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KD患者血清miR-92a表达及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38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145)、微量白蛋白尿组(n=131)和临床蛋白尿组(n=105)。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对照组(NC)。RT-PCR检测血清中miR-92a表达。结果临床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和NC组血清中miR-92a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2.39±0.14)vs(1.86±0.10)vs(1.37±0.09)vs(1.00±0.03),F=3403.185,P=0.000];miR-92a相对表达量与病程、BMI、FPG、HbA_1c、FIns、HOMA-IR、TC、TG、LDL-C、Scr、SUA、BUN和UACR呈正相关(r=0.651、0.104、0.136、0.242、0.556、0.492、0.257、0.440、0.162、0.463、0.370、0.490和0.856,P0.05),与HDL-C、eGFR呈负相关(r=-0.254、-0.78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PG、HbA_1c、FIns、HOMA-IR、TG、HDL-C、Scr、BUN、UACR是影响患者血清miR-92a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miR-92a在T2DM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且与DKD病程进展有关,可能参与了DKD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达格列净或沙格列汀在超重和肥胖T2DM伴微量白蛋白尿(UAlb)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BMI24 kg/m~2的T2DM伴UAlb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达格列净组(Dap)58例,沙格列汀组(Sax)67例。两组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比较各组BMI、SBP、DBP、FPG、2 hP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HbA_1c、UACR等,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_1c、Scr、SUA、U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PG、2 hPG、HbA_1c、Scr、SUA、UACR较治疗前降低(P0.05)。Dap组治疗前后BMI、SBP、DBP、HbA_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x组治疗前后FPG、2 hPG、HbA_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p组治疗后BMI、SBP、DBP、FPG、2 hPG、HbA_1c、Scr、SUA、UACR低于Sax组(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T2DM伴UAlb患者口服达格列净或沙格列汀均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百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060-3062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肾病与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274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体重质数(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和尿微量白蛋白等临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DM下肢血管病变与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 h PG、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正相关(r≥0.286,P<0.05),与HDL-C负相关(r=-0.153,P<0.05);与T2 DM组比较,糖尿病肾病(DN)组患者年龄、DM病程、DM及冠心病家族史比例、视网膜病史比例、SBP、BMI、FPG、2hPG、HbA1c、TC、TG、Cr及微量白蛋白均有相关性(P<0.05),其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DN患者的3.15倍.结论 DM病程、DM家族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FPG、2hPG、HbA1c、HDL-C及尿微量白蛋白是DN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2DM患者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T2DM患者605例,根据男性和绝经后女性SUA≥420μmol/L,绝经前女性SUA≥360μmol/L,将其分为正常尿酸(NUA)组523例与高尿酸(HUA)组82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HUA组糖尿病病程、TG、BMI、Scr、尿白蛋白/肌酐(UACR)均高于NUA组(P0.05),而HbA1c、FPG、HDL-C、踝肱指数(ABI)均低于NUA组(P0.05)。(2)HUA组白蛋白尿、高血压、冠心病、DR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TG、HDL-C、BMI及Scr是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有关,高尿酸血症相关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分为无病变组68例和病变组59例;另选取同期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糖尿病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和三酰甘油(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长于无病变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无病变组,空腹血糖(FBG)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患者收缩压(SB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FGF-21及mAlb高于对照组和无病变组,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低于对照组和无病变组(P0.05);无病变组患者FBG及HbA_(1c)高于对照组,TC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GF-21与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HbA_(1c)、TC、BUN、Scr、Cys-C及mAl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7、0.269、0.356、0.407、0.392、0.337、0.504,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473,P0.05);mAlb与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HbA_(1c)、TC、BUN、Scr及Cys-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5、0.316、0.412、0.513、0.447、0.508,P0.05),与eGFR呈负相关(r=-0.5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OR=2.039,95%CI(1.185,3.496)]、FGF-21[OR=2.207,95%CI(1.126,4.331)]、mAlb[OR=2.308,95%CI(1.549,3.461)]是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FGF-21和mAlb是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患病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福田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19例T2DM患者,依据UACR水平分为尿白蛋白正常(NAU)组、临界白蛋白尿(10≤UACR30 mg/g)组、微量白蛋白尿(30≤UACR300 mg/g)组和大量白蛋白尿(UACR≥300 mg/g)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动脉,将双下肢动脉任一节段狭窄率≥50%或闭塞定义为PAD。结果(1)T2DM住院患者PAD的患病率为17.4%(108/619)。各组PAD患病率依次为8.5%(25/293)、18.2%(27/148)、24.2%(30/124)、48.1%(26/54);(2)各组年龄、糖尿病病程、SBP、DBP、TG、FPG、SUA、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物百分比、高血压患病率和PAD患病率逐渐升高(P0.01或P0.05),eGFR逐渐降低(P0.01);(3)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eGFR、口服ACEI/ARB类降压药物百分比和他汀类降脂药百分比等混杂因素,结果显示,UACR是PAD的危险因素;与NAU组比较,10≤UACR30mg/g组、30≤UACR300 mg/g组及UACR≥300 mg/g组PAD患病率逐渐升高,OR及95%CI分别为2.04(1.06~3.95)vs 2.33(1.17~4.66)vs 5.61(2.35~13.36)(P0.01)。结论 PAD患病率随UACR的升高而升高。当T2DM患者UACR≥10 mg/g,PAD患病率已经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患者微量尿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与振动感觉阈值(VPT)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4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NAU)组、微量尿白蛋白(MAU)组和大量尿白蛋白(OAU)组。测定各组VPT、HbA1c等指标。结果MAU组和OAU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1c和VPT高于NAU组(P=0.000、0.008、0.000)。UACR与VPT、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P=0.002、0.003、0.00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HbA1c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0.011)。结论糖尿病病程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蛋白尿程度加重,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颈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大冶市中医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组(UACR30 mg/g)41例和升高组(30 mg/g≤UACR≤300 mg/g)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压、血脂指标、血糖指标、CIMT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UACR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舒张压(DBP)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患者年龄和CIMT大于正常组,收缩压(SBP)、脉压(PP)、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组,PWV快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r=3.29)、SBP(r=2.81)、PP(r=1.48)、LDL-C(r=2.66)、FPG(r=4.29)、HbA_(1c)(r=3.32)、CIMT(r=2.98)、PWV(r=3.56)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P(β=1.18)、HbA_(1c)(β=1.01)、CIMT(β=2.47)、PWV(β=2.82)与2型糖尿病患者UACR独立相关(P0.05);校正PP后,Hb A1c(β=1.26)、CIMT(β=2.51)、PWV(β=2.17)仍与2型糖尿病患者UACR独立相关(P0.05)。结论 UACR与2型糖尿病患者CIMT及颈动脉僵硬度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Gas)水平与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85例,分为HbA_1c7%组(n=110)及HbA_1c≥7%组(n=75),分析Gas水平与HbA_1c、FPG、TC、LDL-C、HDL-C、Ins使用率、降糖药物使用率的相关性。结果 HbA_1c7%组FPG低于HbA_1c≥7%组,血清Gas-17、Ins使用率等指标高于HbA_1c≥7%组(P0.05或P0.01)。两组BMI、DM病程、SBP、DBP、TC、TG、LDL-C、HD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as-17与FPG(r=-0.318,P0.01)及HbA1c(r=-0.507,P0.01)呈负相关。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_1c是Gas-17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清Gas水平与血糖控制呈负相关,对血糖控制的评估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水平与外周血管病变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信息,纳入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T2DM患者3 611例,男2 053例,女1 558例,年龄(58±14)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颈血管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测联合诊断外周血管疾病.通过基于胱抑素C/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公式(CKD-EPI)计算GFR值.根据GFR水平将患者分为五组:GFR≥90、75≤GFR<90、60≤GFR<75、30≤GFR<60和GFR<30 ml·min^-1·1.73 m^-2组,根据UACR水平将患者分为0≤UACR<30、30≤UACR<300及UACR≥300 mg/g三组.比较不同组患者外周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评估不同GFR组及UACR组外周血管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风险.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糖尿病患者GFR水平下降或UACR水平升高,外周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增加.以GFR≥90 ml·min^-1· 1.73 m^-2作为参照组,GFR<90 ml· min^-1·1.73 m^-2时,外周血管硬化和斑块的患病风险即可增加[OR(95%CI):2.020(1.558~2.620)和2.104(1.611~2.748),均P<0.05].在GFR<75 ml·min^-1· 1.73 m^-2时,外周血管狭窄和闭塞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OR (95% CI):2.432 (1.541~3.839)和2.785 (1.419~5.466),均P<0.05].此外,一旦UACR≥30 mg/g,糖尿病患者患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即较UACR 0~30 mg/g组增加49.2%~268.1%.结论 对于T2DM患者,一旦出现UACR≥30 mg/g或GFR≤75 ml· min^-1· 1.73m^-2,即应该定期进行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加强外周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299例,根据是否合并ACS分为糖尿病合并ACS组(DM+ACS)179例、单纯糖尿病组(DM)12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为正常对照组(NC)。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ELISA检测LCAT水平。另根据LCAT水平将DM+ACS组由低到高分为低分位(27.46~35.25mg/ml)亚组55例、中分位(35.26~43.06mg/ml)亚组67例及高分位(43.07~50.86mg/ml)亚组57例。分析不同水平LCAT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LACT水平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DM+ACS组胰岛素、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率高于DM组[141(78.77%)vs 65(54.17%);179(100.00%)vs 114(95.00%);88(49.16%)vs 40(33.33%),P0.05]。DM+ACS组和DM组WC、BMI、FPG、2hPG、HbA_1c、TC及LDL-C水平高于NC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NC组,且DM+ACS组FPG、2hPG、HbA_1c、TC及LDL-C高于DM组,HDL-C和LCAT水平低于DM组(P0.05或P0.01);(2)随着LACT水平升高,FPG、2hPG、HbA_1c、TC及TG降低,HDL-C升高(P0.05)。6个月内,高分位亚组和中分位亚组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低于低分位亚组(0.49 vs 0.83 vs 1.84次/例,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PG、HbA_1c及HDL-C是LCAT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LCAT水平降低,合并ACS患者降低的更明显,LCAT水平可能是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年龄、FPG、血糖控制水平及HDL-C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腹腔内脂肪面积(VA)与微量白蛋白尿(Umalb)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192例,根据UACR30μg/mg,30≤UACR300μg/mg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99)和微量白蛋白尿组(n=93),收集体重、身高、WC、血压、血脂、HbA1c、VA、皮下脂肪面积(SA)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两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影响因素。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WC、VA、HOMA-IR、LDL-C、HbA1c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HbA1c、HOMA-IR、LDL-C是肥胖T2DM患者出现Umalb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Umalb与VA显著相关,与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2DM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不同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对照(NC)者240名,T2DM组350例。收集两组病程、BMI、FPG及HbA_1c等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HbA_1c与心血管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FPG、TG、TC、LDL-C、24h平均脉压(PP)、左室重量(LVM)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NC组升高,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HDL-C较NC组降低(P0.05)。7.0%≤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TC较6.0%≤HbA_1c7.0%亚组升高,E/A、LVEF降低(P0.05)。HbA_1c≥8.0%亚组FPG、24hPP、LVM、NT-proBNP、SBP、DBP、TC、TG、LDL-C较7.0%≤HbA_1c8.0%亚组升高,E/A、LVEF、HDL-C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24hPP、LVM及NTproBNP呈正相关,与E/A及LVEF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T2DM和HbA_1c控制差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44例T2DM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463例、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226例、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372例及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583例,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和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年龄、LDL-C、TC、病程≥5年的比例、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CHD)、脑梗死(CI)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而男性比例、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2)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HLD-C、病程≥5年的比例、高血压病、CHD、CI、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而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3)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5年的比例、LDL-C、高血压病、CHD、CI、DPN、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与糖尿病合并颈部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DR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病程、LDL-C、CKD、DPN与糖尿病合并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25羟维生素D[25(OH)D]、血脂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0例T2DM患者,按照踝肱指数(ABI)分为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PAD,n=50)和T2DM组(n=50);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名为正常对照组(NC)。ELISA检测血清APN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分析其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 T2DM组及PAD组APN水平低于NC组[(6.76±0.42)vs(4.54±0.63)vs(10.12±2.43)nmol/L,P0.05];PAD组血清APN水平低于T2DM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AD组血清APN水平与ABI、25(OH)D呈正相关(P0.05),与BMI、FPG、2hPG、HbA_1c、TC、TG、LDL-C呈负相关(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_1c、LDL-C、APN、25(OH)D是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血清APN、25(OH)D水平的降低及血脂异常密切相关;高水平HbA1c、LDL-C及低水平APN、25(OH)D是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于宜昌市夷陵医院门诊患者中纳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DM)患者121例,根据24 h动态脉压水平分为A组(脉压50 mm Hg,n=42)(1 mm Hg=0.133k Pa)、B组(50 mm Hg≤脉压≤70 mm Hg,n=48)、C组(脉压70 mm Hg,n=31)。结果 以UACR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观察各组动态脉压与UACR水平,探讨动态脉压与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相关性。三组患者在传统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诊室舒张压(DBP)、24 h平均脉压(24 hm PP)、白天平均脉压(dm PP)、夜间平均脉压(nm PP)呈正相关(P0.05),但与诊室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4 h平均脉压(24 hm PP)、夜间平均脉压(nm PP)为UA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压正常的DM患者,随着脉压差的增大,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也明显升高,提示动态脉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206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TC、TG、HDL-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压等,同时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组FPG、PG2h、TC、TG、VLDL·C、HDL-C、LDL-C、apoB、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多发、病变弥漫、多支血管受累及由此导致的血管狭窄及闭塞,而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性动脉病变为主,狭窄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多支血管病变(2条血管以上)、血管狭窄分别为205例(78.85%)、241例(92.69%)、60例(23.08%)和89例(34.23%),对照组分别为37例(17.96%)、51例(24.76%)、27例(13.11%)和3例(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LDL-C、低水平HDL-C有关.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血管病变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早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血糖、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T2DM组)240例及健康对照组(NC)80名。T2DM组再根据年龄及HbA_1c分别分组,分析25(OH)D、FPG、FIns、FC-P、TG、TC、HDL-C及LDL-C水平。结果T2DM组25(OH)D低于NC组(P=0.032),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较NC组升高(P=0.029)。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60岁亚组,高于45岁亚组(P=0.041),HbA_1c≥10%亚组高于7%亚组(P=0.038)。≥60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25(OH)D、FIns低于45岁亚组(P=0.021、0.033、0.027、0.031);60岁亚组FC-P低于45岁亚组(P=0.042);≥60岁亚组HbA_1c高于45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P=0.031、0.039)。HbA_1c≥10%亚组及HbA_1c 7%~10%亚组FPG高于HbA_1c7%亚组(P=0.021、0.037),HbA_1c≥10%亚组FPG高于HbA_1c 7%~10%亚组(P=0.028);HbA_1c≥10%亚组FC-P较HbA_1c7%亚组和HbA_1c 7%~10%亚组降低(P=0.022、0.029);HbA_1c≥10%亚组及HbA_1c7%~10%亚组25(OH)D较HbA_1c7%亚组降低(P=0.017、0.032)。25(OH)D与HDL-C、FIns呈正相关(r=0.637,P=0.032;r=0.352,P=0.048),与年龄、HbA_1c呈负相关(r=-0.270,P=0.001;r=-0.237,P=0.0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_1c是25(O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16)。结论 T2DM患者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越大、血糖水平越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临床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321例,各并发症患病率为冠心病(CHD)60.1%,脑血管病(CD)43.0%,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LEAD)62.0%,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33.3 oA,DR 11.5%,糖尿病神经病变20.9%。年龄≥90组较60~岁组CHD(83.3%vs 34.2%)、CD(62.1%vs21.9%)、CKD(56.1%vs 12.2%)、DR(21.2%vs4.1%)、糖尿病神经病变(33.3%vs4.1%)患病率升高1倍以上(P0.05);病程≥25年组与病程15年组、HbA_1c标准差(SD)≥0.5%组与HbA_1c SD0.5%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均升高(P0.05);HbA_1c≥6.5%组CHD、CD、LEAD、CKD、糖尿病神经病变患病率高于HbA_1c6.5%组(P0.05);合并高血压组CHD、CD、CKD患病率高于未合并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男性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与年龄、病程、长期总体血糖水平及其波动、高血压等相关,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