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外科骨关节手术部位感染情况,以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b>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综合医院外科住院实施骨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b>该医院连续监测骨关节手术患者621 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0.64%。Ⅰ类切口感染率0.66%,关节置换(深部组织)手术切口感染率1.16%。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06%,Ⅰ类切口预防性用药率57.62%。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b>该医院骨关节手术切口感染率较低,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手术切口感染防控应实施手术全程质量管理,对危险指数高的手术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腹部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教学医院住院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患〖JP2〗者397例,分离出多重耐药菌感染74例,占感染患者的18.6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质指数(BMI)>24 kg/m2、〖JP〗营养不良、手术类型、切口长度>15 cm、放化疗、抗菌药物使用天数≥7 d等是腹部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该医院腹部手术患者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针对危险因素建立多重耐药菌防控综合性措施,构成防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提出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耳鼻咽喉科2013-2014年期间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评估耳鼻咽喉科手术患者3 884例,发生医院感染128例、13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 3.29%、例次感染率为 3.5%。感染以喉癌手术患者为主,占59.4%,其次是行耳乳突根治术和鼻内窥镜术患者,占29.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为65.4%。结论 耳鼻咽喉科术后医院感染率高于医院平均水平,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喉癌手术及耳鼻手术中,需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6例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8例,感染率为4.66%。从感染患者感染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到病原菌55株,革兰阳性菌占61.82%,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为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危险因素明确,有针对性地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方法,对某医院急诊行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胃肠道手术患者698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9%。从患者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构成比分别为72.55%和25.49%。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手术切口长度≥10 cm、体质指数≥25 kg/m2、罹患糖尿病、开腹手术、合并腹腔感染、Ⅲ类手术切口等因素构成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明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防控SSI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该医院连续4年共实施骨科手术23 760例,发生SSI共计182例,SSI发生率为0.77%。从SSI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0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清创术患者SSI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置换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14 d,术前住院时间超过7 d,Ⅱ、Ⅲ类切口等因素为骨科手术患者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b>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丽水市中心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b>共监测该医院NICU住院患儿868例,确诊医院感染患儿16例、19例次,感染率为1.84%、例次感染率为2.1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胃肠道,构成比分别为31.25%和25.00%。呼吸机的使用、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长构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从19例次感染患儿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革兰阳性球菌11株、真菌1株。结论 <\b>该医院NICU患儿医院感染率较低,主要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提示应重点加强肺部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市属医疗机构手术科室医院感染现况,为制订该地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郑州市属38家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感染(SSI)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日共计调查住院患者11 971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55%。Ⅰ、Ⅱ、Ⅲ、Ⅳ类切口SSI发生率分别为3.94%、2.35%、3.13%和6.8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40.00%,其中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为28.93%。SSI检出病原菌居首位的为肺炎克雷伯菌。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58%。结论〓郑州市医疗机构手术患者Ⅰ类切口SSI感染率较高,应加强SSI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围术期相关因素,为做好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围术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917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发生SSI 102例,感染发生率为11.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化疗、手术方式、引流管放置天数、血糖等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浓度是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SSI的围术期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SSI相关因素复杂,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相关因素,为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的胃肠Ⅲ类切口手术患者63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07例,感染率为16.77%。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术切口大小、血糖≥10 mmol/L、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等因素为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微创手术、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胃肠Ⅲ类手术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相关危险因素,为普外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普外科2017年度9 872例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该医院普外科9 872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05例,感染率为1.06%。经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24、急诊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0 cm、手术Ⅲ类切口等因素是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独立因素。结论 普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有多种因素影响,可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 方法 调查某院2015-2016年部分外科手术1 360例次,术前根据手术切口污染情况进行切口类型分类,术后密切观察手术部位伤口愈合情况,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 结果 共发生SSI 66例,感染率为4.9%;手术危险等级分类、手术切口分类调查中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60岁和≥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结论 缩短手术时间,术前做好必要准备,有利于预防和减少SSI,术后应加强手术部位的观察,严格遵守换药流程和要求,避免手术部位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在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医院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202例,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4.46%;住院天数、糖尿病、肥胖、吸烟、长期大量饮酒、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低体温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该类手术患者基础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做好术中和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实施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降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乳腺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乳腺I类切口手术患者2 846例,其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6例,感染率为1.62%。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放疗、血清白蛋白浓度<30 g/L、切口≥10 cm、切口引流、BMI≥25 kg/m2等因素是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与多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共分析某医院实施心脏外科手术1 377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106例,术后感染率为7.70%。复合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的术后感染率最高,分别为22.92%和21.15%。术后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部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肺部疾病、手术前曾感染、术前住院时间长和机械通气时间长等因素构成心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风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851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SS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研究的851例患者中,感染组79例,非感染组77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超过21 d、低蛋白血症、贫血、曾住ICU、发热天数超过2 d、中心静脉插管天数超过2 d的患者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增加。结论 胃癌根治术SSI发生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控制术后发生SSI。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b> 研究住院新生儿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b> 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某妇幼保健院住院新生儿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 调查期间该医院共有382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操作,发生医院感染4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83%;感染病例中有35例为肺部感染,14例为血液相关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16%和3.67%。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构成新生儿患者机械通气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b> 该医院住院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出生体重低的新生儿机械通气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颅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及感染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1—12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的Ⅰ类切口手术61例感染患者和726例无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基础疾病等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有创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2019年神经外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Ⅰ类切口手术不同年龄、不同NNIS评级、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时间、首次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使用呼吸机次数与天数、尿管插管次数与天数、同期住院天数、发热天数与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首次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和手术时间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首次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天数、是否联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是影响神经外科Ⅰ类切口SSI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性采取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以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HT5"SS〗研究二次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第二胎产妇行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在调查期间共实施初产剖宫产手术2 706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61例,感染率为2.25%;行第二胎剖宫产手术1 042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4例,感染率为5.18%,后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前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肥胖、手术持续时间长、合并生殖道炎症、胎膜早破、血红蛋白偏低和阴检肛查>3次等因素是导致二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二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一胎剖宫产,产妇体质和围产期医疗操作等构成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感染监测和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住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医院356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有4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3.76%。从49例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构成比依次为64.29%、26.79%和8.93%。年龄≥60岁、造口、合并肠梗阻、合并基础疾病、围术期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及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构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医院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在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为最主要致病菌,其与多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