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治疗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科1岁以下2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行食道超声引导下小切口VSD经胸封堵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儿中,25例患者封堵成功,一例术中置入封堵器后出现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而转外科修补手术,封堵成功率为96.15%,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与同期行体外循环下直视VSD修补手术的1岁以下39例患儿对比,手术时间(81.50±13.53 vs 129.62±29.23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94.55±102.94 vs 655.41±370.37min)、术后引流量(59.12±20.10 vs 93.54±27.22ml)、术后住院时间(9.68±2.81 vs 11.03±1.99d),经胸封堵组无输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66个月,平均随访34.76±24.55个月,生长发育良好,如正常同龄儿童。2例术后早期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半年随访已恢复,无新发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与同期常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中长期随访效果好,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比较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CVSD)与外科修补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优缺点 ,为临床提供优选依据。方法 外科组包括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 4 5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 ,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VSD ;TCVSD组包括同期接受TCVSD术的 4 5例膜周部VSD患者 ,采用新型偏心状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VSD。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和费用等情况。结果 TCVSD组 4 4例封堵成功 (技术成功率 98% ) ,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3例 (均小于 2mm) ,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例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 ;外科手术组全部手术成功 ,无死亡 ,术后出现残余分流 1例 (3~ 4mm) ,心包积液 1例 (后行切开引流术 ) ,切口内出血 1例(后行二次缝合术 ) ,左前分支阻滞 2例。两组间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 (LVEDD)的减小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总住院天数及特护天数TCVSD组要明显少于外科组 ,治疗总费用及器材费TCVSD组要明显高于外科组。结论 TCVSD术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具有并发症较少 ,术后恢复快 ,不留疤痕等优点 ,但治疗费用较高 ;对于部分选择性病例 ,TCVSD术可以逐步替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膜周部VSD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经导管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经导管小儿膜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PMVSDs)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12月间223例小儿PMVSDs介入治疗术中和术后(随访1~18个月)发生并发症的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并发症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两组。结果全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9%(60/223)。严重并发症9例(4.0%),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0.9%),机械性溶血3例(1,3%),需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4例(1.8%),其中术中封堵器卡在二尖瓣1例,术后封堵器移位1例(引起溶血),术后封堵器造成主动脉瓣中量反流2例,三度AVB经置入临时起搏器和糖皮质激素及白蛋白等治疗后7天恢复正常心律,2例溶血病例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溶血消失。轻微并发症51例(22.8%),包括不同类型的束支传导阻滞(bundle branch block,BBB)37例(16.6%),一度AVB 2例(0.9%),二度AVB 1例(0.4%),新出现主动脉瓣少量反流5例(2.2%),新出现少量至中量以下三尖瓣反流6例(2,6%),除右束支传导阻滞外,其他类型的传导阻滞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白蛋白等治疗,绝大多数于短期随访内恢复或好转,新出现的瓣膜反流均未做特殊处理。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导管小儿PMVSDs介入治疗近期并发症以轻症为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远期并发症的情况需进行长期严格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transcatheterclosureofventriculardefect ,TCVSD )是新型介入治疗手术。由于缺损本身的解剖多样性和技术难度限制 ,病例选择局限在膜部和肌部的部分缺损。为了进一步探讨Amplatzer封堵器的适应证 ,我们将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进行对照研究 ,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患者资料 :2 0 0 3年 3~ 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心脏病介入中心进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患儿共 5 0例次 ,嵴内型组 7例次(有 2例进行了 2次手术 )、膜周部组 4 3例。男女比例为 :嵴内型组 4∶1,膜周部组 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彩色超声心动图(彩超)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58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了经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国产的镍钛合金制成的双盘片结构封堵器。经胸壁彩超获取心脏切面图像。平均VSD缺损为(5.86±2.96)mm,最小为3mm,最大为17mm。封堵器直径为4~20mm。结果:158例中153例VSD成功封堵,成功率96.8%。未成功的5例中,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VSD处,2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引起主动脉反流而放弃封堵治疗。153封堵成功的VSD彩超定位准确:包括膜部35例;嵴下型72例,隔瓣后型46例;其中嵴下型VSD的缺损上缘距主动… 相似文献
7.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TC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拟行室问隔缺损(VSD)封堵术100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筛选病例,多部位多切面探查,精确测量VSD大小及周边残端长度,封堵术中以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例)实时全程监测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引导封堵术的操作过程,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评价疗效。结果:4例术中放弃封堵,5例封堵失败,共91例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4.8%(91/96)。83例即时完全封堵(室水平分流完全消失),即时完全封堵率91.2%,8例(8.8%)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随访1年后仅1例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及容积指数术后明显减小,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瓣膜穿孔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地选择病例和封堵VSD近、中期疗效良好。超声心动图在TCVSD术前筛选病例、术中指导操作和及时评价疗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TCVSD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1)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心电图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4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心内科行介入封堵的PMVSD患者358例,分析住院和来院复查(术后1、3、6、12个月)的心电图结果。结果 PMVSD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随访期间与术前比较,电轴和心率无变化,PR间期缩短,QRS间期和QT间期都延长。358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38.0%(136/358),而严重心律失常(即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5.0%(18/358);术后1~12个月随访到心电图的180例患者新出现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2.8%(23/180),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0.6%(1/180)。结论介入封堵治疗PMVSD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且转归好,是一项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9,(6)
目的评价经右侧腋下直切口入路经三尖瓣矫治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结果,探讨此手术入路的临床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共41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取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长度3~4 cm),三尖瓣径路修补缺损。结果全组无死亡,无残余分流,无切口愈合不良及延迟恢复病例。体外循环时间(50.0±1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5±8.7)min。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2±1.6)h、平均ICU停留时间(14.6±6.7)h、住院时间(6.5±1.4)d和胸腔引流(6.8±4.1)ml/kg,全组患者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差(5.0±1.6)mmHg。未发现术后心律失常的病例。随访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行超声、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心律失常,均对伤口的美观性满意。结论右侧腋下直切口经三尖瓣入路修补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并保留了肺动脉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术后伤口的美观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技术难点。方法:选取年龄小于3岁患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18例(婴幼儿组),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影像指导下完成介入治疗。术后1、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另选20例年龄在3~7岁之间的患有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但不伴假性膜部瘤且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儿为对照组。结果:婴幼儿组15例患儿成功封堵,2例术后造影示少量分流(<3mm),其中1例24h后、1例1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均无残余分流。术中并发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分别为1例和2例,均1周内恢复。术后发生股动脉血栓2例、股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婴幼儿组的操作时间较对照组长,成功例数较对照组少,心脏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其他并发症较对照组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应加强对其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心脏、血管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ous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 ,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18例室间隔缺损 (VSD)中男性 8例 ,女性 10例 ,平均年龄 7 6岁 ,平均体重 2 6 9kg。局麻下行右心导管检查 ,左室造影测量室缺大小 ,经VSD建立股动脉 股静脉轨道 ,封堵器沿传送装置送至左室 ,打开左侧伞并确认铂金标记 (MARK)位于 6点位 ,指向心尖 ,在室间隔右室侧打开右侧伞 ,经超声心动图和左室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 ,无残余分流 ,无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18例VSD患者封堵手术均获成功。VSD平均大小 3 9mm ,所选封堵器平均大小 7 1mm ,放射线观察MARK均在 6点位置。封堵效果良好 ,术后 2 4h左室舒张末径明显缩小 ;术后 2 4h仅 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 ,无 1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平均住院3 5d。结论 :经导管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膜周部VSD封堵效果好 ,恢复快 ,免除开胸创伤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结合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PPVS)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图形与左室造影,指导封堵器的选择。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5月,43例PPVS患者行介入封堵,分别用TTE及左室造影,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封堵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超声图形与左室造影相关性良好,所有患者均成功封堵。结论 PPVS封堵较复杂,对拟行介入封堵的PPVS患者的TTE前期进行分析,可以帮助预计介入封堵方案。介入封堵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6.
17.
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介入封堵术对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即时治疗效果,并与同期外科手术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采用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4 8例,与同一时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患儿,进行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室间隔缺损大小、手术及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比较。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小儿的年龄、身高、体重、肺动脉压力及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封堵术组的室间隔缺损较手术组的小,但手术及住院时间较短。封堵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左前分支或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多见,其他并发症包括再次外科手术、残余分流、术中出血多、神经受损、溶血、术中或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术后感染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作为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方法,即时的疗效确切。采用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应遵循治疗原则,术中遵守操作规范,术后严密观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Am p latzer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的临床疗效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和χ线透视下行膜部室间隔缺损(V SD)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χ线指导下,对15例膜部(膜周)室缺患者行室缺封堵术,术后1 d,1月,3月,6月随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左室造影测量室缺的大小为3~11 mm,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 SD大小为3~10 mm,封堵器的大小为6~14 mm。15例患儿手术成功,其中8例选择Am p latzer封堵器,7例选择国产封堵器,二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和随访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儿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主动脉瓣,三尖瓣的关闭不全,无残余分流,心电图无房室传导阻滞。结论:(1)Am p latzer封堵器和国产封堵器性能相同;(2)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