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其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0.4%~1.1%,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降低围手术期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之一。但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会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医疗负担,还可能直接导致细菌变异引起药源性疾病、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本文将从LC术后感染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抗生素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LC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糖尿病并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血糖监测。结果对糖尿病合并急腹症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能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急腹症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严密控制血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4年6月90例70岁以上的大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多数大肠癌病人术前并存疾病多(75.6%),肿瘤切除率为85.6%,根治性切除率为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8%,围手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6.7%。结论外科手术切除是多数大肠癌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对并存疾病的合理有效治疗以及围手术期的严格监测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 为及时发现并逆转脑缺血,临床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优化术中监测、管理,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卒中率仍高达5%。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麻醉管理面临难题之一。 目的 为CEA术中麻醉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内容 主要介绍CEA术中常用监测方法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趋向 探索不同监测技术在CEA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根生  毕大卫  季聪华  郑珣 《中国骨伤》2003,16(10):613-614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外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上升,同时,在医院环境诱导了对抗生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或引起细菌或霉菌的二从感染.为了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抗生素药物的副反应,自2001年1月份开始,我们采用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与以往同期相比,骨科术后感染率明显下降,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肺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65例肺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65例肺癌手术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进行全面护理评估,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提高手术治疗耐受性,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个体化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42例,对切口分泌物行细菌检测,分离病原菌,分析病原学特点。结果 42例分离出68株病原菌,属于院内流行杆菌,包括MSSA、大肠埃希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MRCNC、肺炎克雷伯菌、MRSA、MSCNC等。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100%,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具有较高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结论院内流行菌株是导致泌尿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泌尿外科手术围术期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广义地说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其范围、期限.应理解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方面。目前多数提到的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只是围绕着“做手术时候”的预防性用药,其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带来的感染,其次才是希望不发生或少发生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它不包括应用于已感染、已化脓的手术,即我国传统分类中的亚类手术,后者的应用实际上已是抗生素的治疗或属抗菌疗法。近年来,已有一些单位在做这方面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开展得不普遍。今再概括地作一介绍,期望今后有更多有关的经验积累报道。一、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认识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手术的必要性及围手术期处理。对370例糖尿病合并胆囊炎手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诊手术132例,非急诊手术238例。切口愈合甲级320例,乙级50例。提示对于糖尿病合并胆囊炎的病人,宜择期手术,短期准备,小切口切除胆囊,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和胰岛素,并监测血糖和尿糖。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综合评述影像学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影像检查策略。结果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影像学评价在肝移植围手术期能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提高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从而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肝移植术前供、受体筛选和术后随访、并发症的监测有重要价值。影像科医生应熟悉并掌握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各种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的文献对于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为推崇,实验室检查已证明这对通常在手术区所发现的细菌有预防感染作用,而且短期使用即见效,如已存在感染则有治疗效果。不少研究指出在手术即将开始前给药可以减少双重感染和发生耐药性,而且能够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是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对引起腹腔感染的常见细菌有效,抗菌谱较广,并能在腹腔内组织中保持稳定的浓度。作者将哌嗪青霉素和另外两种广泛用于预防腹部手术后感染的抗生素,即先锋霉素Ⅰ和甲氧噻吩头孢菌素(Cefoxitin)做了对比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13.
围手术期感染会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以及病死率升高。我国围手术期感染的防控主要存在防控手段的依从性差、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细菌耐药率增高以及对高危人群的病情评估不到位等若干问题,须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伴泌尿外科急诊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伴泌尿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2002年82例围手术期患者严格的血糖监测和治疗。结果82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3.66%,并发症12例。结论糖尿病伴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正确使用胰岛素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监测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合理调控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就肝移植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作一综述,旨在通过凝血功能的适时监测和合理调控,减少围手术期的出血,并预防肝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耐药细菌感染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对于器官移植受者来说,围手术期面临着细菌院内感染的威胁,术后免疫抑制也给耐药细菌感染提供了可乘之机。但新型抗生素筛选速度远远滞后于细菌的变异速度,传统抗生素疗法已无法满足临床应对超级耐药细菌的需求,拥有百年历史的噬菌体疗法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噬菌体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超级细菌感染,在器官移植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总结了笔者在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实践。结果全部病例痊愈。并发切口感染7例,2例并发霉菌性阴道炎,2例出现一过性的低血糖反应。结论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围缩期的处理关键,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技巧,采用硬膜外麻醉,治疗其他内科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是临床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众多研究显示,围手术期异体输血可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甚至导致肿瘤复发转移,降低生存率.因此,输血治疗与肿瘤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的 提高对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合理输血的认识,实施合理的用血方案. 内容 综述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进展. 趋向 针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应评价其风险效益比,强调合理用血,提倡采用多种血液保护手段,减少不必要输血,以期提高肿瘤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目的 讨论神经外科围术期影响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因素.内容 术中各种生理指标、麻醉用药及麻醉技术均会直接影响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趋向 探讨围术期诱发电位监测时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需手术治疗住院到出院时为止的期限,围手术期处理贯穿以手术治疗为中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体过程之中,也就是说,包括术前的明确诊断,并存病的检查和处理,营养代谢支持,感染的防治,输血准备,麻醉和术式选择;术中麻醉管理,监测和意外情况防治;术后生命体征和重要脏器功能维护,预防或治疗用抗生素,并存病的处理,并发症防治以及切口引流管的处理等。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不仅要有熟练的手术技能,更应具备有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知识。所谓“外科医生一把刀”的观念是不完善的。在这里,我提出四点值得特别重视。第一、重视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