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识别和分析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造船厂舾装作业场所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其中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超标率分别为22%、28%和42%,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0%,高温检测超标率高达100.0%,苯系物、氮氧化物和工频电场检测结果均未超出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舾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不锈钢热轧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电离辐射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噪声强度70.6~95.9 dB(A),超标率65%;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29.3~37.4℃,均为高温作业点;电离辐射、粉尘和化学毒物检测结果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高温和电离辐射是不锈钢热轧厂主要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船上舾装作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舾装作业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超标率为33.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超标率为9.7%;其他粉尘STEL超标率为22.2%,TWA超标率为20.0%;化学物质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点的STEL超标率为41.9%,TWA超标率为69.7%;氧化锌检测点的STEL超标率为7.1%,TWA超标率为18.8%;物理因素中噪声检测超标率为77.5%;高温超标率为66.7%,其他危害因素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船上舾装作业生产过程中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噪声、高温是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胎制造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某轮胎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轮胎制造过程的原辅料、生产工艺等,并对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轮胎行业存在粉尘、噪声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溶剂汽油的超标率为25.9%,空气中炭黑粉尘、滑石粉尘超标率分别为12.5%和5.0%,噪声强度超标率为24.6%。其他测定结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应采用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加强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加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和化学毒物。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8.2~95.2 dB(A),超标率38.1%;个体噪声强度80.1~93.5 dB(A),超标率50.0%;矽尘浓度(总尘)(C_(TWA))6.6~6.9 mg/m~3,矽尘浓度(呼尘)(C_(TWA))1.6~1.8 mg/m~3,超标率1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矽尘、化学毒物(甲醇、甲苯、正己烷)是该五金电子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冲床、抛光喷砂、包装清洁、喷漆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该企业职业病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其中矽尘和其他粉尘检测超标率分别为37.5%和30.8%,碳酸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噪声检测超标率为19.2%。结论粉尘和噪声是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关键职业病控制因素,应做好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汽车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为汽车制造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制提供对策。方法依据国家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监护技术规范,对金华市某客车生产企业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卫生检测,对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率为25.93%;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8.82%;二氧化锰浓度超标率为11.11%。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噪声职业禁忌证8人;电焊工尘肺观察对象3人,但未发现有疑似职业病病例。调查结果分析提示,冲压、焊接、打磨和锯木等岗位为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岗位。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较重,应以职业病危害控制重点岗位粉尘、噪声治理为切入点,不断改善劳动环境条件,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手机生产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电离辐射、微波辐射和化学毒物。工作场所中噪声强度为66.9~90.3 d B(A),超标率6.25%;甲醇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1.4~85.9 mg/m3,超标率26.92%;作业场所中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铝合金粉尘、微波、电离辐射和除甲醇外的其他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都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化学毒物(甲醇、苯、乙醇、乙苯、铅)、车间通风是手机生产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包装清洁、点胶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9.
王玮  程虎  张放  冯斌  杨爽  王瑞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3):258-261
目的 了解某纯碱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结果 粉尘、氨气、碳酸钠、一氧化碳、氯化氢、硫化氢、噪声、高温为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超标率为21.2%、氨气超标率为14.9%、碳酸钠超标率为13.8%、噪声超标率为11.8%,氯化氢、硫化氢、高温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 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较为完整,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高,但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点,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探讨佛山市小型民营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分布及作业分级,为企业职业病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类型企业工作场所木粉尘总尘浓度0.7~30.3 mg/m3,超标率为18.5%;苯、甲苯、二甲苯浓度未发现超标点,1,2-二氯乙烷最高浓度为8.1 mg/m3,超标率为3.6%;等效噪声声级为68.3~112.5 d B(A),超标率56.4%。结论该类企业木粉尘、噪声危害较为突出,需要企业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减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某纺织厂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验检测法、综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生物因素,工作场所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78.8~102.1 d B(A),超标率46.2%;棉尘浓度0.66~4.96 mg/m3,超标率为62.5%。结论某纺织厂噪声、粉尘危害严重,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饲料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监督检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现场调查、检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合的方法对该饲料生产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矽尘、高温和噪声。粉尘检测超标率为35.3%、噪声强度检测超标率为78.6%、高温检测超标率为80.0%。职业健康检查发现1例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和1例噪声作业的职业禁忌证。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中防尘、防噪、防暑措施还有待完善,其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基本能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粉尘与高毒危害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为改善作业场所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使用气体采样器、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仪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和粉尘样品,噪声频谱分析仪现场检测噪声。结果对存在粉尘与高毒物品的36家企业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共采集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3大类11项893件样品。其中超标企业14家,超标样品121件,企业超标率38.9%,样品超标率13.5%。结论该区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提示各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加大监管和宣教力度,提高企业和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管理,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预防和控制急慢性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德州市某燃煤电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危害。方法选择该燃煤电厂562名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结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结果,对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煤尘检测结果超标率为10.53%,噪声岗位8 h等效声级的M为84.7(74.9~90.4)dB(A),超标率为17.07%。受检人员异常检出率:血压22.42%、听力14.41%、心电图5.88%、胸片2.14%,其中1名疑似尘肺病,3名疑似噪声聋,5名噪声职业禁忌证。接噪人员听力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工龄以及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P0.05)。接触粉尘的浓度对胸片异常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燃煤电厂粉尘和噪声危害较重。应加强工作场所粉尘、噪声的控制工作,做好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个体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障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辨识某有色金属矿井下扩建项目试运行期间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和接触水平,评价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采用检查表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铅尘、氧化锌、砷化物、噪声等。检测结果为: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为2.1%~8.3%。粉尘浓度检测19个岗位,岗位超标率26.32%。铅尘检测11个岗位,岗位超标率27.27%。砷化物检测11个岗位,岗位超标率45.45%。噪声强度测量23个岗位,超标率达47.83%。氧化锌和氰化物等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部分作业岗位粉尘、铅尘、砷化物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建议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控制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铸锻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卫生检测,并对其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分级。结果监测生产性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共9种,其中粉尘共6种,超标率为41.8%,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为61.1%;噪声超标率为26.8%;高温超标率为16.0%;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分级情况:粉尘轻度危害作业14个,中度危害作业8个,高度危害作业6个,锰及其化合物中度危害作业3个,高度危害作业6个,噪声轻度危害作业4个,中度危害作业3个,高度危害作业1个,极重危害作业3个,高温轻度危害作业1个,中度危害作业2个,高度危害作业2个。结论粉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高温是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南通市某大型船舶建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验检测法、检查表法和定量分级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提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超标;粉尘超标率达到16%,噪声超标率达到20%。除喷漆岗位的二甲苯存在超标现象外,其余各检测点、各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结论该企业应重点关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关注员工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更有效的通风、个人防护和管理措施等,限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8年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病健康监护结果,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中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职业健康监护结果,比较接触不同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差异。作业场所工人接触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物理因素高温、噪声作业场所疑似职业病检出率高,分别为3.57%和1.80%。相关物理因素作业场所禁忌证检出率较高。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41,P0.01)。高温、噪声、局部振动、微波和其他等物理因素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广汉市作业场所工人以接触噪声、粉尘居多,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噪声、粉尘、高温三类作业场所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理论探讨其应用于印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方法 采用基于HACCP原理的危害分析方法, 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并验证其效果。
结果 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粉尘、苯、甲苯、正己烷、环己烷、噪声、高温和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 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为43.8%, 粉尘超标率为25.0%, 环己烷超标率为9.1%, 紫外辐射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 确定噪声、粉尘、环己烷和紫外辐射为关键控制点, 并实施纠正措施。再次检测, 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降至30.0%, 粉尘、环己烷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达到控制效果。
结论 HACCP理论适用于印刷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 有助于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淮安市元明粉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危险因素,评价防护设施效果。方法对2家元明粉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元明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酸钠粉尘、煤尘、煤灰尘、纯碱、烧碱、盐酸、噪声、高温高湿等;粉尘岗位超标率40.0%,噪声岗位超标率43.0%;体检结果有多岗职工位出现肺活量偏低;各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结论企业目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须进一步改进,应加强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加强职业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