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管外膜是动脉粥样硬化(A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等血管重构疾病的"积极参与者"。血管外膜不仅发挥简单的支持血管、提供营养物质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膜还主动参与了AS和PCI后再狭窄的病理过程。作为血管外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膜成纤维细胞(AF)通过活化、增殖、迁移,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导致血管外膜和内膜的增厚和管腔狭窄。另外,AF活化后还通过参与一氧化氮的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促进AS和PCI后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膜是组成血管的重要结构 ,但是对其研究多年来受到忽视。 90年代以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外膜不仅同血管的功能调节有关。而且亦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损伤后再狭窄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就近年血管外膜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心脑血管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脉炎症性疾病,影响着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一系列心血管事件。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血管外膜在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血管外膜由成纤维细胞、祖细胞、免疫细胞、微血管和肾上腺素能神经等构成,其外包绕着血管周围脂肪组织。血管外膜各类组织和细胞具有高度代谢活性,能够"从外向内"调控整个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参与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文章综述了血管外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炎症、氧化应激、免疫与缺氧等多种机制。既往研究往往认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发生的始动因素,关于血管外膜的潜在作用往往被忽视。近年研究证实在AS早期,外膜就已经出现病变,甚至先于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所以,AS不仅存在"由内向外"内膜-中膜-外膜的发病机制,"由外向内"外膜-中膜-内膜的发病途径  相似文献   

5.
血管外膜是血管壁最复杂的组成部分,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是血管外膜主要的细胞成分,在血管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F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激活与活性氧生成是多种血管损伤的始发阶段和共同机制。本综述对AF及其NADPH氧化酶、活性氧在血管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血管重构,血管外膜与冠状动脉介入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成形术所致再狭窄有两个成分:细胞增生所致内膜增生和血管几何形态改变所致重构。内膜增生不能完全解释再狭窄现象,血管重构可能是从再狭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生变性和外膜细胞胶原合成机化所成的疤痕组织是收缩性重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再狭窄的基本过程,血管重构定义,机制及其与狭窄的关系,外膜改变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以及再狭窄血管重构实验和临床对策。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膜属疏松结缔组织,其组织学构成主要包括外弹力层、滋养血管、神经末梢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是其主要的细胞成分。既往认为血管外膜仅发挥滋养血管、维持血管张力与结构稳态的功能。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外膜旁/自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多肽,这些生物活性多肽在血管稳态维持和损伤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高血压、肺动脉高压、血管钙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关注并加强对血管外膜旁/自分泌的生物活性多肽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在血管稳态维持和损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于血管稳态的维持和血管损伤性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骨桥蛋白(OPN)是细胞外基质中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蛋白,研究表明OPN在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而且它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外膜细胞的迁移,被认为是血管损伤修复过程中重要的始动因素,参与血管再狭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再狭窄及动脉钙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骨桥蛋白及其抑制剂可能有助于血管再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胸主动脉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激活与血管重塑的相关性。方法:用6F人冠状动脉快速交换球囊损伤大鼠胸主动脉,术后2周和6周取材,行血管形态学定量分析,并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CNA在血管外膜上的表达。结果:血管成形术组血管外膜细胞数量、血管外膜细胞增殖指数,外膜面积、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血管外弹力板围绕面积、内弹力板围绕面积和管腔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血管呈收缩性重塑。结论: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外膜被牵拉激活,导致外膜细胞分裂、增殖,以及血管收缩性重塑,参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由脂质沉积引起的血管系统多病灶慢性免疫炎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AS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膜和中膜.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与动脉硬化形成密切相关.现就血管外膜及其相关血管活性肽在AS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继内皮素之后在哺乳动物体内新发现的缩血管活性肽,其特异性受体为GPR14(UT),广泛分布于人类心血管系统,包括血管平滑肌、内皮和血管外膜以及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内膜等表达上调,表明UⅡ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UⅡ与血管重塑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是继内皮素之后在哺乳动物体内新发现的缩血管活性肽,其特异性受体为GPR14(UT),广泛分布于人类心血管系统,包括血管平滑肌、内皮和血管外膜以及心肌细胞和心肌成纤维细胞等。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如粥样硬化斑块、新生内膜等表达上调,表明UⅡ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UⅡ与血管重塑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殷广  罗颖 《心功能杂志》2013,(6):716-718,725
以往在低氧性肺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中,外膜的作用往往被忽略。新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外膜特别是其中的成纤维细胞在调节血管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膜中的成纤维细胞是低氧刺激的首要“损伤感受细胞”,低氧可以激活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既可以合成分泌细胞生长因子、炎症因子,进而促进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又可以转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导致血管重构。因此,低氧导致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及表型转换在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贯穿着低氧性肺血管重构的整个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动脉壁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每一层均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生物学及功能特征,并且每层以独特的方式来维持血管稳定及调节血管对各种刺激及损伤的反应。近20年,有关血管内膜对血管功能的影响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血管内膜在调节血管平滑肌功能中的作用已得到普遍的认同。血管外膜是非常复杂的一层,由较厚的致密结构组成,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及少量平滑肌细胞。支配血管舒缩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纤维从外膜进入血管;滋养血管也从外膜进入,  相似文献   

15.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超  陈鑫  邱志兵 《心脏杂志》2010,22(2):285-288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增殖、胶原合成与分泌及其细胞表型转化是血管增殖性疾病中血管重构的重要病理学基础。血管再狭窄是目前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对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可为血管再狭窄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血管外膜剥离致内膜增生病变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颈动脉外膜剥离引起内膜增生的动物模型,为研究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2g/L的Ⅱ型胶原酶消化颈动脉外膜后,眼科镊钝性剥离外膜,HE染色明确外膜剥离效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外膜剥离对内膜的影响。结果酶化学消化 眼科镊钝性剥离可有效剥离血管外膜;外膜剥离2周后可见相应内膜处出现增生性病变,病变成分为分泌型平滑肌细胞;而外膜保留侧正常。结论胶原酶消化 眼科镊钝性剥离的方法可有效剥离血管外膜,促进血管内膜增生性病变形成。  相似文献   

17.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 PVAT)是包绕在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与心肺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在生理条件下,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血管活性物质调节血管张力;在病理条件下,失功能的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通过分泌大量炎症因子、抗血管舒张因子、脂肪因子等参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进展。我们的既往研究还发现:失功能PVAT增加动脉粥样斑块易损性。心外膜脂肪(EAT)是位于心肌与脏层心包之间的脂肪组织,是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一种特殊类型,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血管周围脂肪组织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及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是贴近血管外膜的脂肪组织,可通过分泌脂肪因子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衰老引起血管周围脂肪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继而增加年龄相关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本文就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与年龄相关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血管外膜及其成纤维细胞在血管增殖性病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增殖性病变导致的血管损伤和重塑是血管内膜损伤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AF)、其他血管壁细胞和基质均参与血管增殖性病变。20年以来,人们把血管内膜作为研究的重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处于血管最外层的血管外膜只对血管起支持和营养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F是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不良血管重塑和血管再狭窄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外膜是集成血管壁功能的主要监管机构,可以充当生物"中央处理器",外膜分布有多种细胞能够发挥强效免疫调节作用,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祖细胞、滋养血管以及肾上腺素能神经。成纤维细胞的激活能够促进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祖细胞作用的发挥,创建一个持久的炎症反应的微环境,引起滋养血管的新生〔1〕。由于研究血管滋养管的适合方法有限,观察动脉壁上微血管新生的病理生理环境也知之甚少。本文就今年来关于外膜滋养血管(VV)新生的生理、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