成4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hsCRP暴露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1772人(3.2%)在平均4.92年随访期间内发生全因死亡。cumhsCRP各组的累积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6%、2.4%、3.2%、5.6%。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在内的多种混杂因素,结果显示,以cumhsCRP第一四分位组为参照,第二、三、四四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HR值(95%CI)分别为1.19(1.00~1.42)、1.34(1.14~1.58)、1.75(1.49~2.06);另外,cumhsCRP每增加10mg/L×年,发生全因死亡的HR值(95%CI)为1.05(1.04~1.06)。结论高cumhsCRP暴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自然人群中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在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科连续收集556例体检者的基本资料,并对体检者进行C-FPWV测定,平均随访5年,观察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动脉硬化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1%∶6.4%)和全因病死率(7.7%∶2.4%)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重度动脉硬化组、轻度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7%,10.7%和6.4%)和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0.5%,5.6%和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重度动脉硬化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OR为4.609(95%CI:2.288~9.285),全因死亡的OR为4.763(95%CI:1.653~13.719)。轻度动脉硬化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OR为1.717(95%CI:0.822~3.586),全因死亡的OR为2.320(95%CI:0.777~6.920)。分别作C-FPWV与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ROC曲线,得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10.85m/s和11.05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与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 M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队列研究设计。共纳入符合研究目的且资料完整的老年对象416例,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a MCI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糖尿病能够明显增加a MCI[HR(95%CI):1.82(1.05~3.17),P=0.032]、单个认知领域损伤a MCI[HR(95%CI):2.35(1.18~4.68),P=0.013]及多个认知领域损伤a MCI[HR(95%CI):2.40(1.00~5.81),P=0.045]的发生风险。老年糖尿病更能引起男性多个认知领域损伤a MCI的发生[HR(95%CI):3.60(1.04~12.45),P=0.032]。糖尿病患者患病年龄≤65[HR(95%CI):2.52(1.01~6.30),P=0.042]、血糖调控失衡[HR(95%CI):3.58(1.26~10.19),P=0.011]、口服降糖药[HR(95%CI):2.23(1.06~4.72),P=0.032]、胰岛素治疗[HR(95%CI):2.87(1.06~7.78),P=0.032]、视网膜病变[HR(95%CI):3.41(1.01~11.49),P=0.036]及神经病变[HR(95%CI):2.63(110~6.32),P=0.025]是a MCI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糖尿病能够明显增加a MCI发生风险,男性患者发生a MCI的风险更高,尤其是多个认知领域损伤a MCI,护理中应更加关注男性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84例,用13碳尿素呼气试验测Hp。患者根据检测结果分为Hp未感染组1208例(超基准值<4.0)和Hp感染组876例(超基准值≥4.0)。平均随访(3.5±0.5)年,随访期,每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1次,收集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分析Hp感染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 Hp感染组新发总心脑血管事件(9.25%vs 3.56%)、脑梗死(4.11%vs 2.07%)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3.65%vs 1.08%)发生率均高于Hp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校正相关因素后,Hp感染组患者发生总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分别为Hp未感染组患者的2.82倍(95%CI:2.11~3.27,P=0.002),1.85倍(95%CI:1.26~2.53,P=0.013)和3.26倍(95%CI:1.41~3.99,P=0.001),Hp感染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p感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老年高血压患者Hp感染可增加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老年(≥6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远期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01至2013-01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 674例。根据血清GGT水平按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三组:GGT 20 U/L组(n=570),20~36 U/L组(n=549), 36 U/L组(n=555)。比较三组患者3年随访期内死亡率。结果:随访期内共有146例患者死亡。GGT 20 U/L组、20~36 U/L组和 36 U/L组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8.6%和12.4%(P=0.000);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5%、4.2%和4.5%(P=0.146);非心原性死亡率分别为:2.8%、4.4%和7.9%(P=0.000)。校正混淆因素后,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719倍(95%CI:1.086~2.721,P=0.021)和2.508倍(95%CI:1.627~3.865,P=0.000)。GGT 20~36 U/L组和 36 U/L组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分别是20 U/L组的1.587倍(95%CI:0.842~2.991,P=0.153)和2.828倍(95%CI:1.588~5.035,P=0.00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og GGT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年全因死亡(HR=4.707,95%CI:2.427~9.126,P=0.000)和非心原性死亡(HR=18.901,95%CI:7.730~46.214,P=0.00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I术前血清GGT水平升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全因死亡和非心原性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随访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通过门诊随诊或电话、信件随访慢性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确定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对QRS时限是否大于120 ms等心电图指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过程中203例死亡。经Cox回归分析发现心房颤动与全因死亡有关[风险比(HR)=2.064;95%可信区间(CI):1.102~3.864,P0.0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全因死亡有关[HR=3.887;95%CI:1.554~9.724,P0.05];QRS时限与全因死亡有关[HR=1.010;95%CI:1.002~1.01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以QRS时限分层,不同水平的QRS时限其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心电图指标是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QRS时限;不同水平QRS时限与生存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探讨影响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共486例,患者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HF症状再住院、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29.43±16.69)个月后,共有128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75, 95%CI:1.058~1.093)、女性比例(HR:1.603, 95%CI:1.090~2.358)、心率(HR:1.030, 95%CI:1.022~1.038)、白细胞总数(HR:1.056, 95%CI:1.039~1.073)、高血压史(HR:1.556, 95%CI:1.100~2.2.202)及糖尿病史(HR:1.820, 95%CI:1.197~2.768)、NT-proBNP(HR:4.138, 95%CI:2.231~7.6758)、eGFR(HR:1.005, 95%CI:1.004~1.007)与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MACE事件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71, 95%CI:1.041~1.103)、心率(HR:1.022, 95%CI:1.007~1.038)、NT-proBNP(HR:1.971, 95%CI:1.035~3.755)、eGFR(HR:1.005, 95%CI:1.001~1.011)与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MACE事件独立相关(P<0.05)。结论 年龄、心率、肾功能异常、NT-proBNP是心肌梗死后HFpE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神压力对老年高血压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健康体检的老年高血压人群2056例,年龄60~80(68.52±7.94)岁,其中男性1085例,女性971例。根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评分分为精神压力异常组(412例)和精神压力正常组(1644例),2组平均随访(3.5±0.5)年,记录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分析精神压力对老年高血压人群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精神压力异常组发生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脑出血、脑梗死和总心脑血管事件概率均明显高于精神压力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校正男性、吸烟、收缩压、空腹血糖、TC、LDL-C、HDL-C、同型半胱氨酸后,精神压力异常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脑梗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分别为精神压力正常组的1.72倍(95%CI:1.31~2.62,P=0.003),1.63倍(95%CI:1.42~2.39,P=0.018)和2.54倍(95%CI:1.22~3.67,P=0.002)。结论精神压力水平可预测老年高血压人群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精神压力异常者发生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增加,尤其是脑梗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东亚男性饮酒对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等数据库,纳入中国、日本、韩国符合入选条件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记录研究来源国家,例数,性别,年龄,随访期限,饮酒量,与饮酒相关的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及全因死亡率的相对风险等资料.应用荟萃分析,系统评价饮酒量与冠心病发病率、病死率及全国死亡率的风险效应.结果 纳入前瞻性队列研究15项;共计汇总冠心病研究对象177 723例,含冠心病患者2406例;全因死亡研究对象216 233例,含各种原因死亡15 462例.与不饮酒者比较,每日饮酒量≤20、21~40、41~60、>60g/d者冠心病发病风险分别为0.65(95%CI:0.34~1.23,P=0.18)、0.48(95%CI:0.26~0.87,P=0.02)、0.46(95%CI:0.32~0.67,P<0.01)和0.48(95%CI:0.29~0.78,P<0.01),冠心病死亡风险分别为0.98(95%CI:0.73~1.31,P=0.87)、0.68(95%CI:0.58~0.79,P<0.01)、0.64(95%CI:0.43~0.96,P=0.03)和0.75(95%CI:0.54~1.03,P=0.08),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为0.83(95%CI:0.79~0.91,P<0.01)、0.93(95%CI:0.87~0.99,P=0.03)、1.01(95%CI:0.95~1.07,P=0.86)和1.32(95%CI:1.29~1.36,P<0.01).结论 东亚男性适量饮酒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随着饮酒量增加,全因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每日饮用酒精量不应超过40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蛋白尿和B型钠尿肽(BNP)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择382例CHF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231例和蛋白尿组151例。根据入院24h内试纸条法检测的蛋白尿结果判断蛋白尿,并分轻度和重度,免疫荧光法测定BNP。结果蛋白尿组与无蛋白尿组BNP比较有显著差异[(954.0±367.0)ng/L vs(865.0±401.0)ng/L,P=0.029]。蛋白尿组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的比例较无蛋白尿组高(P<0.01),心功能分级(NYHA)更高(P=0.04)。蛋白尿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蛋白尿组(19.21%vs6.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经年龄、合并症、BNP、血红蛋白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校正后,蛋白尿仍然是心源性休克(OR=1.98,95%CI:1.21~2.39,P<0.01)及院内死亡(OR=2.56,95%CI:1.65~3.95,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蛋白尿组比较,蛋白尿组增加MACE中的心源性休克(OR=1.88,P=0.020)和院内死亡(OR=2.40,P=0.004)的风险。结论 CHF患者的蛋白尿与BNP相关,可能是预测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