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的抗凝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4月榆林市星元医院老年病科和普外科的房颤行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36~78岁。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50例。华法林组患者术后2.5 mg/日华法林,利伐沙班组术后利伐沙班10 mg/日进行治疗。三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统计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和出血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治疗后INR高于华法林组[(2.6±0.4)vs.(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有41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82.0%,华法林组有25例患者达标,达标率为50.0%,利伐沙班组达标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发生外周血栓栓塞1例(2.0%),轻微出血1例(2.0%)。华法林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2例(4.0%),分别为外周血栓和脑血栓,轻微出血5例,少量出血4例,严重出血1例。利伐沙班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2%vs.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较华法林可显著提高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抗凝效果,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利伐沙班组20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 1次/日;华法林组46例,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值在2-3。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2例,出血2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3例,出血7例,组间比较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其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60例,患者均未服抗凝药,根据患者服药意愿分别纳入利伐沙班组80例(拜瑞妥,20mg,1次/d)和达比加群酯组80例(泰毕全,110mg,2次/d),选择本院同期服用华法林的房颤患者80例为华法林组,所有患者服药≥3个月,3组在年龄、性别、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及房颤射频消融术方面相匹配。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性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11.3%和13.8%vs 28.8%,P=0.008),利伐他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亦较华法林组低(10.0%和7.5%vs 21.3%,P=0.022)。华法林组皮疹发生率较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组高(11.3%vs 0%和2.5%,P=0.002)。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比,预防左心耳封堵器相关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AL后207例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n=104)和华法林组(n=103),术后抗凝45 d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通过术后45 d、6个月食道心脏超声监测,观察左心耳封堵器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随访观察患者出血事件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相比,器械相关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利伐沙班组为2例,华法林组为2例,系统性栓塞华法林组1例,利伐沙班组为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颅内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LAAC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就诊的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2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n = 148)和利伐沙班组(n = 149);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利伐沙班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生存情况,疗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和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的血肌酐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血肌酐高于利伐沙班组;肌酐清除率均低于治疗前,且华法林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利伐沙班组(均P<0.05);华法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中位OS为20个月,利伐沙班组的死亡风险与华法林组无显著差异(HR = 0.940,95%CI:0.714~1.237);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650;95%CI:0.183~2.303;);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主要安全事件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22;CI:0.581~1.464)。 结论 非瓣膜性房颤伴肾功能不全患者抗凝治疗中,口服利伐沙班比华法林在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更为有效,但其在预后生存情况,预防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57例)和华法林组(100例)。利伐沙班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10 mg,2次/d或20 mg,1次/d口服,服用1个月后根据不同临床情况调整剂量,给予10 mg 1次/d或20 mg 1次/d再服用1个月。华法林组: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给予华法林3~6 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在2.0~3.0,共服用2个月。所有患者从抗凝开始到抗凝结束选用同一种抗凝药物。结果 基线水平的比较除性别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均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死亡、脑栓塞、肺栓塞、体循环栓塞)。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不明显出血事件利伐沙班组为5%(3/57)、华法林组为11%(11/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服利伐沙班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抗凝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左心室心尖部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n=16例)患者初始治疗与低分子肝素合用,剂量2.5~3 mg,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2.0~3.0停用低分子肝素,继续维持华法林治疗,3天监测1次INR,共3次,INR稳定在2.0~3.0,以后每2周监测1次INR;利伐沙班组(n=15例)患者口服利伐沙班片剂10 mg,2次/d。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消失时间、治疗期间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栓大小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的血栓消失时间缩短[(60.00±5.50)d vs(71.00±8.50)d,P0.01];两组的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脑栓塞、体循环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事件多于利伐沙班组,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起效更快,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效果。[方法]收集心内科接收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服用单一抗凝药物,分为华法林组(40例)、利伐沙班组(40例)和达比加群酯组(40例),接受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期间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栓塞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而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肝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K值、MA值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P<0.05),但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比华法林具有更优的抗凝效果,降低栓塞事件的发生,且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无明显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标准的22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治疗组108例导管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15 mg/d或20 mg/d,对照组118例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华法林均是3 mg/d起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栓塞发生率、死亡率和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无栓塞及死亡发生。两组均无大出血及脑出血事件发生,轻度出血事件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7.4%vs 8.5%,P0.05)。结论与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预防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栓塞事件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沙伐班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房颤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的血栓栓塞事件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3.6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采用利伐沙班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5,(4)
目的观察比较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AF,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3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并适时进行相应剂量加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2.0~3.0范围内;观察组患者153例给予利伐沙班(rivaroxaba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NR达标率(81.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3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能显著提高心房颤动患者INR的达标率,有效降低患者出血发生率,使用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剂量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随机分成低剂量利伐沙班组(33例)及华法林组(33例)。低剂量利伐沙班组给予10 mg/d利伐沙班;华法林组华法林的起始剂量为1.25~2.50 mg/d,根据监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目标INR为2.0~3.0。观察治疗1、3、6、9个月后2组Hb、RBC、PLT、凝血酶原时间(PT),并比较2组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评价被动就诊率。结果 2组病人时间主效应和治疗方法主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和方法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低剂量利伐沙班组内脏/颅内出血和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为0,华法林组内脏/颅内出血和新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为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皮肤/黏膜出血、血尿、黑便、呕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的被动就诊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选择口服抗凝药时,低剂量利伐沙班具有和华法林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间,短期启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51例在阜外医院单中心行射频或冷冻导管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入院前抗凝情况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术前不间断口服华法林4周以上,并维持国际正常化比率(INR)在2.0~3.0之间(n=56);利伐沙班组:术前3天启动利伐沙班口服抗凝(n=95)。观察的主要终点事件为血管穿刺后至术后48h发生的血栓及栓塞事件,次要终点包括大出血事件和/或小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的年龄[(56.2±9.8)和(60.1±7.8)岁,P=0.011]、CHA2DS2-VASc评分(1.6±1.3和2.2±1.6,P=0.015)和HAS-BLED评分(1.42±1.23和2.02±1.24,P=0.005)存在差异,但左房前后径、体重指数、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活化凝血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42.7±42.8)s和(235.9±58.0)s,P=0.414]。观察终点: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组在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事件(1.1%和0,P=1.000)、大出血事件(1.1%和1.8%,P=1.000)和小出血事件发生率(2.1%和5.4%,P=0.360)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患者于导管消融术前短期启动利伐沙班抗凝的方案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与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关系。方法入选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合并M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10 mg/d,32例)及阿司匹林治疗组(75 mg/d,20例),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分别评估基线、随访6个月及1年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的状态。结果随访1年后利伐沙班组2例患者发生出血,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阿司匹林组1例患者发生出血,2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两组出血(P=0.851)及血栓事件(P=0.068)发生风险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后与治疗前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MMSE、Mo CA、ADL评分及阿司匹林组患者Mo C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1年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利伐沙班组患者MMSE、Mo CA、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不但可以预防血栓栓塞发生,还可以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用药模式下治疗效果及血栓情况差异。结果使用华法林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观察组达到93.33%。血栓方面,对照组出血事件及栓塞的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6.67%与13.33%,观察组则分别为3.33%与3.33%。结论利伐沙班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更为显著,且对血栓情况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纤维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HADS2评分法纳入122例评分≥2的AF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对照组)。结果利伐沙班组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风险比(OR)为3.28,95%置信区间(CI,-9.7,16.2),P=0.78。另外,利伐沙班组的总出血事件数值显著低于华法林组,OR16.39,95%CI(1.4,31.4),P=0.03。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在CHADS2≥2的患者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似。一般而言CHADS评分≥2的患者如果被新诊断有AF,根据病患可能罹患血栓症的可能性,给予抗凝血药物,可以优先选择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17.
利沙伐班与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1年9月8日发表了一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及栓塞预防的研究(ROCKETAF)。该项研究表明对于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预防,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且利伐沙班组更少发生颅内出血和致死性出血,但在严重出血的危险方面两者没有显著的差异(N Engl J Med,2011,365:883-89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研究利伐沙班和华法林预防高龄老年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03至2014-03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静脉血栓高危患者90例,平均年龄(82.4±5.5)岁。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44例,男34例,女10例,给予口服利伐沙班10 mg,1次/d;华法林组46例,男38例,女8例,给予口服华法林,并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稳定在1.6~2.5。所有入选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随访观察12个月,监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终点事件及肝肾功能。试验中主要疗效终点是全因死亡,再发或新发静脉血栓,肺栓塞和脑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主要安全终点包括大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出血,肝肾功能严重恶化。结果 :所有入选患者研究期内均未出现死亡。华法林组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平均INR分别为2.02±0.46、1.98±0.54、2.03±0.56和2.04±0.46。随访观察期间,两组间疗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2个月时发生严重血栓事件7例,多于利伐沙班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在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随访观察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伐沙班口服是预防高龄老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每日10 mg利伐沙班是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安全有效剂量,利伐沙班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疗效与华法林相当,但治疗更简便、依从性更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高龄(≥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伐沙班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抗凝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PT、D-二聚体、NT-proBNP、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头痛、眩晕、失眠、皮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高龄(≥80岁)非瓣膜性AF患者凝血功能、NT-proBNP、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作用、用药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利伐沙班可更有效地减少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应用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既往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79例,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34例)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组(45例),观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及出血性并发症出现的比例,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新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新发出血性疾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