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状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 结论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微波消融(MA)治疗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疑为甲状腺微小癌(病灶直径< 10 mm)患者12例,12个病灶,均无淋巴结转移且患者希望首选非开放手术治疗.治疗前先行组织学穿刺活检,之后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甲状腺病灶的经皮穿刺冷循环MA治疗,MA后应用超声造影进行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后恢复顺利,无术后声音嘶哑、喝水呛咳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 ~ 18个月.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消融区域范围缩小,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未见甲状腺癌的复发和其他异常的影像学表现.结论 MA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和充分的术前评估的条件下,应用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治疗低危组PTMC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论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具有微创、风险小、美观、快速等优势,可作为不宜行全麻手术或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低危组PTMC治疗的备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微小癌定义为结节直径≤1cm的甲状腺癌。颈部超声的普遍应用增加了微小癌的检出率。常规的术前诊断方法包括临床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病理活检,恶性超声特征为细小钙化,边缘不规则。规范化的诊断内容应该包括哪一侧甲状腺叶,癌灶个数,最大直径,是否浸润包膜外,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处转移。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存在争议,规范化的外科治疗包括针对偶然发现的微小癌和非偶然发现的微小癌两方面,甲状腺近全切除或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常规术式,但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甲状腺腺叶切除或次全切除是否需进一步手术或者是否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则由个体临床和病理特点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术后意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IPTMC)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1例和解放军八五医院诊治的13例PIPTMC病人资料。34例病人分组:A组(9例),初次手术仅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B组(25例),初次行双侧甲状腺手术。B组又分为:B1组(18例),一侧患甲状腺癌行侧腺叶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另一侧行次全切除术后发现PIPTMC;B2组(7例),双侧次全切除术,其中一侧术后证实为PIPTMC。结果 A组和B2组残留甲状腺未见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B1组12例再次术前B超发现有残留结节者中,5例残留甲状腺发现有微小癌灶,且中央区淋巴结有癌转移,这5例首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非PIPTMC侧为多灶癌;余B1组13例残留甲状腺未发现癌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A组术后发生1例(11.1%)暂时性神经麻痹;B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神经麻痹4例(16%),暂时性低钙血症6例(24%),永久性低钙血症3例(12%)。结论 PIPTMC者多数情况下可以先观察随访,不必急于再次手术。但对于一侧为甲状腺多灶性乳头状癌,一侧为PIPTMC者,由于存在残留癌灶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建议尽早再次彻底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0~2 0 0 1年收治的 2 5例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均行手术治疗。 2 5例儿童甲状腺癌中 ,乳头状癌 17例 ,乳头状癌合并滤泡状分化者 3例 ,滤泡状癌 3例 ,髓样癌 1例 ,甲状腺纤维肉瘤 1例。术后随访时间 4个月至 18年 ,中位随访时间 6年。死亡 2例中 ,1例术中颈静脉角处有癌灶残留 ,术后 2年出现颈部淋巴结及肺部广泛转移而死亡 ,1例死于甲状腺纤维肉瘤复发。其余患儿均存活良好。结论 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肿瘤 ,且以乳头状癌多见 ,预后良好 ,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即使对有局部复发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热消融后复发再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热消融是否能用于可手术的PTC患者。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热消融治疗后再手术的23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外院行热消融治疗前均行甲状腺细针穿刺(FNA),20例穿刺病理为PTC,3例不除外PTC可能。15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7例患者因存在复发结节压迫症状,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结果再手术后石蜡病理示,56.52%(13/23)见癌细胞,43.47%(10/23)未查见癌细胞,30.43%(7/23)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消融对侧发现新发甲状腺结节,术后石蜡病理证实为PTC。 结论热消融治疗PTC无法彻底处理原发灶,达不到根治效果。对于可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不建议热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已被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及不可手术的复发甲状腺癌。然而,甲状腺疾病的射频消融治疗存有争议。射频消融的操作者在熟练掌握操作技巧、颈部解剖及甲状腺疾病相关的理论基础上更要严格把握其应用指征。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不被推荐作为常规手段,无症状者无须行侵入性处理;另外消融技术由于缺乏相关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更不能作为其初始治疗手段,只有当病人病情较重无法手术或身体条件无法耐受手术时,才可将射频消融作为可选方案。甲状腺结节无论良恶性,凡具有手术指征,均应将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国内多家甲状腺治疗中心均报道了一批射频消融后甲状腺癌残留再次手术的病例。对于消融后再手术的甲状腺癌病人,由于手术风险难度增加,手术方法可部分参考局部晚期的甲状腺癌病人诊治策略,建议由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医生实施来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20060072C-MET蛋自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20060073甲状腺疾病并存局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7例临床分析,20060074亚甲蓝染色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20060075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并发症分析,20060076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超声引导经皮激光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6年6月我院6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均为单侧病灶,行超声引导经皮激光消融治疗。术后采用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术后1、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超声检查随访消融灶大小变化及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每次随访均检测甲状腺功能。术后1、6及12个月行消融灶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结果:所有病人经皮激光消融治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病灶的最大径和体积分别从术前的(4.6±1.5)mm和(41.7±41.2)mm~3缩小至(0.7±1.4)mm(P0.05)和(1.8±6.8)mm~3(P0.05),平均体积缩小率为94.3%。48(78.7%)个病灶完全消失,13(21.3%)个病灶呈瘢痕样改变。术后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可见坏死组织及炎性细胞,未见肿瘤细胞。1例病人术后30个月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引导经皮激光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安全可靠和有效、局部的治疗方法。尚需长期随访,以及与其他传统疗法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寻找甲状腺癌诊断及其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因素。方法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358例,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甲亢病史、癌灶大小、双侧癌、多灶癌、浸润包膜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等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58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大多数(约80.3%),45岁以上患者占70.0%。其中,264例为甲状腺癌。对良恶性结节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后发现,年龄及高血压病史与恶性结节的发生相关(P0.05),年龄45岁为甲状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甲状腺癌患者中,37.5%的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癌灶大小和浸润包膜相关(P0.05),而年龄45岁和癌灶浸润包膜为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也同样如此。结论对于年龄45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怀疑甲状腺癌者应密切观察或早期干预,对其中癌灶浸润包膜者给予颈部淋巴结清扫,可能让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时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98-2005年收治的54例行颈淋巴结清扫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9例不规范手术后的甲状腺残癌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15例根治后的患者(P<0.05).再手术时患者年龄<45岁、首次手术前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同侧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再手术时B超提示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等是再手术时同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对侧癌灶的出现,是再手术时对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手术的个体化的规范根治和必要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避免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关键.再手术时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改良性或选择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国产纳秒刀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12例PTMC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国产纳秒刀消融治疗,计算术后第1、3、6个月病灶体积缩小率(VRR病灶)以及消融灶体积缩小率(VRR消融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12例PTMC均一次完全消融成功。术后第1、3、6个月,VRR病灶分别为-14.43%、81.79%及100%,VRR消融灶分别为92.46%、98.56%及100%。1例术后颈部疼痛,3天后自行缓解。未见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下国产纳秒刀消融治疗PTMC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LA)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转移患者共30枚转移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及体积与治疗后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差异。结果 30枚淋巴结均经1次治疗完全消融。术后随访(32.22±6.26)个月,末次随访复查时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0.62±1.42)mm vs(7.39±2.63)mm;t=12.960,P0.001]及体积[122.14(48.52,227.10)mm~3 vs 0(0,0)mm~3;Z=4.587,P0.001]。术后仅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于3个月内自行恢复;其余患者均无颈部血肿、局部感染或气管及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晚期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附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附65例报告)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610041)胡龙体晚期甲状腺癌(下称晚期甲癌)是指甲状腺原发癌灶侵出甲状腺被膜,累及周围组织器官。常有明显局部浸润压迫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或伴有广泛颈淋巴结转移,或经血道向骨...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增长迅速。大多甲状腺癌中度恶性,预后好。但有局部复发转移的可能性。由于甲状腺癌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够,带来复发和转移的危险。对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近几年收治的甲状腺二次手术的7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乳头状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甲状腺相关肿瘤残留率达62.0%(49/79),淋巴结相关肿瘤残留率为53.2%(42/79)。首次手术切除范围小于一侧腺叶14例(17.7%),一侧腺叶全切6例(7.6%),甲状腺次全切30例(38.0%)。未行局部淋巴结清除的占82.3%。首次手术原发部位(同侧腺叶)肿瘤残留8例(10.1%),原发部位外腺体组织(对侧腺叶或峡部)肿瘤残留13例(16.5%),淋巴结肿瘤残留14例(17.7%),原发部位+淋巴结均有肿瘤残留28例(35.4%)。手术是甲状腺癌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规范合理的手术方式可影响复发转移率,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方法:纳入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做颈淋巴结清扫的过程中,同时行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取样进行临床研究,比较其与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有无淋巴血管侵犯,第6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甲状腺肿瘤直径>4 cm、肿瘤有血管淋巴侵犯、6区淋巴结转移>3个,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多灶性、有无甲状腺外侵犯无关(P>0.05)。 结论:临床病理学因素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关,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中同期前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 laser ablation,PL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术后采用常规超声,随访观察消融灶大小、血供,术后即刻和术后3 d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激光消融范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对消融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3例均采用局部麻醉,成功进行PLA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常规超声随访,发现原病灶消失,消融区无彩色血流信号。术后即刻和术后3 d超声造影,显示消融区无造影剂灌注,完全覆盖原病灶。术后30 d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可见坏死组织及炎性细胞,未见肿瘤细胞。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颈淋巴结清扫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价值。指导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22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病人中88例作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88例中,甲状腺肿瘤局部切除术38例,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16例,全甲状腺切除2例,颈淋巴结活检32例,结果:甲状腺微小癌11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5.91%(58/88),甲状腺残癌率31.59%(12/38)。结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对侵及包膜,颈淋巴结肿大以及甲状腺微小癌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癌应再次手术。再手术需彻底切除癌灶,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20.
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双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4例为双侧甲状腺微小癌,其中3例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合并一侧微小癌,其中1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外,6例行一侧近全切除 对侧全切除术;余21例中行一侧全切 对侧近全甲状腺切除术3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8例。行一侧颈清扫术14例,同期双侧颈总清扫术11例,其中1例因与颈总动脉粘连而有癌灶残留,术后予核素碘治疗。结果32例中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访6月~9年,3例局部复发,其中2例死亡,另1例再次手术痊愈;1例出现远处转移死亡,1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双侧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的范围应视癌灶大小和数量以及侵犯程度而定;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同期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