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温是显示机体内环境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项比较灵敏的指标 ,术后体温一般均有变化 ,主要是体温升高 ,即发热。它也常常是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主要信号。我们通过对 186例胃癌患者术后体温的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期及早发现胃癌术后并发症或及时予以防范。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 186例 ,男 12 7例 ,女 5 9例。年龄 2 8~ 76岁 ,平均5 7.5岁。均为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明确诊断为胃癌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中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5 3例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2 0例 ,全胃切除术 2 6例 ,全胃联合脾切除术 5 0例 ,姑息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一种称之为"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的综合性复合指标,探讨其对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NEC)病人的医疗质量判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纳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接受...  相似文献   

3.
胃非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非上皮性肿瘤手术治疗原则北京肿瘤研究所.北医大临床肿瘤学院(北京,100034)王怡,徐光玮胃非上皮性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中胚层及间叶组织,约占胃肿瘤的5%。其中以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为常见。其它尚有较少见的脂肪瘤、血管瘤及神经纤...  相似文献   

4.
胃肿瘤术后再手术9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胃肿瘤手术方式、围术期处理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60岁以上老年人胃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胃癌患者117例,行根治术103例,姑息性切除8例,胃空肠短路吻合术4例,仅行探查活检2例 其他肿瘤行胃次全切除19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死亡2例。98例获平均38个月随访,胃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71.6%和47.7%。结论老年胃肿瘤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增强手术耐受能力,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机率,手术时机及方式以"缓"和"简"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Kitano等[1]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胃肿瘤手术凭借其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的微创优势,在近20年里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胃肿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外科手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良性肿瘤和早期胃癌取得了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后,国内外的学者逐步将该技术应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和结论.如何在手术中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使腹腔镜手术达到肿瘤根治的效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推动腹腔镜胃肿瘤手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男34例,女44例。手术完全切除76例,其中胃楔形切除39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7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0例;姑息性切除2例。结果肿瘤平均直径5.5cm,其中<5cm者39例,5~10cm者27例,>10cm者12例。病变位于胃窦部12例,胃体部30例,胃底部36例。胃周淋巴结转移2例(2.6%)。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74例(94.9%),CD34阳性61例(78.2%),SMA阳性29例(37.2%),Desmin阳性8例(10.3%),S-100阳性8例(10.3%)。72例(92.3%)获随访,平均56.1(3~168)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70.3%,术后复发转移11例(15.3%),术后复发转移者再次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命。结论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应注意完整切除和防止肿瘤破裂。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患者在上消化道手术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2例胃瘫患者和同期接受手术但未发生胃瘫的患者(对照组150例)的常见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瘫组胃部手术比例较高(90.4% vs 56.0%,P=0.000),女性比例(44.2% vs 26.0%,P=0.014)和吸烟患者比例(30.8% vs 16.7%,P=0.029)较高,平均体质指数[(20.9±3.1) vs (22.5±3.3),P=0.004]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32.6±4.8)g/L vs (34.7±6.2)g/L,P=0.027],而两组患者饮酒者比例、平均血细胞计数和谷氨酸丙氨酸转换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部手术、女性、体质指数较低、有吸烟史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是上消化道手术术后并发胃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2015-01-2017-09,收治46例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行肿瘤切除、椎板棘突复合体回植处理。术后随访1年以上,以观察其临床疗效。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JOA评分、肿瘤占位节段、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类型等相关因素,并予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验证上述因素与术后JO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全切除39例,近全切4例,次全切3例;肿瘤类型:神经鞘瘤16例,脊膜瘤13例,室管膜瘤6例,肠源性肿瘤4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网织细胞瘤5例,错构瘤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回植的椎板均骨性愈合。术前JOA评分为平均(9.7±1.6)分,末次随访时已改善至平均(15.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均是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肿瘤占位节段、肿瘤类型等因素,均与术后JOA评分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疗效较好,其术前JOA评分和术中肿瘤切除程度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建议在脊髓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前予以手术,同时在确保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全切,以达到更好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手术操作对胃癌细胞外周血播散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45例胃癌患者于胃癌根治手术前后即刻分别取外周血,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 mRNA的表达情况。10例健康体检者和3例因胃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48.9%(22/45)]显著高于手术前[8.9%(4/45)](P=0.000);对照组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皆阴性。手术后CEAmRNA阴性组手术时间(2.46±0.51)h,阳性组则为(3.19±0.48)h,P=0.000;早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10.0%(1/10),进展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54.8%(17/3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操作可导致胃癌肿瘤细胞播散进入血液循环,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和肿瘤侵犯深度的增加,肿瘤细胞播散入血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近端肿瘤手术治疗措施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手术治疗84例,按胃近端肿瘤的大小、距贲门的距离、患者全身情况选择手术径路与术式,其中全胃切除31例,上半胃切除42例,下半胃切除11例。经腹切口72例,经胸腹联合切口8例,经胸切口4例。术后常规FM方案化疗。并与14例仅化疗未行手术治疗者比较。结果:84例胃根治术者无手术死亡。随访1、3、5年,手术组84例存活分别为84、44、26例,5年生存率为30.9%。14例未行手术者均在3-11个月内死亡。结论:胃近端肿瘤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以肿瘤早期手术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肿瘤治疗除手术治疗外,还有包括基因治疗在内的综合疗法。尽管手术条件日益改善,辅助冶疗也日渐增多,但胃肠道肿瘤患者总体的5年生存率并无很大程度的提高~([1])。在影响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因素中,人们一向重视肿瘤分级、分型、分期、血管或神经受侵以及手术前后辅助治疗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胃瘫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消失、胃排空迟缓、胃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潴留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1]。目前术后胃瘫综合征治疗较困难,易发生并发症,愈后较差,因此,  相似文献   

14.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胃癌数据库中1994年8月至2004年8月60岁以上的131例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有并存疾病、血红蛋白低于80g/L、白蛋白低于35g/L、体重指数(BMI)低于18.5kg/m^2.术中失血量大于或等于1000ml、手术时间5h以上和联合脏器切除(脾/胰体尾切除)是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的危险因素,发生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7、1.74、2.97、4.23、2.21、2.28和3.80,发生并发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0、1.90、2.38、2.12、2.45、1.66和3.4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术前放化疗是西方国家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案,而东方国家更倾向于使用围术期化疗方案,靶向治疗的出现将为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病人带来新的希望。我们通过分析多个临床实验,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和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G-NENs)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及生存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为G-NENs的病人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三种类型G-NENs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并发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NENs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G-NENs术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总共纳入36例G-NENs,其中胃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G-NEC)占50.0%(18/36),胃神经内分泌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G-NETs)和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gastric mixed ade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G-MANEC)均分别占25.0%(9/36);G-NETs中60岁以上病人占22.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5年6月间 36例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材料。结果本组36例手术均痊愈出院。13例胃平滑肌瘤5年生存率为 100%,23例胃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胃平滑肌肿瘤术前误诊率较高,最后确诊多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治疗胃平滑肌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口服糖水用于胃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收治的44例胃肿瘤病人作为干预组(术前口服糖水);另以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方式为基线指标,按照1∶2比例进行配对,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同一中心收治的胃肿瘤病人中选取88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反流误吸发生。两组在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总量、尿管拔出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流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非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腹腔引流总量低于对照组[(197.3±118.8)mL vs.(269.2±207.3)mL,P=0.019]。两组病人术后均无30 d内再入院者。结论 胃肿瘤手术病人术前口服糖水较安全,但与常规术前准备相比,其在病人术后早期康复以及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相关的临床病理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44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手术死亡者共62例,手术死亡率为1.38%,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性休克、心血管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吻合口漏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等为影响手术死亡的因素,而年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病理分级与手术死亡无关.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基础疾病、术前合并症、腹水、手术年代、手术性质、Dukes分期、术后并发症是结直肠癌手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