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住院患者血源性传播感染因子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创建安全环境和条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了2014年5月-2015年2月某院临床科室阳性检出HBs Ag、抗HCV、抗TP、抗HIV血源性感染因子上报传染病信息系统并经专职传染病管理员审核合格的资料。结果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59例,其中HBs Ag阳性病例430例(占76.92%),抗HCV阳性病例86例(占15.38%),抗TP阳性病例38例(占6.80%),抗HIV阳性病例5例(占0.89%);除抗TP阳性感染者女性多于男性外,其他阳性感染者均男性多于女性;感染人群除抗HIV阳性以20~40岁居多,其他感染人群主要集中在40~60岁的人群;37.92%的阳性感染病例分布在内科,20.93%分布在外科,15.74%分布在妇产科,15.21%分布在肿瘤科。结论血源性传播疾病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严格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适时评估患者血源性疾病情况,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共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
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提请医院管理者对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和防护引起高度重视。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 ,查阅近年来医院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有关资料。结果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伤害发生45人次,发生锐器伤28人次,占62.2%;被血液和体液喷溅的11人次,占24.4%;吸入气溶胶的2人次,占4.4%,其他的4人次,占9.0%。但无1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重视检验科的职业暴露防护,充分认识检验科职业安全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增强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职业伤害,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药科学迅速发展,新药物、新设备的推广使用,以及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护士群体面对越来越多的职业暴露。如何对这些暴露因素特别是血源性暴露加以有效防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将重点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防护措施加以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疗单位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接触病人含有传染性病原体的血液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 ,80% 以上感染由经皮暴露(锐器伤)所致[1 ] .锐器伤害后,不仅可导致血源性病原体感染和不同程度心理压力,还会增加个人及社会支出费用[2 ]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50% 及以上的医护人员未报告其遭受的职业性经皮损伤,以致数据报告严重不足.日本监督管理机构提供漏报率大约20% .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切断母婴传播传染病的途径,我院对住院产妇全部进行梅毒、乙肝、丙肝、艾滋病进行产前检测。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行为调查表、发生职业暴露后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相关情况。结果:急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1.82%,其中针刺伤占总发生例数的60%,发生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上报人数8例...  相似文献   

7.
石碧美  陈生刚 《当代护士》2013,(11):158-160
总结了急诊手术的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和自我防范措施.职业暴露原因包括皮肤粘膜接触、锐器刺伤和医务人员防范意识薄弱;防范措施包括进行与手术室相关的职业暴露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职业防护意识和健全防护措施.认为只有充分认识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保障医护人员自身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欣  荣丽娟 《护理研究》2014,(14):1688-1691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的供应情况,为加强职业暴露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不同科室769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上报情况、防护行为、对防护工具及防护设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上报率为13.65%;"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和"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两项的落实率为27.43%、34.72%;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同(P0.05);不同级别医院、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重视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具,加强培训,监督临床护士对防护用具的使用,加强暴露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血源性传播疾病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患者的逐年增多,护士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此类患者的机会也逐渐增多,护士成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锐利的剪、刀、缝针以及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再加上手术室工作繁忙、节奏快,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发生意外等特点,造成职业暴露甚至感染[1]。如何做好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一直是行业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现将近年来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液透析患者一直被世界疾病管制中心列为感染的高危险群.因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差,以长期反复穿刺血管作为治疗的通路,血液在体外的循环,致血行感染的机率增高.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需每两天前往血液透析室治疗,重复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的感染源,如被污染的血液透析机及其它设备,循环血路及环境表面的污染.又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需前往其它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然而其它科对透析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常有认知偏差,这也是造成感染危险的原因之一.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较好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将会大大增加患者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机率,使患者雪上加霜,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输血前患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输血前19 195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丙肝、艾滋、梅毒标志物。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率18.52%,丙肝感染率0.25%,梅毒感染率1.36%,艾滋感染率0.15%。结论输血前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 医务人员血源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患者的血液及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供应室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具有更多的接触血液病原体的危险,结合我院的实际,浅谈供应室血源性感染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的构建与效果。方法构建了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设备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考核指标体系6部分组成的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安全防护体系并予以实施。结果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P<0.01);手卫生依从性合格率、理论考试及技术操作合格率、职业安全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操作缺乏保护性措施、护士操作行为不正规等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从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健全医院规章制度,严格医疗废弃物管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建立护士电子健康管理档案等方面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武冬冬  陈娟  高静 《护理研究》2013,(27):3037-303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意外性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以避免或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强化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结论]通过对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可有效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几率;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恰当的出来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和医院感染知识及行为的现状。方法 2011年7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干预前299名、干预后254名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防护及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85.0%),但对较深层的问题缺乏认识,"窗口期"知晓率18.7%,"蚊虫叮咬"知晓率15.1%,消毒知识知晓率10.7%,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职业防护能力,以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预防艾滋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愈来愈高。为此 ,我们对常州市 16 873名产妇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 ,以了解四种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 0 0 0~ 2 0 0 3年来我院住院的足月妊娠产妇16 873人 ,年龄在 2 0~ 38岁间。采集产妇静脉血 ,分别检测其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HIV。1.2 研究方法1.2 .1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产妇血清中HBsAg。HBsAg阳性者视为乙肝感染者。试剂盒由兰州标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2 .2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诊科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本市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市3所综合医院共12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问卷调查其资料及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水平,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人员中,1年内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比率高达54.17%,其独立影响因素有医护人员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参加培训情况(P<0.05)。结论急诊科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信行水平总体较低,与医护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参加培训情况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策略,提高其防护知识和水平,从而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产房医护人员的职业特殊性,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血液、体液,感染的机会较大。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杜绝乙型肝炎在产房内传播,能有效控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产房管理质量,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现将控制与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