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视网膜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改变。本研究就上述指标与DR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旨在为DR风险的早期评估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7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按照其DR发生情况分为糖尿病组、DR组,并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排除合并炎症  相似文献   

2.
宫奇林  沈明  马庆海 《山东医药》2003,43(32):20-20
为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意义,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我们检测了158例T2DM患者的血清VEGF和GHbA1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测定其血糖、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IGF-1水平为(135.48±52.78)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89.34±38.65)μg/L;血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VEGF水平为(502.12±65.21)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356.23±52.31)μg/L;血VE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血IGF-1与VEGF水平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时,血IGF-1及VEGF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正相关。IGF-1及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1989年从培养的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中分离出的一种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能选择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的蛋白质。经定量检测发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变病人中,眼玻璃体和房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高亲和力受体KDR结合后刺激玻璃体内毛细血管增生。由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被确认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药物ARI-509和AMG可阻断或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细胞化学表达,有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性蛋白(TSP)-1的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T2DM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15例体检证实为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3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 3组血清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与是否为增殖期密切相关。观察组中VEGF和VEGFR-2正相关,其他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中VEGF和VEGFR-2高表达、TSP-1低表达与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关。VEGF、VEGFR-2和TSP-1的检测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几种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LP)、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和16例正常人的血清VWGF水平。结果与正常人(80.44±24.57)Pg/mL比较,SAP(98.60±26.99)pg/mL和UAP(103.61±24.89)pg/mL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呈升高趋势,但差异尚未达到显著性(分别P>0.05)。溶栓治疗前AMI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285.92±125.15)pg/mL,显著高于SAP、UAP,患者或正常人(分别P<0.01),并与同步测得的血清肌酸激酶(CK)以及其同工酶(CK-M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66,P<0.001和r=0.948,P<0.001)。溶栓治疗后3h,血清VEGF浓度已降到(111.57±31.29)pg/mL(与溶栓前比P<0.01;与正常人比P<0.05)。结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血清VEGF浓度可能是诊断AMI和判断再灌注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DR的基本病理过程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其病理特征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l barrier,BRB)破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2DM患者219例,其中T2DM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T2DM组)117例,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DPN组)102例,另选健康对照者(NC组)47名,检测各组血清Cys-C水平。结果 DPN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NC、T2DM组(P0.05),T2DM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肾小球滤过率相似的情况下,随着血清Cys-C水平升高,正中神经潜伏期呈逐渐延长趋势,运动传导波幅和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呈逐渐下降趋势。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长,FPG、HbA1c和血清Cys-C水平升高,均可能增加T2DM患者DPN风险。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DPN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视网膜组(non-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DR)、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roup,NPDR)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m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gmup,PDR),同时测定患者HbAlc及VEGF浓度。结果 PDR和NP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P=0.0450.05);NDR和NP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P=0.0390.05);PDR和NDR患者血浆HbAlc及VEGF水平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1、P=0.0230.05)。结论 HbAlc及VEGF可能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50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RFLP技术检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9例,单纯T2DM患者120例,DR患者129例,及体检的98例对照者的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DR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P<0.05);CC基因糖尿病(DM)患者VEGF产量高.结论 VEGF+450C/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生成素(Ang)-2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68例,其中糖尿病非肾病(DM1)26例,糖尿病肾病42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微量蛋白尿组(DM2)24例及大量蛋白尿组(DM3)18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患者VEGF、Ang-2及糖化皿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各DM组之间HbA1c水平无明显差异,各组患者之间血清VEGF及Ang-2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组(P<0.05);DM2较DM1组及DM3较DM2组患者血清VEGF及Ang-2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VEGF及Ang-2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罗氏cobasee4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结果研究组TSH、T3、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黄斑是眼底视网膜的主要功能区域,主司明视觉和色觉,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包括黄斑水肿(DME)渗出、黄斑缺血及增殖性改变等。其中DME是导致糖尿病人群视力下降最常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工龄阶层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DME会在DR的不同阶段发生,长期存在的黄斑水肿将导致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损害严重且不可逆。随着近年糖尿病患者的增加,DME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以上糖尿病人群中为3%~6%,在DR人群中高达14%,我国相关调查显示DME患病率为16.22%,Ⅱ型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DME可达到27.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和45例结直肠腺瘤患者以及4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和NO的含量.结果: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VEGF和NO含量与健康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NO表达水平分别较结直肠腺瘤组以及健康人明显增高(P<0.01),且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与血清VEGF和NO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834,P<0.01).结论:VEGF和NO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和NO含量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以及Dukes分期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在肺癌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与血清VEGF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检测未经任何治疗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同时常规检测患者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VEGF浓度与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含量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不同血清VEGF含量者的生存情况.结果: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1251.6±42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3.8±171.3)ng/L(P<0.01).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VEGF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表明,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血小板(r=0.523,P<0.01)和白细胞计数(r=0.511,P<0.01)呈正相关.血清VEGF高含量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血清VEGF低含量者.结论:血清VEGF与肺癌临床分期进展密切相关,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评价的可靠参考指标.肺癌细胞分泌VEGF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肺癌的生长及转移,血清VEGF有可能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MCV)的关系。方法用ELISA测定40例MCV、32例T2DM无大血管病变(Non-MCV)及30名正常者对照者(NC)Ang-2和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 MCV组Ang-2及血清VEGF水平高于NonMCV、NC组(P0.05或0.01),Non-MCV组高于NC组(P0.05)。3组间Tie-2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V组Ang-2与VEGF及FIns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4、0.404,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Ang-2、糖尿病病程、VEGF与MCV独立相关。结论血清Ang-2及VEGF表达水平与MCV相关,Ang-2协同VEGF在MCV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有资料显示,DM患者视网膜组织内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GF结合蛋白(IGFBP)及IGF受体水平升高,对DR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2(IGF-2)与DR的关系,我们对38例伴有DR的2型DM患者的血清中IGF-2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根据1996年WHO制订的DM诊断及分型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扩瞳后直接行眼底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并按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及中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存在差别,为老年ACS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A组),ACS患者30例(B组)。选择中年ACS患者30例(C组),均于入院第3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B组及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B组,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CS及中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均高于SAP患者,这是由于发病时心脏缺血缺氧所致,但老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低于中年ACS,这是由于衰老等因素影响了血清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DR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研究对象,分为T2DM组(T2DM,n=31)、T2DM合并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T2DM+背景期视网膜病变,n=31)、T2DM合并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T2DM+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29)及正常对照组(NC,n=29)。检测各组TSP-1、FPG、FIns、HbA1c、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各组血清TSP-1水平[(261.12±38.11)vs(284.66±38.74)vs(329.26±37.81)vs(121.60±10.78)ng/ml,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P-1与FPG、FIns、HbA1c、TC、LDL-C、Fib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ns、HbA1c、LDL-C、Fib是TSP-1的独立影响因素(t=4.182、6.054、-2.097、3.943,P0.05或P0.01)。血清TSP-1与Fib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t=-5.484、3.208,P0.01)。结论 TSP-1与DR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是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