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治体会。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微小癌7例(12.3%)。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Ⅵ区)清扫;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术5例,选择性清扫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15.8%)。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规范化手术的同时,注意术后综合治疗及随访,治疗措施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微小癌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3月至2009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3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发现18例可疑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证实36例甲状腺微小癌,可疑5例,33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76%),3例伴桥本病(6.9%).主要术式为患侧腺叶、峡部和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其中5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随访6个月~11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多伴有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病变,术前B超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有重要价值,其手术治疗应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1cm的甲状腺癌。颈部超声的普遍应用增加了微小癌的检出率。常规的术前诊断方法包括临床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病理活检,恶性超声特征为细小钙化,边缘不规则。规范化的诊断内容应该包括哪一侧甲状腺叶,癌灶个数,最大直径,是否浸润包膜外,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存在争议,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包括针对偶然发现的微小癌和非偶然发现的微小癌两方面,甲状腺近全切除或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常规术式,但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腺叶切除或次全切除是否需进一步手术或者是否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则由个体临床和病理特点决定。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临床医师过度依赖超声检查结果。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对特殊类型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处理,特别是微小癌及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外科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甲状腺滤泡上皮肿瘤,临床较少见,目前手术指征与手术范围的把握尚存在争议。本文通过一例无病生存率超过3年的ATC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ATC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2011-04—2015-04,共手术治疗201例甲状腺多发结节,其中19例(9.45%)经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证实合并甲状腺微小癌。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术前彩超检查拟诊14例,诊断符合率为73.68%,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诊18例,诊断符合率为94.74%。乳头状腺癌16例,滤泡状腺癌3例。术后根据甲功检查服用优甲乐片,随访1~4 a,无复发病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术前彩超及弹性成像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和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有效措施。若术前彩超扫查未发现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腺部分切除即可,不需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但术后应根据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服用优甲乐片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诊实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术前诊断9例(25%),术中冰冻切片诊断22例(61.1%),所有病例经石腊切片确诊,与良性结节并存20例。随访5个月至8年,无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复发1例。结论重视术前彩超及术中冰冻切片可减少本病的漏诊,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应根据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微小癌诊治焦点及争议(吴毅)甲状腺癌病人生存现状分析(田文)甲状腺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价值(王卓颖)甲状腺微小癌术后抑制治疗(关海霞)甲状腺微小癌外科治疗中的争议与共识(张浩)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黄品同)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外科手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杜绝过度检查与过度手术治疗。为了避免二次手术,应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与积极的术后甲状腺素的替代治疗。对胸骨后甲状腺结节的外科治疗要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要规范腔镜技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应用,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为临床更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分析124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肿瘤的大小及病理学分型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甲状腺乳头状徜小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型有关,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微小癌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74~1997年间收治的48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经验。结果 全部手术治疗,乳头状腺癌33例,滤泡性腺癌14例,滤泡乳头状混合癌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1.7%,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2.4%。结论 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4-06-2016-06接受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48例患者,对其病理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真乳头结构,其内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核内包涵体及间质内有沙砾体及钙化。免疫组化结果为48例Tg、42例CK19和40例Ki-67呈阳性表达。结论熟练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点,对彩超扫查提示甲状腺微小恶性结节的手术送检标本,给予多取材、多切片并做出正确病理学诊断,对临床医生判断手术方式是否得当及是否需要后续治疗有重要价值。CK19、Ki-67及Tg的强阳性表达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治疗甲状腺微小癌中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部分行辅助131I治疗。 结果:128例患者中,单发微小癌87例(67.97%),多发微小癌41例(32.03%);单发微小癌肿瘤直径均在0.3 cm以上,术前经超声检查可发现病灶;多发微小癌术前超声可明确所有病灶者25例(60.98%),另16例(39.02%)多发微小癌中除较大的病灶(>0.3 cm)在术前超声检查中明确外,其余病灶均是在术中冷冻切片中发现或术后石蜡切片中发现;多发病灶局限于单侧甲状腺腺体者 22例(53.66%),分散于双侧腺体者19例(43.34%)。术后随访率100%,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仔细检查,可避免漏诊;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治疗甲状腺微小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桥本病合并乳头状癌8例,滤泡状癌2例.术后声音嘶哑1例,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减退9例,术后均常规行甲状腺素抑制/替代治疗.结论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术前诊断困难,以手术治疗最有效,掌握其手术探查指征很重要并应按甲状腺癌根治性手术的原则施术,术后常规应用甲状腺索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直径≤1 cm的癌,病灶微小,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部分病例术中病理偶然发现,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诊治的16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分子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与预后关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60例,男58例,女102例;年龄25~66岁。术前均行彩超检查,部分病例行MRI检查。全组均行手术。1.2方法1.2.1手术方式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对侧部分切除术13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峡部切除8例,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危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978~2000年收治的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16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一死亡。5例发生术后转移(31.25%),远处转移为主,与同期无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92例相比(仅2例复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P<0.001)。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本组资料的癌灶均已穿透包膜,存在包膜外血管浸润。其中7例因远处转移于术后5年内死亡。结论: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危害性。掌握本病的临床特点,甲状腺B超检查结合转移灶穿刺活检可提高其诊断率。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可辅以甲状腺素I同位素或化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甲状腺癌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探讨提高甲状腺(甲癌)诊断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 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结合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提出在甲癌诊断治疗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结果和结论 甲癌在诊断中应注意性腺癌、多灶癌、双侧癌,甲状腺良性疾病与甲癌并存,以及甲状腺微小癌或隐匿癌等情况;对需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块,术中、术后均应行病理检查,以防甲癌漏诊;除未分化癌外,甲癌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选择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人情况等决定;术后应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附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手术治疗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6.1。有34列(59.7%)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手术后发现的50例(87.7%)为单发癌结节。术中发现38例(66.7%)癌结节质地较硬。仅有1例病人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无手术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女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之一,而目前关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治疗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包括甲状腺腺体切除范围、是否需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TSH抑制治疗的程度、治疗方案是选择手术还是随访观察等.本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流行病学及现有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3-01—2010-01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的72例结节性申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72例,占同期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6.2%。术前彩超检查可疑恶性者占20.8%。术中快速冰冻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8.6%。病理类型以乳头状癌为主(93.1%)。手术方式主要是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部分切除。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以乳头状癌为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低。术中快速冰冻检查是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的关键。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癌不做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