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房颤动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而老年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事件,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但临床中老年房颤患者抗凝不足,故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文章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分层、心脏复律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合理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卒中的危险性较高。文章就NVAF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分层、心脏复律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合理强度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潜在的危险在于引发血栓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以往多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近年来非瓣膜病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已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抗凝组12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是否抗凝的相关因素。结果 抗凝组吸烟、饮酒、冠心病、出血史、肿瘤、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HAS-BLED评分明显低于未抗凝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OR=0.320,95%CI:0.120~0.853,P=0.023)、肿瘤(OR=0.348,95%CI:0.139~0.869,P=0.024)、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0.095,95%CI:0.049~0.185,P=0.000)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史、肿瘤及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可影响房颤患者出院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栓塞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发现,心房颤动(房颤)随年龄的增加,栓塞并发症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老年患者的年发病率可高达5%,为无房颤者的6倍[1]。非瓣膜病房颤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2]。因此针对非瓣膜病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华东医院心内科≥80岁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治疗的情况,了解用药现状。方法调查≥80岁非瓣膜病房颤患者84例,对其危险因素等临床特征及抗血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非瓣膜性房颤的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病、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孤立性房颤及扩张型心肌病为主。84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其中应用华法林者只有6例(7.1%),应用阿司匹林者56例(66.7%),其他抗血小板药物7例(8.3%),未应用抗血栓药物15例(17.9%)。结论高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应用率低,抗血小板药使用率高。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依据2006年ACC/AHA/ESC房颤抗凝管理指南将患者按照年龄,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成亚组,统计临床抗凝剂应用情况. 结果:①在符合标准的220例房颤住院患者中,高危组患者占69.3%,所有房颤患者中仅20.9%的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其中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别为15.7%、28.2%、36.3%.②对152例高危组房颤患者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5岁(OR=7.12)、高血压(OR=12.44)、冠心病(OR=13.38)、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OR=7.11)、患者因素(OR=4.10)都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目前我国基层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尤其是房颤脑卒中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引发血栓栓塞,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国外多个研究结果表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正常窦性心律者增高5~6倍。因此如何预防栓塞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目标。华法林能使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显著减少约2/3。本文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接近10%。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目前研究认为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房颤有关,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是没有房颤者的5—7倍。基于此,房颤抗栓治疗已成为房颤规范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栓治疗的新药物和新技术不断涌现,治疗手段也更趋于个体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北京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合并慢性肾病(CKD)3~4期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9年5月北京地区9家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年龄≥60岁NVAF合并CKD3~4期患者371例,其中≥80岁258例,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  相似文献   

12.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指未合并以下情况的房颤: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②机械瓣或生物瓣置换术后;③二尖瓣修复术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5%,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但是,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有明显局限性,包括①不能根据剂量预测抗凝强度;②诸多因素(如包括食物和药物)都可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抗凝强度;③维持治疗时,每月至少应测1次国际标准化比值(INR);④即使按时监测INR,并据此调整剂量,INR在目标治疗范围(2.0 ~3.0)的时间也很难超过整个疗程时间的65%;⑤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每年可达3%[4-5].以上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华法林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具有脑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中,华法林的使用率不到20%.  相似文献   

13.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性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危险性及抗凝治疗研究进展宁波市解放军113院陈振云综述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陈新审校目前已公认风心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伴发心房颤动(AF)时血栓栓塞危险性较高。抗凝治疗能预防栓塞并发症、降低危险性。但对非风湿性AF并发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现状,评价抗凝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729例,分别予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血栓危险分层和出血风险评估,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评价规范化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组241例和非抗凝治疗组488例,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特征,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差异性。结果住院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708例(占97. 12%),均有抗凝指征,实际抗凝治疗共241例(33. 06%)(华法令229例,新型口服抗凝药如拜瑞妥12例)。其中评分高危者646例,抗凝235例(36. 38%),评分中危者62例,抗凝6例(9. 68%),抗凝组华法令达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评估,TTR60%156例(64. 73%),既往有脑卒中史抗凝率(18. 26%)高于非抗凝治疗(9. 43%)。在年龄、检测INR不方便、HAS-BLED出血风险评估、患者独居比例上抗凝治疗组均低于非抗凝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缺血性脑卒中抗凝治疗组发生率(7. 05%)比非抗凝治疗组(11. 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抗凝治疗组TTR 60%占76. 47%,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低,尤其在CHA2DS2-VASc评分中高危者仍以抗血小板为主,不符合抗栓治疗指南,高龄、出血高风险、独居者均限制了抗凝治疗,但抗凝能预防脑卒中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TTR 60%抗凝疗效不足,新型口服抗凝药尚未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高龄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07年1月~2009年6月期间于陆军总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11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2例。所有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58例,≥80岁)和老年组(57例,65~79岁)。所有患者用药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均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为2.5mg/d,采用低强度抗凝,目标INR l.6~2.5,依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随访5年,记录达到目标INR的华法林用量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监测5年,两组患者达到目标INR稳态的华法林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急性脑梗死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7.2%vs.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下,高龄老年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1.6~2.5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临床上主要采用抗凝治疗预防其卒中的发生.然而,常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某些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凝血因子Xa抑制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中显示了其前途.  相似文献   

17.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莉娟  吴英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4):289-289,280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发生率逐年上升,心房颤动对临床的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脑栓塞及周围动脉栓塞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房颤病人血栓栓塞的预防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观察,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用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它心脏病所致的心房颤动。随着社会的老龄化,NVAF 逐年增多,栓塞和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其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难题_:一是心室率的有效控制,二是防止发生卒中。本文就 NVAF 的流行病学特征、栓塞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令的临床应用以及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出现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患者抗血栓治疗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535例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逐项调查,分析房颤病因、抗血栓治疗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38.5%),其次为冠心病(34.6%)。使用华法令52例(9.7%),维持INR在2.0~3.0范围,无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使用阿斯匹林331例(61.9%),用量为平均75mg/d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76例(占23%)。未使用任何抗血栓治疗者152例(28.4%),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36例(23.7%)。结论:华法令能明显减少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小剂量阿斯匹林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临床应用。方法前瞻性观察52例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药物剂量调整方法、应用注意事项以及INR监测、出血并发症。结果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维持剂量为1.25mg~3.25mg,平均2.3±0.5mg,INR达到1.6~2.5水平需时间为5~12天,平均8±2天,INR稳定于1.6~2.5水平需10~28天,平均17±4天。随访1.5±0.9年,有3例出血,无缺血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结论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INR强度(1.6~2.5)监测下,华法林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