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煤炭企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控制效果,为企业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特点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等,本次评价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是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经检测粉尘合格率78.6%,噪声合格率80.0%,化学毒物合格率100.0%。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基本符合相关国家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岗位和合理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检查表法及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结果除行车车间铆工岗位8 h加权连续A声级超限外,其余检测岗位接触的噪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基本可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新疆某铍冶炼厂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管理部门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和检查表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粉尘等。对该企业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粉尘及呼吸性粉尘检测合格率为71.4%,噪声合格率为94.7%,铍及其化合物3个检测点均不合格,其余化学毒物、个体粉尘、高温等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该项目正式投产后若能落实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补充措施及建议,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4.
夏真芳 《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46-1547
目的对某农药厂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促进职业危害的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通过项目技术资料分析、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经验法、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噪声、硫酸二甲酯、硫酸、氨、三氯甲烷、乙酰甲胺磷、甲醇、二甲苯等职业危害因素。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值均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该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评价其防护设施的可行性,提出建议。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初步调查分析,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采用类比法、工程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谷物粉尘、氨、二氧化碳、盐酸、噪声、高温等,根据类比项目检测结果,化学因素中谷物粉尘、氨、盐酸的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中噪声检测岗位15个,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67%;高温强度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依据现场调查资料确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6.
张琳 《职业与健康》2012,28(7):792-795,798
目的确定某环保产品生产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检验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除备料区钳工打磨操作位噪声超标和电焊打磨岗位粉尘超标外,下料区、部件组装区、磁盘区各检测和测量项目的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和卫生限值。作业岗位危害因素超职业限值率:粉尘8.1%,噪声14.3%,毒物未超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正在运行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防护设施是可行的,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是基本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影响,评价防护措施和效果,并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与职业卫生检测法对该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现场调查结果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除噪声合格率为70.0%(14/20)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合格率均为100.0%;个体检测合格率均为100.0%;职业健康体检100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人,噪声职业禁忌症检出率3.0%(3人),20.0%(20人)需复查(噪声19人、高温1人),其他体检结果均符合要求。结论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满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但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和工程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塑料改性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选择与本建设项目类似工艺的企业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包括氯、氯化氢、氢氧化钠)、噪声。类比企业粉尘、氯化氢、噪声检测合格率100.0%,氯气检测点11个,合格率90.9%。结论本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制衣厂扩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检查表法等进行综合分析及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棉尘、毒物、噪声、高温,其检测岗位合格率分别为95%、100%、90%、100%。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但棉尘和噪声防护设施须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半导体有限公司SMD事业部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综合评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依据现行的法律、规范、标准及企业提供的基础性资料,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通过检查表分析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定性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建设项目生产工艺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等符合相关要求;生产过程产生的化学毒物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因素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检测结果最大值为82.8 dB(A)。结论建设项目属于电器制造业,综合分析其为职业病危害一般项目,评价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化工企业合成氨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危害因素采样、检测.结果 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NH3、CO、C02、催化剂粉尘等,所有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技改工程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识别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接触粉尘的岗位有13个超标,其他危害因素全部合格,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结论企业应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个体防护,使员工得到个人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双重保护,进一步降低职业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台式电子计算机附属品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二氧化锡、甲醇、异丙醇、正庚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噪声和激光辐射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锡、甲醇、异丙醇、正庚烷、甲基丙烯酸甲酯,该项目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识别、分析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 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某润滑油调合灌装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 结果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环己烷、己烷、戊烷、辛烷、高温、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 结论 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5.
龚利强  陈阳  吕敏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11-2614
目的评价某化工公司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为卫生行政部门对该项目竣工验收或专项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验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现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基本能满足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条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700万m2/年低反射玻璃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粉尘,现场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基本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完善可行,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某化工厂溴素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某化工厂溴素生产过程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方法根据现场调查与检测结果,按规范对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氯气、溴、二氧化硫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有毒物质的浓度符合卫生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职业病防护措施达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和评价北方某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为卫生健康部门管理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与建设项目同城市并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1号线一、二期工程进行类比,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职业卫生学调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建成运行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毒物等。类比现场毒物、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100%,类比现场氡,氧气,微小气候,照度测定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合格率100%。该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卫生辅助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措施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防护措施,可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内,按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评估,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电镀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该企业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和检查表分析法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对该企业存在的铬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硫酸及三氧化硫、氧化锌、氯化氢及盐酸、氢氧化钠、工频电场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其中铬及其化合物浓度达到了行动水平。结论该企业生产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危害情况基本符合要求,但需加强对职业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健康体检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漆雁  武彦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3):327-329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通过对某烧结炼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及检测的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包括CO、CO2、SO2、NOx、铅烟、氟化物、砷及化合物等)、粉尘、噪声及高温与热辐射等。结论该建设项目自动化程度较高,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齐全,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