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11例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年龄分布、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情况、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211例患者中,乳头状瘤874例,乳头状瘤病231例,乳头状癌106例;恶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良性病变患者(P<0.01),31~50岁为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高发年龄;16.0%患者有乳腺疾病手术史,乳头状瘤病患者中先后多次手术及同时双侧手术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患者(P<0.05);67.8%患者有不同性质的乳头溢液,乳头状癌患者中溢液病例少于良性病变患者,但血性溢液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约80%的良性病变术中可见肿块,恶性者术中均可见肿块,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P<0.05),肿块>1.0 cm时常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癌患者肿块平均最大径(1.93±0.78)cm;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彩色B超和钼靶(P<0.05)。 结论: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有一些共同表现,也有各自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BI-RADS 3~5级乳腺病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00例BI-RADS 3~5级乳腺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行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查,并以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乳腺病变良恶性情况,并比较良恶性病变及不同组织病理类型间应变率(SR)、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值。计算和比较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00例BI-RADS 3~5级乳腺病变患者共120个肿块;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乳腺恶性病变为40个、乳腺良性病变为80个。良性病变SR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良性病变SWV值明显低于恶性病变,P0.05。导管内乳头状瘤SR值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增生结节,且组内比较,P0.05。浸润性导管癌SWV值明显高于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增生结节,且组内比较,P0.05。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敏感性、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与弹性应变率比值法在BI-RADS 3~5级乳腺病变患者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和鉴别价值,但两者诊断价值相当,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良性及恶性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乳头溢液行手术治疗的23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乳腺癌33例(14.2%),乳腺良性疾病200例(85.8%)。分析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人良性及恶性乳头溢液的检出率,计算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结果 血性溢液(P=0.008)、乳腺X线摄影伴可疑恶性钙化(P<0.001)、MRI表现为段样强化(P=0.003)、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0.023)的病人乳腺癌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摄影对恶性乳头溢液诊断的灵敏度较低(57.6%),劣于超声检查(87.9%,P=0.012)及MRI检查(93.9%,P=0.001)。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或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0.9%及100.0%,显著高于单用乳腺X线检查(P=0.004,P<0.001)。结论 对于不伴肿块的乳头溢液,血性溢液、乳腺X线摄影伴可疑恶性钙化、MRI段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流出型的病人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乳腺X线摄影对乳头溢液潜在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联合超声或MRI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乳管镜诊断新生物的79例中,肿块/结节形态、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关(P<0.01)。病理诊断管内乳头状瘤伴肿块者占12.9%(9/70),诊断导管内癌伴肿块者占导管内癌组的55.6%(5/9);细胞学对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14/70)及75%(6/8),而乳管镜则分别为60.6%(43/70)及88.9%(8/9)。结论:轧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乳管镜直视定位下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准确切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0例乳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行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乳管内乳头状瘤切除术。将乳管镜插入病变乳管,以乳管镜光斑确定体表小切口位置(约1~2 cm) , 以镜鞘作为支撑引导,在乳管镜直视定位光斑引导下经切口解剖病变乳管并切除病变乳管及管壁周围少许乳腺组织,剖开病变乳管确认肿瘤,送病理检查。结果:30例均顺利找到病变乳管及乳管内肿瘤(100%)。术后病理: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93.3%);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灶上皮增生1例(3.3%);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局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3.3%),再次行乳腺组织切除,Ⅰ期乳房假体植入。随访3~12个月,无乳头溢液及肿瘤复发。术后乳头乳房形态良好,美容效果好。结论:乳管镜直视定位下小切口切除乳管内病变定位准确,切除范围小,疗效满意,术后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用导管内窥镜观察乳头溢液病人乳腺导管内特征,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乳腺导管内窥镜对22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 22例病人中发现良性病19例,其中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为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有服管炎。另3全炙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或管内癌。结论 乳管内窥镜检查乳腺病是一种崭新的诊断方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将对乳腺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纤维乳腺导管内镜辅助诊治乳头溢液6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维乳腺导管内镜对Tis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1年5月~2010年5月,对632例乳头溢液进行乳腺导管内镜检查702次,并对其中310例隆起性病变行乳腺导管内镜辅助定位手术。结果 475例诊断为隆起性病变,包括乳管内乳头状瘤388例(61.4%),乳管内乳头状瘤病79例(12.5%),导管内癌8例(1.3%);157例为非隆起性病变,包括导管扩张症82例(13.0%),慢性乳管炎73例(11.6%)和导管内癌2例(0.3%)。310例行乳腺导管内镜辅助定位手术,内镜诊断对导管内癌的阳性预测值为83.3%(10/12)。结论 纤维乳腺导管内镜检查弥补了伴有乳头溢液的Tis期乳腺癌诊断的空白,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作为一种活检方式在筛查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对568例(1071个结节)临床触诊阴性,且直径<10 mm的乳腺结节行乳腺微创旋切术,超声探头引导下纵向进针,横向旋切,将切除的标本立即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制定进一步手术方案。结果 每个结节旋切时间(3.1±1.3)min。555例(97.7%)共1058个结节为良性病变,其中腺纤维瘤672个,乳腺腺病伴腺瘤形成趋势(含乳腺腺病) 371个,导管内乳头状瘤6个,其他良性疾病(乳腺炎、上皮增生活跃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等) 9个。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0.4%),再次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恶性病变11例(1.9%),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例,导管原位癌3例。BI-RADS 3类426例中4例乳腺癌,恶性率0.9%(4/426);4a类142例中7例乳腺癌,恶性率4.9%(7/142)。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定位精准、创伤性小、安全可靠,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小结节(≤10 mm)中作为一种活检方式筛查早期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适合乳腺BI-RADS 3、4a类合并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不宜定期观察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ͷ��Һ�Լ�������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乳管镜对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纤维乳管镜系统对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及其分支的管腔和管壁的结构,发现并确定病灶位置,记录病变导管的形态特征,对可疑病例定位切除送病检确诊,对2000~2004年879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占位性病变551例,镜下诊断为乳头状瘤398例,乳头状瘤病86例,乳腺导管癌67例。手术392例。经病理证实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934%,特异度985%。结论乳管镜可以明确引起乳头溢液疾病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解决了乳腺导管内疾病不易诊断的难题,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数字化摄影中微钙化相关乳腺癌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对微钙化病人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数字化摄影发现微钙化为表现的病人447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结果 447例病人共检出乳腺癌93例(20.8%),其中导管内癌52例(11.6%),导管内癌伴浸润29例(6.5%),浸润性癌12例(4.7%);良性病例354例(79.2%),其中增生病腺病297例(66.4%),纤维腺瘤37例(8.3%),导管瘤10例(2.2%),导管扩张4例(0.9%),间质慢性炎4例(0.9%),硬化性腺病2例(0.4%)。恶性病变钙化与良性病变钙化在患侧位置、钙化的分布、钙化的形态、钙化的密集度、钙化的范围、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date system,BI-RADS)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钙化分布、钙化形态、BI-RADS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钙化的分布(团簇状及线样/段样)、形态(细小多形性及细线/细线分枝状)、BI-RADS分类(4类及5类)等是影响病理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真空辅助活检(stereotactic vaccum-assisted breast biopsy,SVAB)对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278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BI-RADSⅣ级261例,Ⅴ级17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进一步手术治疗;轻、中度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病例采取影像学随访1年以上,重度ADH则进一步手术活检;除ADH外的良性病变结束治疗。结果 SVAB活检成功率为99.3%(276/278)。病理诊断乳腺癌27例(9.7%),包括导管内癌22例,导管内癌微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22例导管内癌组织学低估率为18.2%(4/22);乳腺ADH 27例(9.7%),其中轻度ADH 18例,中度ADH 4例,重度ADH 5例,未发现组织学低估;除ADH外的良性病变224例(80.6%),包括纤维囊性乳腺病129例,硬化性腺病85例,乳头状瘤10例。BI-RADSⅣ级恶性率5.0%(13/261),Ⅴ级恶性率82.4%(14/17)。结论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的钼靶下乳腺微小钙化行SVAB可明确诊断乳腺癌和ADH,对ADH未见组织学低估,且不需要全部进一步手术切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89例乳头溢液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89例乳头溢液患者,分别采用乳腺区段切除,单纯乳房切除或者改良根治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类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21例,导管扩张5例.导管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结论乳头溢液最常见的原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其次是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及导管癌。乳头溢液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应根据病理决定。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活检可以确定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乳头溢液是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在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乳头溢液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患者,并且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二者占其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9月~2018年12月CNB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46例48个病灶的资料,与手术切除病理进行对比。结果 CNB诊断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34个(70. 8%),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个(20. 8%),导管内乳头状癌4个(8. 3%)。除5个良性、1个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拒绝手术外,其余42个病灶行手术切除。CNB病理为良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恶性病变所占比例为3. 4%(1/29,浸润性导管癌1例);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恶性病变所占比例为44. 4%(4/9,均为浸润性乳腺癌)。CNB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癌4例术后病理为浸润性癌3例,原位癌1例。拒绝手术的6例(6个病灶)随访时间8~20个月,中位时间17个月,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CNB存在一定的低估可能,尤其当穿刺病理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时,应积极手术切除活检,以避免遗漏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6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和随访。结果发现乳管炎7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9例,未见异常19例。随访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的乳管镜诊断率分别为89.8%(44/49)、55.6%(5/9)。仅1例检查后第2天出现患侧乳房疼痛及轻度潮红,口服抗生素3d后痊愈。结论乳管镜检查是惟一可直视下诊断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它直接、安全、有效、准确性较高,是乳头溢液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溢液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105例,包括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3例及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乳腺导管造影正确诊断乳腺癌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1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2例。乳腺癌主要造影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管壁浸润;"潭湖征";导管结构紊乱;管壁不规则伴微钙化灶;乳头状瘤病伴导管壁毛糙破坏,提示恶变。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造影表现为大导管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导管边缘光整;多发者表现为小分支导管内多发边缘光滑之充盈缺损。乳腺导管扩张症造影表现:大、中、小导管同时不同程度地扩张,或伴有管壁毛糙,分支导管萎缩变形等炎症表现。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囊肿表现为小导管高度扩张形成囊袋状改变,盲管腺病表现为小导管或末梢导管呈多发小囊袋状改变。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高度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病理学上分为中央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周围性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典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癌[1],是一类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疾病总称.临床上,相对于不同的病理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真空辅助乳腺活检在可疑钙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242例临床不可触及且超声检查阴性,乳腺X线可疑钙化,在乳腺X线三维立体定位下采用EnCor真空辅助乳腺活检系统旋切取活检,利用乳腺X线0°导航位和±15°立体定向确定病灶位置后,从该位置插入旋切刀进行微创旋切取活检。结果242例顺利完成活检,活检病理诊断良性病变205例(非典型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导管原位癌30例,浸润性导管癌7例)。37例恶性病变手术治疗,7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5例钙化完全切除,手术时无肿瘤残留,2例有残余微钙化和残余肿瘤;30例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其中28例钙化病灶完全切除,2例活检术中有肿瘤残留[手术切除标本示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升级率为6.7%(2/30)]。11例非典型性病变手术治疗,10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腺病,1例升级为DCIS,非典型增生升级率9.0%(1/11);5例非典型病变在3年的随访中无可疑发现。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可疑钙化的微创活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以微创或无创、价廉、耗时短、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成为疾病筛查或/和诊断的手段之一,在临床各专业领域广泛开展。本文探讨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162例行病理性乳头溢液细胞病理诊断标本及其中55例行乳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标本。通过与组织病理对照,观察溢液的肉眼特性、细胞病理诊断特点及乳腺肿物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病变的关系。结果:细胞学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肿瘤的准确率为90.9%(20/22),诊断乳腺癌、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炎症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4,10/10,4/4)。浆液性溢液49.4%(80/162),血性33.3%(54/162),水样12.3%(20/162),乳汁样4.94%(8/162);55例组织活检病例中血性溢液67.3%(37/55),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导致者48.6%(18/37),乳腺癌导致27.0%(10/37);90.9%(10/11)乳腺癌溢液表现为血性溢液。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19例(19/55),未触及乳腺结节但影像学检查异常者36例(36/55);乳腺癌占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的42.1%(8/19);导管内乳头状瘤占溢液伴未触及乳腺结节者的61.1%(22/36),乳腺癌占8.3%(3/36)。结论:结合乳头溢液的肉眼性状、乳腺肿物的体查或(和)影像学检查及溢液细胞病理诊断的较高准确率,溢液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可以作为病理性乳头溢液临床筛查及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