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源性传播感染因子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创建安全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14年5月-2015年2月某院临床科室阳性检出HBs Ag、抗HCV、抗TP、抗HIV血源性感染因子上报传染病信息系统并经专职传染病管理员审核合格的资料。结果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59例,其中HBs Ag阳性病例430例(占76.92%),抗HCV阳性病例86例(占15.38%),抗TP阳性病例38例(占6.80%),抗HIV阳性病例5例(占0.89%);除抗TP阳性感染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阳性感染者均男性多于女性;感染人群除抗HIV阳性以20~40岁居多,其他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37.92%的阳性感染病例分布在内科,20.93%分布在外科,15.74%分布在妇产科,15.21%分布在肿瘤科。结论血源性传播疾病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严格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适时评估患者血源性疾病情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共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
胥加耕  梅志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82-3183,3185
目的调查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为在这类人群中开展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外来务工人员血清中HIV(1+2)抗体、TP抗体、HCV抗体和HBsAg;HIV抗体阳性者按技术规范进行复检和确证;TP抗体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复检,确认阳性者再作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CV抗体阳性者使用另一厂家试剂复检;HBsAg阳性者作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共检测外来务工人员标本442例,发现HIV感染3例(0.68%)、TP感染10例(2.26%)、HCV感染1例(0.23%)、HBsAg阳性39例(8.82%),其中HIV和HCV合并感染、TP和HBV合并感染各1例。TP感染者中RPR阳性6例(60.00%),滴度1∶1-1∶4;HBsAg阳性者中出现6种乙肝"两对半"模式,其中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为主[66.67%(26/39)]。结论盐都区外来务工人员中HIV、HBV、TP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大这类人群的监测和干预力度,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史艳玲  康莉 《临床医学》2013,33(7):103-104
目的了解胃镜检查前患者四项传染病感染情况,减少因微创诊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并探讨四项指标筛查的意义。方法对4720例胃镜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检查HBSAg阳性率为6.71%,抗HCV阳性率为0.97%,抗HIV阳性率为0.12%,抗TP阳性率为1.33%。抗HCV与HBSAg同时阳性3例,占0.06%,抗HCV与HIV同时阳性1例,占0.02%。结论对患者胃镜检查前进行传染病指标的筛查不仅防范职业暴露,而且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减少因黏膜破损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某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分布、工龄、暴露方式、环节、暴露源等监测内容。结果 107名职业暴露者中以护士和护生为主,占53.3%和24.3%;工龄<5年的医务人员为主,共84名,占78.5%;暴露环节主要为输液后拔针和整理用后锐器物,占45.8%和28%;暴露源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最多,占34.6%。发生暴露后相关医务人员均能及时处理,随访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情况。结论 低年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感染途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和/或HCV感染率差异。方法对626例HIV感染者进行HBV、HCV病毒血清学标记物的检查。观察对象中经血液途径感染HIV者为395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为231例。结果395例经血液传播的HIV感染者HBsAg阳性者占5.06%(20/395)、HCV感染者占66.3%(262/395)。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明显低于合并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P0.05)。231例经性传播途径感染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HBsAg阳性)为12.55%(29/231)、合并HCV感染率为6.49%(15/231),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合并HC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经性传播途径及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BV(HBsAg阳性)感染率分别为12.55%(29/231)、5.06%(20/395),前者高于后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4,P0.01)。经性传播途径和血液途径感染的HIV/AIDS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分别为6.49%(15/231)、66.3%(262/395),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明显高于经性传播途径感染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50,P0.01)。结论经性接触途径感染HIV感染者,其合并HBV感染率高于合并HCV感染率。然而,经血液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其合并HBV感染率低于合并HC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袁红  蒋秀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444-1445,1447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TP)感染及其相互合并感染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期半年内该院门诊、住院及体检者HBs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阴、阳性结果与其他各项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HBsAg阳性者合并抗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P<0.01),HBsAg阴性者TP感染率更高(P<0.01),HBV感染情况与合并抗HCV抗体阳性没有相关性(P>0.05);双重感染与HBV感染相关(P<0.05),以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相关性最为明显(P<0.05),HIV/HCV重叠感染和HIV/TP重叠感染均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未见HCV、HIV、TP三重感染.结论 HIV感染与HBV感染明显相关,HCV/TP重叠感染与HBV感染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为H1V感染者的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本院门诊、住院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抗-HIV)、HCV抗体(抗-HCV)和TP抗体(抗-TP),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MA)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 126例HIV感染者中合并TP感染46例,感染率为36.51%;合并HCV感染40例,感染率为31.75%。明显高于合并HBV感染率(1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感染率与HC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TP、HBV+TP、HCV+T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HIV感染者中合并感染TP、HCV等传染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加强对HIV感染者进行HBV、HCV和TP的筛查,从而有利于HIV感染者的综合治疗。同时,在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到凉山州某县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前检查的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HIV阳性感染者,HBV、HCV及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HIV与HBV、HCV和TP合并感染情况。结果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中男323例(65.12%),女173例(34.88%);单纯HIV阳性157例(31.65%),发生HBV、HCV、TP合并感染共7种类型,合计339例(68.35%),其中男272例(80.24%),女67例(19.76%),男性合并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女性;HIV、HCV合并感染227例(45.77%),HIV、HBV合并感染18例(3.63%),HIV、TP合并感染11例(2.22%),HIV、HCV、HBV合并感染41例(8.27%),HIV、HCV、TP合并感染32例(6.45%),HIV、HBV、TP合并感染3例(0.60%),HIV、HCV、HBV、TP合并感染7例(1.41%);感染的高峰年龄是>30~40岁,且以HCV合并感染为主。结论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HIV合并HBV、HCV和TP感染比例较高,并且存在多种病毒合并感染形式,建议HIV感染者要及时进行HBV、HCV和TP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县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县级综合医院2017年度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26 50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9例、375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35%、例次发病率为1.41%。医院感染率分居前4位的是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感染率分别为14.69%、2.84%、2.51%和2.28%。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38.1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重耐药菌占40.48%。结论 该县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重点加强高危人群、高危病区及高危因素的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献血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 HIV 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230636例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HIV 及 TP 检测,并将抗-HIV 反应标本送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确证实验;统计分析抗-HIV 确证阳性献血者合并感染 HBV、HCV 和 TP 的情况。结果23063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95例,HIV 感染率为0.041%;95例抗-HIV 确证阳性标本中合并 HBV 感染1例(1.05%),合并 HCV 感染6例(6.32%),合并 TP 感染20例(21.05%)。结论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中的 HIV 感染率远高于国内其他一些地区;抗-HIV 阳性献血者的 HCV、TP 感染率明显高于抗-HIV 阴性献血者,合并 HBV 的感染率则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掌握昆明市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及管理现状。方法 收集2010-2014年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有160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护士发生率最高,占49.38%;其次为实习生和医师,分别占21.25%和14.37%;工作年限<5年者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占75.62%。职业暴露以锐器伤为主,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输液拔针(28.75%)、收集医疗废物(16.88%)和采血过程(16.25%)居多。结论 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优化医院职业暴露报告流程、加强医务人员防护培训、建立职业暴露监测体系并实施暴露后正确处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患者手术前传染病感染状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用ELISA法对19 850例手术患者进行抗梅毒(TP)抗体、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庚型肝炎病毒(HGV)抗体和抗HIV抗体检测,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 19 850例被检对象中,HBsAg、抗TP抗体、抗HCV抗体、抗HGV抗体和抗HI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9%(1 508/19 850)、1.50%(298/19 850)、0.33%(66/19 850)、0.06%(12/19 850)和0.04%(7/19 850).老年组HBsAg、抗TP抗体及抗HCV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市小河区228例美沙酮门诊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为对吸毒人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第三2 2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28例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228例吸毒人员HIV阳性率为3.1%,HCV阳性率为54.4%,梅毒阳性率为12.3%,HIV/HCV合并感染2例,占0.88%,HIV/TP合并感染3例,占1.3%,TP/HCV合并感染感17例,占7.4%。结论该区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TP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在美沙酮门诊治疗的吸毒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樊市中医医院2006-01/2008-12输血患者输血前的血液感染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的情况。方法:检测2805例输血前患者的4项血液标志物参数(乙肝三系、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源性疾病标志物总阳性率67.66%,而除去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单项阳性33.05%后,尚有34.61%的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合并其他标志物阳性397例(14.15%);抗HCV阳性63例(2.25%);梅毒阳性45例(1.60%);抗HIV阳性并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4例(0.14%)。结论:强化检测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并加强医务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检查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创伤性检查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甲型肝炎病毒(HA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结果 7403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30%、抗-HAV阳性0.27%、抗-HCV阳性1.28%、抗-TP阳性2.48%、抗-HIV阳性0.22%。结论将HBsAg、HAV-IgM、抗-HCV、抗-TP、抗-HIV作为创伤性检查前必查项目,有利于避免医源性传染及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特征及感染途径。方法对2002—2006年74334例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抗体、HBsAg、HCV抗体、梅毒(TP)抗体检测。结果莆田市无偿献血人群感染率为0.0141%,男性高于女性,感染年龄集中在30~40岁,占75%,2次以上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确认为0,HIV抗体与其他传染性标志物重叠感染中出现HIV抗体和HCV抗体以及HIV抗体、HCV抗体、TP抗体和HIV抗体、HBsAg、TP抗体混合阳性。结论莆田市曾检出散发的HIV抗体阳性例数,在选用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试剂前提下,应做好献血前咨询,尽量筛掉高危人群献血,降低血液风险。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研究防护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和防护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建立防护措施。结果 该医院所发生的80例次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65.00%,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占78.75%。职业暴露事故中,针刺伤占83.75%,职业暴露发生后98.75%暴露者进行了立即处置。主要处置措施是局部挤血后用流水冲洗并消毒,接受预防性药物治疗者占66.25%。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发生于护士和低年资医务人员,加强重点人群职业防护培训和及时进行处置是主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在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股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ELISA)作HIV抗体、HBV五项指标、HCV抗体和TP抗体检测,HIV初筛阳性送市疾控中心确认,TP-ELISA阳性用TPPA进行确认.结果 4394例新生儿中,HIV抗体初筛阳性2例(0.05%),HBV五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36例(0.82%),HCV抗体阳性20例(0.46%),TP阳性116例(2.6%).结论 抗-HIV、抗-HCV、HBsAg在新生儿中的检出率均低,而TP抗体的检出率则较高.  相似文献   

19.
潘优敏  谢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769-770,773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了解输血前患者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辨别输血所致感染是入院前感染或是医源性感染,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 421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检测。结果 HBsAg阳性率12.76%(819/6 421);抗-HCV阳性率0.72%(46/6 421);抗-TP阳性率1.83%(118/6 421);抗-HIV阳性率0.08%(5/6 421)。男性HBsAg阳性率为15.58%(569/3 652),高于女性的9.02%(250/2 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抗-HCV、抗-HIV、抗-T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4项传染性疾病指标有0.08%~12.70%的阳性率;HBV、HIV、TP感染率与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但HCV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襄阳市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HBV及梅毒状况。方法收集本市168例HIV感染者及356例普通体检人群血液标本,进行HCV、HBV及TP标志物检测,分别比较各项感染率;再对HIV感染者按感染方式分组比较各项感染率。结果 HIV感染者HCV及TP感染率明显高于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V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途径感染HIV者,其HCV感染率与经静脉吸毒感染HIV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的HC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经性感染HIV者;性传播途径感染HIV者,其TP的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非性传播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V感染率在各组之间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HIV感染方式导致HCV及TP感染率不同,但对HBV感染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