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某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建设项目施工期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工人接触情况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等,描述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并提出合理和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收集该项目的主要施工内容、原辅材料、主要机械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对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工种接触粉尘的个体检测结果中,钢筋工(电焊)电焊烟尘检测结果(2.4mg/m~3)、钢筋工(切割)、打磨工砂轮磨尘检测结果(1.6、0.6mg/m~3)、钻机司机、打桩机司机土尘检测结果(0.7、0.9mg/m~3)、木工木粉尘检测结果(1.4mg/m~3)、混凝土工(凿毛、打磨)水泥粉尘(总尘)检测结果和水泥粉尘(呼尘)检测结果(0.8~2.5、0.4~1.0mg/m~3)、电焊工电焊烟尘检测结果(0.7~3.9mg/m~3)、珍珠岩工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检测结果(0.3、0.1mg/m~3)及保温工玻璃棉粉尘检测结果(0.5~1.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油漆工所接触的有毒物质个体检测结果中,二甲苯(0.05~3.5mg/m~3)、乙苯(0.03mg/m~3)、丁醇(0.3mg/m~3)和乙酸乙酯(0.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打桩机司机、钢筋工(切割)和打磨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88.4、85.6~86.4和87.7 dB(A)]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X射线测量结果(0.05~0.47μSv/h3)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LNG储罐项目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并检测某机械公司迁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6.67%,砂轮磨尘浓度范围为(0.2~1.5)mg/m~3,电焊烟尘浓度范围为(0.3~4.5)mg/m~3,金属烟尘浓度范围为(0.4~4.1)mg/m~3,钢砂尘浓度范围为(0.3~1.2)mg/m~3,石英砂尘浓度范围为(1.2~66.7)mg/m~3,磨刀工、喷砂工接触粉尘浓度超标;毒物作业岗位合格率为100%,作业工人接触毒物浓度符合要求;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为87.1%,8 h等效A声级范围为(78.8~96.7)d B(A),钳工、电焊工、机械铆工、气割工、喷砂工、空压机房巡检工等接触噪声强度超标;电焊工接触紫外辐射(罩内眼部)8 h辐照强度为1.28μW/cm2,结果超标;探伤机房4个检测点电离辐射强度为(11.2~86.0)μGy/h,结果超标。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防护措施存在一定问题,如严格落实整改意见,基本能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煤矿选煤厂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止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主要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其他粉尘、噪声等。煤尘呼尘浓度范围为0.7~2.1 mg/m3,总尘浓度范围为1.7~7.3 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范围为82.0~105.9 d B(A),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存在不符合项。结论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山东省某石膏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相应的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调查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该石膏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粉尘和稳态噪声。工作场所中石膏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总尘0.3~29.3 mg/m3,岗位合格率88.9%;呼尘0.3~20.1 mg/m3,岗位合格率85.7%。工作场所中岗位8 h等效声级合格率为76.0%。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石膏矿对生产工艺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且防护结果基本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有比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能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苏州某企业清洗防护板过程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硝酸、氟化氢、盐酸及氯化氢、氢氧化钾、氧化铝粉尘、铜尘及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因素均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硝酸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为0.021~0.03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0.205~0.315 mg/m3;氟化氢Cmax为0.021mg/m3;盐酸及氯化氢Cmax为0.8 mg/m3;氢氧化钾Cmax为0.037 mg/m3;氧化铝粉尘(个体粉尘)TWA浓度为0.1 mg/m3,超限倍数为0.1倍;铜尘TWA浓度为0.014~0.118 mg/m3,超限倍数为0.1~1.4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6%,高压水枪冲洗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为110.9~111.4 d B(A),人工熔射岗位LEX,8 h为97.2~97.4d B(A),喷砂岗位噪声为94.5~95.6 d B(A),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化学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某煤炭码头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等的防护效果,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现状是否满足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收集该项目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对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2014—2016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尘和噪声。检测结果中,摘/正钩操作位1煤尘(总尘)的超限倍数(0.6~4.5)、摘/正钩操作位2煤尘(总尘)的超限倍数(2.1~3.7)和煤尘(呼尘)的超限倍数(1.4~3.5)、B2驱动站煤尘(总尘)的超限倍数(0.2~7.2)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各工种个体煤尘(总尘)的检测结果(0.1~2.6 mg/m3)和个体煤尘(呼尘)的检测结果(0.03~1.7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各工种个体噪声的测量结果为(61.8~84.7)d B(A),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天津市滨海新区某煤炭码头针对煤尘和噪声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其职业病危害防护现状基本满足国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某蓄电池生产企业运行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防护建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烟、铅尘、硫酸、噪声、二氧化锡等。产生铅烟岗位的铅烟40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016~0.022 mg/m3,产生铅尘岗位的铅尘CTWA为0.026~0.042 mg/m3,有硫酸挥发的作业岗位的硫酸CTWA为0.65~0.94 mg/m3,二氧化锡CTWA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铅作业员工血铅检查项目均合格。 结论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为铅及其化合物、硫酸和噪声。其中铅及其化合物的关键控制点为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焊端子区域、包片区域;硫酸关键控制点为加酸区域、充放电区域、化成区域;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正极板铸板区域、装卸模焊接区域、焊过桥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生产试运行期间,根据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该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程度,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和噪声。经检测,环氧乙烷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 mg/m3;乙二醇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14 mg/m3;乙醇胺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小于其最低检出浓度2×10-4mg/m3;氨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为2.84 mg/m3;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0.11 mg/m3;噪声周等效A声级最高为83.2 dB(A)。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岗位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2×300 MW热电联产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探讨防护措施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氨、氢氧化钠、盐酸、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粉尘、噪声和工频电场存在超标现象:灰库值班员接触的粉尘浓度超标,总尘CTWA为2.04 mg/m3,呼尘CTWA为0.75 mg/m3;#4机汽机巡检工和#3机的汽机巡检工接触的噪声超标,等效连续A声级为89.7和86.2 dB(A);4个检测点工频电场强度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工程在对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完成整改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制药公司的利巴韦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通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与分析,并结合检查表法和经验法对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检查表分析显示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乙酸酐〈4.0 mg/m3,乙酸的CSTEL〈8.0 mg/m3,甲醇的CSTEL〈1.3~26 mg/m3,氨的CSTEL0.15~2.75 mg/m3,盐酸〈0.5~0.88 mg/m3,氢氧化钠〈0.02~0.10 mg/m3;8 h等效噪声70.8~86.0 dB(A),WBGT指数26.9~30.3℃。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有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能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年产20万吨联合制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盐尘(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2.00 mg/m3、氨TWA为0.50~24.00 mg/m3、碳酸钠TWA为0.01~14.50mg/m3、氯化铵TWA为0.01~0.10 mg/m3,泵工、冰机工接触噪声每周40 h等效声级(LEX.W)为85.7~89.7 dB(A),部分岗位氨、碳酸钠、噪声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施不完善,需加强毒物和噪声控制,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初步调查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一氧化碳、铅、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氟化物、锑及其化合物等高毒物品,根据类比项目检测数据和现场调查资料等分析,粉尘、铅尘、铅烟、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浓度、噪声强度存在超标,粉尘的CSTEL和CTWA分别为5.6~19.9 mg/m~3、2.7~10.9 mg/m~3,噪声的等效声级是80.2~92.1 d B(A),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和分析无头带钢生产线(ESP)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ESP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一氧化碳、噪声、高温,本次检测粉尘长时间接触浓度0.42~0.67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37~1.77 mg/m~3;一氧化碳长时间接触浓度1.110~1.28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0.94~1.40 mg/m~3;噪声强度72.5~84.3 dB、高温26.9~31.4℃,以上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防护设施性能参数符合要求。结论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和分析,该ESP防护设施运行有效,应重点加强关键控制点的职业卫生管理,确保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某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机加车间喷砂机操作工接触的矽尘总尘时间加权浓度为1.6 mg/m~3,呼尘时间加权浓度为0.3 mg/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经整改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净化间超声波清洗设备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6.2 d B、超声波塑胶熔接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104.8 d B、粉料间粉料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5.2 d B,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余各操作位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铜(按Cu计)铜烟、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其他粉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矽尘、噪声和紫外辐射,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矽尘、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为关键控制点,工人作业时应注意工程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分析某公司煤码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本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煤(总尘)、噪声、高温,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煤尘(总尘)CSTEL:1.1~4.8 mg/m3,CTWA:1.1~3.9 mg/m3。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项目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与评价昌吉州某厂甲醛、乌洛托品生产加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和拟采取防控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醇、甲醛、氨、噪声。类比企业在甲醛生产线3个作业岗位甲醇短时间(15 min)接触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1.3~118、6.7~158、1.3~243 mg/m3),其余岗位均符合要求。5个作业岗位甲醛最高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4.39、0.371~0.946、0.205~1.46、0.358~0.590、0.237~1.30 mg/m3),其余岗位均符合要求;乌洛托品生产线3个作业岗位甲醛最高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0.313~0.550、0.409~1.40、0.128~0.984 mg/m3)。打料工个体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余岗位均符合要求。职业病防护措施符合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项共91项,除31项可研报告未提及外,其余均符合要求。结论该项目采取报告书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补充措施后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职业病危害现况,为其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7年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涉及的广东、河北2省10家不同地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场所分布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归纳超标作业岗位的分布规律、超标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结果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游离SiO2含量均在10%以上,应以矽尘评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个体检测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1~4.1 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2.2 mg/m3,除挖掘机司机接触的总尘、呼尘和自卸车司机接触的呼尘外,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矽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总尘超限倍数为0.3~25.2,呼尘超限倍数为0.1~13.8,各主要作业场所均有超标现象。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个体噪声声级为64.5~97.1 dB(A),除自卸车司机外,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小型露天采石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其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煤矿机械化改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和建议。方法主要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电焊烟尘、木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锰、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中粉尘浓度检测结果中,呼尘范围为0.53~13.87mg/m~3,总尘范围为0.58~25.38mg/m~3,噪声作业人员8 h等效声级范围为65.2~100.4 d B(A),煤尘与噪声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该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均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该项目各类防护设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建议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