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诊断与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s,GCT)在我国占骨肿瘤的10%~15%,高于欧美国家5%~8%的比例。自Jaffe 1940年首次对GCT做出详细描述,60余年来,随着研究进展,对GCT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目前仍有一些问题不甚明了,比如:肿瘤的组织起源尚不清楚,不能根据病理学表现预测临床结果,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值得重视的是,在WHO骨肿瘤分类中, 相似文献
2.
骨巨细胞瘤(GCT)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之一.早期研究表明,病灶简单刮除、植骨术后关节功能满意,但局部复发率很高.随着更为先进的影像技术和各种物理化学辅助措施如液氮冷冻、骨水泥等的应用,GCT复发率降低,预后改善.GCT瘤体整块切除适用于部分患者,使复发率更低,但需行复杂的重建手术.普遍认为,GCT病理学及影像学分期...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2)
目的探讨在计算机软件Mimics 10.0辅助下,加用物理及化学的手段,进行复发性胫骨上端骨巨细胞瘤清理加骨水泥填充的疗效。方法选取可疑右胫骨上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的CT图像标本,将采集的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软件。观察可疑骨巨细胞瘤瘤体范围,给术者一个相对立体的图像。结果术前规划发现可疑瘤体位于胫骨近端后外侧,呈内窄外宽的三棱柱状结构,术中在右侧胫骨后外侧发现黄色质韧团状物,范围与Mimics所示范围相仿,体积约为8 ml。结论在重建的三维模型上可以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来进行观察,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风险,加用物理及化学方法进一步灭活瘤细胞,可进一步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6.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局部具有侵袭性、溶骨活性的良性骨肿瘤,传统治疗手段为囊内刮除植骨,但有很高的局部复发率,通过辅助手段对瘤腔进行处理,有效降低了局部复发;对于不同部位骨巨细胞瘤应依据病变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复发率的高低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假体置换、广泛切除、En bloc切除等;对于特殊部位预计手术风险大、不能完整切除患者可行动脉栓塞,有利于病情得到控制或手术;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的应用给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目前主要应用于复发、难治、特殊部位、转移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化疗主要应用于转移、恶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放疗对于复发或难以手术切除部位骨巨细胞瘤可控制肿瘤进展,但有恶变可能。双磷酸盐、地诺单抗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尚不明确,骨巨细胞瘤治疗领域新方法、新药的研发为其带来了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74-1379
[目的]探讨氩气等离子体(argon beam coagulation,ABC)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5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根据氩气等离子体使用情况,分成氩气等离子体组(试验组)及99%无水酒精组(对照组);术后从肿瘤复发、患肢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4~46个月,试验组无复发及病理性骨折,对照组复发率17%;试验组(ABC)及对照组(NABC)第3、6个月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MST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92%高于对照组的78%。[结论]氩气等离子体可引起肿瘤组织坏死,不引起病理性骨折,同时控制局部复发率,可获得良好肢体关节功能,氩气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治疗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7,4(2):141-142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骨肿瘤,来源于中胚叶细胞,属半恶性肿瘤,其肿瘤组织主要由多核巨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一般认为多核巨细胞不具备肿瘤细胞特点,而基质细胞是骨巨细胞瘤的主要肿瘤细胞成分。Jaffe等根据基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和多核巨细胞的多少、大小,将肿瘤分为Ⅰ、Ⅱ、Ⅲ级,通常认为Ⅰ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而Ⅱ级介于两者之间,然而临床结果并不完全如此。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临床、X线及病理三结合,而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使得诊断更为精确。骨巨细胞瘤的治疗问题不少,主要是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的方式逐渐增多,复发率亦有所下降,现就骨巨细胞瘤的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中国2017年的发病率为每百万1.49~2.57,远高于日本的1.25和美国的1.38[1].2020年第五版WHO骨肿瘤分类中将GCTB纳入富含破骨性巨细胞的肿瘤大类,进一步划入中间型(局部侵袭性,偶见转移型)和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对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43例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2岁(14~43岁)。按术后是否接受静脉ZOL治疗,患者被分为ZOL组26例和非ZOL组17例。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临床效果。记录应用ZOL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应用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间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05;t=-1.596,P=0.118)。术后1周时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397),但ZOL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4)。术后3个月时ZOL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非ZOL组,而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非Z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01;t=2.729,P=0.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163;t=1.370,P=0.088),ZOL组中局部复发率3.85%(1/26),非ZOL组中局部复发率17.65%(3/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ZOL组中远处转移率0%,非ZOL组中远处转移率为5.88%(1/17),为肺转移,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ZOL组部分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ZOL可改善术后早期患者疼痛及关节功能,可作为术后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辅助治疗手段,但未降低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15.
16.
脊柱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于脊柱的良性肿瘤,血运丰富,侵袭性生长,易复发,并可发生肺转移,因此治疗难度大.文中综述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效果,包括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动脉栓塞治疗及其发生肺转移时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目前,对于脊柱骨巨细胞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广泛或边界的整块切除,如果不能达到边界切除,则应辅助放射治疗,消灭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巨大的骶骨骨巨细胞瘤可采用连续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发生肺转移的脊柱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肺叶切除和(或)采用化疗来控制. 相似文献
17.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1月至2006年4月手术治疗的37例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至7年2个月,平均2年11个月。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21例,肿瘤复发3例;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植骨术12例,肿瘤复发3例;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4例,肿瘤复发0例。病灶刮除组总复发率18.2%,瘤段切除组织复发率为0。结论病灶刮除+酒精灭活+骨水泥填充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均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骨骨巨细胞瘤外科切除边界与局部复发率及骶神经保留节段与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996年8月至2008年8月行肿瘤切除的48例骶骨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0例,女28例;年龄19~74岁,平均34.7岁.肿瘤累及S1~S5 4例,S1~S4 7例,S1~S3 15例,S1,2 12例,S2~S5 8例,S3~S5 2例.采用单纯后路29例,前后联合入路19例.整块切除2例,边缘切除12例,边缘切除加刮除25例,刮除9例.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局部复发情况与骶神经功能.结果 41例随访18~115个月,平均43.5个月.术中出血量550~12000 ml,平均3560 ml.1例发生良性肺转移,2例发生肉瘤变后死亡.15例肿瘤原位复发,其中整块切除复发率0(0/2)、边缘切除18.2%(2/11)、边缘切除加刮除40.9%(9/22)、单纯刮除66.7%(4/6).边缘切除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刮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留双侧S3神经根者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7.4%(2/27),保留单侧S3神经根者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科切除边界与骶骨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率相关,在注意保留骶神经根的前提下应以边缘切除为目标;保留双侧S3神经根可使绝大部分患者的括约肌功能得以恢复.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optimal surgical margin and local recurrence and the impact of preserving segment of sacral nerve root on neural functions based on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giant cell tumor(GCT).Methods From August 1996 to August 2008,48 patients with sacral GCT undergoing tumor resection were respectively analyzed,including 20 males and 28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of 34.7 years(range,19-74).The tumors were located in S1-S5 in 4 patients,S1-S4 in 7,S1-S3 in 15,S1,2 in 12,S2-S5 in 8,and S3-S5 in 2.Surgical methods included single posterior approach in 29 cases,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r approach in 19.The surgical margins adopted were en-bloc in 2 patients,marginal in 15,marginal and curettage in 25,and curettage in 9.Results Forty-one of 48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followed up,the average time was 43.5 months(range,18-115).The average blood loss during surgery was 3560 ml(range,550-12 000).Benign lung metastasis occurred in one case 6 years after operation,2 patients died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Local recurrence occurred in 15 cases.The recurrence rates in patients with en-bloc resection,marginal resection,marginal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curettage,and curettage were 0,18.2%,40.9%,66.7%,respectively.The recurrence rate of margin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urettage group.Of 27 cases with bilateral S3 nerve root preservation,2 sufiered from urine or fetal dysfunction.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7.4%.While 4 of 12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3 nerve root preservation suffered from sphincter disturbance,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33.3%.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in nerve root preservation was confirmed.Conclusion Optimal surgical margin for sacral G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local control of tumor recurrence,the surgical procedure of sacral GCT should aim at the marginal resection on the basis of rational sacral nerve roots preservation;preservation of bilateral S3 nerve roots contributes to the recovery of sphincteral function in most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20.
刮除植骨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刮除植骨对骨巨细胞瘤刮除后骨缺损重建的效果分析,了解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访手术治疗72例骨巨细胞瘤,男31例,女41例;年龄14~66岁,平均32.4岁。主要发病部位为股骨上端5例,股骨下端21例,胫骨上端17例,肱骨上端7例及桡骨远端9例。外科治疗以X线Cam-panacci分级系统或Enneking外科分期标准为原则,采用囊内刮除植骨(病灶刮除术和肿瘤瘤段切除术),对肿瘤切除,进行临床和放射学随访。结果:72例中有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年4个月。功能评价按Ennek-ing标准,本组优25例,良21例,一般5例,优良率90.19%。结论:本研究提示骨巨细胞瘤刮除后行骨移植修复骨缺损、重建关节,手术刮除彻底,复发率低,植骨愈合可靠,重建后的关节功能良好,可能与肿瘤充分刮除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