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监护室应用现有清洁方法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隐患,为今后制定清洁流程提供依据。方法以每位患者的床单位为1个样本量,基于手接触的频率以及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取每个床单位消毒后24 h的15个监测表面,应用三磷酸腺苷( ATP)生物荧光技术,比较各监测面的相对荧光强度( RLU)。结果床头桌表面、床档、心电监护仪按钮、微量泵表面、加压输液器皮球表面与床摇把RLU值>500;护士小桌表面、床头台表面、呼吸机按钮、尺子与听诊器表面RLU值在250~500;治疗盘、床尾板、泵线与负压管表面RLU值<250。结论日常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监测和监督可作为提高物体表面洁净度的有效措施,突出了手卫生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ICU环境物表清洁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采用快速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进行量化检测评价,运用鱼骨图进行要因分析,设立目标,制定、落实改进措施后开展现场检测、反馈和干预,并将开展QCC活动前后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合格率干预前为43.59%,干预后为80.26%,干预前后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提高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并且能提高圈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有效提升ICU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消毒剂对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后不同时间段的抑菌效果,从而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物体表面消毒剂、规范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擦拭频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一次性无纺布+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双链季铵盐消毒湿巾以及一次性无纺布+500mg/L含氯消毒液三种方法对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擦拭,在擦拭前、擦拭后5min、擦拭后4h及擦拭后8h进行细菌采样,比较不同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刻的抑菌率、相关物体表面细菌合格率以及消毒成本。结果三种消毒剂消毒后即刻合格率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4h合格率和消毒后8h合格率高于其他两种消毒剂(均P<0.05);含氯消毒液灭菌率对涂有多重耐药菌MRSA的物体表面消毒后灭菌率最低,为99.28%,其余两组均为100%;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单次使用成本最低,为0.81元。结论改进型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物体表面新型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低、消毒效果可靠,腐蚀性小,且消毒成本较低,可在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b> 研究环境清洁措施对降低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的影响。方法 <\b>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比规范保洁工具清洗消毒流程前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的变化。结果 <\b> 环境清洁措施采用前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计数结果有显著差异。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菌落计数从干预前的48 cfu/cm2下降到干预后的4 cfu/cm2,P<0.001。高频接触物体表面ATP发光值从干预前的450 RLU降低到干预后的93 RLU,P<0.001,合格率从37.9%提高到73.3%,P<0.0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MRSA,产ESBLs肠杆菌和VRE的检出率明显减少,多重耐药菌平均检出率从18.7%±2.6%降低到6.3%±3.9%,P=0.005。结论 <\b> 加强环境清洁措施可有效降低ICU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细菌数量和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CU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2 h后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情况,查找物体表面消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运用拭子培养或琼脂直接接触培养(RODCA)方法,对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共采集标本83份,合格56份,合格率67.47%;监测出目标菌鲍曼不动杆菌2株,1株存在于治疗车上,1株存在于医生办公室门把手上,2株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某出院患者痰液中检出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相同的抗菌谱。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  相似文献   

7.
主要对重症监护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污染现状、危害及其清洁、消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可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针对特定感染群体或目标多重耐药菌进一步深入探索,并构建标准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流程,以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不同级别医院腹腔镜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为进一步规范腹腔镜清洗后检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考察、问卷及电话调查方式对广东省69所医院(三级医院34所、二级医院35所)腹腔镜器械洁净度检测方法进行调查.[结果]60.9%医院只采用简单目测,39.1%医院采取标准目测,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间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采取检测有机污染物、细菌培养等客观方法.[结论]广东省不同级别医院对腹腔镜清洗后洁净度检测工作重视不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菌落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科室选取120个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运用琼脂直接接触培养法对其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对其菌种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在采集的120份标本中分离出217株菌株,其中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采集的标本中有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株肠球菌,经药敏分析有3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为高水平庆大霉素耐药肠球菌。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卫生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其卫生状况较好,但ICU中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结论:在ICU中多处检测出耐药菌,应进一步加强ICU耐药菌的防治。该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卫生状况较好,但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的污染状况有待改善,应进一步加强清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标记法对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评价的应用。方法采用目测法与荧光标记法对比手术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洁率。结果荧光标记法检测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荧光清除率为89.2%,结果明显优于目测法71.2%。结论应用荧光标记法管理物体表面清洁卫生,能快速检测并及时反馈物体表面清洁效果,有效提高手术间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害、手和医院环境污染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手和医院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护理工作者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等方面综述了医务人员的手及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的研究进展。提示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和病房环境污染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为护理管理者做好感染控制提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污染情况进行调查,为指导ICU环境清洁消毒和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法从医院5个ICU随机采集190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进行菌落数测定,并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样本平均菌落数超标的共有128份,总体合格率为32.63%;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MRSA 32株,总检出率为16.84%。结论 ICU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严峻,MRSA污染程度高,需加强清洁与消毒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周丹  邱智超  金筠菁  杨蕾 《全科护理》2022,(21):2897-2900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场所,环境中的高频接触物体成为ICU医院感染发生、传播的重要媒介,目前ICU内环境高频接触物体的管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概况、高频接触物体的概念入手,综述ICU中高频接触物体的种类及感染的状况,分析ICU环境中高频接触物体的消毒管理方案,旨在为ICU医院感染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评估使用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ICU病房高频接触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方法 将ICU病房医护人员高频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样本后使用手持式ATP荧光检测仪检测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的擦拭清洁消毒效果。结果 擦拭消毒前ATP值明显高于擦拭消毒后3 min、1 h、2 h的ATP值,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后3 min、1 h、2 h的ATP值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前及擦拭消毒后2 h,医护人员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明显高于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擦拭消毒后3 min及擦拭消毒后1 h,患者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与医护人员周围环境物体表面ATP值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季铵盐成分的消毒湿巾具有清洁、消毒的作用,医护人员周围环境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是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普通病房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加强病房卫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电脑键盘、电话听筒、病床尾栏、监护仪及微量泵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在实施清洁措施前,生物荧光法检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超标率分别为69.17%和77.50%,护士站电脑键盘和床尾栏杆污染较严重。采取干预措施后,经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清洁卫生质量合格率仅由干预前的30.00%提高到32.78%;经细菌培养法检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28.33%提高到62.78%。结论 采取清洁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状况,但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管理仍需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一种长效消毒剂对急诊科抢救区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消毒试验方法,观察长效消毒剂对急诊科抢救区高频接触物体消毒效果的持续时间,并和医院常用的含氯消毒剂做效果对比。结果 长效消毒剂和含氯消毒剂两组物体表面在消毒前的菌落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使用长效消毒剂消毒后和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分别与各自消毒前的菌落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长效消毒剂在消毒后不同时间点的采样结果与含氯消毒剂消毒2 h后比较,其菌落数差异大多有显著意义(P<0.05)。通过使用长效消毒剂对急诊科抢救区的物体表面一次消毒后,其消毒时效可以持续长达两个月,物体表面菌落数均≤5 cfu/cm2,且无致病菌检出。结论 长效消毒剂消毒效果持续时间优于含氯消毒剂,长效消毒剂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显著且可持续2个月之久,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且使用过程比较简单,直接喷涂即可。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作用突出,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物体表面消毒试剂。  相似文献   

17.
一次使用性输液器生产厂房洁净度与微气候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6家生产一次使用性输液器厂房的洁净度与微气候,其不合格率均较高。应按生产一次使用性输液器要求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干预病房各位点清洁顺序,荧光标记法评估病房内环境清洁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院普通病房中的病床和相应的普通物体表面作为研究对象,每天在每次清洁消毒(上午9:00和下午14:00)前1 h使用紫外线荧光笔标记于选定的布点区域涂抹出一个实心圆;在清洁消毒后4 h内,使用紫外线荧光手电筒照射实心圆区域,观察残留情况以评价清洁效果。结果干预前,治疗带、输液架、小桌板、椅子、床内侧、外侧和床病床抽屉清洁率分别为55. 00%、36. 00%、41. 00%、45. 00%、39. 00%、52. 00%和29. 00%;干预后,治疗带、输液架、小桌板、椅子、床内侧、外侧和床病床抽屉清洁率分别为91.00%、86.00%、82.00%、83.00%、79.00%、90.00%和79.00%;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对病房各位点编上清洁序号干预保洁员清洁,可有效改善病房清洁效果,提高医院保洁员病房清洁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并评价层流手术室中对空气含菌量的影响相关因素。方法 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级别层流手术室空气的细菌进行采样,经培养后测定菌落数。结果 手术开始后30min及2h时术中控制开门次数和人员流动数与未控制组相比,空气中菌落数均有明显差异,经控制管理后的空气菌落数明显减少(P<0.001);且手术开始后2h时空气菌落数均比手术开始后30 min时低(P<0.05)。结论 认为手术人员对层流手术室的学习和认识巫待提高,防止其他手术间人员随意进出,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清洁的洗手衣裤,以减少对术中空气的污染,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点部门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探索有效干预手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和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建立重点部位物体表面清洗消毒制度、规范消毒方法和明确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种类等多种干预措施,该医院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荧光法监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16.33%提高到61.54%,细菌培养法监测合格率由干预前的77.78%提高到92.37%。结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医院重点部位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