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2015年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29例青少年(≤21岁)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早期手术疗效。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和二尖瓣反流分级变化,同时抽血检测术前、术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变化,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评估心功能。结果:本组患者中,接受单纯改良扩大Morrow手术者17例(58.6%),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8例(27.6%)。与术前比较,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后患者的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小[(24.6±6.8)mm vs(16.9±7.1)mm,P0.01],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明显降低[(68.8±15.7)mm Hg(1 mm Hg=0.133 k Pa)vs(10.7±4.2)mm Hg,P0.01],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1.7±1.3)级vs(0.2±0.4)级,P0.01],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显著改善[(3.4±0.8)级vs(1.4±0.5)级,P0.01],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显著下降[(1957.6±392.5)ng/ml vs(458.7±161.0)ng/ml,P0.01]。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第12、24、36个月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6.7%和86.7%。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是治疗青少年HOCM安全、有效的手段,术中充分暴露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改良扩大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经验,分析其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2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女性18例,男性8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5.6±13.5)岁。所有患者均经主动脉切口行改良扩大Morrow术,合并心脏病变同期处理,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术18例,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房颤动改良迷宫术1例。随访3~90个月,左心室流出道压差[(20.3±17.5)vs.(65.2±27.5)mm Hg,1 mm Hg=0.133 k Pa]、最大室间隔厚度[(18.6±6.4)vs.(26.3±5.1)m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LVEDD[(43.3±4.1)vs.(38.7±4.9)mm]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92.3%)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P<0.01),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III°房室传导阻滞2例(8.3%);2例患者因切除范围不够致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例再次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改良扩大Morrow术可获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是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接受经典Morrow术和改良Morrow术的手术效果。方法:从2008年12月到2016年12月,我院对有症状的HOCM患者共236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86例接受经典术,150例接受改良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两种术式术前和术后左心室室间隔厚度[经典M术(22.1±11.9)vs.(17.1±4.0)mm;改良术(22.3±4.4)vs.(16.1±3.5)mm,P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经典术[73.9(55.8,100.0)vs.10.2(7.0,14.4) mmHg,1 mmHg=0.133 kPa],改良术[73.9(55.8,100.0)vs. 10.2(7.0,14.4)mmHg,P0.01]。患者接受两种手术方式后室间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降低,但改良组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和压差比经典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经典术和改良术均能降低HOCM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改良术对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缓解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对2010-01至2017-07实施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的50例HOCM患儿(年龄≤14岁)住院结局、围术期以及远期超声心动图(UCG)变化。结果:47例患儿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术后因停机困难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120 h脱机后出院,2例术后死于肺部感染;3例发生三度房室阻滞。与术前相比,患儿室间隔厚度(IVST)显著减小[(14.3±6.7)mm vs(21.2±9.7)mm,P0.001],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明显降低[(19.6±17.3)mmHg vs(74.8±25.0)mmHg,P0.01,1 mmHg=0.133 kPa]。仅4例(8.5%)术后仍存在二尖瓣前向运动(SAM)。45例存活患儿平均随访(27.7±14.0)月,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UCG示LVOTG[(15.5±12.5)mmHg vs(74.8±25.0)mmHg]和IVST[(14.3±7.9)mm vs(21.2±9.7)mm]仍较低(P均0.01)。结论: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可明显改善HOCM患儿的症状及心功能,远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改良Morrow手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应用改良Morrow手术治疗的21例HOC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2~64(45.3±11.9)岁。所有患者均行改良Morrow手术,包括扩大的肥厚心肌切除和游离肥厚的二尖瓣前乳头肌,其中2例患者同时行二尖瓣前叶折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左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功能和临床症状改变,评价改良Morrow手术疗效。结果 全组21例患者无死亡。术中切除心肌质量8.5~22.8(14.9±3.8) g。术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术前(101±41)mmHg vs.术后(10±8)mmHg〕(P<0.01),左室流出道最狭窄内径显著增宽〔术前(5.0±2.1)mm vs.术后(16.6±3.6)mm〕(P<0.01),左房内径明显减小〔术前(47±5)mm vs.术后(42±5)mm〕(P<0.01),二尖瓣返流量显著减少〔术前(5.9±3.7)ml vs.术后(1.8±1.5)ml〕(P<0.01)。18例术前SAM征阳性患者术后SAM征均消失,19例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消失,90%患者心功能为Ⅰ级。结论 改良Morrow手术能够有效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二尖瓣功能,是治疗药物无效HOCM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低龄儿童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截至2014-11我院9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低龄HOCM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诊断时平均年龄为(1.9±2.5)岁(1天~6.4岁),手术时平均年龄(5.1±2.1)岁(8个月~7岁),平均体重(19.3±9.8)kg(4.3 kg~38.2kg)。术前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9.4±40.0)mm Hg(1 mm Hg=0.133 k Pa)。二尖瓣收缩期前移9例,二尖瓣中、重度反流7例。患儿在低温全麻体外循环下经升主动脉根部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术后接受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儿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1例,右室间隔心肌切除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3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1例。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效果良好。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66.0±18.4)min(36~90 min),术后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由(79.4±40.0)mm Hg降至(24.4±17.3)mm Hg(P0.01)。二尖瓣反流分级由(2.6±1.4)级降至(0.4±0.5)级(P0.01)。术后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61 mm Hg)1例,短暂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低体重婴儿(4.3 kg)术后接受了120.8 h的体外膜肺支持。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11.1±8.7)个月(3~31个月),所有患儿症状改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Ⅱ级。随访静息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为(24.7±20.7)mm 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儿残余二尖瓣收缩期前移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分别为49 mm Hg和61 mm Hg)。1例患儿术后3个月置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对于解除低龄儿童HOC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效果好,早期随访结果满意,但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改良扩大Morrow术后左心室游离壁逆重构及其预测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入选我院2014-06到2014-12期间成功接受改良扩大Morrow术式的HOCM患者60例(HOCM组),男性41例(68.3%),平均年龄(39.1±15.2)岁,采集术前和术后6~24个月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同期选取健康人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分层应变技术分析术前和术后左心室游离壁三层心肌的(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纵向应变和环形应变的变化,用线性回归法识别左心室游离壁逆重构的影响因素。左心室游离壁厚度≥15 mm的节段定义为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结果 :HOCM组患者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的前壁、侧壁、后壁和下壁厚度与术前比较均变薄;术后游离壁纵向应变[(-13.8±4.8)%vs(-17.0±5.2)%]和环形应变[(-23.7±3.8)%vs(-25.4±3.7)%]均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值-术后值)超声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外科切除质量指数[(13.5±30.9)g/m2 vs(3.4±2.0)g/m2,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的独立因素是术前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数(r=-0.680,P0.001)和年龄(r=0.638,P0.001),影响术后左心室游离壁环形应变的因素是△左心室流出道(LVOT)压差(r=0.386,P=0.005)。结论 :对于HOCM患者,(1)改良扩大Morrow术后,LVOT梗阻解除引起左心室游离壁的逆重构(室壁厚度变薄,质量减低,功能改善);(2)左心室游离壁的三层心肌均发生逆重构;(3)LVOT压差缓解越好、增厚左心室游离壁节段数越小、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逆重构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扩大心肌切除术对消除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二尖瓣反流的效果。方法:回顾2002-11至2017-07我院单一术者手术治疗的480例HOCM患者,患者均接受扩大心肌切除、离断二尖瓣装置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及修剪乳头肌等操作,术后利用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估手术对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及二尖瓣反流的改善效果。结果:480例患者中22例(4.6%)因二尖瓣器质性病变而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其余458例(95.4%)未行二尖瓣处理的患者中,1例(0.2%)术后第5天死于感染性休克,4例失访(0.9%),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3,12)。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患者LVOT压差较术前显著减小[(12.8±11.6)mm Hg vs(89.1±30.6)mm Hg,1 mm Hg=0.133 k Pa,P0.001];合并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的患者由术前451例(98.5%)下降至随访时42例(9.3%)(P0.001);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患者由术前的297例(64.8%),下降至随访期间的14例(3.1%)(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期间残余SAM现象的患者二尖瓣中量以上反流的发生率较高(OR=30.334,95%CI:5.619~163.739,P0.001)。结论:扩大心肌切除术可消除绝大部分患者的LVOT梗阻及SAM相关二尖瓣反流。在不合并二尖瓣器质性病变时,HOCM患者极少需要同期处理二尖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现象的发生机制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阜外医院12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左心室腔中部梗阻的资料,记录患者术后及随访期间左心室中部压差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患者无早期死亡,未发生瓣周漏、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瓣膜故障、二次开胸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出现了左心室腔中部梗阻,平均峰值差压为(53.4±17.3)mm Hg,并没有出现SAM现象,患者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主动脉瓣峰值流速、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12例患者均获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1±27.4(4~10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未出现人工瓣膜故障,1例患者术后随访超声提示左室流出道血流通畅,11例患者左心室中部压差为(43.4±14.2)mm Hg,较术后早期明显降低(P0.05),1例患者术后30个月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为I/II级。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左心室腔中部梗阻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并发症,预后不良,须尽早诊断并识别是否合并心尖部室壁瘤,及时予以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外科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65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61.5%),年龄18~70岁,平均(48.4±11.5)岁,术前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后临床症状仍明显,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为62~140mmng(1mm Hg=0.133k Pa),平均(85.5±28.6)mmm Hg,65例患者均有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全部患者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的MORROW手术),其中8例(12.3%)合并心脏瓣膜手术,1例(1.53%)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手术无瓣叶损伤及室间隔穿孔发生。手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二尖瓣反流(MI)程度较术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12例患者因肥厚梗阻性心肌病行外科手术治疗,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2~56,平均年龄(40±13.3)岁,体质量55~74 kg,平均(60±12.6)kg,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口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扩大Morrow技术),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4例。围术期UCG或TEE评价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LVEF、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结果:体外循环时间82~110 min,平均(71±1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96 min,平均(45±16.4)min,气管插管时间8~22 h,平均(12±13.6)h, ICU住院时间24~72 h,平均(36±23)h,术后住院时间10~14 d,平均(10.4±2.8)d。与术前相比,LA大小[(40±9)vs.(36±4)mm]、LVOT [(111±32)vs.(26±12)mmHg,1 mmHg=0.133 kPa]、室间隔厚度[(26±5)vs.(17±4)mm]、LVEF [(69±11)%vs.(58±8)%]均显著下降(P<0.05)。二尖瓣关闭好或仅轻度反流,SAM征消失。主要并发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远期随访:所有生存患者症状消失,生命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I~Ⅱ级,无远期死亡或并发症。结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手术可满意的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后主要合并症,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至2014-07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由单一术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患者139例,男性87例、女性52例,年龄10~67(43.45±14.65)岁,体重26~105(66.46±13.94)kg,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4.48±44.75)mm H(1 mm Hg g=0.133 k Pa)。全组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根据术前已知的心脏合并疾病,必要时同期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围术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访1~24个月。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或远期死亡。本组单纯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73例(73/139,53%),行改良扩大Morrow手术合并其他手术66例(66/139,47.5%),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例,二尖瓣成形术15例,二尖瓣置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经胸心脏射频改良迷宫术3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2例,室壁瘤切除术1例。全组机械通气时间8~396(24.05±36.74)h,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27(2.85±3.18)d,术后住院时间5~35(10.11±4.57)d,术后心律失常108例,胸腔积液25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二次转入重症监护病房3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基本消失。重症监护病房延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55岁,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合并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Ⅰ~Ⅱ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HOCM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及近远期生存率,同期实施其他手术并未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高龄、手术时间长、术后难治性心律失常以及合并右心功能不全,围术期采取有效措施尽早纠正心律失常及预防并改善右心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经皮室间隔消融术(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术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 Hg(50-159mm Hg)。术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术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术。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术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皮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外科治疗、手术疗效及经验,为基层医院开展此类手术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13例外科治疗的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9.3(1~47)岁。术中、术后用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房、左心室、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关闭情况。13例患者均采用改良Morrow手术疏通左心室流出道,同时对二尖瓣成形或二尖瓣置换不予处理,并矫正心内合并的其他畸形。结果 1例因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2 d死亡。其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无近期或中期死亡及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8.4(7~13)d。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比术前明显降低[(14.3±8.3)mmHg vs.(85.3±40.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食道超声提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SAM)征消失。2例术前二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效果欠佳而改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2例二次转机行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术后12例随访,随访率100%,主要以门诊及电话随访,随访1个月~10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在I~II级,无远期死亡、其他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论充分疏通左心室流出道及妥善处理二尖瓣,外科治疗HOCM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室间隔减容治疗即室间隔部分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进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手术组125例)或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介入组41例)的HOCM患者,并在手术前、术后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86天(136~1 617天),获取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上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评价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变化。结果:手术组患者125例,年龄中位数48岁,男性70例(56.0%);介入组患者41例,年龄中位数50岁,男性28例(68.3%)。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386天,失访26例患者(15.6%),手术组和介入组分别失访18例和8例。与术前相比,术后手术组室间隔厚度(16.0 mm vs 21.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8 mmHg vs 73 mmHg,1 mmHg=0.133 kPa,P0.05)均下降;介入组室间隔厚度(15.0 mm vs 20.0 mm,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 mmHg vs 66 mmHg,P0.05)均下降,以手术组残余压差更低(P0.05)。随访过程中手术组1例患者死亡,两组均有1例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无明显改善。结论:两种室间隔减容治疗均可有效降低远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情况,室间隔切除术患者术后残余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一站式射频消融AF及室间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来自3家医院接受一站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HOCM合并AF患者11例,记录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窦性心律维持、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左心房内径等参数变化以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AF及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术前左心房直径(45.0±4.0)mm,室间隔厚度(21.0±5.0)mm,静息LVOTG(81.0±21.0)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随访时间为13.9个月,随访期间有3例患者AF复发;左心房直径(43.0±6.0)mm,室间隔厚度(19.0±4.0)mm,静息LVOTG(35.0±27.0)mm Hg,静息LVOTG较术前显著减低(P<0.01)。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射频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HOCM合并AF患者,一站式AF及室间隔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老年患者145例,随访117(7.4±2.5)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随访结束时,患者二尖瓣再狭窄率为26.9%。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9.66±2.71)mm Hg(1mm Hg=0.133kPa)vs(17.10±4.59)mm Hg]、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二尖瓣口面积显著增加[(1.69±0.22)cm2 vs(0.98±0.20)cm2,P<0.01],无不良事件生存率为69.7%。结论老年患者成功PBMV后,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rcutaneous intramyocardial sept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IMSRA)治疗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midventricular obstructio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MVOHCM)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PIMSRA治疗的16例左心室中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及6个月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参数变化特点。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室间隔厚度、左心室中部压差、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D、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组织多普勒测得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等。实验室检查参数包括c Tn I及NTpro BNP。结果:16例MVOHCM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0±14.4)岁。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前室间隔和后室间隔厚度均增大[(25.7±3.6)vs.(24.3±3.8)mm;(23.6±3.2)vs.(22.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扩大室间隔切除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4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13~66(38±6)岁,体重45±85(62.4±14.7)kg。手术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按常规经主动脉切13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改良Morrow技术),同期完成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围术期及术后随访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或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价左心房(LA)、左心室(LV)、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LVOT)、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结构和功能。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停机困难,体外循环(84.7±13.8)min,主动脉阻断(60.3±18.4)min。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较术前明显减小,左心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SAM患者术后超声心动图示SAM消失。二次转机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住院时间11~23d,平均12d。34例获得6~26(14±3)个月随访,随访中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10d.6个月及1年的超声心动图均提示LVOTG和室间隔厚度(IVST)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除术前外,其他各时间点的LVOTG和IVS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心功能(NYHA分级):I级30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扩大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可避免行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有利于左心室的重塑。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典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2月—2018年1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行经典Morrow手术治疗的30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平均年龄(56.5±8.6)岁。比较手术前、术后早期和随访期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手术效果。术后平均随访(23±9)个月。结果:全组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PG)从术前(91.39±38.38)mmHg下降至(15.48±14.12)mmHg(P<0.001),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P<0.001)。术后3例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久起搏器,无室间隔穿孔、瓣膜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8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LVOTPG下降至(10.30±8.41)mmHg(P<0.001),流出道梗阻改善更为满意,无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于脑卒中,3例患者失访。随访26例患者,LVOTPG降至(6.41±7.25)mmHg,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典Morrow手术可有效解除左室流出道梗阻,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