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西省农村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山西省出生缺陷围孕期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个出生缺陷高发县492例出生缺陷儿的母亲为病例组,同期492例正常儿的母亲为对照组,对围孕期4类49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22个高危因素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既往出生缺陷儿、直系亲属出生缺陷儿、孕期有发热、自然流产史、孕期接触宠物是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OR)及95 % 可信区间(CI)分别为744.94(102.14~5 432.97)、8.81(2.34~33.17)、2.38(1.14~4.95)、2.29(1.08~4.86)、1.73(1.28~2.35);文化程度高、孕期食肉类多为保护性因素,OR(95 % CI)分别为0.61(0.44~0.83)和0.59(0.42~0.84).结论 加强围孕期保健,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六安市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引产或分娩的105例出生缺陷儿作为病例组;同时按1:3的原则选择在该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调查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并一致性检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职业、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抗生素使用、家族遗传史、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射线接触史、化工品接触史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孕期发热、病毒感染是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是保护因素。结论孕期病毒感染及发热可增加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而孕前及孕期规范服用叶酸史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国内12篇关于出生缺陷发生影响因素的文献。累计病例3771例,对照3154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5.11)、生育畸形史(2.94)、近亲结婚(7.69)、胎数(4.67)、产次(1.77)、胎龄(0.71)、家庭附近有污染(2.22)、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37)、孕期感冒(2.18)、孕期发热(10.25)、孕期服药(2.98)、孕期接触宠物(3.12)、父亲吸烟(2.32)与饮酒(1.90)、常吃新鲜蔬菜(0.59)与水果(0.67);多因素分析中各因素及其合并比值比(OR)分别为:家族遗传史(2.61)、生育畸形史(2.87)、孕期服药(5.11)、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4.76)和父亲吸烟(1.53)。结论:家族遗传史、生育畸形史、近亲结婚、母亲年龄、胎数、产次、家庭附近有污染、孕期暴露于有害物质、孕期感冒、孕期发热、孕期服药、孕期接触宠物、父亲吸烟与饮酒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常吃新鲜蔬菜与水果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潜在类别分析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分类中的应用,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赤壁市13 908名35~75岁常住居民,从中筛查出2 951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类别高危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及疾病史分布特征。结果筛查出的2 951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根据潜类别模型拟合结果得出4个潜类别的模型为首选模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可聚为血脂异常组、体重异常组、呼吸系统异常组和睡眠状态下呼吸异常组四类,依次为860人(29.1%)、477人(16.2%)、672人(22.8%)和942人(31.9%);不同类别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比较,4个类别高危人群的性别、年龄和疾病史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可分为血脂异常、体重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和睡眠状态下呼吸异常4个潜类别,其中以血脂异常和在睡觉状态下呼吸异常者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民勤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变化趋势、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主要畸形发生顺位、构成比,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民勤县2006~2010年8 098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对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生缺陷61例,出生缺陷率7.53‰,围产儿死亡率13.46‰,缺陷围产儿死亡率540.98‰,占围产儿死亡的30.28%;孕妇居住地环境、孕母文化程度、孕早期用药、孕期疾病、异常孕产史、遗传等因素与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一定关联,63.94%的缺陷儿母亲孕早期无明显致畸因素。结论:应开展婚前检查,加强孕前期及孕期保健,争取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以提高监测质量,防止发生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出生缺陷儿高风险因素妇女孕前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孕前筛查、综合防治、健康教育和主动干预对减少高风险人群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实效,总结高风险因素妇女降低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方案.方法 对既往缺陷儿生育史的妇女34人,孕前Torch感染的妇女62人进行:① 家族史分析、血清Torch抗体筛查(使用TORC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梅毒血清RPR筛查和TPHA定性实验.② 个体病因防控:Torch感染阳性妇女进行针对性治疗;孕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者进行健康教育;孕期营养不良者进行营养指导.③ 给予孕前干预:适宜人群(风疹抗体IgG 阴性IgM阴性者)接种风疹疫苗、所有人进行孕前服叶酸指导等.结果 至2007年底96个高危因素妇女中保留信息的48人共产健康新生儿46个,缺陷儿2个,失访48人.结论 妇女孕前筛查出生缺陷高风险因素、进行病因防治、健康教育和孕前干预是出生缺陷高风险因素人群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有效方法,是这一人群一级预防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期经常摄入鱼虾肉蛋类食品或牛奶豆类食物、家庭年人均收入高、婚前参加体检等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家族遗传史、双胎或多胎、居住地存在环境污染、孕妇患慢性病、孕前或孕期接触职业危险因素、有异常生育史、孕期感冒和丈夫喜欢饮浓茶等因素为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减少和控制孕期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山西省部分县(市)出生缺陷现状,分析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相关因素。方法:以2006年1月~2008年12月山西省6县(市)出生儿为调查对象,调查出生缺陷发生率,居住地和家庭收入情况,母亲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孕产史、既往史、个人史及是否接受婚育指导、是否增补叶酸,孕期患病及服药情况、接触有害物质情况、出生儿情况等。结果:近3年现存出生缺陷率为134.27万/,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唇腭裂、多指(趾)与并指(趾)。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密切相关;近亲结婚、曾生育缺陷儿、亲属曾生育缺陷儿家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处在较高水平。母亲孕期罹患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先兆流产、生殖道感染、妊娠剧吐,以及孕期使用感冒药、止吐药均可使出生缺陷发生率处在较高水平。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分析,寻找可能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河南省部分地区的出生缺陷儿为病例组,以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3比例匹配对照组。设计统一的表格由各监测医院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采用Logistic分析进行出生缺陷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孕前检查、服用叶酸、孕检为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早孕期感冒、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胎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婚检及孕检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不良孕产史、围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为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论:提倡婚检、孕检及服用叶酸,围孕期减少有害物质接触,减少孕期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徐汇区外来孕产妇系统保健项目使用情况的潜在类别模型,为全覆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参加首次婴儿体检的非上海市户籍的外来儿童母亲(产妇)进行关于参加孕产妇系统保健的回顾性调查。选取建立孕妇保健手册,产前检查各项目、产后访视各项目共23个变量作为显变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LCA),识别潜在类别,进而对外来妇女参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的特征进行分类。结果当潜在类别数目为6时模型拟合最佳。依据各因素潜在类别条件概率的分布特征,1 248例研究对象参与孕产妇系统检查项目的行为方式可分类为:参与各项服务积极性高组;产前检查参与度中等、产后访视积极性高组;参与各项服务积极性低组;忽视产前检查、重视产后访视组;产前检查一般、重视产后访视组;参与各项服务积极性低组,分别占调查对象的37.50%、33.57%、10.66%、7.93%、7.45%、2.88%。结论不同流动特征人群对孕产妇系统保健服务利用行为特征分类不一致。潜在类别分析可以应用于不同特征对象的识别。通过依据各项目的参与行为的潜在类别特征进行人群的分型,识别母婴保健服务项目参与度不足的人群,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健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溪市出生缺陷儿与大气污染及其它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追溯了本溪市1986年~1994年出生的围产儿24744例,其中畸形331例,发生率13.88‰,用统一表格调查了围产儿父母在怀孕前后所接触的各种化学、物理及生物性环境因素,分析它们与出生缺陷的关系,并作了多因素调整的相对危险性分析,证明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24类.其中危险性很强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孕期发热感冒、孕期不热感冒、父亲吸烟、孕期职业噪声、服中草药和大气污染.作者还分析了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大小依次为:父母接触化学毒物、父亲吸烟、孕期感冒、重污染区大气污染、职业噪声、父亲饮酒等,并据此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常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23例出生缺陷(BD)围产儿和369名正常对照围产儿的父母进行BD相关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123例BD围产儿中,中枢神经系统缺陷19例,占15.45%,面、耳、颈部缺陷38例,占30.89%,心血管系统缺陷21例,占17.07%,消化系统缺陷18例,占14.63%,肌肉骨骼系统缺陷18例,占14.63%,泌尿生殖系统缺陷18例,占14.63%,其他缺陷6例,占0.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孕早期患病、孕期合并症、孕早期不安全用药、孕期工作有害环境暴露和孕早期营养缺乏是围产儿B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避免不安全用药、患病、工作环境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注重孕期营养均衡摄入,可减少围产儿B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10年间河北省沧州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沧州市2003~2012年出生缺陷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沧州市出生缺陷地图,对出生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出生新生儿866 906名,报告出生缺陷769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88‰,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加;沧州市内各地区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产妇生育年龄、生育史、孕期情况、家族遗传史为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结论:沧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市内各地区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别。加强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工作及三级预防对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出生缺陷监测方法中缺陷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利用河北省沧州地区1986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比较了以医院为基础和以人群为基础监测的出生缺陷率的关系。1986年沧州地区监测7 742例总出生,其中在县级及以上医院出生4 245,占监测总数的55%,非医院出生3497,占45%。分析结果发现,医院监测的出生缺陷率为30.9%,人群监测的出生缺陷率为10.5‰,二者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医院监测出生缺陷率较人群监测缺陷率高可能主要与在医院分娩产妇中高危妊娠的比例较一般人群大,而且高危妊娠中畸形儿的发现率较高有关,医院与人群监测的缺陷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及各因素的影响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2001—2011年间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2001—2011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24篇文献。结果出生缺陷影响因素的合并比值比(OR值)及95%CI分别为孕期感冒发热2.00(1.46~2.73),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2.02(1.51~2.71),居住地有污染源1.86(1.26~2.73),孕期接触农药史1.80(1.08~2.99),孕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1.65(1.37~1.98),自然流产史1.64(1.13~2.38),有生育畸形儿史1.61(1.30~2.01),父亲接触有害化学物质1.51(1.08~2.11),孕期弓形体病、其他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TORCH)感染1.44(1.10~1.88),产次≥2次1.41(1.00~2.01),负性事件刺激1.11(1.04~1.19)。结论孕期感冒发热、孕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孕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孕期负性事件刺激、孕期接触农药史、父亲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自然流产史、有生育畸形儿史、产次≥2次、居住地有污染源、孕期TORCH感染等是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青岛地区出生缺陷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2003~2005年青岛市监测的前5位出生缺陷疾病共358例为缺陷组,对照组采用1:2配对,进行回顾性调查,使用统计软件行结果分析。结果:有家族遗传病史和不良孕产史,以及丈夫吸烟、酗酒和孕妇被动吸烟、接触放射线、孕期发热、服药、羊水过多的家庭,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较高,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家庭经济收入和孕期营养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成反比。结论:对出生缺陷相关的宣传教育应有针对性地多方位、多渠道进行,最终使每个待孕家庭将出生缺陷预防变成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青岛市母亲生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青岛市出生缺陷三级监测网络信息,以统一的调查表对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引产及出生的孕13周-产后7 d内的648例缺陷儿和对照儿的父母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母亲孕期常住城镇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缺陷组经常被动吸烟、饮酒、饲养宠物、孕期挑偏食、孕期贫血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接受婚前及孕前保健服务、孕期补充多种维生素者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被动吸烟、饲养宠物、经济收入、孕期是否补充多种维生索、偏食、贫血是出生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母亲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如被动吸烟、饮食营养等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8.
十堰市2001~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十堰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1~2004年十堰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收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4年监测12243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儿146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9.25/万,4年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02.86/万、104.31/万、117.14/万、144.93/万。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多指(趾)、马蹄内翻足、外耳其他畸形;缺陷儿胎龄37周~104例,占71.23%;男女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7.32/万、90.84/万;诊断依据为临床110例,占75.34%;出生缺陷确诊时间为产后7天内者109例,占74.66%。结论4年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婚前与孕期保健和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丁蓉  颜春荣  龚林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123-3126
目的:研究深圳市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出生缺陷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深圳市统一的监测方案,对2008~2009年深圳市所有医院孕20周~产后7天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引产及产后7天内死亡)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289 031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52‰(4 924/298 031),活产畸形率为13.84‰(4 125/298 031),缺陷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的比例为69.42%(3 418/4 924)。产母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组发病率分别为20.34‰、20.41‰,高于其他年龄组,经检验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足月分娩的缺陷率为71.45%(3 518/4924),先天性心脏病+重大体表缺陷发生率为9.95‰(2 967/298 031),占缺陷的60.25%(2 967/4 924),缺陷儿存活占83.77%(4 125/4 924)。结论:非单一的体表检查缺陷发生率高。28周前的产前诊断仍需重点加强。普及孕期健康教育,开展孕前保健服务,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妊娠、分娩,是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80例出生缺陷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引起出生缺陷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180例出生缺陷儿(其中133例活产缺陷儿、47例引产缺陷儿)与180例出生正常儿的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初次孕检孕周、孕早期疾病史、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用药、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接触有毒有害物史、父亲年龄、父亲职业等因素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正常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母亲平均年龄(t=3.255,P=0.001)、父亲平均年龄(t=2.047,P=0.041)、母亲职业(χ2=11.016,P=0.026)、异常孕产史(χ2=5.767,P=0.016)、缺陷家族史(χ2=4.405,P=0.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母亲职业(教育)为保护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与父母亲年龄、母亲职业、异常孕产史、缺陷家族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