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冠脉)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潜在的诊治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10~2011-12年住院的连续580例大动脉炎患者中,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病变狭窄大于50%的病例,对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大动脉炎累及冠脉共43例,男性7例,女性36例,占同期住院大动脉炎患者的7.4% (43/580);心脏症状发作年龄15~64(41.0±13.2)岁.40例患者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病史,其他主要症状包括外周血管杂音、无脉症和高血压.心电图示病理性Q波16例,ST-T缺血性改变33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10例,血沉升高27例.大动脉炎最常累及冠脉开口及近端,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1例冠脉造影时猝死,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3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平均随访(5.8± 3.3)年,死亡8例.结论:大动脉炎可累及冠状动脉,易导致心血管事件,严重病变应尽早行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2.
正该文探讨中国单中心566例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566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结果:男女比例为1/3.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381例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随访结果。结果:381例患者中,57.5%因高血压首次就诊;女性占79.0%;多发性大动脉炎平均发病年龄(27.3±12.2)岁,合并高血压年龄为(28.1±12.2)岁;首次出现大动脉炎相关症状至确诊平均延误(34.5±51.8)个月。Hata分型V型最常见占59.3%。患者多伴有肾动脉狭窄占69.3%,其次为胸主动脉狭窄(25.7%)、腹主动脉狭窄(20.5%)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1.8%),25.7%的患者同时出现两种及以上上述病变。321例无锁骨下动脉受累或单侧锁骨下动脉受累患者的平均上肢血压为(176.0±29.4)/(97.2±23.0) mmHg(1 mm Hg=0.133 k Pa),60例双侧锁骨下动脉受累患者平均主动脉压为(192.7±30.8)/(102.4±121.1) mmHg。对305例患者平均随访(38.4±36.7)个月,血压的控制率、改善率及降压治疗失败率分别为50.8%、41.0%和8.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炎治疗有助于改善降压治疗预后(P=0.008)。结论:合并高血压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伴有肾动脉狭窄,其次为主动脉狭窄和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在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联合充分抗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TA)合并冠心病(CAD)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TA患者101例,分为TA合并CAD组28例和TA不合并CAD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合并C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大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起病年龄<18岁、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大动脉炎患者共25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指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案等资料。心力衰竭结局(事件)为首次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及全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评估该类患者的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儿童大动脉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女性占96%,平均发病年龄为(13.50±3.04)岁,诊断延迟时间中位数(P25~P75)为1.04(0.46~3.52)年。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100%)、血管杂音(88%)、高血压(68%)及四肢血压不对称(60%)等。氨基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中位数(P25~P75)为3 504.0(1 215.8~9 439.9)ng/L。肾血管性高血压(48%)及降主动脉狭窄(32%)是儿童大动脉炎患者发...  相似文献   

6.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在我院住院的14例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占同期住院的大动脉炎患者10.6%(14/132)。出现脑梗死距大动脉炎首发症状时间为1个月~15年。14例均为3支以上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并表现为偏瘫,经CT证实有脑梗死,梗死部位最多见于基底节区。激素、细胞毒药物等治疗有效。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动脉病变范围广泛,临床上要予以重视,避免误诊.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原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大动脉炎的孕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06月至2016年04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妇产科的7例妊娠合并大动脉炎临床病例,对妊娠合并大动脉炎的诊断、孕期监测、疾病处于活动期的相关治疗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5例大动脉炎处于活动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孕期发现大动脉炎病例3例,出现心功能不全、子痫前期2例,脑卒中2例,早产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1例,晚期流产1例。结论:妊娠合并大动脉炎的治疗需要多科的密切合作。孕前对疾病进行全面评估,妊娠期进行严密监测,疾病处于活动期者需及时、足量激素治疗,选择适当的时机终止妊娠,以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痴呆患者合并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8月至2020年10月住院痴呆患者206例,根据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110例和低钾血症组9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治疗1月和2月后用MMSE量表评分评估病情,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糖尿病与脑干梗死发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探讨糖尿病对脑干梗死的影响.方法 172例急性脑干梗死病例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出脑干梗死伴糖尿病及影响急性脑干梗死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与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病情进展及最终结局.结果 糖尿病组收缩压、TG、LDL-C、载脂蛋白(Apo)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非糖尿病组高,γ-GT、Apo B及FPG是糖尿病发生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17、4.667和3.173),HDL-C是其保护因素(OR=0.288);HbA1c是影响急性脑干梗死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OR=1.299),Apo A为其保护因素(OR=0.212).两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及重症监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住院进展、出院时和6个月时随访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与脑干梗死关系密切,脑干梗死伴糖尿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残疾率及再发脑梗死几率更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ics and the onset, clin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is of brainstem infarc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brainstem infarction. Method Compare 172 cases of 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abetes.Analyze the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in diabetics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Compare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 pathogenetic condition and the outcome of the two groups in different times. Results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 SBP ), TG, LDL-C, apolipoprotein B ( Apo B ),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γ-GT), fibrinogen(Fb), fasting blood glucose (FP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in diabetic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diabetic group ,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 < 0. 05 ). From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γ-GT, Apo B and FPG were the risk predictors of diabetes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OR = 1. 017, 4. 667 and 3. 173, respectively), while HDL-C was protective( OR =0. 288). HbA1c was a risk predictor of severity for acute brainstem infarction( OR = 1. 299), while Apo A was beneficial( OR =0. 212). Compared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in non-diabetic group, NIHSS score and intensive care therapy of diabetic groups on the admission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while the NIHSS score on discharge and the outcome at 6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Diabetes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brainstem infarction. Brainstem infarction with diabetes cause more rapid progression, poorer prognosis, higher rates of mortality as well as disability and higher recurrence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0.
罗丹霖 《临床肺科杂志》2013,(12):2160-2161
目的 探讨5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纳入我院诊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A组)5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等临床特点,并对相关因素与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别(P〉0.05);A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痰血、消瘦比例显著多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生存期与肺叶切除范围、是否为原结核处恶变及TNM分期相关.结论 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与单纯肺结核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困难,肺叶切除范围、是否为原结核处恶变及TNM分期是影响肺结核合并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心肌梗死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肌梗死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主要与心搏出量减少有关,以脑血栓形成和短暂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结论:对于心肌梗死病人应及时防治休克.控制心律失常等,以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压的自发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935例临床诊断为自发性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按伴有高血压(617例)与不伴有高血压(318例)分为两组。依据Stanford分型标准,将AD分为A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B型(夹层仅累及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远段的主动脉)。结果①高血压组有167例(27.1%)患者表现出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43例(7.0%),晕厥38例(6.2%),一侧下肢感觉障碍35例(5.7%),昏迷16例(2.6%),下肢单瘫16例(2.6%),截瘫13例(2.1%),偏瘫8例(1.3%),头痛8例(1.3%)。两组患者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型AD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伴有高血压者晕厥的发生率高于不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比5.2%,P<0.05)。有神经系统症状的AD患者中,A型AD比率显著高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A型的比率(75.7%比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型AD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85,95%CI:2.415~4.473,P<0.001)。高血压不是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5,95%CI:0.961~1.938,P=0.082)结论高血压合并A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常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导致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并非造成神经系统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10至2011-08收治的5例大动脉炎并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9岁(18 ~46岁).1例患者降主动脉内置人两枚支架,4例内科保守治疗.中位数随访时间2年(3个月~8.8年),所有患者夹层无进展,无肢体灌注不足及缺血性疼痛等临床症状.1例假腔减小,支架内血流通畅,无再发狭窄.1例因血压不能控制于2009年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2例假腔无明显变化.1例夹层愈合,假腔消失.结论:大动脉炎可并发主动脉夹层,病程隐匿,临床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分析老年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老年大动脉炎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 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60岁以上大动脉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史、临床特点.结果 26例大动脉炎患者女性22例,男性4例.发病年龄均<40岁,其中确诊年龄≤40岁者15例,41~50岁者1例,51~60岁者7例,>60岁者3例;26例患者中9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2型糖尿病,2例合并心律失常,1例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伴高血压者21例(81%),头晕12例(46%),胸痛9例(35%),上肢无脉或脉弱者7例(27%);临床分型为头臂动脉型8例(30%),胸腹主动脉型4例(15%),广泛型11例(58%),肺动脉型3例(12%);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ASO)升高分别为10例(50%)、6例(32%)、14例(78%);2例死亡病例均合并糖尿病,其余患者药物治疗控制病情活动性及其他疾病和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大动脉炎患者常处于疾病活动期且可能并存其他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老年大动脉炎患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男性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其个体化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阜外医院239例大动脉炎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193例,比较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性大动脉炎患者起病年龄无明显差异[25(16,38)岁比26(19,37)岁,Z=-0.528,P=0.60];与女性相比,男性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主诉(60.9%比35.8%,χ~2=9.719,P0.01),双侧肢体血压不对称、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杂音等体征较少(均为P0.05)。男性累及胸主动脉及其分支、升主动脉、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女性(均为P0.05),但累及右肾动脉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50.0%比30.1%,χ~2=6.597,P=0.01)。男性的动脉瘤形成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女性(17.4%比5.2%,χ~2=7.952,P0.01;19.6%比5.2%,χ~2=10.502,P0.01)。结论男性大动脉炎患者多以血压升高为首发症状,多累及右肾动脉,易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DM的AMI组(59例)和无DM的AMI组(67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DM组多部位梗死发生率高达47.5%(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对照组16.4%(P<0.01);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8%,对照组19.4%(P<0.025),心力衰竭发生率高达67.8%,对照组28.4%(P<0.025);住院病死率是对照组的2.1倍。结论AMI合并DM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病变部位广泛,病情较重,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病人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例AIDS合并PCNSL病人,脑组织病变经脑活检病理确立诊断,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情况,并与同期89例AIDS合并其他部位淋巴瘤病人比较。结果 20例AIDS合并PCNSL病人占同期病理诊断淋巴瘤者的18.3%(20/109),均为男性,年龄平均为(35.8±14.2)岁,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7个/μL,其病理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共13例,伯基特淋巴瘤5例,其他2例为分型不明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8例死亡,4例经化疗缓解,存活,另有8例自动出院。AIDS合并PCNSL病人与AIDS合并系统性淋巴瘤病人相比,起病时间更短,CD4细胞计数更低,预后更差(P0.05)。结论 PCNSL是AIDS指征性恶性肿瘤之一,与严重免疫缺陷相关,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诊断需要活检证实,预后较差,及早诊断及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failure,CHF)常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并相互恶性影响。本文旨在了解老年CHF住院患者中持续性AF的患病率、病死率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老年CHF患者625例,将患者分为2组:AF(+)组(220例)和AF(-)组(405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在院30d病死率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老年CHF住院患者AF患病率为35.2%;与AF(-)组比较,AF(+)组年龄明显增高[(72.6±11.6)岁比(70.1±14.2)岁,P<0.01];AF(+)组最常见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43.2%比10.8%,P<0.01)和高血压(71.1%比60.4%,P<0.05)。药物治疗方面,AF(+)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药物用量均未>40%;AF(+)组在院30d病死率与AF(-)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2%比5.1%,P>0.05)。结论 老年CHF住院患者AF患病率高,AF对CHF预后无显著影响。遵循指南用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实验组,选择同期单纯脑梗塞患者100例成立常规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影像资料、治疗、临床特点、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进展性脑梗塞比例4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4.0%(P0.05)。实验组多发性脑梗塞比例14.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9.0%(P0.05)。实验组预后不良反应23.0%,显著高常规组的13.0%(P0.05)。实验组患者在梗塞多发性、病情进展、预后情况方面和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脑梗塞患者,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较重、致残率更高,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就是糖尿病,临床中治疗脑梗塞患者时,需要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使其处于相对稳定范围内。另外,脑梗塞患者治疗中,还需进行降低血液粘稠度、高脂血症、控制血压等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肉芽肿性炎症.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病因不详.因受累血管的不同而有不同临床类型,其中以头、臂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最多见,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TA合并肾小球病变主要原因为继发于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表现,而与TA相关的肾小球肾炎则十分罕见,少数病例甚至可以肾小球肾炎作为大动脉炎的首发症状.现将我院无肾血管受累的TA住院患者合并肾小球疾病7例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