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4年”入院。患者于2017年11月开始出现胸闷、气促,多于活动后明显,伴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于2017年12月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速、腹腔积液”,予利尿等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缓解。出院后病情平稳,日常体力活动仅轻度受限,遂自行停药。2021年6月患者于感冒后再发胸闷、气促、心悸、端坐呼吸,再次就诊,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予呋塞米20 mg qd、氯化钾缓释片0.5 g tid、沙库巴曲缬沙坦钠50 mg bid、酒石酸美托洛尔6.25 mg bid、螺内酯20 mg qd、华法林1.5 mg qd、依折麦布10 mg qd口服治疗,上述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脑栓塞、脾栓塞。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2个月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行前降支PCI手术治疗,术后坚持口服氯吡格雷75mg qd,拜阿司匹林100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 qn,呋塞米片20mg qd,螺内酯片20mg qd。患者本次因"少尿、乏力、浮肿1周,无尿1d"入院,伴解酱油样尿,气促,发热,体温最高达39.1℃,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不能平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主因"发热20余天"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伴盗汗、体重下降,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房颤动病史38年,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28年。平素长期口服地高辛0.125 mg,每日1次;螺内酯20 mg,每日1次;阿替洛尔6.25 mg,每日2次;呋塞米60 mg,每日1次治疗。否认冠心病、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60次/min,血压(BP)93/50 mmH g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资料女,6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余,伴活动后气促1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色白质粘,1年前逐渐出现活动后气促,曾在外院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年,症状无改善,肺部病变进展,遂来我院住院治疗。查体:T 36.2℃,P 82次/min,R 20次/min,BP 106/72 mmH g。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心腹查体无特殊,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用“螺内酯20 mg qd、培哚普利2 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利伐沙班10 mg qd、多索茶碱0.2 g bid”,1年前加用托伐普坦7.5 mg qd。5 d前受凉后心悸、气促再发,伴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泡沫痰,小便量少。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气促20年,再发5 d”于2021年5月28日收入院。患者20年前因反复气促伴双下肢浮肿于我院门诊诊断为“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具体不详)”,近年来反复在我科住院,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院外规律服用“螺内酯20 mg qd、培哚普利2 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 mg qd、利伐沙班10 mg qd、多索茶碱0.2 g bid”,1年前加用托伐普坦7.5 mg qd。5 d前受凉后心悸、气促再发,伴咳嗽、咳痰,痰为黄白色泡沫痰,小便量少。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女性,17岁。因活动后气短、腹胀、下肢水肿5年,加重1个月余于2009年3月入院。患者于2004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活动耐力逐渐下降。之后逐渐出现腹胀、纳差和下肢水肿,尿量有所减少,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超声心动图示"双心房增大,右心房明显增大,三尖瓣重度反流,提示为心肌病变"。考虑存在心力衰竭,给予地高辛、呋塞米、依那普利等治疗后患者腹胀、水肿等症状可以缓解。但之后仍间断出现上述症状,间断服用利尿剂等药物可以缓解。2009年2月开始腹胀、下肢水肿加重,为明确病因和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本院。起病前体健。患者至今未来月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主因"间断胸闷9年余,下肢水肿4个月,加重10天"入院。9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伴腹胀,无胸痛,无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就诊于外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出院后坚持服用"贝那普利5 mg qd、美托洛尔25 mg qd及地高辛0.125 mg qd"。之后患者间断出现胸闷不适,以夜间为重,多次在外院急诊,予以强心利尿等治疗后,病情均可好转。半年前患者发现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124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2例)和呋塞米组(62例).联合治疗组予静脉持续泵人小剂量多巴胺(0.5~1 μg·kg-1.min-1)联合呋塞米(20~4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仅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 mg/d).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心功能改善情况、利尿剂抵抗、肾功能恶化、死亡以及血钾、血钠、血压、心率、体重下降、EF值和BNP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平均为(5.75±1.3)d,显著短于呋塞米组[(8.12±1.1)d](P=0.025).联合治疗组出现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均显著低于呋塞米组,体重下降、BNP均较对照下降明显(P<0.05),LVE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无死亡患者,呋塞米组死亡1例(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用呋塞米.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 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肺动脉瓣区第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7岁。因"间断胸闷1个月,加重4.5h"于2014年11月6日收入我院。既往体健,有吸烟史。入院前1个月轻微活动时出现胸闷,位于胸骨后中下段,呈压迫感,停止活动后2~3 min可缓解。间断发作,并逐渐出现下肢水肿,未诊治。入院前4.5 h睡眠中突发胸闷,呈压迫感,呼吸困难,遂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2℃,HR 78次/min,R 20次/min,BP 145/88 mmH g。双肺呼吸音稍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3年,再发2月入院。3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对称性,登3、4层楼梯感气促,无尿少、颜面水肿、眼黄、尿黄、腹胀等。每年发作1~2次,伴或不伴气促,每次均服用"利尿剂"治疗,水肿和气促均可好转。查体:消瘦,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心率65次/min,心界无扩大,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因胸闷、气促3年伴腹胀,双下肢水肿1年于2010-08-19入院。患者3年前活动后感胸闷、气促,休息后缓解,无胸痛,1年前腹胀、气促加重伴双下肢水肿,曾多次在外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正常。既往否认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结核等病史。体检:BP 90/50 mmHg(1mmHg=0.133kPa);P 85次/min;R 24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呋塞米(20 mg/d)联合螺内酯(40 mg/d)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1~2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DHF老年患者9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呋塞米组(20 mg/d,n=27),合适剂量组(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n=36)和大剂量组(呋塞米40 mg/d+螺内酯100 mg/d,n=30),治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各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壁节段运动的差异性及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3组NYHA分级均较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3组NYH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适剂量组治疗后LVEF较前升高,LVEDd较前减小,室壁运动平均收缩期运动速度(Sm)和舒张期早期运动速度(Em)较前减小(P0.05);其他两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比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合适剂量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呋塞米20 mg/d+螺内酯40 mg/d对老年DHF(NYHA 1~2级)患者可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塞曲司特片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孟鲁司特)对照的方法。试验组20例,口服塞曲司特片剂80mg,qd,疗程8周。对照组20例,口服孟鲁司特10mg,qd,疗程8周。结果塞曲司特组和孟鲁司特组于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塞曲司特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10%。结论塞曲司特片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新药,治疗8周的疗效与孟鲁司特相当。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5岁。因胸闷、气促、心悸伴水肿3月余,于1987年6月24日住进我院心血管科。临床和B超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住院期间一直服用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2次),并使用肌苷、维生素B_1和C等。症状好转后,同年7月15日出院。出院后,仍服用双氢克尿塞25mg,一日2次。三个月后将双氢克尿塞改为每日一次,每次25mg。从1988年元月起,气逼、双下肢水肿时有发生,因此,在医生指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62岁,以"反复气促2年,腹胀、双下肢水肿2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月3日入院。现病史:2年前登1楼感气促,伴乏力、头晕,休息后缓解,夜间可平卧休息,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无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无少尿、双下肢水肿,未重视未诊治,症状反复发作。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双下肢水肿,仍有活动后气促,活动耐量较前相仿,  相似文献   

18.
<正>病例资料患者,63岁,男性,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0年,气促3年,加重1 d"于2016年6月20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症状,肺CT提示慢支、肺气肿、肺大泡,曾查肺功能(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提示:FEV_1/FVC%70%,明确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3年前出现气促、间歇性双下肢水肿,来我院查心超提示"肺动脉高压",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 d前受凉后出现咳嗽、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白某某,男,54岁。患者1997年5月在赤峰某医院检查心脏彩超提示:缩窄性心包炎。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给予利尿剂治疗,并建议手术剥离心包。患者考虑手术风险大、费用高,放弃手术。长期口服利尿剂治疗,逐渐增加利尿剂的剂量。到2009年初,口服呋塞米片,每日最大量达160mg,螺内酯片,每日最大量达100mg,仍小便量少,双下肢水肿,  相似文献   

2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以咳嗽、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天为主诉入院。2型糖尿病3年,空腹血糖7~8mmol/L,未监测餐后血糖。患者10余天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白痰,无发热,后逐渐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及活动后加重,无胸痛,无心悸、双下肢水肿,于我院门诊就诊。肺CT示:双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以"1、右上肺炎并反应性胸膜炎2、2型糖尿病"为诊断入住呼吸内科。化验检查:超敏肌钙蛋白I(hs-TnI)1.833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90μg/L,心脏彩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