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窦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104例)和Hp阴性组(46例),Hp阳性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Hp根除术治疗,患者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3组患者Rockall评分低、中、高危患者比例,3组患者血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水平与贫血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间低、中、高危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低危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危、高危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3组间Cr、PT、ALT、Hb水平及贫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患者Cr、P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3组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并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相关,Hp根除治疗可减少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检测Hp。根据Hp检测结果将3809例入选对象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随访2年,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情况;Hp阳性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Hp治疗根除Hp后分组,分别给予法莫替丁40mg睡前顿服(干预组),或不加干预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2年,观察其再出血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Hp阳性组2802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146例(5.21%),Hp阴性组共1007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为30例(2.9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患者根除Hp法莫替丁干预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2例(2.78%),对照组72例,上消化道再出血8例(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Hp感染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法莫替丁干预能有效降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定本院收治的Hp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Hp阴性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将研究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1(25例,采纳Hp根除治疗)、研究组2(25例,不接受任何治疗),比较研究组1、研究组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84.00%)显著较对照组(40.0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1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2.00%)显著较研究组2(56.00%)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会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而根除Hp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肝硬化患者160例,内镜检查了解食管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出血的原因,同时胃粘膜活检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结果Hp阳性组消化性溃疡发生率(64.1%)明显高于阴性组(37.8%,P<0.01).出血率在Hp阳性组(38.5%)也明显高于阴性组(22%,P<0.05).结论Hp感染和肝源性溃疡发生有关,Hp感染者的肝源性溃疡发生率增高及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可能导致出血率升高,根除Hp有可能降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并观察根治Hp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3120例Hp阳性的CHD患者和30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纳入研究,均行抗血小板治疗。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Hp根除治疗,并在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67%(7/60),高于观察组1.67%(1/60)和Hp阴性组的0(P〈0.05)。观察组行Hp根除治疗后仍有5%(3/60)为阳性,其中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95%(57/60)转为阴性,且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根除Hp治疗能使出血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蛋白CagA和VacA抗体分型检测方法在Hp感染者精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计9 408例,采用免疫印渍法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合胃镜下病变表现,观察不同人群Hp感染率和毒力因子CagA/VacA阳性与胃镜下胃部病变的关系,评估CagA/VacA毒力抗体检测在Hp精准治疗中的价值。结果住院/门诊患者组Hp感染阳性率为37.31%(1133/3037),与健康体检组的21.13%(1 346/6 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率住院/门诊组为30.98%,与健康体检组的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中行胃镜检查165例,糜烂、溃疡、胃癌等严重病变发生率Hp感染组占60.20%(59/98),Hp阴性组占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胃镜检查的98例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27例,CagA/VacA阴性71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0例(占74.07%)和39例(占5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人群中行胃镜检查148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Hp阳性组为42.7%(32/75),Hp阴性组为41.1%(3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胃镜下显示严重胃部病变者中CagA/VacA抗体阳性占37.50%(9/24),CagA/VacA抗体阴性占45.10%(2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门诊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住院/门诊患者中Hp感染与胃镜下严重胃部病变有关,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与胃部严重病变未见明显相关。在门诊、住院、健康体检人群中,CagA/VacA抗体阳性与胃部严重病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本院诊治的3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98例),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1(124例),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照组2(158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内镜检查结果以及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呕血的发生率为51.02%,较对照组1的75.00%低(P=0.003);观察组咖啡样呕吐物的发生率为18.37%,高于对照组1的6.45%(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患者的病因(嗜酒、自身免疫特性等)、黑便、便血等发生情况以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尿素氮浓度和输血量分别为(7.7±3.9)mmol/L和(10.9±7.3)U,均高于对照组1的(6.8±4.3)mmol/L和(7.5±5.2)U。观察组患者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5.10%、11.22%,均高于对照组1的4.84%和3.23%,并发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1的13.71%(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其他的常规检查结果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1、观察组和对照组2的再出血率分别为11.29%、8.16%和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8)。对照组1死亡率最高(1.61%),3组患者在需要介入或者手术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结论肝硬化患者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又以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最高,常见的并发症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发生再出血和死亡的几率较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低,因此临床上及时的内镜检查和正确的诊治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CI围手术期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患者1600例为研究对象,在PCI术后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阳性对照组、HP阳性治疗组和HP阴性组,HP阳性治疗组为根治HP,HP阳性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并随访观察三组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后,HP阳性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HP阳性对照组;HP阳性治疗组选取患者460例,1年内消化道出血13例(2.83%);HP阳性对照组随机选取患者468例,消化道出血48例(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患者488例,消化道出血27例(5.53%)。结论 PCI需服用术后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增加HP阳性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根治HP感染后,明显降低PCI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且改善PCI患者近远期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90例,根据内镜、患者病情等临床资料,分为3组。A组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B组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4例;C组非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4例。比较A、B两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临床资料特点、合并症、并发症以及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1.A组呕血、肝功能Child A级发生率(分别为72.5%、31.4%)较B组(47.6%、8.5%)高(P值分别为0.000、0.006、0.025),咖啡样呕吐物发生率(7.84%)较B组(19.35%)低(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B组相比较,A组Alb浓度、门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P值分别为0.000、0.003),BUN浓度、冠心病发生率较低(P值分别为0.019、0.007),输血量较少(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A组17.65%、B组7.26%、C组4.88%(P=0.001);A组死亡率最高,为2.94%(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例最高)发生率低于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比例最高),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高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时的内镜检查和诊治尤为重要,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阴性及进展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初始根除Hp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05-2017-12期间44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资料,对临床特点、内镜表现、病理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4例中33例Hp阳性(阳性组)、11例Hp阴性(阴性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58岁、52岁(2组比较P0.05),阳性病例病灶多位于胃远端,阴性以胃近端及弥漫性病变为主(P0.05)。总完全缓解(CR)率86.4%,化疗前接受Hp根除治疗者CR率高于未接受Hp根除治疗者(94.1%∶60%;P0.05)、而复发率远远小于未接受Hp根除治疗者(2.9%∶37.5%;P0.05)。相对阳性组,阴性组患者治疗后到达CR所需时间更长(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接受Hp根除治疗后早期患者的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p阴性胃MALT淋巴瘤患者发病更早。根除Hp治疗可以作为Hp阴性及进展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有效的初始治疗方案,但Hp阴性患者疗效评估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毒相关基因A(CagA)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14)C-呼气试验测定CagA蛋白及腹部彩超健康体检者317例,依据彩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160例和非NAFLD组157例,进一步将NAFLD患者根据~(14)C-呼气试验测定CagA蛋白表达将患者分为Hp阳性组[Hp(+)组,包括CagA(+)组和CagA(-)组]和Hp阴性组[Hp(-)组]。收集体检者的病史资料、生化指标,计算NAFLD组的APRI、FIB4、NFS肝纤维化评分。[结果]脂肪肝组Hp感染、CagA(+)Hp感染分别为98例(61.3%)、64例(40.0%),非NAFLD组分别为67例(42.7%)、23例(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体重指数(B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agA(+)Hp感染与NAFLD的密切相关(OR分别为1.629、1.678、2.596,P0.05)。CagA(+)组患者的APRI、FIB4、NFS均高于CagA(-)组、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组、Cag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组患者血清LDL水平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血清CHOL水平高于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A(+)Hp感染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是NAFLD向肝纤维化进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0-03/2013-09收治的126例行急诊内镜及择期内镜诊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比较两组的阳性检出率、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系溃疡(44.4%)、急性胃黏膜病变(12.7%)和消化系肿瘤(11.9%)为主;126例患者内镜下检出阳性病变116例,阳性检出率92.1%,其中急诊内镜组(97.1%)明显高于择期内镜组(85.7%),两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内镜组的再出血发生率(2.9%)、手术率(1.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择期内镜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方便快捷、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且创伤性小,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是其首选诊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OX-2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感染胃溃疡与胃癌的表达。[方法]选择胃病患者共285例,分为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200例(病理分型:肠上皮化生96例和异型增生10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85例;以正常胃黏膜者50例为对照组。根据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受试者胃黏膜中COX-2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各病理分型及Hp感染与非感染者COX-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COX-2蛋白在胃溃疡组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及胃癌组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不表达。胃溃疡组和胃癌组的COX-2阳性表达均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异型增生者COX-2阳性表达强于肠上皮化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Hp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阴性者COX-2阳性表达强于胃溃疡组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阳性者COX-2阳性表达均强于H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会促进胃溃疡COX-2的表达,Hp感染和COX-2过度表达会使胃溃疡患者癌变的概率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炎症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的165例患者,将其分成Hp阳性组(82例)和Hp阴性组(83例),对2组血清中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Hcy水平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差异;并对Hp阳性组中经治疗后Hp转阴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以上指标比较。[结果]Hp阳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Hcy水平均明显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中Hp转阴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及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使血清相关炎症因子升高,进而诱发其他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老年医院接受胃镜及~(13)C呼气试验检查的良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78例,依据年龄分为年龄≥60岁(老年组)111例和年龄60岁(非老年组)167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Hp感染率分别为27.0%(30/1 11)和36.5%(6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8.9%(21/111)和29.3%(4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和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70.3%(64/91)和3.2%(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63.3%(19/30)和73.8%(45/61),中性粒细胞浸分级(轻、中、重)分别为26.3%vs 17.8%,57.9%vs 71.1%,15.8%vs1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黏膜急性炎症与Hp感染相关,急性炎症分级与感染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毒力蛋白CagA和VacA抗体分型检测方法在Hp感染者精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患者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共计9 408例,采用免疫印渍法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合胃镜下病变表现,观察不同人群Hp感染率和毒力因子CagA/VacA阳性与胃镜下胃部病变的关系,评估CagA/VacA毒力抗体检测在Hp精准治疗中的价值。结果住院/门诊患者组Hp感染阳性率为37.31%(1133/3037),与健康体检组的21.13%(1 346/6 3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率住院/门诊组为30.98%,与健康体检组的46.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患者中行胃镜检查165例,糜烂、溃疡、胃癌等严重病变发生率Hp感染组占60.20%(59/98),Hp阴性组占28.36%(1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行胃镜检查的98例Hp感染者中,毒力抗体CagA/VacA阳性27例,CagA/VacA阴性71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分别为20例(占74.07%)和39例(占54.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体检人群中行胃镜检查148例,严重胃部病变发生率Hp阳性组为42.7%(32/75),Hp阴性组为41.1%(30/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组胃镜下显示严重胃部病变者中CagA/VacA抗体阳性占37.50%(9/24),CagA/VacA抗体阴性占45.10%(2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门诊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在住院/门诊患者中Hp感染与胃镜下严重胃部病变有关,但在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与胃部严重病变未见明显相关。在门诊、住院、健康体检人群中,CagA/VacA抗体阳性与胃部严重病变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患者364例,术前、术后均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随机分为3组:奥美拉唑组(n=121)、埃索美拉唑组(n=133)、对照组(n=110).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MACCE的发生率.结果 奥美拉唑组、埃索美拉唑组、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8%、1.50%、10.91%,MACCE发生率分别为:9.09%、8.27%、8.18%.对照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可预防对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二者均不增加MAC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43例行PCI治疗,并于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进行维持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343例患者随访1年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根据随访1年内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与否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消化性溃疡病史、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幽门螺杆菌感染、用药史、血清肌酐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I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1年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343例患者中,共24例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发生率7.00%(24/343)。其中20例患者表现为黑便或粪潜血,2例呕血、2例血便。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抽烟、饮酒、糖尿病与高血压病史、抗凝药应用、非甾体消炎药、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丙氨酸转氨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水平 113μmol/L的占比分别为16.67%与91.67%,高于未出血组的4.08%与59.87%,合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占比为25.00%,低于未出血组的4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化性溃疡病史、未合并质子泵抑制剂、血肌酐水平 113μmol/L为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消化性溃疡病史、血肌酐水平、质子泵抑制剂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PCI术后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及存在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积极留意出血症状,也可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预防性合用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87例,根据患者年龄所在的区段将其分为A组(40-50岁)、B组(51~60岁)、C组(大于60岁)3组,均采用碳14呼气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HP感染检测,观察3组患者HP检测的阳性率及不同性别、不同肝功能级别以及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组间HP感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5例(63.2%)HP检测阳性,男、女性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4.2%和6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18例(50.0%)HP检测阳性,B组患者21例(70.0%)阳性,C组患者16例(76.2%)阳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HP检测的阳性率逐渐升高,且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患者HP阳性5例(31.2%),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HPP阳性15例(71.4%),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32例(82.1%)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因不明出血患者3例(27.3%)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HP感染率最高,但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和原因不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级患者HP检测30例(63.8%)阳性,B级患者14例(60.9%)阳性,C级患者11例(64.7%)阳性,三种级别肝功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关系密切,根治HP感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GS)、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青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经消化内镜确诊的1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胃溃疡患者105例(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9例(十二指肠溃疡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GⅠ、PGⅡ、GS、PINP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然后按照Hp感染结果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Ⅰ、GS表达水平高于胃溃疡组,血清PINP表达水平低于胃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Ⅱ、TNF-α水平与胃溃疡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的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Ⅰ、GS、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组,血清PINP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感染阳性的胃溃疡组的血清PGⅡ表达水平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血清PGⅠ、PGⅡ、GS、TNF-α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血清PINP表达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INP、GS、TNF-α水平变化与溃疡的部位及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